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湾陆军装甲兵团战力揭秘
|
时间:2006/03/12 出处:新浪军事 |
坦克装甲车辆杂志京雨
在台湾制订的“防卫固守、有效吓阻”的战略中,“毁敌于滩头、歼敌于阵内的滩头阻击、地面决战”,是“防卫固守”的关键。追求“量少、质高、机动、快速反应、多功能”的“第二代台湾陆军”中的装甲兵团,就是“地面决战”中的主要突击力量。
与上个世纪60年代40多万陆军相比,现今台湾陆军本着“减少兵力、增强火力、提升战力”的宗旨,“瘦身”了许多。目前,台陆军总兵力19万人,有3个军团(第6、第8、第10军团)、4个防卫司令部(金门、马祖、澎湖、花东)和空降与特种作战部队。而位于台湾北部、辖有11个联兵旅的第6军团,是台军实力最强的军团。
由于整个台岛地形狭长、山地偏多,不利于大部队机动作战,在“精实案”后,台陆军撤消师级编制,实行军、旅制,编有40个联兵旅作为基本的战术单位,其中以坦克装甲车辆为主要装备的16个打击旅,遂行快速反应、机动作战任务,是台军实施地面决战的战略预备队;以装备各种火炮为主的24个守备旅是“滩头阻击”的主力,用台军的话说,就是“抗住第一波的冲击”,为后续决战争取时间。
16个打击旅分为装甲旅(5个,装备以主战坦克为主,是火力最强大的打击旅)、装甲步兵旅(3个,装备以装甲战斗车辆为主,所有人员、装备全部搭载履带式或轮式车辆,具有“百分之百”的机动能力)、摩托化步兵旅(3个,装备以各种轮式车辆为主)、空中骑兵旅(即陆航旅,2个,装备以武装直升机为主)和空降特战旅(1个,装备以运输直升机为主,号称“6个小时内将全部机动作战所需的兵力兵器运送到战区”)。除装甲旅外,其他旅装备轻型坦克和步兵战车,注重机动性、火力、防护力三大功能。每旅编制4 500人左右,通常编有7个营及若干个独立连。
台湾陆军现装备的主战坦克和轻型坦克各有900余辆,以及1200辆各种装甲车辆、1000具反坦克导弹发射器和1700门105毫米以上口径的火炮。台军装甲旅装备450辆台湾自制的CMll“勇虎”坦克(即M48H型)、376辆美制M60A3坦克和100辆M48A5坦克(也称CMl 2型)。此外,还有675辆M41和230辆M24轻型坦克。
作为第二代主战坦克的M60A3和“勇虎”坦克,均采用105毫米线膛炮,火控系统较先进,火力较强。M60A8是美国M60坦克的改进型,战斗全重52.617吨,装有1挺7.62毫米机枪和1挺12.7毫米高射机枪。车长9.436米、宽3.631米、高3.27米,正面装甲厚110毫米、侧面装甲厚64毫米,最大速度48千米/小时,装有较为先进的车长激光测距仪、先进的扰动式火控系统和热成像夜视瞄准装置、数字式弹道计算机。弹药基数63发,火炮配有双向稳定器,具有较高的射击精度(在2 000米距离上对固定目标的首发命中率约75%)和全天候作战能力。1999年9月6日登陆台湾,是目前台湾性能最好的坦克。
M48H“勇虎”是台湾和美国通用动力公司1984年合作研制的主战坦克,1990年正式服役。M48H“勇虎”坦克采用美国M60A3坦克底盘和M48A5的炮塔,被人们戏称为“混血儿”,并安装有混合式弹道计算机、火炮双向稳定器、热像仪和激光测距仪等,火控系统先进,具有夜间作战能力和行进间射击能力。该坦克战斗全约重50吨,车长9.306米,宽3.681米,高3.086米,采用760马力涡轮增压风冷柴油机,最大速度48千米/小时,最大行程480千米,弹药基数60发。辅助武器为2挺7.62毫米机枪和1挺12.7毫米机枪。车体炮塔为均质装甲钢铸造结构,车体装最厚处110毫米。
鉴于M48H“勇虎”坦克机动性较差、装甲防护力较弱(炮塔装甲较薄)的缺陷,台湾陆军计划换装大功率发动机和新的传动装置,并挂装附加反应装甲。M48是美国半个世纪前的产品,当年为抗衡苏联T一54/55而应运而生。M48A3中型坦克是美国1964年在M48A1的基础上改装的,是台湾陆军上世纪90年代以前的主战坦克。该型坦克重47.2吨,高3.07米,最大速度48千米/小时。1991年后,台湾借助美国的技术支持对A3进行了改造,定型为M48A5,也称CMl2,性能不及OM11“勇虎”。由于改装拆掉了部分油箱,该型坦克最大行程只有208千米。
