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及讨论 时事体育争论 音乐及影视 焦点新闻转载 新朋友社区 器材车辆及生活讨论 网友作品专栏及留言板 回到首页

搜索精品

相关内容
  • 为什么丛飞资助了一群白眼狼?2006/04/24
  • 马屁奇文拽出北大学界黑幕2006/04/20
  • 北大反美女生马楠真实近况2006/04/19
  • 中国大学改名之最SB篇2006/04/18
  • 应届毕业生月薪近半低于1500元2006/04/17
  • 苹果Jobs在Stanford毕业典礼演讲2006/04/14
  • 巴西副总统在北京史家小学落泪2006/04/12
  • 张伯苓是怎样办南开的2006/04/10
  •  
    弹剑歌:关于论语的几点批判
    时间:2006/04/25 出处:新法家
    第一:仁者爱人
    
     许多人受孔子蒙骗,以为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就是超越一切的人类之爱,是泛爱天下的圣贤之爱,那么让我们来看一看真正的仁者爱人是什么.学而篇,孔子曾说,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在这里把人和民分开来说.在爱人后,樊迟又问什么是智,孔子回答知人.这些都说明了所谓的人,就是为了维护奴隶制的君子贵族,而小人,民才是广大的奴隶.还有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也。同样对立人和民。所以仁者爱人,爱的只是奴隶主贵族,百姓是要驱使的小人,哪里直得爱?
    
     韩非子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季康子派人修长沟,子路作为邑宰,熬了点粥给奴隶吃,孔子知道后,大发雷霆,派子贡去砸了饭锅饭碗.子路找他论理,孔子说了一番话,大概意思是天子诸侯士大夫都应该遵守周礼规定的爱,超出周礼规定的爱就是愈礼,是蔑视上级的尊严.因此子路不应该熬粥给奴隶吃.诸位,这就是孔子的仁者爱人.
    
     左传.鲁昭公20年,郑国发生奴隶起义,在萑苻劫杀奴隶贵族。被奴隶主贵族游吉派兵镇压,杀死了全部的起义者.孔某人听说了这件事,拍手高兴德说:杀的好啊!然后是一通治国宽猛的妙论这就是所谓的仁人.
    
     论语雍也篇,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我们注意到在这里,孔某人又一次表现出对君子的崇尚和对小人的鄙夷,根据以上对人和民的推断,小人指的就是依靠劳动谋生的遭受剥削的老百姓,而君子就是那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劳而获的奴隶主贵族.孔某人的仁者爱人在这里又一次露出了马脚.同样的事见于 子路篇樊迟请学穑事,孔某人从来就是鄙夷普通老百姓的,以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怎么能说是爱人呢?
    
     就孔子本身而言,他因为少正卯声名超过了自己,而诛杀少正卯时可否想到了要爱人,要戒杀呢?少正卯罪名再大至于死吗?他因为齐国不重用他,而派子贡游说列国,使得齐国吴国遭受灭国的灾难,死了百万人,那时他有没有仁者爱人呢?(墨子.非儒)
    
     第二:中庸之道
    
     这一著名概念见于雍也篇,原话是这样的:"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最高的了.老百姓缺乏这种道德已经很久了."所谓的中庸,在孔某人的心目中,就是凡事都合乎周礼,言行不偏不倚.这种哲学被后来统治者备加推崇,成为奴役老百姓的重要思想工具.实际上,中庸和克己复礼之仁是一回事,都是要求人民做温良恭谦让的良民,不要起来斗争,要忍受奴役.孔某人说这句话是有所指的,当时的社会环境正是礼崩乐坏,奴隶起义遍地.孔某人出于统治者困境的同情,发出这样的哀叹.
    
