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及讨论 时事体育争论 音乐及影视 焦点新闻转载 新朋友社区 器材车辆及生活讨论 网友作品专栏及留言板 回到首页

搜索精品

相关内容
  • 贝克特百年:剧终还是等待 2006/04/28
  • 邓晓芒:苏格拉底与孔子的言说方式比...2006/04/26
  • 斯蒂芬·金《黑暗塔》被引进2006/04/25
  • 阿美:谁在误会王威?2006/04/23
  • 世界读书日:全民共享阅读快乐 2006/04/21
  • 李寒秋:乱评“文化大革命”2006/04/21
  • 许许:乳房是一个动词2006/04/20
  • 袁伟时:察古观今,乐在其中!2006/04/20
  •  
    从圆明园到798的迁徙
    时间:2006/04/28 出处:新京报
    798艺术区,正在成为一座金矿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6-4-28 9:10:10· 来源: 
    第三届大山子国际艺术节明日开幕,更多画廊艺术家希望借势赢取利益



    一位画家正在为即将开始的艺术节准备参展作品。鲜艳的画作似乎象征着整个当代艺术在快步行走。

      本报讯(记者周文翰)明日,以“北京/背景”为主题的2006大山子国际艺术节即将开幕。一个月内,超过30项艺术展览、演出、研讨将依次拉开,798艺术区内各个画廊也相应推出各自的展览。

      相比之前的两届艺术节,媒体、公众甚至798艺术区内的画廊对此的热情似乎都在下降,但是参与大山子艺术节的区内画廊、艺术家工作室却已经从上一届的70余个增长到上百个。对这一现象,区内一家画廊老板并不讳言,“前年、去年有拆除的说法,大家也想借艺术节争取支持、进行宣传,很积极,现在市场这么好,大家不在乎宣传效应,主要是借798之势推介自己的作品,赚取自己的利益”。

      两年前,大山子798艺术区还是以古怪的艺术创作出名,又因拆迁争议成为国内外媒体关注的中心,但是经过去年的当代艺术拍卖市场大爆发后,人们意识到这里还是一座亮闪闪的金矿。拍卖公司专家、画商和收藏家成批来访,仅2005年区内就频频有新画廊开幕。如今的798不少地方在“大兴土木”,越来越多从前闲置的厂房再次迎来一波出租热潮。798艺术区老牌艺术家黄锐曾经说过,一幅画在北京其他地方展出可能没人看,但在798就不会这样。不少希望成名或想让作品卖价增加的画家正是冲着这一点争抢进驻798,盼望着随着这里的发展来一个“钱跃进”。

      对于798带来越来越多的经济利益,艺术区中长征空间的主持人卢杰感觉“忧喜交加”:“喜的是市场的蓬勃发展,鼓励了社会对艺术的参与和关注,政府机构对当代艺术的研究、展览、收藏。”但忧的是,“经济利益太容易得到并不是件好事,无论对画廊还是对艺术家而言,它会逐渐影响整个艺术区的定位。”黄锐也曾表示过对经济渗透的反感,他不愿798地区成为画廊一条街,而希望它保持一个综合艺术区的状态。

      尽管喜忧参半,今年3月刚进驻798艺术区的山艺术空间投资人林明哲仍然充满信心,完全相信在这个金矿可以淘到金。他说,“有朋友问我现在油画市场有没有泡沫,我说吴冠中的画还没有拍到一亿,一点问题都没有”。

      「艺术节未来规划」



      黄锐对798未来充满憧憬。

      黄锐:分三年“兵临城下”

      艺术家黄锐是最早入驻798的艺术家,也是上两届大山子国际艺术节主要操作者。

      在去年,黄锐就开始设想未来三年大山子国际艺术节的主题,最后他定名为“兵临城下”的计划分三个步骤,2006年主题是“北京/背景”,将以艺术展览和研讨会对北京这个急速发展的城市的各种现象进行批评和反思;2007年的主题“易/移”则将探讨北京城市规划的问题,2008年关注的则是北京的未来发展方向。

