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6月4日顶级党报刊两篇重要文章点评
|
时间:2006/06/09 出处:凯迪网络 |
按:本来这两篇文章在猫眼已有人贴过。但因是分开贴的,因此造成的轰动效应并不是那么明显。这两篇文章,在这样的一个敏感的时间,共产党最重要的两个报刊上发表,决非偶然。从这篇文章的行文来看,可以明显看出这是中、宣、部组织统一撰写的。按照共产党的惯例,象这样一个高规格的文章,必是经过反复打磨和推敲的。而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两篇文章,即使经过了千锤百炼,但仍能看出,她仍是如此的棱角毕现和超强的力度,由此可见,共产党当前的首脑的认识之深、感受之切和改革决心之大。
可以说,现在我们眼前的这两篇文章,已能反映出共产党的首脑们对当前的改革形势的估计,和对将来一段时间中国的改革和发展的总体规划。两篇文章,将是将来一段时间的中国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总纲。确实值得大家作更一步关注。 如果我们乐观一些的话:也许,沉睡千年的中国这次真的会醒过来,中国可能会真正走上富强、振兴之路了!
求是: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 努力实现新的突破
《求是》刊载文章称,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才能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证。
文章说,“十一五”规划纲要绘就了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顺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对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今年“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说到底要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这是深刻总结改革发展历史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才能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证。
文章强调,推进改革开放,首先要进一步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已经28年了。28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创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以改革开放为标志的历史新时期,国家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制度在除弊创新中自我完善和发展。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经济社会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活力,经济总量和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显著提高。28年来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这条路走对了;28年来的实践同样证明,中国的改革发展没有离开社会主义,而是在脚踏实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真正活跃和兴旺起来,人民从切身感受中更加拥护社会主义。
文章同时指出,应该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还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又层出不穷,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还要靠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既是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发展的诸多矛盾和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技术竞争的迫切需要。我们一定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文章强调,推进改革开放,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一个伟大创举。28年来,我们大力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同时不断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使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9.6%的速度增长,并且有效抑制了市场经济的周期性起落,总体上保持了平稳发展的态势。这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和市场化程度迅速提高的经济体来说,是了不起的成就,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巨大优势。
文章说,同时也要看到,市场机制有其自身弱点和消极方面,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收入差距拉大、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市场缺陷的产物。28年来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中国经济社会注入了以往一切时代都不可比拟的生机和活力,使社会财富竞相涌流;28年来的实践同样证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仍是一个崭新课题,我们还存在经验不足的问题,需要认真总结经验,对的坚持,错的纠正,不足的加把劲,说到底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我们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不断加强和改善国家宏观调控,致力于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最大限度地克服市场缺陷,保证经济社会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文章强调指出,推进改革开放,既要切实加大改革力度,又要注重改革的科学性、协调性,努力实现改革的新突破。中国的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所谓攻坚,就是要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使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进一步消除影响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改革的深化必然会触及更加复杂的利益关系,增加改革的难度和风险。面对困难和风险,停顿下来不行,倒退更没有出路。
文章说,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深化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复杂性,敢于攻坚,锐意进取,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的新突破,同时注重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使改革兼顾到各方面利益、照顾到各方面关切,真正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对认准的行政管理体制、国有企业制度、财政税收体制、金融体制、现代市场体系等领域和环节的改革,要坚决推进。同时切实加强对各项改革的总体指导、统筹协调和综合配套,努力做到改革方案周密稳妥、工作推进深入细致、风险防范及时有效。对关系全局、涉及面广的改革,一定要充分论证、科学决策,先行试点、逐步推开,并注重把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各项改革都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认真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文章说,推进改革开放,必须积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形成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对外经济贸易规模迅速扩大,既有力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又为世界各国带来了合作共赢的机遇。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不能动摇。在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联系日益紧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相互影响日益加深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树立全球战略意识,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把“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起来,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着力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优化引进外资结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同时注意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在扩大开放条件下更好地促进国内改革和发展。
文章最后指出,归结起来说,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改革开放。我们要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的认识,高度自觉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改革发展全局,又通过改革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证,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去,努力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把“十一五”规划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石平)
2006-06-04 文章来源:中新网
================= 点评:从这些我加的黑体字部分可以看出,政治改革势在必行,步骤则是开始试点,然后逐步推进。但是,文中对我们的“市场经济缺陷”这个估计是有问题的。因为事实上现在的贫富分化,并不是市场缺陷,而是不完全市场造成的恶果,也即是权力介入市场,造成了扭曲的市场的结果。
因此,这可能说明,他们对市场经济政策的调整会走入一个歧途。至于到底会偏离多远,还很难说。
============================ ============================
