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及讨论 时事体育争论 音乐及影视 焦点新闻转载 新朋友社区 器材车辆及生活讨论 网友作品专栏及留言板 回到首页

搜索精品

相关内容
  • 毛岸英亲人赴朝祭拜 金正日未接见2006/05/19
  • 金正日为给父亲填房绑架韩国女影星2006/05/18
  • 美拟制裁与朝鲜有往来的中国小银行2006/05/17
  • 我在朝鲜的2个月2006/05/15
  • 卢武铉表示将向朝鲜提供无条件援助 2006/05/15
  • 金正日儿女通话骂其父被暴光2006/05/03
  • 朝鲜日报:把韩半岛托付给中国?2006/05/02
  • 漂在韩国的中国人对韩国人的看法 2006/04/29
  •  
    韩国疏美亲中现象剖析
    时间:2006/05/28 出处:光明网
    王生

    The Anatomy for the Phenomenon
    of Alienating U.S.A and Approaching China in Korea

    摘要: 以2002年11月驻韩美军装甲车轧死两名女中学生事件为导火索,韩国国内出现了强烈的反美情绪,接着发生的蜡灯示威,引起“韩美同盟危机论”, 形成强烈的以驻韩美军为中心的“反美舆论”。 与此同时,伴随着中国的崛起和飞速前进的中韩关系的发展,在韩国社会及政治外交领域出现了要求以中韩亲近替换韩美同盟的呼声。其原因主要有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动、国内政治的需求、驻韩美军调整问题、韩日关系的恶化以及中韩关系的崛起等五个方面。面对这种现象,我国应该审时度势稳妥推进。

    关键词: 韩国; 疏美亲中; 原因剖析; 对策建议

    冷战以后,俄罗斯、日本和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影响与作用都在不断地减弱,与此相反,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以脱冷战时代强盛大国的面貌迅速浮上,北京的作用与影响急剧增加。[1] 如今,中国已经上升到东北亚国际关系的中心位置。 中国正甩开百年低迷期,重新夺回东北亚国际关系的中枢位置。英国《金融时报》认为,伟大现在降临到中国头上,认为中国的崛起堪与美国当初登上世界舞台时相媲美。由此也引起了东北亚国家关系出现了新的整合现象。特别是中国的近邻韩国的外交政策的变化最为引人瞩目。华盛顿的东北亚观察家一般认为,美日加强军事、外交联合以抵抗中国在亚洲崛起的趋势越发明显,韩国则因美国调整驻韩军事部属和朝鲜核僵局问题而和美国渐行渐远,而在逐渐脱离美国依靠的同时转而将希望寄托在中国身上。[2]

    一、 反美舆论的登场

    以2002年11月驻韩美军装甲车轧死两名女中学生事件为导火索,韩国国内出现了强烈的反美情绪,接着发生的蜡灯示威,引起“韩美同盟危机论”。一时间,在韩国,要求“修改《驻韩美军地位协定》”①、“美国撤军”、“美8军司令部必须迁出首尔”的呼声不断,从而形成了强烈的以驻韩美军为中心的“反美舆论”。与此同时,伴随着中国的崛起和飞速前进的中韩关系的发展,在韩国社会及政治外交领域出现了要求以中韩亲近替换韩美同盟的呼声。在韩国出现这种现象,绝不是偶然的,有其深刻的国际,国内方面的背景和原因。“反美舆论”登场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韩美同盟问题,而且要与朝鲜半岛周边局势的变化,特别是最近迅速浮上的中国以及韩国社会对中国的认识相联系。

    二、 韩国疏美亲中的重要原因

    第一个是国际政治方面的原因。当前国际关系格局正在产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冷战时期那种以意识形态划分的阵营和同盟,正在让位于以国家利益和地缘政治结合起来的组合。美国再想像过去那样凭借阵营或者以各种由自己为首的军事同盟(如北约和南方军事同盟)来控制全世界,已显得力不从心。[3] 进入21世纪之后的东北亚,已不再是以往的那个东北亚。简单地说,东北亚世界已经和正在经历着关键性改变:即民族国家普遍成熟,各国的自主行动能力和自主意志大大增强。与此同时,以美国为中心的亚洲秩序即“中心和轮辐”体系也出现了局部弱化的趋势。一方面、一些“轮辐”国家(如日韩,尤其是韩国)向美国要求更多的自主性和平等性。另一方面、不属于美国的“中心和轮辐”体系的中国,对亚洲国家的影响越来越大。它的一个政治后果,就是东北亚世界谋求政治自主性的意愿和意志,日趋强烈,美国在亚洲的霸权,因此,同样在受到制约。