      之所以定名“兵临城下”,黄锐说是看到北京在短期内出现的建筑浪潮已经让这个以整一闻名的古城变得面目全非,出现各种拼凑式建筑、也引来建筑师“八国联军”的涌入,面对这种局面,有必要让建筑师、艺术家、规划专家、发展商和公众进行交流,“在兵临城下的危急时刻进行反思,寻找出路”。

      ■区外旁观

      798现象是独一无二的

      在很多国外画廊在798开设分部之后,曾常年旅居法国的策展人费大为去年回到北京。

      费大为表示,正在798寻找空间实施大收藏家尤伦斯成立一个大型非营利空间的计划。

      费大为认为,“798现象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一般来说,画廊聚集地就已经很容易吸引资本进来投资,但画廊、艺术家、设计公司、媒体等杂居在一起的综合艺术区,也许只有纽约当年的苏荷区和798有点像”。

      他认为这种“杂居”特点和中国当代艺术体系还没有制度化有关,“美术馆、艺术基金会没有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所以艺术家、画廊就来自己做,而且所有这些自发的艺术机构聚集在一起,起到了美术馆和教育机构等无法做到的当代艺术普及作用”。

      ■大山子国际艺术节主要活动



      798所有画廊几乎都在为艺术节忙碌着。

      ◎大山子艺术节开幕式

      “城市的声音”与“慢慢来”参与者:巴西鼓队、艺术家邱志杰、音乐家吉米·拜拉以及他的工作坊参与者时间:4月29日14:00-14:50地点:艺术区户外及长征空间

      ◎建筑设计

      “China/拆那”展艺术家:翁奋、宋冬、荣荣、尹秀珍、黄锐、张大力等。

      策展人:黄岩,黄锐,冯博一时间:5月13日—28日地点:706空间

      ◎行为艺术

      越界语言、身体、环境(关于行为艺术的研讨会)艺术家:高小兰、莫昭如等策划人:黄锐&舒阳时间:4月30日—5月3日13:00-18:00地点:东京艺术工程院内&黄铭哲工作室

      ◎艺术展览

      《亲近北京摄影展》艺术家:玛丽吉·玛娅,荣荣和映里策划人:黎静地点:706空间时间:4月29日—5月21日

      ◎《大城市的崛起装置展》

      艺术家:50位英国艺术家地点:706空间时间:4月29日—5月21日

      ◎电影项目《探索城市》纪录片项目

      地点:哈特艺术沙龙时间:5月1日—6日

      ◎北欧电影节暨研讨会

      策划人:盛海地点:哈特艺术沙龙时间:5月13日—19日每天16:00—19:30

      ◎音乐血鼓精神

      艺术家:爵士乐家罗约·哈迪根地点:南门空间时间:5月5日21:00

      ◎北京声音(电子、摇滚与民谣)

      策划人:颜峻地点:南门空间时间:5月12日—13日20:30

      ◎舞蹈和戏剧现代戏剧《寒窑》

      地点:南门空间时间:5月1日—2日18:00

      ◎大城小事(为孩子们准备的活动)

      策划人:妹妹地点:东京艺术工程院内时间:5月6日、13日、20日下午


    798画廊:商业地经营艺术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6-4-28 9:21:08· 来源: 
    多种经营模式并存,普遍对当代艺术市场过于火热表示担忧



      798艺术区已经在中国画廊业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市场的火爆也带来了竞争的加剧。今日798的画廊的经营者必须为自身寻求更加准确的定位,也必须在艺术和商业之间更巧妙地维持平衡。

      在798艺术区,长征空间是一个独特的空间,在他们的展室中很少看到最热销的油画作品,反倒是民间艺人的作品、以长征为主题的艺术计划和主题高端的讨论会更为醒目。它与798艺术区的主流画廊形态拉开了距离,但是在商业上他们同样成功:从2002年望京花家地半地下室里靠志愿者撑起的长征办公室,到现在已是798最大最专业的艺术机构之一,有12人、近千米展示空间,这说明他们有自己的发展模式。

      卢杰坚持说长征的成功不是靠通常的商业运作,他说自己最主要的服务对象是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因为他和艺术家实施的艺术项目有足够吸引力,所以有赞助商和收藏家倒过来找上门。当然,他也不否认他们针对艺术市场的服务也是专业性的。