     从哲学意义上说,所谓的中庸是否定矛盾斗争的,鼓吹矛盾调和的,它的理想状态就是永远不运动,永远不斗争,不生不死,永远保持现状,不存在任何进步.信奉它的人没有一个能达到这种荒唐境界的,作的好的就是套中人,或者活死人.要不就是任人欺压宰割的良民.现实中就人类而言,有真正达到这种状态的人,比如大街上的疯子傻子,他们的大脑就是混沌一片,无生无死,无喜无忧,抛弃一切荣辱.所以说正常人决不能听信孔某人这一剧毒思想.
    
     任何胜利都不是凭空坐得的,大都需要付出劳动,不争取哪会有幸福生活?如果没有辛亥革命烈士的鲜血,满清不会被推翻,中华不会被建立.如果没有抗日烈士的鲜血,日本国不会放弃奴役中国.我们一定不要被那些玄虚的听起来高妙的诡言所迷惑,要知道,惟有我们自己的奋斗努力和斗争争取,才会有幸福有尊严的生活!
    
     事实上,就在孔某人大肆鼓吹克己复礼,仁义道德和中庸之道的当时,就有许多人认清了孔某人,在论语上的那些隐士都是对孔某人和他所代表的奴隶主贵族阶级即将灭亡不可阻挡的命运有深刻认识的.他们都对孔某人的那一套鬼话不以为然.庄子上记载了奴隶起义领袖柳下跖(即盗跖),痛斥孔某人是一个巧伪人,是"盗丘".我们现代人哪里能够因为他的孝子贤孙对他的吹捧而吓着,而继续让他的反动观点迷惑人呢?
    
     第三:三年之丧,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懦弱之祖的孝道
    
     这一点主要是批判孔某人对孝道的歪曲.阳货篇中宰予提出了对三年守孝的异议,被孔某人大骂了一顿.宰予的观点是,三年守孝,礼乐必坏,农事必坏.也就是三年守孝阻碍社会发展.而孔某人说,父母生养孩子,孩子三年才走出父母怀抱,父母死后三年,君子都不会吃饭香甜心中快乐.因此宰予真不仁义!
    
     孔某人说的好象真的很大义凛然,可是事实上这位圣人他自己是怎么作的呢?他口头上讲什么三年之丧,可是当他母亲死去不久,他身上还披麻带孝的 时候,一听到季氏举办宴会,便立刻赶去赴宴,结果被阳货赶出,这就是圣人的孝道.三年之丧只是说给别人听的,哪里是他自己信奉的啊?
    
     那么孔某人为什么要说三年之丧呢?首先从名义上可以突出他孔丘是个大孝子,博得别人的尊重,他也可拿这一般人作不到的三年之丧来批评人.另外,三年之丧还有一个深刻的经济意义,就是提倡孝道,提倡厚葬长守,有利于儒的生存.所谓的儒,早先都是通过掌握婚丧礼仪来谋取衣食,来不劳而获的.如果薄葬短守,儒的生活就会出现困难,通过宣传孝道,宣传厚葬长守,儒便可以放心的过那种寄生虫生活.
    
     如果孩子对父母之死的悲痛沉重,那么也许到了三年,仍然悲痛,那么就不许要守孝吗?如果孩子对父母之死的悲痛轻微,那么一年后已经不再伤心,那么三年之守还有什么意义?假装悲痛以欺骗死人吗?
    
     孔某人还提出了对三年之守的要求,即三年无改于父之道.我们很明白的看到,用死人压制活人是孔某人保守倒退观点的又一种表现.真是如此,中国人恐怕真要如同鲁迅小说中的九斤老太的口头禅,一代不如一代了.
    
     儒家《孝经》记载孔某人曾对曾参说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于是论语泰伯篇有曾参有病时给学生看手脚的内容,以表现曾参他自己是个大孝子.
    
     我们不谈别的,仅仅就身体发肤不敢毁伤这一点来说,清兵入关,百姓们无动于衷,可是当剃头令下达之后,各地百姓哗变起义,高呼头可断,发决不可剃.切不要以为这是民众民族观的力量,请看后来,民国建立,割辫之风兴起,又有不少人为辫子的失去而伤心欲绝.可见真正导致民众反清的,伤心欲绝的实际上是孔某人的这一思想在作怪,身体发肤毁伤了就没脸见列祖列宗了嘛!
    
