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湖南韶山“一号工程”开建
|
时间:2006/03/25 出处:凤凰周刊 |
文/记者 张志强
2005年12月26日,毛泽东文物馆奠基,标志着总投资两亿多元的韶山“一号工程”正式启动。在中共历史上,同被称为“一号工程”的还有毛主席纪念堂。海外舆论普遍认为,中共此举不仅是历史的巧合,也暗含着胡锦涛时代的某种执政理念。
1月11日,湖南韶山。
彭文贵在查看了一大撂资料后,开始谨慎地回答《凤凰周刊》的提问。作为韶山“一号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综合部负责人,彭深知自己所承担工作的重要性。 据介绍,2004年,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提议,中共决定建设韶山、井冈山和延安三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并命名为“一号工程”。2005年12月26日,毛泽东文物馆在韶山奠基,标志着“一号工程”正式启动。 彭文贵说,韶山“一号工程”建设规划方案,着眼于广大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着眼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突出“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这一主题定位。在此基础上,完善韶山的宣传教育设施,提高展示水平。
在中共历史上,同被称为“一号工程”的还有毛主席纪念堂。海外舆论普遍认为,中共此举不仅是历史的巧合,也暗含着胡锦涛时代的某种执政理念。
12个城市协议共建韶山
韶山地处湘中腹地,群山环抱,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自1954年正式对外开放以来,韶山已接待游客6000多万人次。其中包括100多位中共高级领导人和14位外国国家元首、30多位外国政府首脑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来宾。
彭文贵告诉记者,仅他亲眼见到过的中共领导人就有江泽民、胡锦涛、曾庆红和李长春等。其中,胡锦涛曾先后3次来到韶山。
韶山市旅游局局长谭明彰认为,以毛泽东在中共党内的崇高地位,其家乡的发展水平被认为代表着中国的形象,得到了中共高层的特别关注。
“韶山向国家申请项目,往往可直接将报告送达中央各部委。到北京办事,约见各部委主要官员也不是什么难事。”谭明彰说,作为一个县级市,这在其他地方是难以想象的。
该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黄利山介绍说,近十几年来,韶山变化巨大。城区面积已由原来一个狭小山村扩展到现在的2.8平方公里,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40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830元,远高出周边的湘乡、宁乡等县市。韶山村从昔日贫穷落后的小山村,一跃为湖南最早的小康村,“一年赚七八十万的大有人在,私家小汽车也有了一二十辆。”
但在中共高层看来,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韶山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如以挂图、文字为主的陈列手段,就很难吸引现在的青少年。”2003年12月12日,李长春视察韶山,指示建设韶山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号工程”。
随后,根据胡锦涛、曾庆红、李长春的指示,中共正式决定建设“一号工程”,主要对反映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光辉历史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韶山、井冈山和延安三地进行重点扶持。
依据规划,韶山“一号工程”预计总投资29109万元,主要用于毛泽东遗物保护和展览,在现有韶山毛泽东纪念馆的基础上扩建毛泽东文物馆等场馆,开放珍藏的遗物,强化韶山革命纪念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功能。另一方面,投资1500余万元,完善核心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湖南省方面为此成立了韶山“一号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提出要“举全省之力建设好毛泽东同志的家乡”。决定在韶山实施建设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面小康社会等“示范工程”,在资金、项目、政策等方面予以倾斜,并组织专家为韶山选取了56个总投资达47亿元的重大项目,计划在5年内全面完成。
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谢康生称,从2005年开始,湖南将连续5年每年投资1亿元的专项资金,支援韶山建设。他并表示,希望省直各单位在落实资金时只能多不能少,谁少追究谁的责任。
接受采访的许多官员说,省领导如此强硬表态是少见的,包括最偏远的湘西自治州在内的全省14个市州,都被要求为韶山的发展作出贡献。
