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及讨论 时事体育争论 音乐及影视 焦点新闻转载 新朋友社区 器材车辆及生活讨论 网友作品专栏及留言板 回到首页

搜索精品

相关内容
  • 从中俄比较看国企改革争论2006/04/28
  • 茅于轼:忆峥嵘改革岁月2006/04/25
  • 邓小平改革路线威力逐渐释放出来 2006/04/22
  • 越南改革大辩论2006/04/20
  • 中國走向全球化 全球邁向中國化?2006/04/20
  • 提防这些生于70年代的家伙们2006/04/14
  • 回味:“70年代人”成长史2006/04/14
  • 黎阳:瓦解中国静悄悄2006/04/14
  •  
    小岗村的改革闹剧 从起点回到起点
    时间:2006/04/29 出处:中国经营报
    中国历史博物馆:
     “1978年12月,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秘密签下一份合同,其主要内
    容是不再搞"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把属于集体的土地承包到农户,由农
    民自主决定种植品种、种植结构。按照承包土地的数量,农民向国家和集体交纳
    一定的税赋。”

    小岗村农改第二波拉开序幕 从单干到统一承包

      作者:刘晓午

      农田零星的青苗。破旧的供销社大门紧闭。两三个村民在闲聊……


      从安徽省凤阳县向东至小岗30多公里的路上,汽车窗外不断重复着这种单调
    且略显落寞的画面;只有进入小溪河镇后,一路不断的小岗村指示牌才提醒着记
    者:我们到了28年前率先包产到户的中国改革第一村。

      28年后,小岗村又面临着一场新的疾风骤雨式的改革。

      从单干到统一承包


      “小岗村正在跨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村委会二楼支书简陋的会议室里 ,
    小岗村村支书沈浩显得意气风发。


      沈浩,2004年3月从安徽省财政厅下派到小岗村,两年调研之后,决定操刀改
    革第一村的二次农改。


      今年2月18日,沈浩召集了全村土地经营动员及征求意见大会。在会上,沈浩
    提出小岗村要从以前的土地一家一户的单干,转变为由村民发展合作社统一返租
    承包过来。


      “我们现在首先要把土地集中起来,实现资源的整合,完全按照工业化的思
    路来发展农业。”沈浩说。


      小岗村全村共2000亩地,耕地面积1800亩,扣除前几年办的葡萄园400亩后,
    1400亩地待租!


      这个合作社全名叫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发展合作社,资本金为305万元,小岗
    村、上海大龙畜禽养殖有限公司和滁州市粮食局为三大股东。沈浩预测,将来资
    本金的规模要扩大到5000万元。


      在这个新型合作社中,私企上海大龙畜禽养殖有限公司以现金出资占有85%的
    股份,小岗村以土地和相关优惠政策的投入占有10%的股份,而滁州市粮食局持股
    5%。


      根据初步的合同规定,土地已种上青苗的每亩第一年租金800元,一般的土地
    每亩第一年租金500元;从第二年到第五年,统一按每亩500元收。租地合同五年
    一签。


      2月20日,小溪河镇派出4名工作人员进驻小岗村,与小岗村5位村干部分成两
    组进行量地。


      2月21日下午和2月22日上午,凤阳县委书记马占文专程来到小岗村,察看量
    地事宜。


      与此同时,镇司法所已经参与土地出租合同条款的制订,目前正在最后的修
    改拟定过程之中。


      如果此举得以顺利实施,小岗村476名村民将租出1400亩土地,进入私企控股
    下的合作社打工,全村土地交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

      省委书记问计“大包干”带头人


      从小岗村合作社整体运作方案的设计提出到目前的正式执行,仅一个月时间
    之隔。小岗村第二波改革如同离弦之箭。


      “2006年1月村书记沈浩提出了改革的整体思路,我提出了一些意见,合作社
    方案完善后立即向安徽省财政厅、省农委和县委汇报,得到了上级领导部门的支
    持。”上海大龙畜禽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汤卫平说。


      随后,2月10日安徽省委书记郭金龙到小岗村调研,在大包干纪念馆召开了小
    岗村发展座谈会,现在健在的12个大包干带头人参加了座谈。这是郭金龙履新安
    徽省委书记一年来首次对小岗村的调研。


