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信易支付出局 国内电子支付洗牌
|
时间:2006/03/26 出处:财经时报 |
□ 本报见习记者 石亚平
在2005年网上支付高峰论坛上,首信集团的当家人汪旭高调表示对电子支付产业充满信心,并声称集团将继续加大在电子支付领域的投入。
声犹在耳,3月23日,记者却从首信集团(8157)获悉,其下属的电子支付公司“易支付”已经以250万美元(约2028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卖给了一家叫PayEase易智付的香港公司。
变化之快超出了多数人的想像,也引发了人们关于电子支付产业即将洗牌的争论。
亏损之痛
首信集团对《财经时报》证实,出售旗下的易支付确有其事。首信将出售易支付网上付款资产包括网络及电脑设备,系统软件及商标,但不包括向中国政府申请获批的开发基金。
同时,首信也与PayEase易智付中国签订独家技术服务协议,据此,PayEase易智付将继续为首信提供技术服务。此外,为加强合作关系,首信全资子公司首信香港拟入股PayEase,股本25%。有关入股事宜正处于初步磋商阶段,但预计快将落实。在落实后,首信香港将委派一名董事加入PayEase董事局。
据一位内部人士透露,此前,首信易支付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截至去年9月底止,估值为1632万元的易支付,九个月交易额近2亿元,经营亏损近44万元。
YeePay易宝总裁唐彬表示,首信的出局只是一个开始,用不了多久,电子支付产业将会出现更大的并购浪潮。
在由商业银行、第三方电子支付公司、安全认证机构、商户以及用户等组成的电子支付产业生态链中,银行与支付公司是其中的核心纽带。
面对去年颁布的《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不同态度的背后是各自商业利益的暗自较量,对于央行来说,系列指引文件的出台并不是简单的清理门户,理顺市场几方关系、促进电子支付良性发展才是背后的要义。而对于众多第三方电子支付公司而言,2006年是关乎其生死的一年,入局与出局的悲喜剧将在这一年频繁上演。
双重压力
当前,从事网上支付业务的公司已经多达50多家。业务模式有银行网关代理、银联支付网关模式、第三方支付平台以及支付平台内部交易四种模式。虽然各家公司采取的模式不尽相同,但面对的都是一个市场。
据参加制订《电子支付指引(二号文件)》内容的专家表示,去年发布实施的《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主要还是针对金融机构如何加强管理,而二号指引则会侧重于“修路”,重点将规范第三方支付平台信用风险,资金交易安全、网络交易权利义务平衡,打击网上洗钱。
该人士透露,“第二号指引”包括了对现有电子支付公司运营模式的界定以及准入门槛的规定,这关系到支付公司在市场上的“牌照”问题。因为涉及到多方利益,具体细节仍在讨论,估计3月底就会见分晓。
到时,真正意义上的洗牌将全面展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