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及讨论 时事体育争论 音乐及影视 焦点新闻转载 新朋友社区 器材车辆及生活讨论 网友作品专栏及留言板 回到首页

搜索精品

相关内容
  • 从“五月花”号到中国新世纪的改革2006/03/18
  • 2004-2006“第三次改革论争”始末2006/03/17
  • 专访皇甫平:再谈“改革不可动摇”2006/03/16
  • 周瑞金:十问皇甫平2006/03/15
  • 温家宝:重启制造大型飞机计划2006/03/11
  • 吴敬琏:反思改革 明确方向2006/03/11
  • 近日南方周末上的改革争论告一段落2006/03/11
  • 全面评价邓小平和改革开放2006/02/24
  •  
    杨帆对《南方周末》318报道的评论
    时间:2006/03/19 出处:南方周末
    完整准确地理解胡锦涛同志关于“坚持改革”的思想

    ----------杨帆对《南方周末》报道的评论



    《南方周末》曾经是我的老搭档,这是第一张进北京的南方报纸,把香港报业的
    市民化新风格带进了北京,也不乏人文思想,非常畅销。 大概10年以前, 其资
    深记者鄢烈山,年轻记者何保胜来北京约稿,大概还请了徐友渔等, 一起吃饭照
    相。以后3年之内为我设立专栏,发表十几篇文章,第一篇就打响了,叫做《为第
    三代人争公平》。以后还有《改革成本与改革收益》,大概1995年就提出要坚持
    改革的公平性,不能把改革成本由社会大众负担,而把收益由少数人占有。 10年
    以后在反思改革中终于成为社会共识,令人感慨。 是《南方周末》,帮助我在社
    会世俗化的过程中,扩大了思想影响,成为一位“报刊经济学家”----这在主流
    派眼里是学问不规范的代名词,我却以为荣耀----现在则是“网络经济学家”。
    在报刊上以民众语言阐述人文思想和经济问题,其实非常不容易。 我是经高人
    指导,锻炼三年,才学会这种笔法的。我还应《南方周末》之邀参加3。15消费者
    维权,当时的社长是一位女士,叫江一平。

    后来《南方周末》钱纲代表北京方面的自由派做了主编,把我们当作“新左派”
    和民族主义进行封杀,撤消了我的专栏,整版刊登张维迎和樊刚关于改革的长篇
    对话。我和卢周来联名投稿进行商榷,他们不登, 我通过陆建华去交涉,他是双
    方的朋友,结果竟然也是不行。以后在没有登我们的东西,这样的报刊不在少数
    ,一部分持新自由主义观点的总编自动串联,有一份封杀“新左派”和民族主义
    学者的名单,形成了“市场中自动形成的私人寡头垄断”。

    2000年以来,中国的自由主义演变成为新自由主义, 对于自由的理解发生了性质
    的变化,他们把自由,变成了强者压迫弱者的自由。比如:他是主编,是经济学
    院院长,他就认为可以不发表他不喜欢的观点,不让他不喜欢的学者上讲台,这
    是他的自由。 进一步就出现互相沟通,大家都不发表对手的文章,不邀请对手参
    加会议等“私人寡头垄断”。 他们只反对政府垄断,不反对私人垄断。 按照这
    样的强者逻辑,当年毛主席发动文化革命也是他的自由了? 政府封杀《冰点》也
    是他的自由了? 你还抗议干什么?

    我说中国的“自由派”包括经济学主流派在内,为什么搞得这么臭? 不仅是因为
    他们的观点, 也不仅仅是因为拿了什么人的钱,更不是政府的压力(这样实际上
    会提高被压制者的声望,我们大家应该有共同的体会)。他们之臭,是因为他们
    自己背弃了民主理想,而且把自己理论的基石---自由,歪曲为强者压迫弱者的自
    由。

    这次《南方周末》采访我, 还是不错的。他们终于承认了“非主流学者”的存在
    ,报道的内容还是客观的,能够发表也属不易,删掉了大量精华的东西,非常可
    惜。 这说明,反思改革不可能离开“非主流学者”,和广大人民群众。

    现在有那么几位历史上改革的设计者,他们垄断改革设计权,一直抵制对改革的
    反思。 在2004年底,他们说朗顾之争搞乱了思想,提出“2005年是改革年”。是
    我们非主流学者针锋相对地提出,2005年是爱国年,和反思改革年。 现在,“反
    思改革”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他们不得不承认了, 但是拒绝和我们对话,要接过
    “反思改革”的口号, 纳入自己的轨道,进一步垄断“反思改革”的话语权。

    有些人急于跳出来说什么“形成改革共识,再铸改革辉煌”, 把这次反思与前两
    次相提并论, 未免是得意忘形。我看,他们在没有资格主导改革,更没有资格主
    导反思改革。 改革已经涉及人民根本利益, 影响国家基本安全, 甚至危及国家
    基本合法性, 只能够经过全体人民充分的讨论,才能重新达成基本共识。 绝不
    可能再由上边少数人发话,少数人策划来强迫人民达成共识。

    现在最大的改革,就是政治民主。最直接的民主改革,就是人民群众广泛参与讨
    论改革问题。 这就是自由,就是民主,就是我们盼望多年的政治改革,社会主义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开始。 那些极力压制和歪曲反思改革的人,才是真正的反对改
    革。 他们是利用改革名义帮助强势集团获取非法利益,这是假改革真掠夺,只能
    遭到人民的反对。

    现在正确地反思改革,与推动改革完全是一致的。 改革,应该改变机制。不再是
    少数精英的室内策划,说了不做,做了不说,并且依靠政府权力强行推行,压制
    不同意见。而是要老老实实进行公民讨论,民意测验,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先立
    法后依法改革。 这难道不是改革吗? 难道要使用暴力封大家的嘴,强行压迫老
    百姓服从,才是改革吗?



