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谁分享了中石油去年的1334亿元利润
|
时间:2006/03/27 出处:每周经济报道 |
叶檀 每经评论员
一个公司如果垄断到一定规模,是不存在风险的,尤其中石油这样一个垄断了世界最大市场的资源型公司,与掌握了硬通货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根据2005年的年报,中石油在炼油及销售业务亏损198.1亿元的情况下,获得近1334亿元的净利润,跻身香港股市最赚钱的上市公司之列。可惜,笔者不是中石油的股东,所以并不那么开心,倒是关心在央企利润尚未上缴的情况下,这些利润到底由谁分享了?
先为中石油说一句公道话,尽管差强人意,中石油还是承担了部分社会责任,中国石油巨头没有让去年的油荒蔓延开来。并且,尽管并不“耳顺”,也听从了发改委的指导价。
真正收到真金白银的无疑是中石油的众多股东们。从年报登载的情况来看,中石油一直保持稳定的派息政策,即每年约把45%的利润用于分红。那些掌握中石油约12%的外资股份,从中石油的分红中每年所赚不菲。
最大的收获者是大股东,如股神巴菲特,中石油作为其最中意的两只“牛股”之一,其购入中石油的均价为每股1.68港元,倘若巴菲特手中23.39亿股中石油股票数量无变化,据估算,其账面利润已膨胀至143亿港元。而2004年,英国石油就已经从中石油股份的转让中获利85亿港元,同样崇尚投资价值理念持有8.4亿股中石油股份的邓普顿基金,也赚得不亦乐乎。其实,如果给这里的价值理念下个定义的话,就是发展中的最大市场的最大的垄断资源。
笔者并不是说,这些外资大股东就是最大的获利者,这些垄断型国企毕竟是国有控股公司,中石油90%左右的“红利”是派给了国有股。但考虑到国有股股东分红并没有通过具体的制度落实为民众利益,因此,民众的这块收益可以说是有待于将来收获的注水收益。在此之前,民众仍然不得不为高油价与经济租继续埋单。
去年我国先后5次调高成品油价格,折合成一次涨价,以15%的涨幅计算,每吨成品油至少上涨了600元。中石油去年一年加工原油11061万吨,生产成品油7114万吨,仅汽油涨价一项,消费者就多掏了427亿元给中石油,占到其整个利润的近四分之一,如果加上柴油、航空煤油和天然气,消费者至少多掏了600亿元。而社会为此所付出的隐性成本更是惊人,据有关统计显示,2003年国内石油公司通过涨价得到了300多亿元的利润,而社会为此付出的代价则高达2100亿元。
在央企实施利润上缴之后,情况恐怕仍然不容乐观。数据显示,在国际各大石油公司中,中石油的开支预算达到1490亿元人民币,远远超过BP的150亿美元,而中石油的行政运作成本能否下降也是未知数。而与这些公司相比,中石油在行政垄断资源的前提下,所获取的利润并不值得夸耀,2005年前9个月,埃克森-美孚公司的净利润为25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0%;壳牌的净利润为20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0%,都超过了中石油2005年全年167.9亿美元的净利润。
在有关主管部门不承认中石油的垄断身份的情况下,讨论中石油的社会责任已经无益。但为了不要侮辱大众智商,请中石油及其游说者不要再以国内成品油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倒挂为口实,要求促进垄断体制下的市场化。这并非笔者的杞人忧天,就在中石油发布好消息的同时,中石油财务总监王国梁仍在抱怨中石油去年的炼油业务发生的亏损,主要原因是国际原油价格高企,而相关部门迟迟未推出新成品油价格机制。
中石油年赚千亿,为何还涨价?!