     我们可以看到,凡是作出流芳千古大事业的人,少有在乎生命的,大多早把生命献给国家民族.照孔某人的观点,这些人可谓不孝了,因为他们不仅毁坏了身体发肤,甚至连性命也毁灭了.更不要说那些断了香火的人(如此,周总理,潘汉年都是不孝).当然,孔某人也有杀身成仁,战阵无勇,斥为不孝这样的话,可是更多的还是类似三年之守,身体发肤之类的孝道观点.即所谓一个刚强被一百个柔弱包围,所谓的刚强也就没有用武之地.另外我个人也对孔某人所谓的杀身成仁抱有怀疑,我不知道孔某人不惜杀身的仁指的是什么?这个仁恐怕更多的是孔某人为东周的仁,是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的复兴奴隶制度的仁.至于战阵无勇斥为不孝,同样的被众多轻视刚强勇敢的话埋灭,孔某人的前后矛盾的话让他的孝子贤孙总能找到遮羞布.
    
     从本质上说,忠道和孝道是冲突的,有矛盾的父母大都不愿意孩子去做烈士,他们只愿意孩子呆在身边(父母在,不远游).儒家又加深了这种观念,导致中国人家庭观念极强,而民族观念弱.因此,不难理解中国谚语好男不当兵的产生.同样,被我国人认为民风刚健的倭国,在明治维新开始后向外扩张出兵时,初期也有父母与当兵的儿子抱头痛哭不忍别离的事(据梁启超文,到后来的情形则是家人朋友祝愿他们战死异国),儒家对日本的影响同样如此折杀武勇.
    
     有人会说,寻忠臣于孝子之门.我不否认这话有一定道理,因为忠孝虽然矛盾,但是也有相通之处.爱家可以推于爱国,但是当两者激烈对立时,比如满蒙侵入时期,按理说,有忠道的人都应该奋起反抗,不战斗到死到胜利就对不起中国,但是事实上并非那样,有终生奋斗,以血荐中国的.但是更多的人是胡里糊涂过一世,娶妻生子笑呵呵.两者之间的也有,发发牢骚,或者见了鞑虏以目击之,仅此而已.也有一些士人,就更有意思,北魏汉家士人的以夏变夷,看起来多么忍辱负重,实际上不过是弹琴吹萧伴歌舞,诗词文章谈老聃,这样把个来自北方苦寒之地没见过多少世面,不懂得享受的狄族给景仰的不得了,自惭形愧.呵呵,陈昌平先生近日大作:汉奸中的那个民间书法家,实际上也属于刚才那种人,表面上正气凛然,实际上骨子里还是懦弱逃避.同样满清盛世时谋取功名的士子也不是都读过圣贤的书,结果怎么样,还不是一个个哭着喊着要当满清的官.这是为什么,家庭观念的强盛,使得他们不愿失去亲人或自身的生命,哪怕为了正义.毕竟汉人多,也有家庭家族这个小集体可以令他们忘记国族仇恨.我不能说这些都是孔某人所谓的身体发肤不敢毁伤带来的,但我想有一多半来源于此懦弱思想.
    
     相反,忠道第一的人,肯定是孝子,因为他们有爱心,对于生养自己的国土民族都爱,当然也爱父母.所以说我们打倒儒学,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降低孝道地位,提升忠道.
    
     顺便简单说一下统治者为什么推崇孔某人的孝道.因为忠道的激烈,一些名不正言不顺的统治者是不敢过于宣扬,相比之下,推崇孝道既可以为人民加上家庭的束缚,使得他们安守本分作个善民,以利于他们的统治,其次君犹父,对孝道的尊崇自然可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忠君.统治者就是这样用中庸温和的孝道来治民治臣.