M24、M41D轻型坦克分别是美国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产品,均可用于空投作战。M24战斗全重18.37吨长4.99,宽2.97米,高2.475米,装备1门75毫米火炮,配用被帽穿甲弹和杀伤榴弹,弹药基数48发,3挺机枪(2挺7.62毫米,1挺12.7毫米)。采用2台总功率为161.8千瓦的汽油发动机,最大速度55千米/小时,最大行程240千米。台湾自1958年购入M41以来,大约装备了700辆。由于服役日久,零部件老化,1996年台军决定对M41升级改造,主要改进项目包括动力传动装置、悬挂装置、武器系统和防护系统等。改进后的M4 1 D车体两侧加装了台湾研制的钢装甲侧裙板,炮塔加装了6联装烟幕弹发射器,坦克战斗全重25吨,车长8.2米,宽3.2米,高2.7米,火炮口径76毫米,采用298千瓦柴油发动机,4个油箱、最大速度72干米/小时,是台军速度最快的坦克。这两款轻型坦克现在已经退出台湾主力坦克阵容。
台湾陆军装甲输送车(步兵战车)以美国M113步兵战车/装甲人员输送车为主(共875辆),辅之以200辆自行研制的CM21两栖装甲步兵战车和一定数量的V一150轮式装甲人员输送车(该车最大速度可达90千米/小时)。M113A1步兵战车为全履带式、铝合金结构的装甲输送车,战斗全重11.1 6吨,乘员2人,载员11人。该车采用1 60千瓦柴油发动机,既可在地面行驶(越野速度48千米/小时,最大速度67千米/小时,最大行程483千米),又可在水中行驶(水上最大速度5.8千米/小时),最大爬坡度31度,越壕宽2.54米,过垂直墙0.91米。
CM21是台军在M113的基础上对车体后半部做较大改进的履带式装甲输送车,车体两侧各设置了2个射击孔和2具观察装置,该车采用英国珀金斯公司158千瓦柴油发动机,最大速度65千米/小时。该车的变型车有0M22、CM23迫击炮车和CM24~药输送车、OM25“陶”式导弹发射车、CM26装甲指挥车以及CM27高速牵引车。但由于上述两款步兵战车装备年代已久远,火力、防护力都不很强(均为1挺12.7毫米机枪,装甲板为铝合金全焊接结构),台军遂将目光投向自行研制的“云豹”8 X 8轮式装甲车。该车战斗全重20吨左右,安装1门105毫米线膛炮,最大速度1OO千米/小时,火力、机动力均较强。预计该车2007年批量生产,至少发展10种变型车,总采购量将超过1000辆,将逐步取代现有装甲车辆和M41轻型坦克。
台湾陆军反装甲能力较强,反坦克导弹既有空中的,也有地面的,既有车载的,也有便携的,既有远距离的,也有中近距离的,数量大、精度高、破甲能力强,构成了空地反坦克火力配系,如“陶”式系列、“地狱火”、“龙”式、“标枪”等反坦克导弹。
以坦克为主、诸兵种编成的台军装甲旅既能独立实施机动作战,又能与其他军兵种联合作战。每个装甲旅的武器装备主要分为主战坦克、自行榴弹炮、反坦克导弹三大部分。每旅编制4200人,主战坦克150辆、各型压制火炮78门、各型反装甲武器228件。台军装甲旅综合火力打击能力强:105毫米线膛坦克炮、旅属炮兵营M109A2型155亳米自行榴弹炮(可发射各种榴弹、激光制导炮弹、火箭增程弹等)、反坦克导弹,构成强大的支援火力、压制火力和反装甲火力;合成化程度高、独立作战能力强:除装甲营外,还有装甲步兵营、炮兵营、支援营和工兵连、通信连等,持续作战能力和战斗保障能力较强;自行化程度高,机动作战能力强:每个装甲旅装备各型车辆950余辆(履带式车辆400多辆,各种轮式车辆550余辆),无论是人员还是装备均实现了装甲化、自行化,具有全岛跨战区机动能力。
尽管台军装甲旅已具有相当强的战力,但其主要装备年代久远,许多已是半个世纪前的“隔代”装备,虽经逐步改装,但总体性能已经落伍,特别是电子对抗能力较弱;台军M60A3、M48H、M4 8A3/A5等三个型号的主要坦克均采用均质装甲,难以抵挡现代反坦克火力;台湾气候潮湿,对坦克部件和光电仪器影响较大,加之人为因素,坦克的维护保养并不理想,“完好率”并不很高,用台军自己话说,“战争一旦开打,装甲部队约一半的战车处于非完好状态,无法即时完整有效发挥其应有战力”;
M60A3、M48A5均系美军中的“老爷车”,停产已久,原备件短缺,这几款坦克的零部件均已老化,库存亦少,且零部件多需外购,战场维修困难较大;M48H“勇虎”为美国设计、台湾自行组装,台军自己戏称之“杂种”战车,非原设计一体成型,“拼装”造成的“后遗症”同样多多;台岛山地占62%,河川纵横,桥梁涵洞较多,宽阔平地十分有限,不利于大范围展开,大纵深穿插;金门、马祖、澎湖等外岛作战地幅更小,坦克自身优势受自然条件限制。因此,台军的主战坦克被视为抗登陆作战的拳头打击力量、更多地被赋予沿海滩头陆地决战之用。