    第二个是韩国国内政治方面的原因。 首先,左右当前韩国政局走向的主要是总统和议会。卢武铉当选韩国总统,是韩国政治生态变化的重要标志。军人或亲美政治精英掌权的时代,已经转为平民出身的政治家掌权的时代。正如大家所知道的,卢武铉以反美著称,就是靠大喊反美口号竞选上台的。2003年2月上台伊始他就要求修改不平等的《驻韩美军地位协定》,在平等、互助、合作的基础上,发展新型韩美同盟关系,使美大为不悦。

    其次, 2004年4月15日,韩国举行了第17届国会议员选举,以“开放我们党”和民主劳动党为代表的改革、进步的左派势力战胜了保守、亲美的大国家党,意味着韩中关系与韩美关系格局的重大改变。作为执政党的“开放我们党”主轴是'386世代', 即80年代参加过民主化运动的一代,大部分在60年代左右出生的,他们的成长基于反美背景。这一代人的总体倾向,是更加重视与亚洲的关系而不是同美国的关系,对中国的亲近度也大于对美国的亲近度。而称他们为386世代同时也有「新时代计算机世代」的象征。这些人在执政党“开放的我们党”中占有很高的比例。 要求更多的民族自主性,要求宽容对待而不是以武力威胁朝鲜,并且追求统一。 “开放的我们党”的意思就是要对北朝鲜人民开放。除了'386世代'的原因以外,还有民主劳动党在纲领上追求独自外交道路,加之所谓进步势力进入议会的原因。它们都提出了同样的要求。卢武铉代表了他们。

    此外,近来学界和民间舆论也出现了对过去美国的朝鲜半岛政策进行反省的苗头。韩国东国大学社会学教授姜祯求7月27日表示,如果美国没有介入朝鲜战争的话,战争会在一个月内结束,而南北韩死伤者加在一起也不会超过1万名。而且,他就围绕撤除设在仁川自由公园的麦克阿瑟将军铜像的问题引发争论一事表示,麦克阿瑟并非是(韩国人的)救命恩人,而是夺走生命的敌人。姜教授说,麦克阿瑟是令我们的祖国以38线为界一分为二的执行者,不能容忍赞美他的铜像堂而皇之地矗立在国门仁川。[4]

    第三个就是驻韩美军本身的原因。 一般来说,韩国人多数对美国参加朝鲜战争而避免被北方“吞并”的命运心存感激,也很庆幸与超级大国为友。因而,美国成为韩国半个世纪来最主要的军事、政治盟友与经济伙伴。社会主流的韩国精英大部分是在美国受高等教育,许多家庭把孩子从小就送到美国念书。然而,现实层面的美国在世界上的霸道行为,对韩国的傲慢态度,加之双方之间不平等的军事同盟,② 韩国对美国战略价值的下降,美军在韩国的胡作非为,都使韩美联盟关系龃龉不断。尤其是近年来随着韩国国力的提高,国内对韩美关系的现状有所不满,韩美关系渐现裂痕。特别是伊拉克战争爆发以后,驻韩美军提出调整计划,欲让韩国承担更多的防务责任。美国还要求韩国为驻韩美军增加费用,制订针对朝鲜的“5029-05”计划,并在朝鲜出现动乱时由美军指挥韩国军队,均遭韩方拒绝。今年4月初,驻韩美军大幅裁减韩国雇员,韩美两国裂痕加深。这是韩国疏远美国的重要原因。

