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及讨论 时事体育争论 音乐及影视 焦点新闻转载 新朋友社区 器材车辆及生活讨论 网友作品专栏及留言板 回到首页

搜索精品

相关内容
  • 蔣介石早年日記在美公開()(图)2006/04/02
  • 袁世凯大公子袁克定的残烛之年 2006/04/01
  • 局外人:民国终结和国共关系的逻辑2006/04/01
  • 长跪的段祺瑞与暴怒的蒋介石2006/03/27
  • 蒋介石日记331公布2006/03/27
  • 马英九: 要中华民国还是台湾共和国2006/03/26
  • 1936四川特大饥荒饿到人吃人2006/03/25
  • 马英九:保证不台独 效忠中华民国2006/03/24
  •  
    黄花岗起义总指挥赵伯先事略
    时间:2006/04/03 出处:凯迪网络
    赵声,原名毓声,字伯先,1881年3月16日生于江苏镇江丹徒县大港镇一个累代学儒的书香门第家庭。他是同盟会杰出的革命活动家、军事家。他深受孙中山先生的器重;辛亥革命胜利后的民国元年(1912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为表彰其功业,追赠他为上将军。虽然,他的生命很短暂,在黄花岗起义失败后,由于忧愤成疾而不幸逝世时年仅三十一岁,但他不屈不饶,积极投身革命的精神与行动都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赵声自幼练武习文。十四岁时,凭一身武功,入狱砸械,救出一被官府冤屈的贫苦乡民,被人们称为“义侠少年”。十七岁时考中秀才,人们向他祝贺,他却笑着说:“大丈夫应当为拯救国民的灾难而效力献身,区区秀才何足言!”由此可见,功名利禄实非其所好,很早就有了远大的壮志抱负。

    以后,他游历江淮,体察民情;入江南陆师学堂,学习军事;东渡日本,考察军政;并开始积极参加革命实践活动,成为一个英勇的革命家。

    一、 宣传革命

    一九0四年,他在两江师范(现南京大学前身)以教书为名,进行革命活动。团结校内广大进步学生、教职员工,外联其他学校和社会上的革命志士,由于不懈的努力,在南京城内很快山现了一批以他为首的革命党人,他也就成了革命在江苏的最初发起人和组织者。

    赵声著名的革命宣传品《保国歌》,就是在这里撰写的。《保国歌》是用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七字唱词形式写成,全文共134句,近千字,辞语激昂慷慨,读之悲壮感人。它猛烈地抨击了治王朝专制模暴,对内残酷压榨人民,对外卖国投敌的罪行,号召人们挺身起来进行革命斗争,推翻满清政府的统治,创建一个独立富强的民主共和国。

    歌词开头,赵声以满腔热情的语调,召唤全国四万万同胞,热爱自己伟大的国家。词曰:

       莫打鼓来莫打锣,

       听我唱个保国歌:

       中国汉人之中国,

       民族由来最众多。

       堂堂始祖是皇帝,

       四万万人皆苗高。

       嫡亲同胞好弟兄,

       保此江山其壮丽。

    接下来他沉痛控诉满清统治者自入关以来,残酷屠杀中国人民的罪行,激发人们对满清王朝的极大仇恨。 鉴于满清专制王朝的种种倒行逆施,对中国人民所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行,赵声号召:

       我今奋兴发大愿,

       民族主义大复仇,

       要与普天雪仇怨!

       不为奴隶为国民,

       此是尚武真精神。

       野蛮政府共推倒,

       大陆有主归华人!

    赵声的《保国歌》,言简意赅,寓意深远,体现了他的革命思想,《保国歌》中所指出的革命对像是满清封建专制于朝,同时反对外国侵略;所采取的手段和途径是暴力革命;所依靠的革命力量是发动团结广大民众,最终所要达到的革命目标是实现民族独立,建立一个强大的民主共和国。赵声所宣扬的这些革命主张,在当时来说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革命历史使命的。它代表了革命党人所追求的目标,反映了人民的愿望,是一篇杰出宣言诗。对于革命党唤起民众进行革命斗争,起到了巨大的宣传推动作用.这篇声讨清王朝的战斗檄文,是革命党人一份非常重要的宣传品,直到武昌起义夺取辛亥革命最后胜利的前几天,一九订@年十月五日的《民主报》上,还在刊登此文。

