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及讨论 时事体育争论 音乐及影视 焦点新闻转载 新朋友社区 器材车辆及生活讨论 网友作品专栏及留言板 回到首页

搜索精品

相关内容
  • 普京回国 俄罗斯掀起中国热2006/03/30
  • 真相:赫鲁晓夫为中国做的7件好事2006/03/29
  • 乌克兰“橙色革命”后首次进行选举2006/03/27
  • 乌克兰人民渴望稳定2006/03/26
  • 郁金香革命一年后的吉尔吉斯斯坦 2006/03/26
  • 一位俄罗斯院士在中国的演讲 2006/03/26
  • 波兰匈牙利事件50周年祭2006/03/26
  • 白俄罗斯颜色革命要泡汤2006/03/25
  •  
    远胜前苏联的欧洲民主社会主义
    时间:2006/03/30 出处:文汇报
      半世纪前,欧洲最贫穷的北欧农业国实行变革,走一条不同于苏联“集权社会主义”和美国“放任资本主义”模式的第三条道路的“社会福利主义”,结果举世瞩目。(郭莹)

    雅典奥运中国制造


    雅典奥运期间一则新闻引起我的兴趣。说的是在希腊,中国制造的产品已经渗透到这个国家的每个角落,包括奥运纪念品商店里琳琅满目的许多特许经营商品。主体育馆旁边的家乐福超市也售卖中国货,大凡物美价廉品,翻出商标,你总能发现上面印着“made in china”。除此之外,主体育中心内外,300多位中国建筑工人,正在紧张忙碌地为奥运比赛场馆做最后的修饰。雅典奥组委新闻官克特罗索斯,对此感慨:“雅典奥运会岂不成了‘中国制造’?”

    中国商品、中国工人得以“称霸”雅典奥运,当然是因为中国劳动力廉价。据说,这年头连北极因纽特人用的冰箱上都打着made in china。很明显,这是个玩笑,因为因纽特人不用冰箱。但如果说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国制造”,绝不过分。不过美国媒体最近评选出的世界最著名200种品牌中,根本见不着中国品牌。中国工人自然也因为超常的吃苦耐劳、物美价廉,才得以显身雅典。说到这里不禁要问,希腊工人抑或欧盟国家的工人阶级,对于发生在自己地界上的奥运盛事,为何无缘添砖加瓦呢?


    就在中国建筑工人抱怨在雅典住仓库、食盒饭生活条件差的报道之后,与之相映成趣的新闻则是,雅典医务工作者为争取更多的津贴正火热地罢工着。他们要求政府为自己在奥运会期间的超时工作发放合理补贴。雅典医务工作者的罢工方式是,只接受急诊病人,保证最低限度的急救工作。雅典医务工作者协会主席巴尔科尼科说:“政府能保证军人、消防人员和警察的高额补贴,而我们每天却只有24美元,这与我们巨大的工作量不成正比。我们今天罢工,明天和后天还可以罢工,直到问题得到解决。”


    欧盟是高福利地区,劳动强度大、薪水低的工种,几乎都由第三世界工人包办。欧盟的工人阶级还是最“刺头”一族,动辄就为福利薪酬、缩短工时跟资方、政府没完没了地较劲。这里的工会也是工人的贴心人,时刻洞察工人于劳保福利、工资待遇、工时上是否“吃亏”了。面对工会领导的罢工浪潮,欧盟国家政府常常会倾向于工人阶级一边。为何?就因为广大的工人阶级手中攥有大把选票,若本届政府得罪了成千上万的工人,那么接下来的大选,你就等着见得失吧。


    欧盟的高福利体制


    欧盟国家的高福利体制到底如何?记得我90年代初抵达英伦时,看见一位中国博士生逢人便夸耀:“冲着我这口烂牙,来趟英国就值。”原来,学生在英国享受牙医免费服务,这位仁兄一口烂牙该补该镶该洗,整个折腾了一遍没破费一文,连挂号费都全免,并可享受每三个月检查清洗牙齿的免费服务。不久前,我在伦敦市中心一家中餐馆就餐,一位20出头的年青人手持电脑课本从厨房里出来。我用英语搭讪:“你在这里勤工俭学呀?”他愣住了显然不懂英语。我立马料定这是位福建移民,便转用汉语与之攀谈起来。对于我好奇他一介福州人,为何放弃国内白领生涯,在海上漂泊三个月千辛万苦偷渡到英国,就为了窝在暗无天日的厨房里卖苦力?他的解释颇简洁:“在国内读不起大学,在伦敦一边打工一边上College(学院)读电脑专业,这里免学费,还发结业证书。我打工每月赚800英镑,还能往老家寄钱接济父母。”

