|
|
中德談判陷僵局 滬杭磁懸浮或夭折
|
时间:2006/06/09 出处:中评社 |
德方誤以為中國對項目志在必得,從而不斷叫價。
中評社香港6月9日電/中德在滬杭磁懸浮項目上的合作因無法達成協議而陷入僵局,開工時間遙遙無期。有專家表示,中國此前一直重視項目的意義,致使德方誤以為中國對項目志在必得,從而不斷叫價。
文匯報報道,對於建設滬杭磁懸浮,國家發改委一名副主任認為,並不一定非要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舉辦前建成;而參與談判的政府專家指出,此項目正處於可行性研究階段,並不是非建不可,也沒有開工的時間表。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德國政府已拒絕中國的要求,不願以提供政府融資和轉讓敏感技術為代價,換取上海和杭州間一條43億美元磁懸浮鐵路的建造權。中國國家磁懸浮交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吳祥明對此表示,“再不行這條線就不建了”。
《21世界經濟報道》引述參與談判的同濟大學專家萬鋼表示,該項目中德兩國有兩種合作模式:一是德國政府給予支持,成立合資企業經營,相關設備、零部件則要大部分在中國生產,德國生產的比例佔10%。這是中方所希望的;二是中方付費購買技術使用權,然後自行建造。這是德國更傾向的。據透露,德國政府在目前的談判中,不願以轉讓技術為代價,換取滬杭磁懸浮的建造權。而對於第二種合作模式則被中方否決,因為中方認為其開價過高。中方認為,德方的磁懸浮造價目前還有待進一步降低,因此拒絕了德方的開價。
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基礎項目處副處長柴賢龍表示,中國決定上磁懸浮項目,更重要是基於謀求技術強國的戰略考慮,但不是非建不可,並沒有開工的時間表。國務院3月批准立項的時候,批准的是滬杭磁懸浮交通項目建議書,是進入可行性研究階段,“既然是可行性研究,就有可行、不可行兩種結果。”
據了解,國家發改委一位副主任曾在內部場合表示,滬杭磁懸浮並不一定非要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舉辦前建成。而在建造時間上,如果拖下去“並不一定對德國有利”。柴賢龍則表示,磁懸浮並沒有像渲染的那樣神秘,德國的優勢在於經歷幾十年的試驗,技術成熟、安全。而據柴介紹,浙江已有數家企業正在建設磁懸浮試驗線。
另外,國內專家認為,即便不上磁懸浮,還有兩套替代方案:一是建滬杭高速鐵路,32分鐘到達杭州,和磁懸浮的28分鐘相差無幾,但造價低很多;二是採用國產的磁懸浮技術,開始時速可達350公里,然後仿照現有鐵路提速的辦法,逐步提速至450公里/小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