     第四:三年之丧,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懦弱之祖的孝道
    
     这一点主要是批判孔某人对孝道的歪曲.阳货篇中宰予提出了对三年守孝的异议,被孔某人大骂了一顿.宰予的观点是,三年守孝,礼乐必坏,农事必坏.也就是三年守孝阻碍社会发展.而孔某人说,父母生养孩子,孩子三年才走出父母怀抱,父母死后三年,君子都不会吃饭香甜心中快乐.因此宰予真不仁义!
    
     孔某人说的好象真的很大义凛然,可是事实上这位圣人他自己是怎么作的呢?他口头上讲什么三年之丧,可是当他母亲死去不久,他身上还披麻带孝的 时候,一听到季氏举办宴会,便立刻赶去赴宴,结果被阳货赶出,这就是圣人的孝道.三年之丧只是说给别人听的,哪里是他自己信奉的啊?
    
     那么孔某人为什么要说三年之丧呢?首先从名义上可以突出他孔丘是个大孝子,博得别人的尊重,他也可拿这一般人作不到的三年之丧来批评人.另外,三年之丧还有一个深刻的经济意义,就是提倡孝道,提倡厚葬长守,有利于儒的生存.所谓的儒,早先都是通过掌握婚丧礼仪来谋取衣食,来不劳而获的.如果薄葬短守,儒的生活就会出现困难,通过宣传孝道,宣传厚葬长守,儒便可以放心的过那种寄生虫生活.
    
     如果孩子对父母之死的悲痛沉重,那么也许到了三年,仍然悲痛,那么就不许要守孝吗?如果孩子对父母之死的悲痛轻微,那么一年后已经不再伤心,那么三年之守还有什么意义?假装悲痛以欺骗死人吗?
    
     孔某人还提出了对三年之守的要求,即三年无改于父之道.我们很明白的看到,用死人压制活人是孔某人保守倒退观点的又一种表现.真是如此,中国人恐怕真要如同鲁迅小说中的九斤老太的口头禅,一代不如一代了.
    
     儒家《孝经》记载孔某人曾对曾参说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于是论语泰伯篇有曾参有病时给学生看手脚的内容,以表现曾参他自己是个大孝子.
    
     我们不谈别的,仅仅就身体发肤不敢毁伤这一点来说,清兵入关,百姓们无动于衷,可是当剃头令下达之后,各地百姓哗变起义,高呼头可断,发决不可剃.切不要以为这是民众民族观的力量,请看后来,民国建立,割辫之风兴起,又有不少人为辫子的失去而伤心欲绝.可见真正导致民众反清的,伤心欲绝的实际上是孔某人的这一思想在作怪,身体发肤毁伤了就没脸见列祖列宗了嘛!
    
     我们可以看到,凡是作出流芳千古大事业的人,少有在乎生命的,大多早把生命献给国家民族.照孔某人的观点,这些人可谓不孝了,因为他们不仅毁坏了身体发肤,甚至连性命也毁灭了.更不要说那些断了香火的人(如此,周总理,潘汉年都是不孝).当然,孔某人也有杀身成仁,战阵无勇,斥为不孝这样的话,可是更多的还是类似三年之守,身体发肤之类的孝道观点.即所谓一个刚强被一百个柔弱包围,所谓的刚强也就没有用武之地.另外我个人也对孔某人所谓的杀身成仁抱有怀疑,我不知道孔某人不惜杀身的仁指的是什么?这个仁恐怕更多的是孔某人为东周的仁,是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的复兴奴隶制度的仁.至于战阵无勇斥为不孝,同样的被众多轻视刚强勇敢的话埋灭,孔某人的前后矛盾的话让他的孝子贤孙总能找到遮羞布.
    
     从本质上说,忠道和孝道是冲突的,有矛盾的父母大都不愿意孩子去做烈士,他们只愿意孩子呆在身边(父母在,不远游).儒家又加深了这种观念,导致中国人家庭观念极强,而民族观念弱.因此,不难理解中国谚语好男不当兵的产生.同样,被我国人认为民风刚健的倭国,在明治维新开始后向外扩张出兵时,初期也有父母与当兵的儿子抱头痛哭不忍别离的事(据梁启超文,到后来的情形则是家人朋友祝愿他们战死异国),儒家对日本的影响同样如此折杀武勇.
    
