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及讨论 时事体育争论 音乐及影视 焦点新闻转载 新朋友社区 器材车辆及生活讨论 网友作品专栏及留言板 回到首页

搜索精品

相关内容
  • 巴基斯坦“超级007”毁在情妇手中2006/03/17
  • 超级富豪,印度压过日本2006/03/15
  • 印度的第一大教-印度教2006/03/14
  • 美国为何重视印度2006/03/10
  • 从揭穿甘地的非暴力神话谈起2006/03/05
  • 印度医疗制度:贫富各有所依2006/02/26
  • 印度军队中的达赖“藏独”武装力量 2006/02/18
  • 中印战争获全胜之谜!以及虽胜犹败的...2006/02/13
  •  
    印度的民主与现实
    时间:2006/03/17 出处:《环球》杂志
    原题:印度民主的傲与慢

    江亚平

    腐败与“最大的民主国家”

    2006年初,两则腐败丑闻和如何处置涉案议员成为印度议会的辩论主题。

    一次是11名议员接受贿赂帮行贿者在议会说话和游说,另一次是7名议员卷入一桩工程项目腐败丑闻。这两桩丑闻都被录了像,铁证如山,无可抵赖。

    但显然,要开除这些议员并非易事——在贿赂比较常见的地方,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

    像印度这么大一个国家,个别议员犯罪并不奇怪,但众多议员集体涉嫌贿赂,且政坛腐败如此普遍,那就不得不使人对印度的民主和议会选举制度产生怀疑了。

    印度一直自称“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民主选举,议会制度,三权分立,跟英国学得有板有眼,甚至言论自由也不逊于自己的英国老师。

    可是,像这样一个民主体制运作比较成熟的国家,没有大规模的政治运动,未出现重大的政治决策失误,又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本应呈现一派国泰民安、繁荣富强的景象。

    但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印度直到目前还是一个总体比较贫困落后的国家。全国有1/3的人口生活在每天不足一美元的贫困线以下,另有1/3的人一天生活费不到2美元;文盲率在35%以上;许多农村地区还用不上自来水和电力;而且印度官僚和文牍主义极其严重,腐败现象十分普遍。

    国民素质与民主质量

    通过对印度近距离的观察和广泛的采访,记者得出的结论是,印度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像印度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而国民素质又相对低下的国家,过多的民主和过少的集中使得党派利益之争十分严重,结果导致权力分散、相互掣肘、政令不畅、效率低下,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从本质上说,印度的民主是有缺陷的民主。从1947年独立之初到1998年,国大党除了短暂的下台外,统治了印度40多年。而国大党又主要是由尼赫鲁家族把持着党内的一切核心事务。从近年来索尼亚甘地长期担任国大党主席的职务来看,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今天。

    有人说目前印度政坛是垂帘听政,有人说印度有两个总理府,也有人说辛格总理只是个“听差的”,决定国家大政方针的是“后座驾驶员”索尼亚。不管怎么说,导致政坛出现“家天下”色彩的民主体制显然是有缺陷的。

    实际上,是印度传统的保守势力和封建意识为家族式统治提供了土壤。在印度,实行家长制的并非国大党一家,许多地方党派“子承父业”的现象也十分普遍。这就是人们对国大党家族式统治见怪不怪的一个原因。

    苏联解体后,印度摆脱了冷战的阴影,却又马上进入了多党派联合执政的民主时期,造成党派之争日趋严重,有民主而无集中,导致权力分散、效率低下,对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弊多利少。

    就拿2004年的大选来说,当时执政的印度人民党本来在内政外交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却愣是给选了下去。事后调查显示,这次选举的投票率只有55%左右,而且主力军是占合法选民人口70%以上的底层选民,中产阶级以上的人士本来比例就小,投票率还很低,结果选举是底层百姓说了算。

    一些知识分子说,他们知道选举基本上是由少数政客操作的政治游戏,而政客从本质上关心的只是自己的一党私利或一己私利而非国计民生,因此中产阶级多数都对选举漠不关心,历次投票都不踊跃。

    底层选民虽然投票踊跃,但对国家政治状况没有清醒的认识,很容易受地方上有钱有势的人操控,也容易被眼前的蝇头小利所诱惑和收买,糊里糊涂地将票投给了地方上的当权派或有钱人。这种有奶便是娘的选民在丧失了个人理性的同时也丧失了选举的公正性。

    在2004年选举中,考虑到不少选民连政党的名字都不认识,各党派就用简便易识的图标代表党派,有的用手掌,有的用花朵,有的甚至用自行车或动物做党派的标志。选民素质由此可见一斑。