不仅如此,韶山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建设还得到了其他省份城市的支援。
2005年12月25日,哈尔滨、长春、深圳等12个副省级城市及江苏姜堰市的党政官员云集韶山,参加“缅怀毛主席、共建新韶山”座谈会。当日,哈尔滨政府将他们用100万元人民币购买的22辆哈飞汽车捐赠给韶山,姜堰市为韶山姜堰希望小学捐款30万元,这是该市第3次捐款,总额达100万元。座谈会后,各与会城市分别与韶山签订共建协议,签约资金达3000万元。
培养年轻一代对共产党的情感
在中共启动“一号工程”前,韶山作为“革命摇篮、领袖故里”,事实上,一直都是大陆最具影响的革命纪念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谭明彰介绍说,1990年以来,到韶山参观的人数每年平均达到150万人次。近5年来,游客数更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长,2005年达到300万人次,创历史最高记录。
游客数量的不断增长表明,在大陆民间,缅怀毛泽东及毛时代的思潮正在升温。
尽管已是隆冬时节,但在记者采访期间,韶山的游人依然络绎不绝,毛泽东故居门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在毛泽东纪念馆,多位游客在看到毛穿过的打有几十个补丁的衣服后,颇为感慨地对记者说,毛时代虽然穷,“但至少大家都一样”。
一些人士认为,这些倾诉的背后,隐喻着希望借鉴过去的经验,来纠正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弊端。
2005年6月21日,美国《时代》周刊文章回顾了中国发展的历史,并特别谈到了最近16年是中国前所未有的稳定发展期。文章指出,胡锦涛等中国领导人期望把这种稳定保持下去,采取的关键政策是加强而不是削弱共产党在中国社会生活当中的作用。
这也就是中共建设“一号工程”的注脚,对年轻一代的观念进行引导,并培养他们对共产党的感情。
胡锦涛曾多次提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国家发展后劲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
2005年5月27日,全国妇联儿童部、《中国妇女》杂志社、中国家庭教育学会联合华坤女性调查中心,在北京、上海、湖南等10省市,对近200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在当代中国中学生心目中,毛泽东位居“十大英雄榜”首位,“父母”紧随其后。
执政党希望重新回到起点
韶山同样也是中共对党员进行再教育的重要基地。
湖南省韶山管理局宣传处副处长谢锡光介绍说,2005年韶山旅游淡季不淡,旺季更旺,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普遍开展的“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由全国各地组织前来上实践课的党员占到游客总数的20%左右。
在毛泽东故居,入党32年的故居城管队员苏泽君对记者说,他喜欢胡锦涛,因为胡上任不久,就前往西柏坡考察,提倡艰苦奋斗。
2002年12月6日,新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锦涛在西柏坡发表重要讲话。讲话全文近7000字,提到艰苦奋斗68次,“出现的频率非常高”。
当时舆论普遍认为,胡锦涛上任后高调提倡艰苦奋斗,说明他对目前中国共产党党内所存在的问题,有很清楚的认识。
一年之后,毛泽东诞辰110周年,胡锦涛评价说:“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的名字、他的思想、他的精神,将永远鼓舞着我们继续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胡上任后的几年,对毛泽东诞辰的纪念都极为重视。“中央和省里都有明确要求,每年一小庆,5年一中庆,10年一大庆。”谭明彰透露说。
一些北京学者们认为,凡此种种,说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正在将毛泽东时代的珍贵政治遗产,运用于今天中国的实际。
学者们认为,执政者对毛的态度是从现实出发的。1979年后的有限度的反思毛,是为改革开放寻找合法性,因为不反思毛,不否定文革,不去为毛时代堆积如山的冤假错案平反,改革开放就寸步难行。现在胡希望能真正地实施政治改革,运用毛泽东时代的回忆有利改革的推动。
但毛泽东研究专家、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高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现在重新肯定和宣传毛,主要是为了加强体制的合法性。但是这样,也面临着两难的矛盾:一是,当毛的经济社会方面的多数遗产已被放弃,继续全面宣传和肯定毛,主流叙述对毛时代的拔高宣传和现实的巨大落差,从而有可能把民众的不满引向执政者自身;二是,毛的体制框架原封不动,又和新发展、新要求发生矛盾和冲突,国内在经济社会方面和全球化接轨的趋势与在制度建构方面的滞后,两者之间形成的较大落差,也是一个迟早要解决的问题。 也有不少学者认为,胡锦涛时代不沉湎于现状,能回到当年的起点,踏实检视中国共产党的成绩单,告诫干部“执政为民”,“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此举符合中国人民之所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