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jura:关于一个影展的手记
|
时间:2006/04/16 出处:江湖绝色 |
被诱惑和被遗弃的:关于一个影展的手记 提交者 : jura 于 PAOWANG.COM 北京时间 2006-04-16 01:31:07
一开春,色坛来了一个美国人,叫乔纳森。
老乔一进门就热情地邀请大家吃烧烤,在他家后院。
为了老乔,色坛也颇够意思,又是翻译帖子,又是在上载界面加了英文,围绕着是否需要翻译,还发生了小小的争论,因为有人认为没必要翻译。。。
那么,老乔来色坛,是不是江湖色“英特纳雄奈尔”的前奏呢?
老乔说的好,他虽然不懂汉语,但他可以通过图片进行交流,因为摄影没有国界。
今天下午看了一个影展,体验了一下摄影到底有没有国界。
时间:下午3点半
地点:798的【0工场】
影展主题:【“始乱终弃” - 2006中国当代的社会学图像】,陈家刚 缪晓春 慕晨+邵逸农 史国瑞 何崇岳 于翔(Hass) 朱岩8人拍摄的片子。
798。这是一个具有诱惑力的地方,前苏联援建后遗弃的巨大厂房下,“突突突”的跨斗三轮摩托车,光头和梳马尾辫的男人,面色苍白眼神凝滞的女人,手里拿着地图或传单的老外。当然,松柏树中掩映的是各种稀奇古怪文字的标牌。
在由巨大厂房改装的【0工场】三层展厅,看到了放大到至少1米6乘2米的照片们,8个参展人,每人大约4张,占一个墙面。
影展的题目是:【“始乱终弃”- 2006中国当代的社会学图像】。
令人费解的是,【始乱终弃】四个字的英文翻译是:Seduced and Abandoned【被诱惑和被遗弃的】,我现在还在琢磨这样翻译是什么意思。
大厅中间一个长条桌,有长城干红,百事可乐,还有橙汁,3个MM在不停地把各色液体注入一次性透明塑料杯。
色坛来了十几个人,大家有的很久没见,见面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
“你也瘦了!”
看了几圈,便和看影展的一个葡萄牙MM、两个美国GG(中年白)、一个美国MM(中年白)聊了起来,主要围绕三个人的作品,还和其中两位作者进行了交流。
一、红军标语和小广告(见下链接图1)
何崇岳拍摄的一张片子是红军标语上覆盖的各种商业广告。策展人的书面介绍说,拍摄者每次把一面小镜放在现场,从镜子里我们也能看到“现在”的拍摄者,是如何在镜头里观看“过去”,似乎诠释“文化覆盖”在变换不同形式,反复出现而又不断被抛弃。
针对这套片子,我问这几个老外的问题是:
汉字在摄影作品中起到什么作用?因为,如果有的外国人不懂汉语,画面中有汉语是否会阻碍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葡萄牙MM说;“对于那些不懂汉语的外国人来说,画面已经足够了,古老的墙,乱七八糟的广告,强烈的反差,至于汉字是什么意思已经不重要了,其实,摄影只要摄影者自己表达了,享受了拍摄过程,这就可以了。至于观众能否有共鸣,那只能听天由命,因为,观众里有的傻stupid,有的精,你不可能让每个人都理解,这做不到,是不是?”
美国GG说:“摄影区别于绘画就在于真实,拍摄者在成千上万的瞬间里,通过构图固定住一个瞬间,这就已经非常具有意义了。这些画面看一遍,是一个意思,再看一遍,又是一个意思,越看越能看出不同的意味。尤其是这个新旧的对比,看出自己在这个传统与变化之间,还有每张中都有一个镜子,镜子里面有一架照相机。镜子让你看到你自己,找到你的位置。”
二、建筑物米字封条(见下链接图2)
这一组是慕晨和邵逸农合拍的四张,展现的是四幢建筑物,每一个窗户都贴了防空袭的“米”字型的贴窗纹样。策展人书面介绍说,这会“令人想起战争、人民防空、恐怖主义、爆炸和拆迁,。。。两位艺术家。。。具有一种知识分子的现代式宿命感和焦虑。”
我们一帮人在画面前面看,直到一位色坛资深会员说,你注意到没有,这四张片子的建筑里,每个窗户上都贴了防空轰炸的纸条,是作者花了2年时间拍摄(找到建筑物,跟有关方面洽谈,贴条子,拍摄,再把条子揭下来,恢复原样。。。)。我说你要是不说,我竟然没注意到。
我问了三个美国人,都说根本没有看出来画面里有米字纸带。听我说了贴米字条的故事都大惊失色,说马上感到恐怖主义的威胁和可怕,立刻对拍摄者表示无限景仰,并要求我引见作者。
美国MM问作者,为什么选择这四个建筑,都是西洋的风格。其中一幅就像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建筑,而且是中学校。
作者说都是没办法,理想是拍摄和贴建外SOHO的玻璃墙,但难度太大。北京四合院也很想拍摄,但是似乎窗户太少。
当被问及为什么不在电脑上PS这些米字条时候,作者说,那样就没有意思了。关键在于我享受了拍摄和制作的过程,过程也是这个片子的一部分。我当时在玻璃上每贴一张,心里就安静一些。我不管别人怎么说,反正我自己感觉很表达意境。至于观众看不见看得见,不应该是我的事情。
美国人说,你不说我真的什么也没有看不出来,只是觉得第一张平地上唯一的一幢老楼,背景有些摩天大楼,似乎在说新旧城市化的对比。
作者说,那是上海,这个楼是30年代荣毅仁的面粉厂。
在美国人的要求下,作者在纪念画册上签了名。
签之前用英语问了声:“In Chinese?”【“用中文签吗?”】
三、哈苏:【长颈鹿】(见下链接图3)
这一组是于翔(哈苏)展出的四张片子,是在中国各地拍摄的公共雕塑、装饰和实用品。策展人书面介绍说,“这些片子反映了今天社会管理部门和大部分公众的品味、虚荣或兴趣,如同社会的疮疤和写照,代表了高速发展带来的普遍的浮燥和急于求成的社会风尚。”
我问葡萄牙MM看了哈苏的这组有啥感觉?
她说,这四张照片看上去很幽默【humorous】。
她问哈苏,这些画面中的塑像,比如那两个假警察,是不是你自己摆上去?
哈苏说,不是摆的。
葡萄牙MM问,那么,你将来准备摆吗?
哈苏说,将来有可能要这样拍摄。
后来,美国GG问哈苏,你最喜欢自己的哪张作品?
哈苏说,长颈鹿那张。
在美国人的请求下,哈苏欣然在纪念画册上签了名。
很漂亮的汉字的说。
―― 感谢哈苏,感谢速度,感谢那么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