    第四个原因是韩日关系恶化,促使中韩接近。 2005年本是日韩建交40周年和“日韩友好年”,由于“韩流”风行日本而导致的韩日人之间的亲近曾经被认为预示着日韩友好的春天的来临。然而,今年初,日本政府在与周边国家的争议领土问题上四面出击:在南面,趁中国春节之际,宣布直接接管右翼团体在钓鱼岛设置的灯塔,作为“国家财产”,由海上保安厅实施管理;在北面,日本国会两院通过决议宣布签署日俄和约的先决条件,除收回北方四岛外,新增“其它北方领土”等。在日韩关系上, 由日本主动挑起了竹岛(韩国称独岛)主权新一轮纠纷。③ 由“独岛”之争所引发的韩国反日浪潮,可以说是近年来美韩日战略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的结果。是因为在冷战背景下形成的美韩日三角同盟,由于新时期美国的远东战略而在冷战后得以延续下来,美日、美韩同盟是美国远东战略的两大战略支点,美日韩协同一致行动,成为美日韩处理朝鲜核问题、防止武器扩散以及东北亚安全机制问题的原则立场,也理应成为韩日两国远东战略的基本内容。日本在最近几年推行“拉韩抑中”的外交方针,也希望拉住韩国,防止韩国向中国靠拢结成对日统一战线。但是,两国不同的国家利益却使它们在远东战略问题上“同床异梦”。美日同盟关系经过美日安保条约再定义,导致美日关系更为密切,在处理朝鲜核问题和东北亚安全合作等问题上,美日共同进退,越来越密切。也正是靠着美国的支持,日本在历史问题、邻国关系以及领土争议等问题上,一意孤行,为所欲为,引起韩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强烈不满。与此同时,美韩同盟却正经历着严峻考验,韩国在争取自主外交、国防和平以及处理朝核问题、对待朝鲜政府的态度等一系列问题上,与美、日都产生了分歧,这使韩国人感到“美日关系越来越强大”,而“韩国正在被迅速孤立”,“传统的三国同盟已处在危险之中”[5]。 可以说,韩国在远东战略问题上与日本的分歧以及由此引起的不满情绪,对韩日“独岛”之争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来,在美国的支持下,近年来韩日两国军方就交流军事人员、推进舰队互访、相互观摩演习、交换防空情报、建立海上紧急联络机悰问题达成一系列协议,双边军事关系达到较高的层次。但是,历史问题始终是韩日关系深化的障碍,日本教科书事件和两国“独岛”主权之争就是例证。韩国政府担心,继续推进韩日军事合作,有可能被民众误认为政府在日本面前“软弱”。尹光雄指出“韩国需要加强与中国的军事关系”,一方面反映出韩日进一步深化军事合作的局限性,另一方面表明韩国认识到加强韩中军事关系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

    对于韩国来说,韩国的国家利益首先在于南北和解,国家统一。在这方面,韩国将极大的需要美国和中国的支持,由韩美战略同盟来保障韩国安全,阻止北朝鲜发展核武器;由中韩合作来促进北朝鲜的转变,早日实现南北统一。韩国越来越采取美中并重的军事和外交政策,而与日本由于在政治和经济上处于竞争地位,反而越行越远。因此从地缘政治上考虑,日本积极介入朝鲜半岛事务,却并不希望日益亲中的朝鲜半岛迅速南北和解,使韩国国力倍增,进一步影响自己的利益。日本一方面积极与朝鲜发展外交,以其在东北亚安全问题上享有更大、更多的发挥影响力的空间和战略余地;另一方面在对待朝核问题上,日本坚持制裁和施压的强硬路线,利用北朝鲜的核威胁,积极扩充军备修改法律,加快实现军事大国目标,为进一步扩大区域与国际政治影响做铺垫。当然,无论是区域还是国际政治经济影响力,韩国都远不及日本,但是韩国仍然希望自己在亚洲尤其是东亚发挥地区强国的作用,这从韩国总统卢武铉一再倡导中日韩三国主导亚洲事务,就可看出韩国谋求的目标。东盟与中日韩10+3体制的合作与发展,也间接促进了这一目标,韩国理所当然不愿意看到日本政治影响力的进一步增强。若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韩国将更无法与日本比肩,共同领导和处理东亚事务。同时在对待朝核问题上,韩国始终坚持对话是解决朝核问题的唯一途径,在朝核问题期间,韩国与朝鲜商定的各项合作并没有间断,仍在有条不紊地得到落实。由此可知,韩国在对朝政策上,与日美分歧较大,反对实行制裁和使用武力,主张实行融合政策。无论是东北亚的政治格局变化,还是朝鲜南北的和解与发展,韩日之间都存在着分歧和较大的利益冲突,所以韩国坚决反对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在这种背景下,由于中国与朝鲜半岛(韩半岛)在历史、文化和地缘上的联系,基于历史和现实的需要,中韩关系会更加密切,这是日本无法相提并论的。尤其在日本走向军事大国化的今天,回想中韩历史同盟抗击侵略的历史,更加充分了中韩亲近的理由。 ④ 在日本恶化其与周边国家关系之际,东北亚国家正在出现新的整合,特别是中国与朝鲜半岛南北两国、中国与俄罗斯的联系,形成了不同于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组合,使中国获得了新的外交和战略空间。这种趋势很大程度上是日本造成的。