    二、 培养了大量的革命人才

    赵声在开展革命活动后,积极培植革命力量,造就骨干人才,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他在家乡创办“阅报书社”,办“安港学堂”和“体育会”,对一些有作为的青年加以集中培训。他亲自上课,进行爱国教育,灌输革命思想,教授军事技术知识,锻炼体力素质,培养团结共济大事的观念。当时,参加这些活动的人,如冷御秋、李竟成、解子良,以及他的两个弟弟赵念伯、赵光等,后来都跟随他参加了革命,成了有一定影响的人物。其中,宋建侯、石德宽、华逐电、阮德山、徐国泰、封冠卿六人,在黄花岗起义中壮烈牺牲,名列“七十二烈士”中。

    在赵声任黄埔陆军小学堂监督(校长)时,革命力量可谓“网罗称雄”。从这里被输送到新军中去的革命骨于份子很多,如后来成为国民党左派著名人士的邓演达、邓演仁、陈铭枢、蒋光鼐等,都是在此受过赵声的培育并介绍加人同盟会的。

    在赵声的影响下,他的两个弟弟,小妹赵芬、父亲赵蓉曾、夫人严承志都参加了革命。他的夫人加入革命队伍,任镇江女子北伐挺进军总司令,为光复镇江和解放南京奋勇战斗,成为我国辛亥革命史上一位有名的巾帼英雄。赵声一家最后以严承志而终成“全家革命”的光荣称誉,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

    三、 运动九镇新军

    一九0六年初,赵声从广西回到南京,任暂编南洋新军第九镇十七协三十三标二营管带,不久被提升为三十三标标统。他在九镇新军中积极展开革命活动,培植和壮大革命势力.他先后将冷御秋、柏文蔚、李竟成、林述庆、熊成基、倪映收、林之夏、何遂、顾忠环等大批

    革命青年派到各标、协以及九镇司令部中任军官。这样,在九镇中,一支由赵声所组织领导的“新军”队伍,在悄悄成长壮大着。 这时候,孙中山先生也还在国外致力于革命的宣化鼓动工作。他非常重视赵声所深入进行的运动新军工作,特派党人吴阳谷(任同盟会安徽支部盟主)至南京与赵声取得联系,谋划革命。这时赵声加入了同盟会,并介绍柏文蔚、冷御秋、陶骏保、李竟成等九镇中大批青年军官,以及南京各学校革命同志数十人参加同盟会。大家共举赵声为长江流域同盟会盟主,积极地在长江流域暗中积蓄革命的武装力量。

    赵声治军严明,军训严格。为着准备将来革命艰苦斗争的需要,他特别注意培养部队的吃苦耐劳作风、由此曾得到九镇统制徐绍桢的夸奖。“方今能扎硬寨、打死仗者,唯伯先一人耳。”

    后来,赵声根据孙中山先生的指示,奔赴广州去发动起义。但是这一期间他在南京九镇新军中所从事的革命工作,却取得了巨大成果。革命思想已深深扎根到中下级军官的头脑中。尤其是培养了以熊成基、倪映典等为代表的军事领导人才,他们都先后在组织发动各地的革命武装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支持和援助孙中山召请赵声参加领导的广东革命,在二次广州起义时,南京九镇新军中有许多人前往参战,流血牺牲。而武昌起义胜利后,南京九镇新军首先举兵响应,林述庆、李竟成带领九镇新军驻守镇江的三十五、三十六标,发动了影响东南各省的镇江光复;同时九镇新军本部由中华门外林陵关向南京城发起进攻,与清军血战雨花台,后在镇江组织联军;为克复南京作出了重大贡献,亦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的建立,作了奠基礼。

     

    四、领导广州新军起义

     

    钦、廉起义失败后,赵声在同盟会南方支部的支持下,与革命党人朱执信、姚雨平、胡毅生等积极筹划新的革命行动,准备在广州发动新军起义。起义前,赵声被推举为起义总指挥,并制定出具体的起义计划;(一)利用春节假日,发动起义。(二)起义以新军为主力,由城外进攻广州,巡防营在城内响应配合,实行内外夹攻;同时发动惠州等方面的会党民军起应声援广州。(三)占领广州后,赵为革命军总司令、倪映典为例总司令,率军统一广东,进而兵分两路北伐,一路由江西取南京,一路出湖南攻武汉。在香港决定起义的规划部署之后,赵声便赶往广州,在华宁里遇兴隆客栈建立起义指挥部秘密机关,赵声就住在这里主持起义的全部军事行动。初三上午,倪映典回到新军一标驻地,适巧清吏来一标训话,竭力压制部队闹事,倪映地见此情景当机立断,用机枪击毙清吏,当场即宣布开始起义。倪映典率新军千余人准备袭击广州大东门,打清方措手不及,一举攻入广州。然而清军早有准备,水师提督李准已坐镇东门设防,两军对阵于城东牛王庙一带。这时刻赵声等人也都赶到厂州城内指挥机关,而清军关闭城门,不准任何人出入,严加封锁。赵声见势知道情况严重,对城外倪映典方面新军动向如何,已失去联系,当时新军各部队都分别驻扎在城东和城北一带,城外新军主力不起义,城内作为配合力量的巡防营则不便举动。赵声焦急万分,竭力设法与城外倪部联络。而此刻倪映典正率领一部分起义新军在牛王庙与清发展开激战,清军中管带、同盟会员李景濂临事叛变,于阵前诱杀倪映典。倪牺牲后,起义战士们怀着无比仇恨的怒火,更加更猛地向敌人发起攻击,但终因失去指挥,伤亡惨重,弹药不继而失败。 随之,清方在城内大肆搜捕革命党人,赵声在同志们的掩护下,化装出城脱险。

