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及讨论 时事体育争论 音乐及影视 焦点新闻转载 新朋友社区 器材车辆及生活讨论 网友作品专栏及留言板 回到首页

搜索精品

相关内容
  • 新浪利润急剧下滑 三天一招封死盛大2006/05/11
  • 网民争编百度百科 20天词条过十万2006/05/11
  • 第二波网络广告热潮兴起2006/05/11
  • MSN大面积瘫痪 自称并非自身故障2006/05/11
  • 网易员工:比社区被黑更黑的是什么?...2006/05/11
  • 环球企业家封面:Google创新机器 2006/05/11
  • ZDNet:汪延谈卸任新浪CEO原因 2006/05/10
  • 新浪一季净利下降32% 汪延辞职2006/05/10
  •  
    第一财经:汪延 从新浪到阿拉善
    时间:2006/05/12 出处: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陈志刚发自北京

      一个月后,汪延将再次跑到阿拉善去。

      此时,他的身份是阿拉善SEE协会执行理事,而不是新浪网总裁——前天,他刚刚卸任这个流光异彩的职务。

      阿拉善

      阿拉善是北京沙尘暴的主要发源地。两年前,100个企业家联合成立这个NGO(非政府组织)环保组织,每年每人自掏腰包10万元,用于当地水土环境治理。汪延就是其中一员。

      汪延是一个环保主义者。受他个人的影响,新浪网很早便开辟了“环保”栏目,也算是这家门户网站的“最早事件”之一。

      “你知道,在新浪,我学会的最大的本领就是,做平台,而不是单打独斗。”汪延爽朗地笑着,双手交叉托住后脑勺,身体放松地在宽大的沙发上伸展。

      如他所愿,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和资本,对这个项目进行关注和支持。

      “我希望通过这个平台的影响力,做更多公益性的事情。”在他看来,作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媒体之一,在企业经营之外,新浪还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种双重身份,正如他与曹国伟的分工。

      提前“退休”后,这个33岁的年轻企业家计划将更多的精力花在公益事业上,“大概一半的时间,其余料理新浪内部的事情。”

      十年

      十年的时间,绷得太紧了,有点累,汪延说。

      2005年的某一天,这个新浪老员工突然意识到了这个“节点”。“我把它看做是一种暗示。”

      自1996年加入新浪,十年时间,晃眼即过。1997年,汪延跑到会计那儿领工资,对方告诉他,上个月公司总收入只有3万元。当时,公司员工总数40多人,十分惨淡。

      “于是,当时大家每天就聚在一起‘画饼’,说如果有风险投资进来了,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什么。”

      “结果,大家共同的最大愿望就是每人一台笔记本电脑。”陷入回忆里的汪延看不出丝毫沉重,如把玩自己的某件珍藏。

      接下来,2001年,互联网泡沫将产业环境吹打得零落不堪,围绕王志东离职事件的舆论压力更是将汪延压到差点虚脱。挺过来了,他才明白,仅仅建立在点击量地基上的新浪甚至连“夫妻店”都不如,而应该迅速建立明晰的赢利模式。

      新浪由此慢慢爬升——从互联网产业低谷。

      意义

      从新浪前台退下来,你现在心里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非常轻松,又有一种创业的感觉,十分激动。

      汪延站起来,抬肩,鼓了鼓拳头,做出一副干劲满溢的神态。当然,你相信这是他真实的感受。

      但他还是会把一半的时间留给新浪,这个他堆积了十年的事业。

      “这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我的情感、生活,以及几乎所有的意义都与它连在一起。”

      四通利方当年所做的,是生产中文信息和内容;新浪接下来做的,就是将这些中文信息和内容广泛传播;将来,新浪要做的还有,通过博客、搜索、移动互联网等方式,将这些中文信息更高效率地传播……

      这个幸福的男人开始滔滔不绝,激情如十年前蓬勃。




    Copyright 1998-2005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