    随着东亚向其传统历史秩序回归,中韩联盟的恢复指日可待,中韩两国经济实力持续发展是这一传统三角关系中的变量,也是对日本重温东亚霸权旧梦的棒喝。按现有增长速度估计,未来不久,朝鲜半岛人口将达日本人口三分之二,国民总产值可达日本三分之一,如果南北双方不发生意外,则朝鲜半岛总军力绝非甲午之后任日本鱼肉时可比。按韩国科技经济水准,一旦日本走向军事大国化,韩国必然增加军事力量。总之,哪怕没有中国援助,韩半岛也将是钳制日本企图军事大国化的重大障碍。如果日本与中国军事对抗,韩国在文化感情、历史教训和现实地缘政治上都将站在中国一边。因为美国在可预见的将来必然助日,而日本一旦成为军事强国,韩国首先遭殃,这将迫使韩国与美“划清界线”。

    第五个原因就是中韩关系的崛起。 中韩关系自1992年建交以来, 尽显地缘、文化亲近感的优势,取得了飞速发展,可以说是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个奇迹。据韩国的统计数字,1992年中韩建交时,两国贸易额只有53亿美元,十几年来,两国外贸额年均以25%的速度递增,2003年7月,卢武铉总统访问中国后, 两国外贸额增长速度猛增至47%,2004年双边贸易额达900亿美元,预计今年底有望达到1100亿美元。2003年两国领导人本来计划在2003-2008年5年内达成的两国贸易额1000亿美元目标将提前3年实现。今年11月16日胡锦涛主席访问韩国, 同韩国总统卢武铉举行会谈。两国首脑一致表示将共同努力,推动中韩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卢武铉宣布韩国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韩国外交通商部通商交涉本部地区通商局局长李建太表示:“截至目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共42个,但贸易额超过一千亿美元的国家只有韩国。美国、欧盟、日本尚未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双方要拓宽合作领域、提高合作水平,使经贸合作的目标,在2012年中韩建交20周年时实现双边年贸易额达到2000亿美元。[6] 由于双方经贸合作的飞速发展, 韩国对中国的经济依赖度增加了3。6倍,目前,有近500万人在中韩贸易中得到工作岗位,也就是说,在韩国有近8分之一左右的人依靠中韩贸易“吃饭”。中国取代美国成为韩国第一大出口国,第一大的贸易对象国和第一大投资对象国。伴随着“韩流”、“汉风”的是每年有400万韩国人次来中国;为了培养汉语人才,韩国设立汉语学科的大学日益增多,目前已达137所,在韩国各类学校学习中文的在校生有13万名,许多企业也办起了“汉语班”,由民间创办的各种“中国语学院”更是门庭若市,韩国中央政府机构目前也有400多名公务员正在学习汉语。在韩国,过去到美国留学很时髦,现在到中国来留学已成为一种时尚。目前韩国在华留学生已近4万人,占在华各国留学生人数的近一半。已有600多名韩国学生在中国拿到博士学位,回国后走上了重要工作岗位。

    中韩两国持续升温的经济蜜月不可避免地促进了在政治外交领域的接近。经济利益促使韩国政界出现了亲中疏美的现象。据韩国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东亚日报》2004年4月19日报道,该报与延世大学、亚洲财团以第17届243名当选议员为对象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当问到“您认为,在今后四年中,在国际社会中韩国应与哪个国家密切合作”时,138个初次当选的新议员中,55%回答是“中国”,45%回答是“美国”;对执政党即开放我们党的130名国会议员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有63%的人表示“今后应把中国当作外交贸易的重点国家”,而只有26%的人选择了美国。普通韩国国民多数也主张今后不仅在经济方面,在外交安全方面也要把中国放在美国之前。还是这家《东亚日报》,委托韩国研究中心(KRC)于5月2日对全国1024名成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61。6%的接受调查者主张:“今后在经济方面韩国最应重视的国家是中国。”主张美国、日本的人分别占26。2%和5。7%。在此次调查中,84。0%的人对政界的“重视中国”主张表示了赞同。