     有人会说,寻忠臣于孝子之门.我不否认这话有一定道理,因为忠孝虽然矛盾,但是也有相通之处.爱家可以推于爱国,但是当两者激烈对立时,比如满蒙侵入时期,按理说,有忠道的人都应该奋起反抗,不战斗到死到胜利就对不起中国,但是事实上并非那样,有终生奋斗,以血荐中国的.但是更多的人是胡里糊涂过一世,娶妻生子笑呵呵.两者之间的也有,发发牢骚,或者见了鞑虏以目击之,仅此而已.也有一些士人,就更有意思,北魏汉家士人的以夏变夷,看起来多么忍辱负重,实际上不过是弹琴吹萧伴歌舞,诗词文章谈老聃,这样把个来自北方苦寒之地没见过多少世面,不懂得享受的狄族给景仰的不得了,自惭形愧.呵呵,陈昌平先生近日大作:汉奸中的那个民间书法家,实际上也属于刚才那种人,表面上正气凛然,实际上骨子里还是懦弱逃避.同样满清盛世时谋取功名的士子也不是都读过圣贤的书,结果怎么样,还不是一个个哭着喊着要当满清的官.这是为什么,家庭观念的强盛,使得他们不愿失去亲人或自身的生命,哪怕为了正义.毕竟汉人多,也有家庭家族这个小集体可以令他们忘记国族仇恨.我不能说这些都是孔某人所谓的身体发肤不敢毁伤带来的,但我想有一多半来源于此懦弱思想.
    
     相反,忠道第一的人,肯定是孝子,因为他们有爱心,对于生养自己的国土民族都爱,当然也爱父母.所以说我们打倒儒学,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降低孝道地位,提升忠道.
    顺便简单说一下统治者为什么推崇孔某人的孝道.因为忠道的激烈,一些名不正言不顺的统治者是不敢过于宣扬,相比之下,推崇孝道既可以为人民加上家庭的束缚,使得他们安守本分作个善民,以利于他们的统治,其次君犹父,对孝道的尊崇自然可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忠君.统治者就是这样用中庸温和的孝道来治民治臣.

      第五:孔某人的直躬之道

      子路篇,有孔某人著名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的论述.这一论述影响了中国2000年的法律.
    原文: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躬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西汉董仲舒推行儒术,把孔某人删改的春秋的教义作为断案的依据.其后的法律逐渐利用儒家教义来评判是非,他们继承了孔某人的直躬之道,卑亲属不得状告尊亲属(十不赦大罪除外),否则,无论是非,先要对卑亲属进行刑罚.因此,在古代,父母尊长享有法律上的特权,打骂儿女被视为天经地义.红楼梦中的大帅哥贾宝玉畏父如虎,就是这种家庭环境造成的.而这一不平等的礼教枷锁,造成了多少家庭的悲剧,恐怕我们难以探究了,孔某人重视道德的力量,轻视法律的力量,造成的虚假温情又有多少?

      孔某人也曾说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话.在孔某人眼中,君王与父母是一个道理,因此既然要求子为父隐,那么同样臣要为君隐,所以,为尊者讳,为贤者讳.凡是君子,什么都是好的,小人不得评议.了历代史书,不都是把那君王吹捧的如同天神一般.以至于到了神州恢复后,写蒙元的史书同样记载了蒙元酋长英明神武,生而聪明的可耻言论.领导永远正确,领导一句话顶过我们一万句话.

      虚假的总是虚假,不义的终归是不义.非典早期的那些官僚们制造的太平天下,终究被老军医揭穿了画皮.