      在会上,12个大包干带头人中的严俊昌、严宏昌和严学昌等提出小岗村要发
    展,必须办企业、搞工业、集体呼吁小岗村要走工业致富的路子。

      提到小岗村要大搞工业,郭金龙表示工业能办的就办,也可以走出去办。


      多年来,小岗村自身交通优势不明显,不能直接通上合宁高速,加上资源少
    、自然环境条件不佳,因而多年来引资困难。


      颇令小岗村人不平的是,自身工业没有搞起来,周边的小溪河镇和门台镇已
    经开始大张旗鼓的搞起小岗工业园。


      “这跟我们没有任何关系,小岗村也没有股份,这是地方上无偿使用小岗村
    的品牌。”村委会副书记吴广新说。

      经过此次高层的政策摸底,小岗村迅速确定了农场化改革的步调和方向。


      “小岗村今后发展的重点是现代农业、旅游业和工业。我们就要用搞工业的
    思路和手法来发展农业,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土地返租是第一步。”沈浩说。

      走到改革原点


      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农村建设后,在凤阳县委领导的带队下
    ,小岗村一行十多人对河南南街、河南耿庄、江苏华西村以及山西大寨进行了历
    时一周的访问。不过令人难堪的是,河南南街、河南耿庄都有村干部接待,而山
    西大寨的郭凤莲并没有出面接待。


      就在几十年前,大寨与小岗一样,是中国农村经济的样板。几十年后,昔日
    的计划经济农村样本的大寨已经跨越式地超过小岗村——其农业收入不到全村总
    收的1%,其余全部来自煤炭、水泥和旅游业等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与此形成反差的是,小岗村打破大包干后,局限于传统农业生产,在生产资
    料价格上涨的背景下,人均收入上涨缓慢。


      小岗村访问团在一种失意但羡慕的情绪中结束了一周的经验学习之旅,此种
    情形深深刺激了那些小岗村大包干的带头人。2005年底,小岗村开始了20多年以
    来最为激烈的讨论和反思,由此引发了小岗村第二波农改。


      在小岗村的田头,青苗已有半尺高。吴广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种田不赚
    钱。2005年我们家种了34亩地,水稻收了2800元,黑豆收了3000元,葡萄收了5530元
    ,扣掉成本,收入不到1万元。”


      “但在10年前,1994年小麦买到1块钱的时候,我们家就创收2万块,年底盖
    了三间房子还有富余的。”吴广新从1993年到1998年,一直担任小岗村村长,亲
    历了粮食价格的起起落落。


      如同1978年大包干爆发的前夜,农民收入持续低迷催发出小岗村第二次农改
    。这一天在今年2月18日出现。

      地,租是不租;制,改是不改?


      尽管上海大龙畜禽养殖有限公司汤卫平向记者表示:“为这个现代农业连锁
    农场,我们与12个带头人沟通和征求了意见,得到了全面的支持。”但在这一场
    史无前例的小岗村出租土地运动中,12个大包干带头人对本次改革出现了严重的
    分歧。


      “严宏昌、严学昌和严付昌不同意租出土地,严金昌、严俊昌和严美昌同意
    租地。”2月20日,严宏晶的女儿严德凤说:“我们家不会同意租地,因为合作社
    现在被上海的私营公司控制了,我们没有保障,塘坝推掉后,地都不好种了。”


      严宏昌是1978年小岗村大包干改革时生产队的副队长,其兄严俊昌是当时的
    队长。现在,28年过去了,当小岗村发起第二波农改时,两个兄弟明显对立起来



      同样是12个带头人之一的关友江说:“再不改,小岗村会再落后20年。但怎
    么改,要考虑周全。”

      村民们争论的焦点在于土地出租资金的划拔和土地回收。


      按照正常推算,家有34亩地的吴广新一年租金的收入为17000元,这个收入远
    远超过2005年的1万元种粮收入。“我积极拥护租地,但租金什么时候给呢?是不
    是一次性给呢?”吴说。


      同时,土地出租合同期为5年。5年之后,如果农场经营不好,村民不续签合
    同,有权分回土地。那个时候,能真正收回自己的土地吗?


      村民张长淑说:“国家对农民承包土地的政策是30年不变,我们现在把地租
    给公司,5年后,我们收不回来没田种怎么办?”


      “那个时候可能会出现矛盾,因为有一大批猪场和设施建起来,农民的地可
    能会减少。如果农民收回土地,就可能不会是原来那么的大面积了。”吴广新担
    心地说。

      争论还在继续,但无论如何,小岗村的第二次农改已经拉开序幕。





    Copyright 1998-2005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