    韩国认为,处在中、美、俄、日四大国“利益旋涡”中的韩国,只有依靠多国安全合作机制才能确保国家安全。基于这一认识,卢武铉上台后提出了“合作型自主国防”政策和“东北亚均衡者”新思维,谋求在东北亚形成一种各个国家既相互依存,又互相制约的“共存共赢”局面,共同维护朝鲜半岛的安全与稳定。并且认为“通过韩中军事合作谋求半岛和平与稳定是一个值得考虑的方案”。 2005年3月29日至4月2日,韩国国防部长尹光雄对中国进行了访问,随后即宣布将加深韩中军事关系,韩国国防部提出了具体的加强对华军事交流与合作的实施计划。 4月4日,尹光雄在与国防部记者的恳谈会上介绍访华成果时表示,“中国对韩国非常友好”,而相对于日本和俄罗斯来说,“韩中军事关系还处在一个较低层次上,必须进一步发展与中国的军事合作”,他特别强调了与中国开展军事交流的重要性。他称,要把韩中军事关系提升到韩日的层次和水准。 正如尹光雄所说:“中国比谁都希望朝鲜半岛和平与稳定,为促进朝鲜开放,解决朝核问题,韩国需要加强与中国的军事关系”。中俄于今年秋季在邻近朝鲜半岛的地域举行首次军事演习,也颇为韩国所关注。

    总之,自1990年以来,韩国国民的对中国的好感度同对美国的好感度相比,确实呈直线上升状态,进一步强化,并有超过美国的趋势。[7] 特别是在北朝鲜的核问题上,两国都共同一致地主张利用和平的手段来解决问题。 韩国认为美朝之间要想和平解决核问题,没有中国的合作无法得到解决,深刻认识到中国在朝鲜半岛的发言权和仲裁作用。为了已经举行了4轮旨在解决朝核问题的“六方会谈”继续推进并借助中国的影响力取得重大突破。 从这种观点来看,与既往的韩美关系比较,韩中关系反而更紧密体现共同利害关系。最近 “六方会谈”的成果“共同声明”就证明了这一点。正是由于中韩合作的情况下,由于来自中韩两国持续的压力迫使美国对朝鲜的政策作出了调整与让步。美《国际先驱论坛报》日前在评论 “共同声明”的意义时说,美国事实上已经将在朝鲜问题上的领导地位转让给了中韩两个崛起中的亚洲国家了。

    韩国作为美国在东亚的重要盟友,近年日益走近中国,早就引起了美国各界的注意。汉城大学外交系一教授趁在美国布鲁金斯基金作访问学者机会,曾对在华盛顿的56名东亚问题及外交政策的专家进行了问卷调查,受访者分别来自美国政府智库、政府人士、学界、军队和国会议员。分属民主党、共和党和无党派人士。该教授整理调查结果后,发表了《美国如何看待中韩关系》论文。里面有些数据值得我们注意:41%受访者认为“韩国与中国关系比与美国关系更亲近”;82%受访者认为“韩半岛处于中国的核心影响势力范围之内”。谈到美、日、中、韩多边关系,65% 受访者认为,“美对日的持续军援将使韩中关系更亲近”,换言之,美越扶持日本,韩中会更亲密。该韩国教授还称,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韩中关系并未非美国关注的问题,但近年来华盛顿主要研究机关投入最多的正是“韩中关系对美国的战略意义”了。美国对韩中军事交流的增进及韩国舆论对中国的日益友好的现象忧心忡忡,日益不安。相反,据韩国一个专业舆论调查机构的民意调查,就驻韩美军缩减对国家安全问题答卷,“根本没有感到不安”的占18。3%;“不大感到不安”的占37。1%;“感到不安”的占35%;“非常不安”的只占8。3%。可见并不担心的人占了大多数。就韩美同盟应该如何发展,有48。2%的受访者认为“需要重新审视”,而主张“保持目前水平”的仅占32。2%,只有12。9%的人主张“应该进一步加强”。可见希望韩美关系变化的比希望不变的人还多。[8]

    三、对策建议

    目前,无论是世界范围内的国际秩序还是地区性的大国关系,都处于不断变化和调整之中。这既提供了促进国际格局多极化的机遇,也同时带来了严峻考验。随着1970年代后期开始的改革开放,中国在与国际体系的关系上,呈现出越来越活跃的势头。美国中国问题专家江亿恩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他指出,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中国由完全孤立于国际组织转向参加了约80%的国际组织。长期来看,中国将成为国际秩序中的变革力量,或许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变革力量。目前全球体系最重要的变革源泉在亚洲,而亚洲的关键则是中国。伴随着中国在东北亚经济、政治、军事安保方面影响的上升,以及上述论及韩国疏远美国亲近中国的新趋势,东北亚国际秩序面临重新整合的挑战。如何改革东北亚的国际秩序来适应亚洲崛起的目标,不仅是地区内的挑战,也是整个国际社会的要求。那么中国准备好了吗?中国将如何迎接这一如此巨大的适应性挑战?下面谈谈笔者的粗浅看法及对策建议。