    附带,我对报道有两条不同意见。 这是编辑的责任,不是记者的责任。希望他们
    以后改稿子的时候,不要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加入进去。





    第一,是“胡一条”,还是“胡四条”,“胡十条”?

    在开头报道了“胡锦涛在两会期间去上海代表团谈”坚持改革不动摇”,我提出
    ,希望他们发表完整的“胡四条”,结果是没有接受。反而加上了形容词“字字
    铿锵有力”。

    因此我不得不以个人名义加以纠正。

    胡锦涛同志谈的是四条:

    --------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的方向,

    --------坚持改革的科学性与协调性。

    -------坚持改革的普惠性:改革成果要惠及全体人民。

    ------扩大开放,要注意国家安全。



    还有以前的六条(可能更多)

    --------以人为本;

    ---------科学可持续发展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荣辱观,

    ---------取消“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

    --------以“自主创新”,代替“开放创新”。



    应全面准确地理解胡锦涛同志的整体思想,不能只谈“胡一条”,不谈“胡四条
    ”和“胡十条”。 前几天有人说,反思改革就是反对改革,要求胡锦涛同志出来
    ,象当年邓小平那样表态: 改革开放不可动摇, 同时不争论,以平息这场反思
    。 胡锦涛同志还真的出来了,但讲话是四条,没有符合他们的意思。 报纸只宣
    传第一条,是一种误导。

    我们“非主流派学者”,拥护胡四条和胡十条的总体思想,这与我们多年以来强
    调的新改革开放观,完全是一致的。 我们将按照其总体思想推动对改革开放的全
    面反思----不动摇。





    第二.二元对立还是多元并存?



    如果说,我们从胡一条中应该得出什么启示的话,那就是: 反思改革应该以“中
    左”思想为主导,去揭露和调整改革中间不正当的利益分配。 而不能以“极左”
    思想为主导, 把反思改革归结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斗争”,“马克思主义
    和新自由主义的斗争”; 这样的理论,不能正确分析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利益
    关系, 不能正确表达弱势群体的正当利益。会导致对改革的全面否定,引起中间
    阶层的反感和上边的疑虑,反思反而搞不下去。

    我们也反对自由主义者归纳的“自由主义和新左派”的斗争,反对瓜分派的归纳
    的“改革与反改革的斗争”, 这四种提法都有同样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

    这样下去,只能搞乱思想,偏离实践与理论的“真问题”,导致反思的流产,改
    革继续扭曲,结果出现大危机,大反复,改革成果反而不能保留。

    我看极右瓜分派是非常希望极左出现的,他们就可以大肆宣扬”有人反对和否定
    改革大方向”,惊动中央领导出来表态了。 李宪源之流的“文化革命派”,和那
    些自命为主流的“教条马克思主义研究者”, 在2004年抓了顾雏军,形势大好的
    时候,得意忘形,跳出来搞极左,包括肆无忌惮地在网络上咒骂, 到底起了什么
    作用? 是破坏反思改革的作用。 正确地反思改革,坚决排斥极左思想的干扰,
    否则就使反思无法进行。

    这篇文章报道我们“非主流”推动反思改革的过程,是好的。但是编辑最后加上
    这一段话是非常糟糕:


      “在许多观察家看来,争论关键性的认知差异在于,一方认为问题是由于市
    场化改革所致,因此必须全面后转;而另一方认为,这是改革不彻底、不配套所
    致,因此必须加速推进改革,方向不能动摇。”

    --------这样,又成了二元思维,和极右派“反思改革就是反改革”的论点一样
    了。

    我们就成了“全面后转”? 与整个文章的内容也不一致。 这是编辑后加上去的
    ,没有必要。 不能这样概括问题。

    我们坚持“超越左右翼”,反对“权力资本化”, 是同时反对权力和资本两种因
    素结合,这不是简单地说“把改革进行到底”就可以解决的,不能简单归结为是
    继续搞市场,还是退回去的问题。 老百姓使用老左的传统话语,并不是要退回去
    ,而是对改革中利益分配满意。 不能把极少数人的极左话语,掩盖老百姓的正当
    利益诉求。

    第三次改革争论与前两次性质完全不同,其实质不是反对改革,而是纠正改革被
    权力资本化所扭曲;表示否定改革方向,而是纠正调整利益格局。 公开反思改革
    ,本身就是推动民主和言论自由。 因此,以正确的思想主导反思改革,与坚持正
    确的改革完全是一致的。

    这是我在感谢《南方周末》对我们进行客观报道之后,所加上的几点说明。



    2006.3.18.




    Copyright 1998-2005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