      和长征空间这样已经取得巨大成功的机构不同,2005年夏天进驻798的高地画廊是另一种姿态。他们的320平米展厅要比纽约的多数画廊还大,如今正在举行三位青年艺术家何杰、郑强、秦琦的实验具像绘画作品展。一方面是因为一线艺术家已经为大画廊所代理,新进入者无法置喙,另一方面也因为人脉和学术兴趣,主持人林栋选择了学院风格的年轻艺术家作为主打对象。目前,他们也开始引起拍卖行的注意。在记者采访的时候,香港苏富比拍卖公司中国当代艺术部主管林家如正赶来拜访。

      去年开始进入北京画廊业的常青画廊、阿拉里奥画廊等都有在海外经营的经验,对进入中国市场是有备而来。如台湾大收藏家林明哲掌控的山艺术空间一进入就接连举办罗中立、何多苓的个展,底气十足。

      画廊经营者对于当前火热的当代艺术市场有所担忧,不论是北京公社的投资人还是卢杰、林栋,都认为市场的增长过于惊人,他们的看法惊人地一致,都相信“发展下去,好的艺术家和作品会继续攀升,差的作品会下滑”,当然,他们都坚信自己选定的艺术家能挺立下去。

      林栋

      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品市场

      新京报:你们选择的艺术家好像都是比较温和的学院派,而不是潮流类型,为什么采取这样的市场策略?

      林栋:我们有自己明确的定位,要做面向未来的、宽泛的学院风格艺术家,当然这也和我自身的学院背景脱不开。投资人并没有给我们很大的压力,所以我们还是计划用两三年来做一些有学术性、实验性的展览和研究,打好基础。

      新京报:作为新进入者,你们的竞争压力是不是大一些?

      林栋:当然有竞争关系,大画廊、大机构有他们的影响力和优势,但是因为竞争多了,现在各个机构也越来越明确自己的定位。这样我们也有空间开发一些被大机构忽略的艺术家。

      新京报:很多画廊主一直在抱怨拍卖行直接向画家收东西、画家自己卖作品这样的“非规范”行为,这是否也是你面临的问题?

      林栋:这种现象比较普遍,我认为这是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对目前的混乱我觉得也要一分为二,从全球艺术市场的发展过程看,中国现在的状况当然不很规范;可是另一方面从中国的现实发展来看,不规范可能恰恰适应了中国的现实,是有中国特色的机制,虽然存在这些问题,但是整个市场体系也在继续运转。



      卢杰认为:长征的成功不是靠纯粹的商业运作。

      卢杰长征空间在 798又不在798

      新京报:长征的空间从小到大,商业运作在长征的生产过程中占据怎样的地位?

      卢杰:长征的成功不是靠商业运作,而是根据我对视觉经济的理论阐释来实验对视觉生产的知识、心理和物质管理。

      前面几年完全是我个人和家庭拿钱在做,之后在艺术家支持下,到现在为止终于实现了体制化。

      新京报:在798中长征是一个独特的空间,这种独特性到底是你的策略还是你的个人风格?

      卢杰:它的独特性在于理论和实践的不可分,个人和集体的不可分,风格和策略的不可分,国际和本土的不可分,成功和矛盾的不可分,它在798又不在798.新京报:你们之前曾挖掘一些民间资源到当代艺术循环体系中,可以说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未来还有什么规划吗?

      卢杰:将在5月份举行由长征主办实施的、由蔡国强发起的“延安艺术教育座谈会”。我们将把体制内外、专业内外、教育内外的人聚集起来讨论艺术教育问题。

      [资料]

      北京画廊业发展史

      第一阶段从1991年红门画廊成立到1996年,只成立了几家画廊。大多由喜爱艺术的圈内外人士开设,资金实力有限。第二阶段是从1997年到2003年的拓展期。

      1997年北京冒出来将近10家画廊,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之前两年内地拍卖市场行情高涨的刺激。这段时间进入的海外投资者在资金、运作手段方面也有明显优势。

      而那时成立的北京本土画廊数量更多,但成绩要逊色许多。第三阶段是2003年以来的爆发期。随着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大跃进,画廊业群雄并起,市场热度空前。