人民日报:要实现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改革相协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4日17:05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6月4日电 6月5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将发表钟轩理的署名文章《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全文如下:
今年“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说到底要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证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对全面完成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各项任务,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宏伟目标,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重大抉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提出的理论路线和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最鲜明的特征就是改革。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冲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形成了对外开放的全新格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进程中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实现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打开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崭新局面。通过改革开放,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国际影响力和民族凝聚力大大增强。
这些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够在国际风云变幻中站稳脚跟,我们之所以能够经受住亚洲金融危机和非典疫情等一次又一次严峻考验,我们之所以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使现代化建设的航船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破浪前进,就是因为通过改革开放,我们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这条道路上团结奋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凝聚起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28年的辉煌成就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进的成功之路。社会主义要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就必须通过改革不断完善自己。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断推进和深化改革,用改革的办法解决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努力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不推进改革,不仅不能取得新的成就,而且已经取得的成就也难以保持,更谈不上继续推进我们的事业。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观点,不断增强支持改革、深化改革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必须清醒地看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是非常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国要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许多规律性的东西我们还不熟悉。现在,妨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和弊端还没有完全消除,同时又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只有深化改革,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上层建筑进一步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使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进一步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保障,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才能更好地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重要时刻,我们既要充分认识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又要充分认识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增强改革的使命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坚定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发展的办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注意总结经验,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
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推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必须正确分析形势和条件,不失时机地努力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的新突破,通过深化改革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要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发展活力。要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要着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要着力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完善金融监管体制;要加强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商品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以及竞争机制。要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着力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着力优化引进外资结构,着力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着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
改革要取得成功,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要坚持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这是画龙点睛。所谓‘点睛’,就是点明我们市场经济的性质。”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两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坚持和完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实现经济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促进国民经济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健康运行。
要注重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人民群众是改革的主体,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基点和决策的依据,把总结我国改革的实践经验与吸收国外的有益做法结合起来,把广泛征询群众意见与认真进行专家论证结合起来,努力使改革决策兼顾到各方面利益、照顾到各方面关切,真正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要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投身改革开放的事业中来。要坚持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要注重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既包括经济基础又包括上层建筑,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体制,既包括体制层面又包括思想观念层面,需要有一系列相应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要统筹好经济体制改革的各项工作,统筹好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的体制改革,统筹好改革涉及的各项工作,形成共同推进改革的整体合力。要通过经济体制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不断提高国家经济实力,不断为我们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奠定物质基础。同时,要努力实现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领域改革相协调,宏观改革与微观改革相协调,城市改革与农村改革相协调,扎扎实实地推进各项改革。
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顺利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经验。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才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只有坚定不移地维护稳定,才能不断为改革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稳定。要及时研究和解决改革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增强加快改革的紧迫感同科学求实的精神很好地结合起来,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和可能出现的困难,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既锲而不舍又积极稳妥地把改革向前推进。(完)
================= 点评:大家看看,这篇文章的第三段到第四段间,缺一段,有点接不上。这中本应是一段什么内容的段落呢?——对过去的回顾的。其引出的结果是政治改革也必须要协调推进。其中玄奥可意会不能言传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