    英国人动不动喜欢顺嘴说:“我们享有社会主义福利。”英国的福利体制包括:彻底的全民免费医疗服务,无需购买医疗保险,也没有挂号费,住院期间伙食费也全包了。16岁以下孩子都享有每周的儿童津贴,暂居的外国儿童也一视同仁。家里的第一胎每周津贴为16.5英镑,第二胎、第三胎……为11英镑。16岁以上若继续升学者,仍可领取津贴至19岁。英国实行全民义务教育体制,从幼儿园到大学全部免学费。成人若想继续进修,亦可以到当地的College接受免费教育。失业者不但可以领取原工资50%以上的失业救济,且享受失业住房免费待遇。为了体现维护妇女权益,英国的退休金体制十分仁慈,丈夫过世后其养老金转入妻子名下直至她终老。


    也许你会觉得英国是富裕国家,因而有能力为国民提供良好的福利。事实上,老牌英帝国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令国家破了产。英国1939-1955年曾实行票证配给制,战后物质匮乏时期的经典段子是,街道上可以听到母亲拉开窗户对着贪玩的儿子,大声喊道:“约翰,还不赶快回家吃你那半个鸡蛋,再晚回来,你哥就把你那一半吞到肚里去了。”处于二战后颓垣败瓦的西欧,政府首要振兴经济措施不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而是致力建设福利社会,让底层百姓能够享受免费教育、医疗、失业救济等人道主义服务,让每一位公民过上基本的有尊严的生活。英国社会主义性质的福利体制,于二战后由左派倾向的工党政府建立。中国古语:“不患穷,患不均。”正因为西欧政府诚心诚意地消灭贫困,社会上没有巨大的贫富悬殊,才为西欧二战后经济迅速崛起,奠定了稳定压倒一切的社会基础。


    北欧的第三条道路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编纂的2004年度《人类发展报告》,分别从人均收入、教育水平、医疗保健和人均寿命等方面为评判指标,评选出今年世界上最适于居住的前5个国家:挪威、瑞典、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荷兰。


    北欧国家挪威,此次是连续4年荣登榜首。北欧诸国社会结构突出的特色是,90%的公民都属于中产阶级,连扫马路的清洁工等蓝领工人,亦可以自豪地声称自己是中产阶级的一员。典型的北欧模式主要体现在,国民的收入差距小,贫富差距相当均衡,人民得以安居乐业,从而社会治安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地区。举例来说,挪威首相的月薪只有6万港币,除税后剩3万多。

    荣获联合国最佳居住地第二名的瑞典,被称为北欧福利体制的先驱。通常提及的所谓瑞典模式标志着两层意义,一是指北欧风格美女,如高挑、纯正金发碧眼的瑞典籍影星葛丽泰.嘉宝、英格丽.褒曼;再就是瑞典的经济发展模式——第三条道路。现今北欧以最富裕的福利天堂举世闻名,降生于此的人们形容自己如中了六合彩般幸运。瑞典人引以为荣的台词常常是:“在瑞典不存在一个贫穷与无家可归者。我们可能是全世界纳税最高的国家,但我们享有从摇篮到坟墓的终身福利制度。而且还是世界上援外捐款最豪爽的国度之一。”

    60年前北欧国家堪称欧洲最贫穷的农业国,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北欧实行社会变革,走一条既区别于苏联模式的“集权社会主义”,亦区别于美国“放任资本主义”模式的“第三条道路”。其政策采取“社会福利主义”道路,“充分就业”和“高税收”构成社会经济的两大支柱。二战后苏美两大阵营对立的冷战时期,人们开始思考有无第三条道路,既同时拥有经济上的财富与效率,又具有社会上的公正与权利,以避免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各自的缺陷。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实行社会的经济民主,消除阶级差别和一切社会、经济不平等现象”;让“平等、关心、互助”精神贯穿于整个社会。简单来说,就是国家为每个人提供最低的生活保障,保证在全国范围内福利的统一性及平等的获得性。“全面社会保障”服务对象覆盖全体公民,甚至包括旅居当地的外国人,个人享受的福利和公共服务不与收入相联系。北欧模式通过各种法定的福利保障体制,使得个人不因生、老、病、残等原因而陷入生活绝境,享受社会福利成为公民的一种基本社会权利。另外,瑞典善待外国移民享誉世界,这里每四个新生婴儿中就有一位是外国移民的后代。移民大都来自伊朗、伊拉克、巴勒斯坦、前南斯拉夫和东欧,还有因战乱饥荒不断的非洲诸国。我在北欧旅行期间深刻的感慨是,这里接近中国人概念里的大同世界。