    1.正确处理稳定和变革之间的冲突。中国的崛起在国际体系中正日益引起对冲的反应。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20余年来,中国把稳定发展置于优先的位置,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十余年,比较成功地使自身避开了全球规模的动荡和危机,维持了一个和平的国际小环境。在东北亚地区,中国不仅要做东北亚国际新秩序变革的积极提倡者和积极的推动者,而且中国应作为“稳定的轴心”。稳定的周边环境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东北亚地区安全格局的稳定与否,是影响我国国家安全和建立稳定的周边环境的重大问题。中国作为地区性大国和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在东北亚地区,中国应当以“6方会谈”为平台,最终成功地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在建立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进程中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务必始终维持东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局面。

    2.中国作为当今东北亚地区经济最为活跃的中心地,应该积极推动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特别是以中国为平台,促进东北亚各国同朝鲜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以经济为主要手段拓展空间,通过紧密的经济合作来促进区域内各国政治关系的发展,进而消除非经济因素的影响;经济一体化和经济依存度的提高必定会促进有关各国的合作与协调关系。政治协调与经济合作并举,相互促进。第一届中国吉林•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⑤

    3.近年来,东北亚共同体的建设已经成为本地区很多国家(尤其是中日韩三国)的普遍共识。中国是东北亚地区的一个重要国家,理应也必须在东北亚共同体的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中国是儒学的发源地,应以此来增强东北亚地区文化上的凝聚力,促进东北亚国家之间的文化认同与交流。通过促进文化的“一致性”来维护世界和平, [9] 还应看到,地区的认同化有助于形成对霸权的抵制,参与或强化这种地区认同,民族国家可以从政治上经济上联系把超级大国的干预降低到最小限度。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院长约瑟夫(Joseph S。 Nye)认为,在当今时代,国家实力不仅仅体现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文化实力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第三维”实力,文化引力可以引导其他国家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

    最后, 中国要发挥大国“稳定器”的作用,协调域内的大国关系。从历史的经验看,“东北亚地区一定要保持势力均衡,各种势力互相牵制,避免某一大国想独占的局面出现,否则就会发生冲突、矛盾甚至战争”[10]。在当前韩美裂痕日益加深、韩日关系持续交恶、中日关系面临严峻考验的敏感时期,韩国要亲近中国,并要求加强对华军事关系,以实现均衡的韩中全面合作关系。但由于超级大国美国深深地卷入东北亚地区事物中,将会受诸多因素制约而不会一帆风顺。对此,我国应积极采取措施,创造条件稳妥推进。⑥ 在此背景下,中、日、韩三个核心国家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实现三个核心国家之间的合作,这三个国家的政治领导人无疑需要有很大的勇气和智慧,另外也需要有消除一些让民众情绪时常爆发的因素,比如日本就应该在历史问题上表现出“政治大国”和国际社会负责任的国家风度。日本政治家和知识界在对待战争史和制定涉及邻国民众感情的政策时,一定要慎思慎行,不要做得不偿失的事情,不要刺激伤害周边国家的民族情绪,增强周边国家对自己的信任感。 “合则两利,斗则两伤”,东北亚各国应该本着“政治上的多样性原则; 经济上的互利性原则和文化上的兼容性原则”来共同创造一个和谐而稳定的东北亚新秩序。而中国应该成为使东北亚地区各种势力保持平衡的仲裁者。

    参考文献:

    [1] [韩国],徐镇英,“韩中修交10年-回顾与展望” 《东亚研究》第5号,(高丽大学BK21东亚教育研究团:2002年9月。第9-15页。
    [2] 详见《美国“鹰派”频访东亚 朝鲜核僵局下的东北亚外交形势》《华盛顿观察》周刊2004年第26期。
    [3] 香港《文汇报》2005年4月8日。
    [4] [韩]《朝鲜日报》2005年7月27日。
    [5] 石源华,《南方都市报》,2005年6月25日。
    [6] 《中国青年报》,2005年11月17日。
    [7] [韩]郑在浩,《参与政府的对中关系悬案与评价》,世宗研究所主办第11次 世宗国家战略论坛 发表论文,2004年6月17日,p。99。
    [8] 《朝鲜日报》2004年5月21日。
    [9] 「日」入江昭 著, 李静阁、颜子龙、周永生译:《21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第77-78页。
    [10]「韩」徐镇英,“富强新中国的登场与韩半岛”徐镇英,李来荣共编《变革时期的世界秩序和东亚》(오름,2001)第27页。





    Copyright 1998-2005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