    第六: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
     见于泰伯篇。类似的话还有些,比如卫灵公篇称赞蘧伯玉邦有道则仕,无道可卷而怀也的处世态度,又比如称赞宁武子邦有道则知,无道则愚的态度相近的话有著名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
     把它们拿在一起讲是说士子的责任。注意到论语中还有一些刚勇的话,什么杀身成仁,弘毅,任重道远之类的话。孔某人的话总是善于迷惑人,你很容易被他的假象迷惑。接触到天下兴亡了,他就说无道则隐,安乐时就说杀身成仁。诸位不知道有什么想法没?
     相比墨家,儒家具有高明的生存智慧,它们拥有众多的典籍礼仪可以传授后人。而曾经和儒家一起成为显学的墨家,因为摩顶至踵,粉身碎骨以利天下的绝大奉献牺牲精神,因为积极反对不义的战争,投身于扶助弱小国家的战争,因为以武勇锄恶扬善,终于在儒家的兴盛中一步步消隐。这真是国家的悲哀。
    
     无道则隐使得南北朝时期那些士子们可以问心无愧得在圣人的教诲下接受异族的统治,可以用诗词歌赋进行所谓的教化狄戎所谓的以夏变夷事业。而那些英勇的民间起义者们,因为生命的消散言辞的鲁钝终于不被后人记忆。同样大辽大金蒙古元朝,满清时的士子表现,从总体上仍然是言辞的伟大高于行动。
    
     今天,中国有个机遇,就是互联网的出现,使得平民可以自由交流思想,匹夫可以忧国忧民。这在君子们看来,一定是愚蠢的杞人忧天了,国家自有圣贤君子来掌管,你们这些不可使知之的小民最好离远点吧,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
     我想,如果世间有耻辱荣誉,最大的就是国族。国耻的所在,就是历代的神灵也要蒙受何况于人?无论才智的疏浅,能在生命中为国家奋斗,那就是顶天立地的男儿。异族来压迫我们,不战斗到死到胜利就是羞愧。乡愿的弟子们高谈正义,却从来没有刚硬到底的承诺,真不知他们所谓的仁义是什么?
    
     第七:唯女子与小人难养
    
     阳货篇孔某人有这样的话: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
     先来看看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小人。君子不器,君子怀刑,君子信而后劳其民。如果如同某某某,如果他不器,没有专业才能,他估计就要挂了,根本不会在这里骂人是给倭奴摇旗。同样普通人谁会怀刑,只有那些统治民众的官吏,至于劳其民比如某某某如果只是普通的老百姓,他想要劳其民恐怕没人甩他。如果一定要说君子的道德意义大于经济地位意义,那么也可从论语中找到矛盾,宪问篇,孔某人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请问如果君子都是那些道德高尚的人,何以存在不仁的君子?所以这君子千万不要认为是凡人。而应该认为这君子就是那些高居官位压迫世人的人,至于后世人对君子的附会或创新,因在论语之后,故不予理会。
    
     至于小人,子路篇樊迟请学稼事已经充分表现了孔某人的小人概念。樊迟请学种田,孔某人说:我不如老农,请学种菜,孔某人说不如种菜的。樊迟刚出去,孔某人就骂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也,焉用稼。
    
     我们从上文知道,樊迟想学农业知识,被孔子认为是没出息的小人。然后发了一通治民的大道理。我想问问孔某人,四方之民襁负其子来了,你孔某人凭什么让这些人温饱,不耕田吃什么?焉用稼这话你孔某人能说,你孔某人一年6万斗小米的俸禄,靠压榨人民血汗当然不用种田,可老百姓呢?由此我们清楚的看到,被孔某人认为鄙哉的小人就是广大的劳动人民,在当时要占到人口绝大部分。另外我们也看出了这些仁义这些王道说起来多么堂皇,实际上就是要替统治者压迫人民,保证他们寄生虫的酒肉生活。
    
     还有一点我很费解,孔某人对待学生樊迟的“错误”,为什么要等到樊迟走出去之后破口大骂而不是当时就破口大骂呢,这就是所谓圣人的直躬之道吗?这和那些背后损害别人的奸徒有什么区别?
    
