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及讨论 时事体育争论 音乐及影视 焦点新闻转载 新朋友社区 器材车辆及生活讨论 网友作品专栏及留言板 回到首页

搜索精品

相关内容
  • 王小丫婚史:前夫是房产大亨 2006/05/26
  • 发起“不买房行动”震撼神州的怪侠客2006/05/21
  • 國務院六措施調控房地産2006/05/18
  • 内幕:房价真相大调查 2006/05/16
  • 反買樓發起人被扣11小時已抵京2006/05/14
  • 風聞下「猛藥」粵樓市震動2006/05/13
  • “侠客”邹涛,挑战房产暴利2006/05/12
  • 新京报:一年调控未阻北京房价高涨2006/05/12
  •  
    上海老头谈房价
    时间:2006/05/29 出处:焦点房地产网
    上海老头谈房价 ZT
    提交者 : 王绣花 于 PAOWANG.COM 北京时间 2006-05-29 11:36:39

    上海房地产盘子有多大 一个上海老头谈上海房价
    焦点房地产网 cq.focus.cn 2006年05月29日09:15 焦点房地产网论坛

      上海房价荣登全国房价首位,肯定不是炒上去的。你知道上海房地产的盘子究竟有多大,恐怕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权威的机构作过评估。从我的角度来观察,别说温州人那区区几百个亿,就是撒下几千个亿,也不过是在一碗面里多加了些胡椒粉,有些辣,仅此而已!
      不知你们是否认为,二十一世纪将是一个亚洲的世纪,世界经济的重心将移至亚洲;二十一世纪又是一个兵荒马乱的世纪,而我们中国大陆相对来说却是世外桃园。上海包括整个长江三角洲不论从其地理位置,交通优势,还是从其气候条件,人口资源等诸方面看,最终将成为亚洲的中心,也就是世界经济的中心。

      你们可能认为我这个上海老头太猖狂了,那就不妨让我再猖狂一番。香港目前是亚太的经济中心之一,但是它的发展依仗大陆几十年的闭门锁国以及两场局部战争,现在情况变化了,它的发展动力锐减, 房价下调不可避免。再说京津塘,气候条件日趋恶劣,虽说政府正在作巨大努力,例如沙源地治理、南水北调等等,但是大自然的力量将无法抵抗,发展经济面临严重的困难。范围再缩小一些讨论民用航空这个个例,目前北京是中心,上海只是区域中心,但是用不着多少年,上海将发展成为亚洲乃至世界民用航空的中心,北京则相应变为中国大陆地区的区域中心。……。中国愈是发展,上海作为经济中心的地位愈会得以提升,这是明摆在眼前的事实,你不承认也得最后承认。人往高处走,人才的不断导入,需求的日见旺盛,房价能不涨吗?不必多花时间研究什么投资比例和空置率等等,也不要被目前由于竞争激烈造成的大学生预期工资的下降所迷惑,只要世界经济形势没有大的起伏,上海的房价只会升不会降。

      有朋友提出,上海职工人均不足300美元的收入,如何去支撑价值高达10万美元的房产?我认为,为什么非要买房呢?让我们研究一下旧上海的情况吧!以我出身的上海市雁荡路55弄为例,几十户人家仅有数家拥有自己的房产,这几十户人家来自全国各地,像我这样的几代上海人不到十分之一,几十年间,大家不都过得好好的?居住在我这条里弄里的这些外来邻居各具专长,他们有的在机关企业搞管理工作,有的在学校教书,还有的在上海开店办企业,其实也就是现在的所谓“精英”,即便是“精英”,也不是一到上海就有能力买房子的,因此我认为,住房虽是必需品,“买房”则不是必需的,“买房”从来不是历届政府的责任。

      当然,现在的“精英”肯定要比50多年前的“精英”更能干,不少“新上海人”到上海奋斗几年就把房子搞定了,真要恭喜他们“运气实在太好”,几年前,上海房子的价值未被发掘,这么便宜就送到他们手里,我为他们感到高兴。至于后来者,包括尚未购房的大部分上海市民,就不会有这么好的运气了,两夫妇近600美元的月收入,得跌打滚爬多年才能买成一套象样的房产,是不公平吗?非也!只是他们的出手慢了一些,时运差一点,其中有不少市民本来就有购房能力,因为对房产价值的认识迟后半拍,才痛失良机。

      有“海龟”专家,在大西洋游了几天,发表了一个研究报告,说什么房价收入比控制在4~6间才算正常,而像上海这样超过10就是泡沫。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根源在于对研究对象缺少具体的分析,国情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对收入的监管水平不同,结果必然不同。首先,中国是一个低生产效率的国家,基本依靠手工作业建造楼房,各种基础用料如砖、水泥、黄沙、钢材、水电等,其生产过程的最基本投入主要也是人力,因此中国楼房的间接和直接的人工成本非常高。其次,西方不少国家的民宅仅一、二层,或三、四层,建筑技术要求低,还可以大量采用预制组件,楼房成本较低。前述这一高一低决定了在中国要购房,仅付出五、六年的劳动是不行的,只有到将来各种建材基本实现自动化、连续化生产,譬如达到宝钢现在的生产水平;楼房的建造工艺有了根本性的革命,譬如几十人在半年内就能打造一幢高楼;再加上职工收入和收入的监管水平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房价收入比才有可能降到理想的低值。

      另外,中国各地的发展水平也很不平衡。如果说在中国房价收入比超过10是正常的话,则在上海,以后若收入比超过30也请不要奇怪,建议各位朋友乘现在比价相对较低的时候赶快下手,不要老是让良机错过,到时也该让东京、台北和香港那些拼死拼活一辈子才赚一套房的邻居们去羡慕羡慕。

      最后声明,本人不是房产商的雇佣人员,也不是政府人士,是一位内退的技术人员,是一个小小的房产投资者,只是对于张立伟先生的文章有不同意见才说出以上这通言论,同时奉劝各位网民,少发牢骚,多做研究,现在不是计划经济时代,你牢骚发得再多,开发商不会把肥肉白送到你的嘴里,同样政府也不会轻易给你房屋补贴 ,要直面现实,着眼未来,如果你愿意的话,欢迎你也来做一个拥有房产的上海人。




    Copyright 1998-2005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