盛大林
国家发改委决定,自3月26日起,汽油和柴油出厂价格每吨分别提高300元和200元(据新华社3月26日电)。而就在几天前,中国石油公布了2005年度业绩,该公司以1333.6亿元净利润盖过日本丰田公司成为亚洲最赚钱的公司,这也刷新了其上市以来的盈利纪录,净利润增幅高达28.4%。而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总经理陈耕曾在1月13日宣布:2005年,中国石油集团全面超额完成了各项生产经营指标,实现收入6720亿元、税费1410亿元、利润总额175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8%、30.8%和36.3%。
尽管成品油即将大幅上涨的传言早已流传,但当涨价真正成为现实时,还是让人觉得难以接受,因为这次涨价发生在“亚洲最赚钱的公司”身上,而且发生在“净利润增幅高达28.4%”的时候。
早在年初中国石油宣布利润总额高达1756亿元时,就有“专家”为之辩护说,中国石油的利润及其增长并不算高。比如埃克森美孚公司、康菲公司等跨国石油公司的利润增长都比中国的石油企业高。 但那位专家不知是不懂还是故意“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即中石油是国有垄断企业,而不是一般的企业。“国有垄断”的性质决定了它不能像一般的企业那样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且肩负着社会服务的公共职能。正因为如此,中石油年赚千亿乃至成为“亚洲最赚钱的公司”并不值得炫耀,而最应该看重的则是像中石油这样的国有垄断企业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了多大的贡献。
不论是此前的中国石油企业,还是现在的发改委,在解释为什么要涨价时,都强调了炼油企业的亏损。其实,这不能成为“必须”涨价的理由。首先,炼油企业的亏损是不是完全因为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有没有经营管理成本过大方面的因素?国有企业效率低下,垄断企业更是如此,炼油企业能不能通过内部挖潜的方法减少亏损甚至扭亏为赢?退一步讲,即使炼油企业的亏损无法通过提高经营效率的办法来解决,那能不能通过利润比例内部调剂的方式来解决?对市场链条较长、生产或流通环节较多的企业来说,有的环节赢利有的环节亏损是很正常的事儿,只要总体上赚钱,就可以以赢补亏。中国石油行业追求每个环节都赔钱,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再者,炼油企业的亏损还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来缓解。前不久,中央财政就给国内炼油企业送了一个100亿元的大红包。这实际上相当于中央财政从石油企业上交的利润中返还一小部分作为对炼油企业的补偿。
还有一种说法,成品油与原油价格的倒挂,不利于中国石油企业与国际同行的竞争。这话似是而非。中国石油企业与国外同行“竞争”什么?是在营利水平上竞争,还是在社会服务上竞争?论营利水平,中国的石油企业的“垄断”优势无可比拟;论社会服务,国外的私营石油企业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义务。因此,这种竞争本身就有点“驴头不对马嘴”。
中石油称,巨额的利润主要来自上游企业,即国内原油的生产。因为国际原油价格的不断上涨,国内原油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这就给国内原油生产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利润空间。也就是说,国内成品油保持较低价格,是对石油这种不可再生资源的廉价使用,可能不利于本土资源的节约利用。这应该是提高油价较有力的理由。但衡量资源价格高低的标准应该相对于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考虑。要知道,中国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各种资源价格以及消费水平也都相去甚远。欧美国家的成品油价格虽然比中国高出不少,但相对于那些国家的整体消费水平,油价并不算高,成品油花费方面的支出占总花费支出的比例肯定也比中国小得多。实际上,中国大部分商品的价格都大大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因此,中国成品油价格与国际的“接轨”,也应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而循序渐进。而自去年以来,中国的成品油价格已经上调了6次。提价频率之高,上涨幅度之大,都很罕见。
国际原油价格保持在60美元每桶的高位,也是此次涨价的主要原因。其实,早在去年6月,国际原油价格就突破了每桶60美元大关。而去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以及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一直就在每桶60美元上下浮动。也就是说去年在原油价格保持高位的情况下,中石油仍然能够赚取超千亿的巨额利润。此番成品油再次大幅上调后,中国石油行业的利润肯定还会“再上一个台阶”。石油是社会运行的血液,油价的上涨会直接导致社会运行成本的增加。中石油赚取了千亿超额利润,而社会则可能付出了上万亿甚至更多的代价——只不过这种代价看不见摸不着罢了。
链接:http://news.sina.com.cn/c/2006-03-26/00169442503.shtml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60326/0848614906.shtml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6-01/14/content_4051135.ht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