    民主制度与选举闹剧

    印度媒体曾报道说,由于印度选举法允许面临犯罪指控的政治家参与竞选,因此在2004年新选出的议会中,540多名当选议员中居然有近1/4有犯罪记录,包括涉嫌强奸、杀人和纵火。有的候选人当选时还在监狱里服刑,于是堂而皇之地走出监狱进入议会大厅,参政议政。“民主”竟然产生如此荒唐的闹剧,真是对印度民主制度本身的讽刺。

    另外,印度民主制度下产生的怪异现象,还直接对经济发展造成伤害。不少政党和政治家为了争取选民而大搞短期效益工程,对国家的长期发展极为不利。

    许多政治家因为害怕丢掉选票,不得不搞形象工程,对大胆的改革畏首畏尾。一位印度经济学家承认,印度有世界上最糟糕的劳动法,过分保护劳工利益,从而使工厂效率低下,导致制造业产生诸多问题。但是至今没有哪位政治家敢修改这部劳工法,也没有一个政府敢关闭效率低下的企业。

    政治家为了能够稳住政权,只好求助于保守的民粹主义。这在经济上可以说是慢性自杀,因为许多外国投资者不敢到印度投资建厂。但从政治上说,这种保守疗法却可以让他们坐稳江山。

    比如,印度过去也曾有政党提出实行控制人口出生的政策,但此言一出,立刻招致其他政党的强烈抨击。1977年英迪拉甘地领导的国大党在大选中失利,就与当时他们采取强制措施推行计划生育有关,结果后来谁都不提人口控制一事。谁都明白印度人大家庭观念强,控制人口就等于放弃了选票。在民主选举的国家,一向是选票优先,国家的长远大计则自然靠后。

    民主制度与印度现实

    邱吉尔曾说过,民主不是最好的制度,但至少不是最坏的制度。这句话用到印度人头上倒也贴切。

    民主本身自然是好的,民主制度也是相对比较好的一种政治制度,但在印度这块土壤上却发生了变异。这大概跟印度的历史文化、种姓制度、民族习性、封建传统以及人口素质等有很大关系。

    尽管印度政府早在独立之初就废除了种姓制度,也照顾少数民族利益,但种姓观念根深蒂固,至今还是人分三六九等,低种姓的人连跟高种姓的人握手都不配,哪里还有资格去平起平坐地竞争和商议国家大事?在选举中又如何体现公平、公正等民主的精髓和要义?

    对于许多底层人来说,生存是他们的最大追求,民主成了奢侈品。当这个国家70%的人还很贫困时,他们需要的显然不是奢侈品,而是救命粮。

    再者,穷人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不知道如何去参选,也没有能力去参与社会的公平竞争,对社会状况、经济发展和政治前景都不甚了解,又如何在选举时做出正确的判断、选出真正合适的代表呢?

    好的制度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和合适的土壤才能发挥出它的优势,贫瘠的土壤上无法开出绚丽的民主之花。

    印度主流媒体《印度时报》副总编辑桑贾伊曾对《环球》杂志记者说,印度目前的状况根本不配拥有民主制度,在贫困落后的地区,金钱可以收买选票,使民主程序失真。民主制度应该建立在一个经济比较发达,国民素质比较高的国家。作为一个还很不发达而且民族主义嚣张、宗教势力强大的国家,印度在经济起飞阶段需要的更多的是集中而不是民主,只有集中才能带来效率,只有效率才能保证印度不会在全球化浪潮中被边缘化。

    另一位著名经济学家也对记者说,民主制度本身并无不妥,它使得政府在决策过程中失误较少,至少不会犯重大的政治错误,有稳妥的一面,但民主制度也有缺陷,那就是决策过程相对漫长,各派政党需要反复论证争辩,在未达成空前一致的情况下很可能造成议而不决的现象,延误时机,影响发展。而且选举过程中耗资巨大,这是落后的印度难以承受的开支。所以民主制度并非普世制度,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关键是像印度这样贫困落后的国家,没有这样的财力、资本和时间来供这样的制度消耗。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正是由于民族多、宗教杂、语言繁多,因此实行民主制度是印度比较好的选择。有人认为,民主制度的相对宽容、包容性大,才保证印度这样一个多样化色彩异常浓厚的国家能发展到今天这种程度。

    诚然,过分的民主影响了经济发展的效率,但除精英阶层外,普通百姓似乎并不在意和刻意追求经济的发展速度,他们更需要的可能是一种宽松和自由的环境。

    由于印度宗教势力很强,对人们的生活影响很大,许多生活在底层的人安贫乐道,宿命感强,造成不思进取和无心攀比的习性,使得国家虽然发展较慢但却步履平稳。

    此外,印度的民主较多体现在政治民主这种形式上,确保各个阶层都能有表达意见的平台——虽然并不能保证这些意见能够影响政党运动的方向。这也是为什么多数印度人虽然不满现状,但又不愿意放弃现有民主制度的一个重要原因。《环球》杂志记者/江亚平




    Copyright 1998-2005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