    高福利意味着高税收,瑞典的税收相当于人均GDP的57%,英国则是40%。我在英国生活时,要交的所得税及国立保险税占收入的25%-30%,若年收入4万英镑以上者,需缴纳40%的所得税。当然高福利体制亦遭到一些反对声浪,一是指责国家供养国民由此产生巨大的公共财政支出,完全是拖累社会经济发展的阻碍,最终会导致车毁人亡的社会悲剧。再就是指责北欧高福利社会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国家医疗福利的赤字,终成为一个政府喘不过气来的负担。为此,伦敦《经济学人》杂志为北欧福利体制辩护时称:北欧庞大的中产阶级社会结构,良好的福利体制保障,使得民众不必为忧虑医疗、教育、失业等不时之需而拚命储蓄,因而国民具有良好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良性循环。


    事实上,北欧模式对经济增长和竞争力并未造成一定的负担。北欧各国的竞争力在工业化国家中,近年一直名列前茅。瑞士国际管理学院(IMD)公布的全球竞争力排名榜,从经济表现、政府效率、商业效率和制度结构等几方面进行评价,北欧诸国在79个工业化国家中均排在前列,并不断提升。如芬兰,从1998年的第6位上升到2002年的第2位;瑞典从第16位上升到第11位;挪威从2001年的第20位上升到第14位。此外,在高税收的环境下,仍然产生了一大批像诺基亚、爱立信、沃尔沃、宜家家私等成功的跨国大企业。


    福利体制体现以人为本


    美国作家比尔.布赖森写道:“我之所以如此推崇瑞典,是因为他们可以同时拥有富裕的经济生活与社会主义的情怀,而这两者正是我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努力达到的目标。在我所来自的那个国家中,人们似乎认为,如果做父亲的没办法筹措手术费,大家冷眼旁观地让一个得脑瘤的孩子病死,并没有什么特别可耻的地方。此外,那里甚至还有某个州政府保险局,竟然接受一家保险公司以年度营运不佳为理由的申请,允许他们废除一万四千名病情最严重病人的保单(这是1989年发生在加州的真实案例)。相较之下,当我看到竟然有一个国家不计任何代价,以平等且公正的方式,来为每一个国民提供必要的支持时,我心中的感动与敬意实非言语所能形容。”


    世人推崇北欧福利模式,这是基于,北欧国民可以自豪地声称“我们这里没有穷人”,仅仅50、60年前这里还曾经是贫穷的农业国。难道一个公民,由于贫穷就应该被剥夺其接受医疗、接受教育的权利,及享受起码的人的尊严的生活?难道一个社会的教育、医疗及基本国民的生活品质,只能是有经济能力人士的专利?难道发展社会经济,必须漠视弱势群体的疾苦?必须牺牲和抛弃弱势群体的利益?最近中国河南省发生的医护人员将付不起医疗费的垂危病人,惨无人道地丢弃在寒冷的荒郊野外活活冻死的悲剧,其背景正是医院产业化。医生的经济效益与拯救生命的职业挂钩,白衣天使沦落为杀人魔王,这是多么恐怖的现实。那年我刚从英国回到深圳,读到一则新闻,说是各地不少医院里的病人,看病后一溜了之赖掉许多医疗费,为此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遭受打击。我为故乡祖国的医疗怪圈深深悲哀。


    英国《卫报》对于欧盟福利体制曾有如下一段评论:当欧盟国家人民,一想到美国人将自己荷包里的银子上缴给政府后,政府不是用来缩小社会上的贫富差距,不是用来改善人民的福祉,而是转给私人公司,委托其“照顾”牢狱里的220万刑事犯时,欧盟人立即为自己身处共同富裕环境下的安全感顿开茅塞。




    Copyright 1998-2005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