     书归正传,我们提到女子小人的问题,已经搞清楚了君子小人的概念,就来疑问了,何以孔某人荒唐的提出什么女子小人难养也的真理?女子(孔某人的母亲和贵族女子也在内,孔子不孝不忠也)加上小人要占到人口9成上,其中的小人用双手的辛勤劳动养活了世界,也养活了孔某人那些天生高贵的君子,可是孔某人居然说这些小人真难养活和对付。呵呵,居然是这些君子养活了小人,尽管他们吃的用的都是那些贱民的劳动果实,世上还有比这更大的笑话吗?世上还有比这更无耻的言论吗?
    
     至于有些人提出什么三从四德不能怪罪孔圣人,看了这个女子难养,就知道那毒源来自何处了。
    
     第八:君子三畏,周朝之栗树
    
     季氏篇有这样的话: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
     呵呵这里孔某人似乎知道后世有人要批评他,所以先来个说那些蔑视圣训的人是小人,郁闷中.呵呵.
    
     管他呢,儒家虽然不可能打败,总还得批上一批,为其他的学说争取点人.
    
     书归正传.三畏中的畏天命是何种意义,生来就是奴隶的贱人,贫穷可怜的小人们,你们要畏天命啊,这都是上天安排好的啊.于是被压迫者绝望了,安然了.历代进步的思想者都对此批评,墨家的非命篇,荀况的"制天命而用之",王安石的"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都是这样.畏大人,,不消说了,中国历来都是民畏官如虎的,那些手里掌握着权柄的人,从来都是作威作福的,也不由你小民不畏.看看孙志刚案,看看麻旦旦案就知道了,如此的大人怎能令人不畏,可是孔夫子还是害怕,因为总有人不驯服,所以他说要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呵呵这一点就是为自己量身定做的了,他害怕自己的说教被人反驳,所以要说畏圣人之言,对于反抗他言论的宰我他就说朽木不可雕.更激烈的事见于他主政鲁国时诛杀少正卯,因为什么呢,少正卯宣传的是法家那一套,虚仁假义那些东西受打击了,少正卯的声名太盛,孔某人的弟子除了颜回都跑去听,于是这个文质彬彬的爱人的圣人拿起了刀,二话不说就诛杀了少正卯,于是乎,那些侮圣人之言的小人老实了,天下又太平了.
    
     前文提到的宰我,反对三年之丧,嘲讽仁义的虚假,上课睡觉,被孔子骂为粪土朽木.八佾篇,鲁哀公问宰我土地神的神主应该用什么树木.宰我说,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孔子听到了就说: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
     宰我揭示了周朝使民战栗的统治原则,孔某人就非常恼怒,说作过的事不用提,完成的事不要劝说,过去的事不要责备.
    
     从这一点上我们又看到孔某人的立场,呵呵,他是人民的儿子,他是泛爱天下的圣者,所以他要使民战栗,并且不允许别人揭示.
    
     既往不咎说的太好了,于是清朝的汉族士子可以继续在扬州大屠杀,嘉定三屠的遗忘中高呼士不可以不弘毅,高呼仁义王道.于是今天还会有人不允许谈论过去的悲惨,动辄说民族分裂,把个天下的公义是非的道理置于何处?!
    
     我们民族本来就是和平的民族,经过儒家的忠恕中庸既往不咎礼让,简直可称为世界万邦中最友善的民族了,有几个不长蹄角的异类也终归要被这些温良恭谦让,这些既往不咎,这些文质彬彬,这些中庸,这些君子三畏,这些信而好古,这些犯而不校给杀尽磨灭,这些有铁的人死掉了,于是太平歌舞起,礼仪文章兴.那些磨牙狁血的粗鲁尚武的外族笑了,于是乎国家的灾难开始了.正如同邹容大将军诗言,
    
     落落何人报大仇,沉沉往事泪长流;
    
     凄凉读尽支那史,几个男儿非马牛!




    Copyright 1998-2005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