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及讨论 时事体育争论 音乐及影视 焦点新闻转载 新朋友社区 器材车辆及生活讨论 网友作品专栏及留言板 回到首页

搜索精品

相关内容
  • 中国高层领导力挺改革2006/04/06
  • 当初我们为什么要改革开放?2006/04/05
  • 国外评价中国改革发展的成败得失2006/04/03
  • 破解改革反思的意识形态迷雾 2006/04/02
  • 林治波:反思改革是为了更好地改革2006/04/02
  • 部分媒体和网络反思改革的情况 2006/04/01
  • “改革攻坚”,还是颠覆政权2006/03/28
  • 21世纪经济报道:在反思中深化改革2006/03/28
  •  
    “走光”会议纪要现中国改革辩论
    时间:2006/04/06 出处:华尔街时报
      近来,互联网上出现了一份不同寻常的会议纪要。这次有政府背景的会议是有关
    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闭门会议。流传到网上的原始纪要让外界对有关中国经济改
    革未来方向的激烈讨论有了一个难得的从内部观察的机会,而这次 “泄密”事件
    也反映出,对于中国这个一度非常封闭的国家,互联网对它的开放所产生的影响
    越来越大。

    三月四日,国务院下属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China Society of Economic
    Reform)召集约40位学者、专家和政府官员,就中国市场化改革进程下一步应采取
    的行动进行了讨论。会议希望私下听取这些人士的真实想法,以便为中央领导建
    言献策。

    不过,这次秘密会议的纪要后来却出现在许多中文网站上。会议谈到了颇受争议
    的向外资出售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的问题以及反映公众不满情绪日益加剧的一
    些敏感统计数字等等,不过讨论的细节内容目前还不得而知。

    研究会一位不愿透露名字的胡姓人士表示,我们不知道原始会议纪要是怎么流出
    去并被贴到网上的。他说,这本来是一次内部会议,会上的一些言论不适合公开
    发表。

    如果是在几年前,这样的“泄密”事件是不可想像的事。这一事件促使研究会决
    定发表一份经过整理的纪要,上周,这份纪要出现在网上。但这未能阻止原来那
    份纪要在网上继续迅速流传。最早登载原始纪要的网站中包括批评市场化改革的
    华岳论坛。现在,有十多家讨论政治话题和综合性话题的聊天室里仍有原始纪要
    的贴子。

    “外泄”到互联网上的中国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的部分纪要

    • 原始纪要:北京大学教授贺卫方:“我明确的说希望共产党形成两派......因
    为(它)侵犯了自由,践踏了法律,(是)一个在法律上没有任何(依据)的机构
    ...”“这样的体制是什么样的体制?严重违反了《宪法》说的,任何的活动都是
    在宪法的基础上活动。”删改版:贺的这段话被删除。
    • 原始纪要:中央汇金公司总经理谢平:“最后一个谁都不要的就是农行
    。”删改版:谢的这段话被删除。
    • 原始纪要: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迟福林:“发改委是
    虚的也管、实的也管,冷的也管、热的也管,长的也管,短的也管,还有一个什
    么都管......比如说海南的省长春节前给发改委拜年......这个效益是相当可观
    的,吃几顿饭,然后马凯、张国宝等等他们在场,当场拍板一些事情。”删改版
    :有关发改委的上述评论被删除?
    两份纪要有一些不同之处,比如,原始纪要提到一家国有控股银行的人士说,花
    旗集团(Citigroup Inc.)宣称,中国某家银行“一塌糊涂”,而删改版纪要引用
    这位人士的话时则说,花旗称那家中资银行“内部管理很差”。

    胡先生及另外几位与会人士证实,网上登载的原始纪要是准确的,虽然其中有一
    些笔误。

    现在还不知道是谁、出于什么意图将原始纪要透露到网上。这次“泄密”事件只
    是有关中国市场化改革未来走向的公开讨论越来越激烈的大背景下的一个最新插
    曲。有关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贫富悬殊拉大、腐败愈演愈烈、某些行业被
    外资把持等,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声,在改革道路上已跋涉27年的中国
    俨然已走到一个十字路口,何去何从亟待抉择。

    没有人认为市场化程度日益深入的中国经济会出现严重倒退,但这场最早从学者
    中间开始的讨论已经影响到政府决策。一些市场开放政策已经缩小了力度甚至被
    暂停,比如并购、管理层收购、允许民营企业收购大型国企等。许多外商投资项
    目或是被叫停,或是受到更严密的审查。

    一位媒体人士说,3月初,中国主要官方媒体接到宣传主管部门的通知,要求不得
    报导与讨论有关的内容。但一些地方报纸仍在发表相关文章,与此同时,辩论双
    方越来越多地通过互联网发表他们的观点。

    据网上登载的会议纪要说,一些与会人士利用这次事件为改革辩护。中央汇金公
    司(China SAFE Investment Corp.)总经理谢平针对所谓国有银行在向外资出售股
    份时要价太低的抱怨说,汇金同意向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 Corp.)和其他战
    略投资者作价每股人民币1.15元(合14美分)--总价30亿美元--出售中国建
    设银行(China Construction Bank) 9%的股权,是因为在此之前,希望收购建行
    股份的花旗坚持出价不会高于每股1元。花旗还说,中国建设银行”一塌糊涂”。

    谢平驳斥了那些担心向外资出售国有银行股份会危及中国金融安全的观点。他说
    ,至少未来10年国家仍将持有中国四大商业银行的多数股权,并强调这里的多数
    是指66%以上──在此之前,从未有人公开过这么具体的界定。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李曙光在会上透露,2005年,政府共收到了3,000万
    份要求纠正冤案的申请。这个数字以前也从未公开过。而在刚刚开始“拨乱反正
    ”的1979-1982年之间,要求平反的申请总数也不过20,000份。

    一些参会人员借此机会呼吁扩大民主并推进政治领域的其他改革。北京大学著名
    法学教授贺卫方说:“我们都有目标,这个目标现在说不得,但将来一定要走这
    个道路,比如多党制、新闻自由。比如真正的民主,真正的个人自由。”

    批评改革的人揪住原始会议纪要中提到的内容,在网上发表文章抨击参会人士中
    那些希望中国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的人。保守派路线占上风的华岳论坛上有人撰
    文质疑到:这次会议是“改革攻坚,还是颠覆政权?”。该文指责贺卫方和李曙
    光以“改革”的名义妄图“分裂党”、“颠覆政权”。

    也有人对这次会议及参会人员的坦诚发言表示振奋。有人在论坛上写道:有些人
    的讲话很有理性。在改革研究会发表的纪要中没有见到贺卫方呼吁扩大民主的言
    论。

    Kathy Chen




    Copyright 1998-2005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