作为台军抗登陆作战决战力量的5个装甲旅,平时一般不担任一线守备任务,战时则作为“领率全局”的战略预备队,主要担负反空降、抗登陆、逆袭和机动支援等任务。也就是一线守备旅按照“兵力未到、火力先到、分区包打”原则,以远程火炮和坚固阵地“抗住”第一击波,二线的打击旅(5个装甲旅)按照“统一指挥、集中使用、密集阻击”的原则,实施跨战区机动作战,并与空军、炮兵实施联合泊地攻击,即“联合火歼”。就此,有人说,台军装甲旅战时的“岸边、滩头作用”远大于深远纵深的阻击、奔袭作用。
有感于自身电子装备技术水平的严重滞后,美军第一支数字化部队──第4机械化步兵师在伊拉克战争中大显神威尤其让台军高层震惊,2004年10月,台湾“陆军总部”决定:联合台湾中山科学研究院共同建设台军第一支“数字化战车旅”。这些年来,台湾陆军深感现有坦克的老旧与过时,早已眼巴巴地把目光投向美、法等坦克强国,特别钟意在对伊拉克战争中大出风头的美国M1A2“艾布拉姆斯”和法国的“勒克莱尔”主战坦克,并且自己正在积极研制被称为“捷豹”的主战坦克,以期在不久的将来全面更换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主打产品”,实现坦克的“数字化”。
为此,台军计划首先在陆军中的“王牌部队”、也是美国军事专家长期跟踪“蹲点”的驻扎在新竹湖口的第542装甲旅进行试验性编装。该旅部署位置十分重要,被台军视为“反击大陆登陆作战的主力”,装备有M60A3、CMll、CMl2、M41D、M113A1和M88A1等坦克装甲车辆。台军把数字化作为当务之急,计划“试点”成型后,2009年在台军各装甲部队中全面推厂。届日寸,台军将依序先在北、南两地建构“数字化战车旅”,再在中部、东部建构“数字化战车旅”。台军设想的“数字化”,就是利用侦察卫星、预警机、无人机、侦察直升机、装甲侦察车、车载及单兵目标定位仪等多种手段,形成全方位立体侦察,对战场实时监控,将战场信息通过高速电脑、专业软件和高解析设备即时传递到作战指挥部门和数字化部队,以作出快速反应。台军对目标中的“数字化战车旅”寄予厚望,宣称:一旦建设完成,“战斗力将提高一倍”。
实现“数字化”的一个关键,就是全球定位技术,在这方面,侦察卫星提供的情报信息至关重要,而侦察卫星又是台湾的短项。因此,台军的数字化建设只能靠中山科学研究院研发的无人机、0H一58D侦察直升机及侦察车提供数据信息,使数字化大打折扣。要实现“数字化”,其侦察卫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直接关系着“数字化”的成败。在这方面,台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为美军的“豢儿”,台军从规划“数字化旅”伊始,便唯美国马首是瞻,又是派员赴美考察,又是竭力“敦请”美军教官前来指导,“甚至连操作手册都是英文版的”,难怪军事分析家说:台军所鼓吹的确“数字化”.其实是不折不扣的“美军化”。
近几年,对于台湾的军事战略,美国提出了不少建议,美方认为:台湾防务有重大缺陷,关键是陆军庞大无用还消耗巨额军饷。未来解放军攻台不大可能重复二次大战中的登陆法,而会以海军封锁、导弹攻击和信息战为主,为此建议台湾应着重发展反导、反潜和电磁战这三项技术。
根据新的战略设想和美方建议,台“国防部”2003年提出了2010年前将完成的新军事变革预案。届时,台军总员额将裁减至30万人,裁减重点的陆军将精简到只剩8万人,军团和防卫部的编制将被撤消,现有的40个联兵旅会缩编成16个“战斗独立旅”,省出钱来发展高技术装备、卫星情报搜集装备和反导系统;
陆军未来的建设目标将是“数字化、立体化、机械化”;陆军装备不再以坦克为重点,而以“机”(无人机、直升机)为主、以“弹”(地对地导弹)为辅,摒弃两军对垒的“滩头决战”模式,注重“深远作战”和远距离精确打击的“非接触作战”。台军人士称:这将是“自1949年以来最大的军事改革”。“持续后支力、强大打击力、绵密侦搜力、快速机动力、灵活指通力”,是台湾“再造陆军”的目标。
人们不禁要问:“再造的台湾陆军”能够拥有这么多的“力”吗?即便拥有了“五力”,就能强大到“立于不败之地”吗?人们拭目以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