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和菜头:你必须感觉幸福
|
时间:2006/04/30 出处:比特海日志 |
比特海日志2月1日
昨天一篇刊登在中国第一报纸上的文章《学会感受幸福》,给国民普遍幸福指数不高开了药方。中间读到一句: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觉得毛发倒竖,竦然而惊。不成我觉得不幸福,你还要动辄得咎了?写文章最好不要威胁读者,因为这不是读书人应该干的事情。如果的确觉得有这个必要,可以提了砍刀,脱光上身,露出左青龙右白虎老牛在腰间,只是不要让我在文章里看出刺青来。
这种文字叫杂文,中国写杂文的人很多,但是写得好的没几个。很多作者以为写杂文就是发发议论,引用点名人名言。那其实不是杂文,它的正式名称叫中小学生作文。杂文是议论文体中最难做的一种,因为杂的基础是博,文的基础是理。在信息占有和逻辑性都不过关,那就是中小学生作文。类似《学会感受幸福》这种文章,把问题归结为人心不足蛇吞象。这种见地和这种格局,何必浪费森林和油墨呢?
但凡是读过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一书的人,应该记得第一页上的插图。上面有两条曲线,一条是美国经济发展速度,一条是美国人民生活水平,横轴是时间。图上非常清楚地显示了一个现象:凡是美国经济强劲增长的历史时期,也就是曲线斜率较大的地方,对应的人民生活水平曲线却很平缓,也就是说曲线斜率较低,增长速度缓慢。
这就是说,一国的经济强劲增长的时候,往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会缓慢,甚至下降。其中的道理其实很明显,GDP的强劲增长说明大量的资源都被用在生产领域,人民的工作强度增加,紧张度提高,而投入公共福利和社会保障的资金也相应减少,不幸福的感觉四下蔓延。即使要写马屁文章,怕用我这种论证方式更具说服力。在承认不幸福的基础上,强调经济在增长,明天会更美好。
人心当然是不足的,谁见足过?这是人性,和内省无关。的确有人能通过自省而自足,这种人值得钦佩,但是这并不足以成为所有人的努力方向。任何一个隐士的存在,至少还需要一片森林一座大山十亩良田,否则他在溪边钓鱼很可能被城管抓走。要把这种精神境界做为放诸四海皆准的指标,我们可能得先统一全世界,否则没那么多山够中国人分的。
幸福和知足之间的关系怕也没有那么简单,要天然地认为知足也就必然幸福,怕还需要一番论证上的功夫。我读书从来不知道什么是足,但是这不影响我读任何一本时的满心幸福。欲求不满,未必就会感觉不幸福,性欲不足食欲补。只有处处都不足,所以才会感觉不幸福。上不起学,买不起房,看不起病,退不起休,喝假酒抽假烟吃毒大米,我他妈的怎么会幸福得起来?我到今天已经连续上了六天班,还要再熬一天才能休息,而与此同时全世界都在减少工作时间,我他妈的凭什么要感觉幸福?
唐三藏在印度留学时于无遮法会上讲经,被问及了悟后的证据,他的回答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喝的水是冷了还是热了我自己知道,大约不需要什么人来教育。幸福都要人教,而且必须得感觉到,否则就会“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我觉得这就有点“业务攻坚鸡”的感觉了—先生,您必须高潮,否则我就拿不到钱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