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及讨论 时事体育争论 音乐及影视 焦点新闻转载 新朋友社区 器材车辆及生活讨论 网友作品专栏及留言板 回到首页

搜索精品

相关内容
  • 一九七六年的棋局2006/03/10
  • 巴金文革妙文:孔老二罪恶的一生2006/03/10
  • 36年前的今天 遇罗克走向永生2006/03/05
  • 毛泽东临终托孤 叶剑英效忠华国锋2006/03/05
  • 外交官章含之:悲哀、压力和灾难2006/02/26
  • 我们不要一个警察世界2006/02/25
  • 为文革造反派平反喊怨2006/02/24
  • 司令部出奇案 军区政委被暗杀2006/02/24
  •  
    文化革命的历史根源
    时间:2006/03/12 出处:朝阳峰
    文化大革命决不像一些浅薄的历史学家所言,是毛泽东的一时心血来潮,或是毛
    、刘权力之争的那样简单,而是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是人类光明与黑暗,正义
    与邪恶,民主与专制,共产党与国民党,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长期斗争的必然结
    果。

    1、文化革命产生的阶级根源。

    新中国成立后,既使生产资料革命基本完成后,国内与国际的阶级和阶级斗争并
    没有结束,一方面老的、旧的地主、资本家依然人还在,心不死,妄图夺回他们
    失去的天堂,与新生的社会相对抗,具体突出表现为一九五七年的少数右派的猖
    狂进攻;城乡小资产阶级(包括大量农民、手工业者和工人与一般干部)同样对
    共产主义过渡期社会主义新事物很不习惯,或多或少地敌视社会主义道路,特别
    是当文化革命深入发展,涉及到限制资产阶级法权时敌视反映最为明显,他们一
    度喜欢物质刺激、经济主义、长工资、分土地等;特别重要的是,由于公有制生
    产关系建立后并没有建立完善的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相制约,所以
    必然产生一个与人民利益相背离的打天下坐天下的以权力谋资本的新阶级即特权
    阶级。这个特权阶级的利益最大化,必然导致复辟、发展资本主义,建立野蛮的
    专制资本主义社会。所以说毛泽东同志讲夺取政权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是毫不
    夸张的。毛泽东为避免中国走回头路进行了一系列斗争,而文化革命则是这一系
    列斗争中最辉煌的篇章。

    2、文化革命产生的政治根源。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向何处去很快成为执政党内斗争的焦点。是建立巩固新民主
    主义新秩序,发展资本主义?还是继续前进,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党内产
    生了严重分歧。以刘少奇、薄一波为代表的多数人主张前者,以毛泽东、高岗为
    代表的主张后者。斗争的结果虽然毛泽东的政治路线站了上风,但付出了高岗的
    代价。在其后的大规模社会主义改造和推行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
    的过程中,遭到了党内外反对派明里暗里的有力破坏。所谓大跃进类出现的问题
    ,除了全党、全国人民经验不足之外,反对派以形左实右的方式进行破坏是主要
    原因。

    一九五六年的整风运动发展成反右,是毛泽东试图用和平方式解决党的官僚化、
    变质和分歧的重要努立,其结果以基本失败而告终,官僚力量不但没抑制反而更
    膨胀,相反,反右扩大化令人民的发言权受到限制。

    一九五九年的庐山会议,是党内对毛泽东社会主义路线的一次考评。经过激烈斗
    争,表面上保住了毛泽东社会主义路线的沿续权,实际上大打了折扣。随之而来
    的政策调整,到了一九六二年七千人大会,刘少奇竞然敢于公开宣判大跃进前后
    出的问题产生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影射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路线。同年,鉴于
    党内斗争实际,毛泽东提出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把党内两条路线、两条道路
    、两种思想的斗争上升到政治高度。

    一九六四年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四清),是毛泽东和平地试图解决党内分歧的
    最后尝试,其结果由于刘少奇公开坚持与毛泽东不同的社会主义教育路线而告失
    败。

