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普通话是正宗汉语的相承
|
时间:2006/05/31 出处:历史研究 |
近几年来,各种方言(吴语、闽南话、广东话等)蠢蠢欲动,争先恐后用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号称是正宗汉语,而把最接近正宗汉语的普通话称为胡语,为了以正视听,朴老师为大家讲解一番: 所谓正宗汉语,也就是中国古代的“普通话”、“古代官语”。中国历朝历代肯定也跟现在一样,各地都有本地方言,那么古代以哪种语言为标准呢? 不同朝代的“普通话”肯定也有所不同,下面俺分周期给大家讲讲:
众所周知,周朝采取分封制,周王室把亲戚分到各地,成为诸候国,所用“普通话”就是当时周朝王公贵族所讲的语言,即“雅言”,因为西安(当时称为镐京)为周王室所在地,雅言也就在西安城内传播开来。后来在中原建洛邑为“成周”,让一帮王公大臣在那儿玩儿去了,这样雅言就在洛邑(洛阳)流传。公元前770年周王室迁都洛邑(也就是东周的开始),使雅言在洛阳进一步得到传播。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必然是承袭周秦王的雅言做为官话,西汉建都长安、东汉建都洛阳皆以雅言为“官话”,并逐步演变而称为“通语”和”洛语”
秦、汉强行一些中原人移民,到较远的山西甘肃、广东广西一带肯定是些连下中农都不如的没有受过教育的贫农、雇农或奴隶,会说雅言的也没有几个,大部分来自原六国,是一些说话南腔北调的贫苦农民,这样秦、汉移民到不同地区就被当地方言所同化,当然被同化的同时,当地方言也受到这些移民的一些影响。秦征伐岭南的大军(后有不少又返回中原)也是如此,是一些来自各地,说话南腔北调不会雅言的贫苦农民。 以上从周到汉这段时期似乎没有什么异议,大家争论的问题就出现在“五胡乱华”上,执方言为正宗汉语者认为,由于许多北方汉人南迁就认为正宗汉语也迁移到南方部分地区。首先我们应该明白这个概念,雅言(周秦汉普通话)主要是王公大臣和首都洛阳、长安城内人讲,如同现在北京周边河北省、天津话的语调与北京比起来都有差别的道理一样。
五胡乱华时一些北方汉人南迁,南迁的北方汉人主要驻留在江苏和安徽一带,同时由于中原汉人到达江南以后,迫使江浙吴越土著递相南移,引发了浙江沿海百越居民的连锁性南迁以及闽广境内百越语的变化,这种变化也是在当地土著语的基础上发生的变化。
这时中国分为南北朝,北魏孝文帝依然承袭北方汉语语音。而南迁的中原汉人(特别是那些王公大臣)把中原话(洛语)带到南朝首都南京,形成吴语和中原正音共同存在的局面,官吏对士人说洛语,对庶人用吴语,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混合形成一种金陵音。这时日本人在不恰当的时候跑到六朝古都南京来学习,惦着学习正宗中原话,结果学到了夹生货 ——带有“吴音”特征的南京话,就是奈良时代到7世纪输入的六朝语音,而不是正宗汉语,而是源于中原洛阳并在南京有所发展的新的主导语言的基础音系——中古金陵语音系统。隋统一中国初期陆法言根据南朝语音,制定出中国最早的一部音韵著作,即《切韵》! 反映的是吴语和中原正音的夹生货(金陵音)。
这样到唐代“遂有长安论韵”一说,当时不少人发表评论斥责陆法言的《切韵》是“吴楚之音”,认为多有不合音理者。特别是唐玄宗看到《切韵》后气得半死,差点没有弹弦子,遂自作《韵英》,元庭坚更—反“时俗共重,以为典则”的《切韵》,帮助唐玄宗用秦音撰成《韵英》。这时唐代有不少日本留学生到长安,发现原来日本人发出的汉语语音有点怪,差壶了!敢情原来学的是带有吴音方言的夹生货,于是这些日本留学生将长安方言“汉音”带回日本,在日本大声疾呼:咱们原来学的汉字发音不是正宗的,要学正宗汉语得重新学习,我们现在带回来的汉音才是正宗货。
这样,回日本的唐代留学生不断“诵两京之音韵,改三吴之讹响”! 唐代日本留学生虽然做了不少努力,但语音这玩艺一旦根深蒂固,就难以改变,所以至今日本话中还留有吴语的发音特征。
北宋建都汴京(开封)。在书面语中颁行官韵,以“设教崇文,悬科取士”,通行口语中主导语言的基础音系由长安回归汴洛,这样就逐渐形成了后来宋元明称之为的“宋音”、“雅音”或“中州音”。
关键是到了南宋,把首都迁往杭州,汴洛“宋音”主要迁往两处: 一是临安一带,杭州话周围是吴语区,虽保留中原汉语的一些特点而终究为吴语同化。 一处是以南京为中心的江淮一带,早已在南朝形成了吴语和中原正音的夹生货,这里再一次得到中原正音的滋润,再加上南宋时南迁的几十万中原居民主要集中在江淮一带。所以金陵语,后为“江淮语”使“宋音”相对纯正地得以保存,也就是非常接近普通话的一种语言。
这时日本人又跑中国学习来了,好在日本镰仓时代这回吸取上次奈良时代的教训,没有去南宋杭州吴语区学习,而是到北方音为主导的南京学习,终天学到了“宋音”,也就是由中原迁往江南的汴洛语音。回日本之后又接着宣传,再加上日本语(也包括韩语)与蒙古语接近,都属于粘着音,导致日本汉字发音不伦不类。 元朝灭亡后,朱元璋诏修《洪武正韵》,“壹以中原雅音为正”,也就是以南京音为基础音系,把江淮相对纯正的“中原之音”定为“官话”,并进一步成为明清官话的基础音系,也就是我们现在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普通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