    以赵声为首的革命党人所组织领导的一九一0年正月这次广州起义,史称“庚戌广州新军之役”。 有别于同盟会过去主要是利用会党民军力量的其他义举,而完全是新军的一次大规模革命行动。虽然这次行动失败了,但也说明了大力运动新军使之作为革命的一支重要的富有战斗力的武装力量,是大有可为的。特别是策反新军,这对清政府来说,等于挖去其赖以支持的台柱子。新军的倒戈更加促使了清廷的跨台,加速了革命形势的发展,增强和鼓舞了人们的胜利信心。也为次年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奠定了基础。

    五、 指挥黄花岗决战

    著名的槟榔屿会议结束后,赵声第一个首抵香港,设立机关,联系新军,组织“选锋”,确定计划步骤,开始了这次伟大义举的各项准备。在组织起义过程中,他任统筹部副部长兼交通课课长,废寝忘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其中有一点是不能不提及的。此次起义的总目标在于挥师北伐,取长江而直捣幽燕,由此积极联络和发动各省做好响应广州起义的准备,非常重要,此项工作由赵声兼任课长的交通课筹划进行。赵声派人携款到苏、鄂、湘、浙、赣等长江流域各省联系党人,筹建机关,发动新军,组织力量,为响应广州起义做好一切准备。当时,赵声所走出的这一步,在革命党与清政府的决斗中,可谓着力的一招,虽然由于黄花岗三月二十九日之役失败而使北伐流产,但这一部署却构成同年十月武昌起义的导火索,并为各省一呼百应的光复,显出了威力和光彩。

    起义行动前夕,由于赵声在新军中深孚重望,被推举为起义总指挥。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起义失败了。“黄花岗之役”,是我国辛亥革命中的一次规模和影响巨大的起义。孙中山高度评价这次起义说:“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赵声作为这次起义的具体组织者和总指挥其英名将和是役共光辉。

    六、 英雄身后事

    黄花岗起义失败后,赵声悲愤欲绝,加之长时间劳累积疾,回到香港就病倒了。四月八日开始病情加重,十七日开刀手术,不久病情恶化。十九日,他将陈英士等同志召于床前,勉励甚切,悲愤地说,“我负死难诸友矣,雪耻唯君等”。并连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声泪俱下,自后再不能说话。第二天下午一时与世长辞。“世人无论识与不识咸痛悼之”,为他的一生革命为对精神所鼓舞,激起对满清反动统治者的更深仇恨!许多生前好友和受过他教育培养的革命党人,闻赵声去世恶耗,痛不欲生,纷纷聚集在一起设奠哭祭,庄严宣誓;坚决继承他的“雪耻”遗志,为推翻清王朝而更加英勇顽强地战斗!

    在沉痛哀悼赵声逝世中,黄兴、胡汉民代表同盟会作“告南洋同志书,并致函孙中山,报告这个不幸的消息。函中讲到:“以伯先平日之豪雄,不获杀国仇而死,乃死于无常之剧痫,可谓死非其所。广州义举,尽丧我良士,今又失我大将,我同胞闻之,悲慨愤激,况若弟等目击者伤心狂愤”表达了对失去革命战友的无限苦痛心情。

    辛亥革命胜利后,民国元年(1912年),孙中山领导的中华民国南京加临时政府,为了表彰赵声的革命功业,迫赠赵声为上将军,同时决定营建烈士陵墓迁葬故乡。


    我国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赵声,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他为拯救民族的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和富强,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和毕生精力,贡献给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的伟大斗争,他那种坚韧不拔,不屈不挠,为革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是永远为人民所纪念的。





    Copyright 1998-2005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