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及讨论 时事体育争论 音乐及影视 焦点新闻转载 新朋友社区 器材车辆及生活讨论 网友作品专栏及留言板 回到首页

搜索精品

相关内容
  • 谢有顺:反抗“纸上的文学”2006/06/01
  • 普通话是正宗汉语的相承2006/05/31
  • 网霸压制新人:十网络作家遭批判 2006/05/28
  • 柳斌杰:中国出版业还是弱势市场2006/05/26
  • 教育部介绍2005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2006/05/23
  • 作家浩然已成植物人 将出版自传2006/05/22
  • 傅国涌:红学不过是泡沫2006/05/22
  • 普通话是“满式汉语”吗?2006/05/22
  •  
    中国国民读书率连续6年下降
    时间:2006/06/03 出处:青年参考
    江迅/文

      读书习惯离人们渐行渐远

      在前不久举行的第12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上,文化名人余秋雨负责对参赛歌手的文化知识进行点评。比赛临近结束时,余秋雨发出这样的感慨:“15位选手歌唱得很好,但文化知识考评大部分为零分。这使我有点纳闷,是不是考题太难呢?我问了命题组,回答是,这些题目没有超出中学文化知识考核的范围。我在想,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些基础知识还是必须掌握的,像对屈原、曹操、聂耳,不应该不知道。”今天的年轻人不知道屈原、曹操,正是不读书的恶果。

      在刚过去一个月的第十一个“世界图书与版权日”(4月23日,中文又称世界读书日)之际,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披露了“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国民中有读书习惯的,只占全体人口的5%,读书习惯离人们渐行渐远了。

      与前几次调查结果相比较,读者认同“读书越来越重要”的比例,降低到1999年首次调查以来的最低点;在图书阅读者中,每人每年平均阅读图书4.5本;读书率连续年呈下降趋势,1999年阅读率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在读书者中,有25%的人读书时间减少了。

      4月23日正值周日,笔者在上海书城参加一个“读书日”活动。书城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巧遇50多岁的岑菊芬,她是笔者一起在安徽务农的“知青”同学。

      她说,读书是一种遗失了的美好回忆。三十六七年前,在山沟里读到一本好书多不容易。睡在草棚里,点着煤油灯读书,有时煤油用完了,还奢侈地打着手电筒,也要读到尽兴。附近一带的“知青”组成读书小组,休息天翻山越岭三四小时,参加读书小组读书活动。

      她现在每天家务事不多,除了早上运动,就是读书、看电视,参加了一个环保非政府组织做义工,活得有滋有味。那天在书城,她买了七八本书,书类很杂。

      休闲多样化读书受排挤

      像岑菊芬那样视读书为一种生活、一种快乐的,当今已经不多见。浮躁、张扬、焦虑、忧郁,从上到下,从东到西,从学界到商圈,从官府到民间,人文价值、人生价值自我迷失,能不导致“阅读危机”的出现吗?

      国民阅读调查显示,识字而每年不读一本书的受访者在回答其原因时,选择“没时间读书”的占43.7%。广州大洋网的一项调查也得到印证,61%的受访者读书“没有时间”,受访者每天花在读书上的时间,不到上网和看电视时间一半的占77%,仅有6%的受访者花在看书上的时间超过上网和看电视。

      旅游、健身、影视、网络游戏、舞台演出异军突起,休闲的多样化,确实排挤了读书时间。

      来自上海“市民信箱”的一项调查显示,83%的民众不读书的原因,抱怨书价太高。一位留学美国的“海归”说,美国的平装书一般是9到10美元,是中国大陆同类图书的三倍,而美国的人均收入却是中国人的10倍,看来中国的书价是偏高。

      不过,笔者要问,现在的电影票,一张动辄要五六十元人民币,奢侈品、化妆品、保健品的消费能力不低,即使书价不合理,怎么花个二三十元买一本书就不舍得呢?

      当然,一味指责今天国人不读书,也不是问题的全部。中央电视台有个《百家讲坛》节目,这档并不被看好的讲座式节目,是在深夜“睡眠时间”播出的,由于集中了名师,讲的是观众感兴趣的话题,形式不拘一格,强调雅俗共赏,重视传播互动,终于办成一所人们趋之若鹜的开放“大学”。

      让百姓感觉读书不是遥远的事,是全民阅读的前提。从《百家讲坛》到图书热销,可以看出:书,还是有人要读的。几个月前,广西山区的周小玲有个愿望,她为了买一本书,每天省下吃馒头的钱,饿着肚子上学,最终因家人生病还未实现有一本书的梦想。

      消息在上海《新民晚报》披露后,3天内收到捐书1.2万册,可帮助爱读书的周小玲节省下一百万只馒头钱。希望书库委员会上海办事处表示,已将捐书送往山区,周小玲们读一本书的梦圆了。

      这世界竟然还有以读一本书为梦想的孩子,不能不让人感慨。




    Copyright 1998-2005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