    文化革命是毛泽东为首的党内走社派依靠广大群众用非常方法(天下大乱到天下
    大治)解决党内政治斗争的伟头尝试。文化大革命使新中国的特权与群众两个阶
    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条道路、两条路线、公与私两种思想斗争极端尖锐化
    ,最后由于左派分裂、力量对比等原因文革遭到历史性失败,党内基本统一,沿
    着与毛泽东社会主义道路相反的方向迅跑。

    3、文化革命的思想根源。

    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诞生后,对于如何指导这个运动有不同的思想交锋,主要表
    现在教条派与发展派之争。

    在创立社会主义,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列宁、毛泽东经过艰辛努力,打败了普列汉
    诺夫、考茨基、陈独秀、王明等形形色色的教条主义者,坚守马克思主义立场,
    结合客观历史实际,创造性提出了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指导俄国和中国革命
    取得了夺取政权的胜利。但是,在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列宁和斯大
    林未能创造性地解决好理论问题,虽然列宁也意识和谈到了阶级和阶级斗争,但
    他主要看到的是旧社会阶级残余,以至于赫鲁晓夫上台后,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
    变质。毛泽东以其敏锐的目光,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深刻的思想方法重新认识
    了社会主义社会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

    毛泽东晚年形成的思想主要内容是: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这是和马克思的小过渡理论不尽相同的
    。马克思的过渡理论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生产力发达的先进资产阶级国
    家进行革命后的基础之上的,而毛泽东的过渡理论是建立在相对落后、资本主义
    没有充分发展,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落后国家进行革命后的基础之上的,马克思是
    小过渡理论,毛泽东则是大过渡理论。

    在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中,始终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始终存在
    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条道路斗争,始终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社会
    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主要反映在党内,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是最危险的敌
    人。毛泽东的这种判断分析是传统马克思主义中没有或没有说透的,虽然马克思
    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含有阶级斗争问题,但远远比不上毛泽东透彻的论述。更为
    严重的是,斯大林、刘少奇等依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决定论思想,判断在生产
    资料公有制建立后,阶级和阶级斗争消灭了,给思想界造成很大的混乱。大量的
    事实证明,毛泽东的思想是完全正确的。

    毛泽东同志还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成功,光有生产资料的变更是远远不够的,还
    必须有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革命。同样,对此马克思也曾经提出个两个决裂问
    题,但远远没有达到毛泽东的认识深度和广度。

    毛泽东同志还认识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并不主要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而是取
    决于政治,要政治挂帅,要看政权是否掌握在马克思主义者手中,要看执政党执
    行什么样的路线,路线决定一切。很明显,毛泽东的提法是前无古人的,也是和
    马克思的生产力决定论、物质决定论相区别的。

    毛泽东同志还认为,传统的封、资、修文化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思想障碍,必
    须得到解决,必须全面开展兴无灭资斗争,大破四旧,大立四新。

    正是基于上述思想,毛泽东以大无畏的精神,在许多条件尚末成熟的情况下,发
    动了史无前例的椐有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的文化革命,发动亿万群众,夺回被走
    资派窃取的领导权,进行斗、批、改,以实现他的伟大理想。

    毛泽东的继续革命理论是文化革命的主要思想基础。

    4、文化革命的国际根源。
    一九六六年的文化革命,是在世界范围内两种社会形态发生很大变化,世界进入
    大动荡、大攺组、大分化阶段发生的。这个时期的突出表现是东西方的政治方向
    转换。对东方传统社会主义而言,普遍向资产阶级投降,向资本主义靠拢,匈牙
    利事件、南斯拉夫变质、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就是明证;在西方,国有化和
    福利化风潮此伏彼起,向社会主义靠拢,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谁胜谁负到了关键
    阶段。社会主义能否阻止倒退并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具有决定性意义,文化革命就
    是在这种国际历史背景下展开的,如果胜利,必然极大推动世界的社会主义化,
    反之,如失败势必诱发世界性资本主义回潮。东方的文化大革命和西方的和平演
    变成了左右领军的旗帜。

    注:本文为秋石客《论文化革命》第一部分




    Copyright 1998-2005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