    从圆明园到798的迁徙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6-4-28 9:26:30· 来源: 
    由体制边缘人到市场新贵的中国当代艺术家



    岳敏君的经历是20年来中国艺术家生存状态变化的缩影。

      北京的艺术区,经历了圆明园画家村、东村,之后形成宋庄、上苑等区域,2003年后在798的带动下,又形成了操场地、索家村、费家村多个艺术家群落。其中798艺术区后来居上,不仅聚集了国内外各种画廊,也集中了超过20个艺术家工作室,成为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区。但是,798并没有目前最受市场关注的艺术家方力钧、岳敏君、张晓刚、刘小东、王广义等。在798活跃以前,上述艺术家已经出售作品获得高收入,在宋庄、花家地、望京购地置业,而无须在2002年前后去追逐798的便宜租金。

      岳敏君如今住在宋庄小堡村。从他的经历中可以观察到20年来艺术家生存状态的变化。

      1987年,还在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求学的岳敏君和四个同学一起受到“85新潮”的影响举办了第一次展览。当时,不论是他们这些学生还是策展人、批评家都没有画廊的概念,也没有出卖作品的渠道。1991年春节他就住进了圆明园。他和刘炜、杨少斌以每月250元的价格合租了一个300平方米的小院,共用一个画室,开始了自己的职业艺术家生涯。也是从那时起,他开始画后来成为标志符号的“傻笑”,第一张作品叫“大狂喜”。

      第一个转机出现在1993年,“有外国人来村里,我的两张画卖出了5000美元,一下产生了很有钱的感觉。”到1994年,瑞士人开的香港少励画廊买了他和杨少斌的画,还在香港举办展览。因为不懂市场行情,他就自己摸索,到1995年确定了市场价,然后和画廊分成。1995年前后他在宋庄小堡村买下一个现成的院子,包括装修一共花了七八万。现在,他住在自己出资修建的别墅中,创作新的“迷宫”系列油画。

      岳敏君:“我的生活没有改变”

      新京报:去年韩国阿拉里奥画廊开设北京分部,宣传说要签下你和方力钧、王广义、张晓刚、隋建国等七个艺术家,你已经确定了吗?

      岳敏君:他们是想都签下来,但是我思考了一下,全部都签在一个画廊也不合适。毕竟是韩国人操作,我担心以后在推广、解释方面会有分别对待,反倒弄不好,所以我一直没跟他们签约。我还是希望有机会跟中国人参与的好画廊签约,和国内人好交流一些。

      新京报:你和画廊合作这么多年,多数是参加群展、联展,到2000年才在伦敦办个人展览,是不是有意控制?

      岳敏君:不是有意的,我也没有特别在乎群展还是个人展览,好像就这么过来了。

      但是我不喜欢长期签约那种形式,我是比较松散的,比如一个计划、一个展览就和一个画廊合作,这样我自己和画廊也好把握一些。

      新京报:现在艺术市场这么热,对你有影响吗?至少,“傻笑”系列的成功让你得以毫无后顾之忧地进行新的创作,对吗?

      岳敏君:现在市场变化对我的生活没有改变,因为早几年前我已经达到了。现在艺术市场的发展我觉得对艺术创作有促进作品,比如展览多了,可以把艺术的影响扩展出去。当然我不否认“傻笑”系列卖得好是我进行新创作的一个保证。我还是不想让大家以为一个艺术家就应该画一种风格的东西,我喜欢画不同风格的东西。

      ■区内艺术家观点

      赵半狄:我怀疑798内到底有没有艺术我和798的关系有一点点误会。2002年,我就在798租工作室,属于比较早进来的人。但当时并没有料到798这么火,所以我并不是冲它热闹才进来,当初只是因为要有个空间工作、会朋友。不料之后艺术家、画廊、参观的人越来越多,这时候我倒觉得和798没什么关系了。我也很少参加这里的展览和艺术活动,因为我不认同主流的画廊展览形式。我觉得现在来798的人不完全是因为艺术,而且我怀疑艺术区内到底有没有艺术。当然,商业火爆对艺术家来说是好事,从艺术家脸上的焦虑和笑容就可以看出来。

      专题采写/本报记者 周文翰






    Copyright 1998-2005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