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警惕中国外汇储备中看不中用
|
时间:2006/04/11 出处:经济参考 |
中国外汇储备似万里长城 警惕中看不中用
据报道,截至今年2月末,中国的外汇储备总额达到8537亿美元。如无意外,中国外汇储备短期内仍将维持目前的增速。 但是,拥有巨额的外汇储备并不等于中国经济就可高枕无忧,高额的外汇储备不仅累积了巨大的汇率风险,增加了中国配置这些资金的难度,还增加了央行和外管局管理国内各个微观主体的外汇的管理难度,只要稍有不慎,前功尽弃不说,整个国民经济的风险将暴露于外。 不错,中国巨额外汇储备,表面上是为国民经济安全构成了一道坚固的“万里长城”,即使中国今后资本管制放松,国家经济出现波动,国际投机力量对中国有所觊觎,也不敢轻举妄动。 中国外汇储备的强大,还增强了中国国际话语权的筹码,在目前美国经济“双赤字”居高不下、中国外汇储备继续高速增长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将会替代日本成为美国国债的最大买家,从而对美国金融市场收益率曲线产生影响,即使美国坚持通过贸易或者汇率大棒对中国经济指手划脚,也会考虑对美国自身经济的影响。 从技术看,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实际上是对居民、企业、银行以及政府的外币负债,在目前中国日益放松资本管制的情况下,一旦市场对人民币升值预期逆转,或中国经济出现波动,这些部门在利益诱惑下,其中的一部分肯定会争相将手中本币换成外币,从而可能酿成金融危机或金融风险。 从结构上看,中国外汇储备数量并不乐观。截至去年9月末,中国外债余额已达2674.58亿美元,其中短期外债余额就为1439.72亿美元,如果加上外资企业历年在中国滚存的利润,和一些流动性较好的国际收支项目对应的金额,以及近年来流入中国短期套利的“国际热钱”,这些可能见风使舵的外汇资金数量就非常可观。 除了安全性、收益性外,中国在配置这些外汇储备时,还一定要注意流动性。千万不要迫于一时压力,而听从此前一些经济学家和大行人士的建议去买一些战略物资。毕竟,资金的流动性远高于物资的流动性。如果一旦资金期限不能匹配,金融风险也将接踵而至。 1998年的韩国、印度尼西亚金融危机就是前车之鉴,从外汇储备看,这两个国家当时应该足以应付外逃资本,但是由于这两个国家的外汇储备流动性太差,从而导致整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失守。 目前中国正逐步放宽资本管制、国际收支压力仍未解除,国民经济外部环境日益复杂,中国宏观管理当局不能沉醉于高外汇储备的虚荣,应密切关注企业、部门、银行、国家等各层次主体货币错配状况,监控所有的外币贷款外债状况,以及银行客户的外币资金缺口,未雨绸缪,为中国经济构筑一个实实在在的“万里长城。” (编辑 张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