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综述:南联盟前总统米洛舍维奇去世(图)
|
时间:编辑时间:2006/03/11 出处:新华网等 |
米洛舍维奇享年64岁 死于心脏与血压问题
路透社消息:联合国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刑事法庭证实,前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已经死亡。
“米洛舍维奇被发现死在他的床上,在联合国法庭的拘留室里。”国际法庭的审判官说。“警卫迅速通知拘留所的官员以及医生,随后他们证实米氏死亡”。荷兰警卫和一个验尸官将接受了质询,并且将进行全面的尸体解剖。米洛舍维奇死亡的消息已经通知了其家人。官员补充。
现在年64岁的米洛舍维奇死于心脏问题和高血压,米洛舍维奇因被控反人类罪行和战争罪行被移交荷兰海牙的前南战犯国际法庭,2002年接受审判。(骄阳)
中国新闻网:联合国官员证实米洛舍维奇死亡
中新网3月11日电 据贝尔格莱德B-92电台11日报道,正在海牙前南战犯刑庭受审的前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已经死亡。
报道称65岁的米洛舍维奇是周日早晨在海牙其被关押的监狱中被发现死亡的。
电台表示该条消息来自非官方渠道。贝尔格莱德尚不能证实该报道。 但据美联社报道,联合国一名官员在荷兰首都向美联社证实了这一消息。由于消息尚未向媒体公开,该官员并没有透露姓名。
米洛舍维奇因反人道罪行被移交荷兰海牙的前南战犯国际法庭,2002年接受审判。 中广网:海牙前南问题法庭拒绝米洛舍维奇保外就医请求 中广网北京2月25日消息 海牙前南问题国际法庭2月24日拒绝了正在海牙法庭受审的前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保外就医的请求。
海牙法庭法官罗宾森当天表示,尽管俄罗斯为米洛舍维奇赴俄罗斯治病提供了相关担保,但米洛舍维奇并未向海牙法庭证明俄巴库列夫医疗中心是唯一一所能为其提供治疗的医院。海牙法庭也不能肯定,米洛舍维奇在治疗结束后是否能回到海牙继续接受审判。 1月初,米洛舍维奇的律师因其健康状况向海牙法庭提出保外就医的申请,之后俄政府向海牙法庭提交了相关资料为米洛舍维奇保外就医提供担保。
米洛舍维奇于2001年被引渡到海牙法庭,并于2002年2月开始接受审判,但审判多次因米洛舍维奇健康原因被中断。
米洛舍维奇:不可低估的强者
金羊网 (2001-07-05)
6月29日,西方国家将在布鲁塞尔举行对南联盟的国际援助大会,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此为诱饵,迫使南联盟政府将南前总统米洛舍维奇移交给海牙战犯法庭受审。米洛舍维奇成为了第一个在国际法庭受审的前国家元首。
现年59岁的米洛舍维奇喜爱雪茄和威士忌酒,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中等个头,微胖的脸,小眼睛,大耳垂,看起来似乎没有太多总统的威严和气势,但他却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
不幸童年铸就刚强
米洛舍维奇是南斯拉夫塞尔维亚族人,1941年8月20日出生在贝尔格莱德东南郊的波扎雷瓦镇。他的父亲是一名东正教牧师,母亲是当地的一名小学教师、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米洛舍维奇从小就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孩子,深得家人和学校老师的喜爱。
但他的童年似乎并不幸福。1945年二战结束时,本应是家人团聚的好时光,但他的父亲却离家出走到黑山当了老师,最后在1962年自杀。米洛舍维奇最深爱的母亲也在1974年自杀身亡。家庭破碎、双亲自尽的现实,给米洛舍维奇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创伤,同时也造就了他不怕孤立、直面逆境、善于从绝处求生的刚强性格。
妻子介绍步入政坛
米洛舍维奇的妻子米里亚娜·马尔科维奇是他的中学同学,两人在大学时相恋。米里亚娜一家都是前南联盟领导人铁托的亲信:她的父亲和叔叔是铁托的战友,母亲曾是贝尔格莱德地下党的书记。
米里亚娜的政治背景以及米洛舍维奇自身的政治头脑为米洛舍维奇进入南斯拉夫政坛创造了契机。米里亚娜把米洛舍维奇介绍给铁托身边的人,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前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伊万·斯坦博利奇。此后,在政治上,米洛舍维奇一直追随着斯坦博利奇。
南国政坛“铁托第二”
命运似乎很垂青米洛舍维奇。斯坦博利奇在政坛上平步青云,同时也为米洛舍维奇开辟了一片政治舞台。靠着斯坦博利奇,米洛舍维奇1984年当上了贝尔格莱德南共联盟的一个负责人。斯坦博利奇当上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后,把塞尔维亚南共联盟主席的这把交椅交给了米洛舍维奇。
1989年,前南联盟解体。1990年12月,南斯拉夫联邦塞尔维亚共和国举行首次多党选举,米洛舍维奇当选为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他当上总统后,宣布收回科索沃省的自治权,这被西方舆论认为是导致科索沃危机的根源。西方国家还指责他煽动民族主义情绪,引发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与波斯尼亚的战火,导致它们纷纷脱离联邦独立。
南联邦瓦解已经是必然的趋势,在米洛舍维奇积极倡导和策划下,1992年4月27日,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成立一个新的南斯拉夫国家——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在连任两届塞尔维亚总统后,米洛舍维奇参加了1997年的新南联盟总统选举并大获全胜,当选为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总统。
在南联盟瓦解的过程中,米洛舍维奇牢牢抓住塞尔维亚人的民族情绪,不仅巩固了自己的权力,而且不断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被人称为“铁腕政治人物”。
成也科省败也科省
科索沃自治省一直是影响塞尔维亚局势的敏感问题。作为联邦总统的米洛舍维奇面临着一大挑战:如何处理塞尔维亚共和国的科索沃自治省问题。
科索沃是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塞尔维亚共和国的自治省,其中90%以上是阿尔巴尼亚族,其余的是塞尔维亚族、黑山族和马其顿族等。科索沃人不愿受塞尔维亚人的统治,要求从塞尔维亚共和国独立出去。
米洛舍维奇坚持科索沃绝对不能分离出去,他的承诺赢得了塞族人的支持,但同时也给阿族人泼了一盆冷水,更加激起了阿族人的独立反叛情绪。1989年,米洛舍维奇根据1974年《南联盟宪法》,取消了科索沃省的自治权。1990年,米洛舍维奇决定出动坦克驱散阿尔巴尼亚游行队伍,对阿尔巴尼亚分裂分子采取强硬政策。1991年,阿尔巴尼亚族人自行组织公民投票表决,宣布科索沃为独立的共和国。米洛舍维奇下令,南联盟军警在科索沃全境发动了清剿阿族非法武装的攻势。
在北约军队长达几个月的轰炸下,米洛舍维奇被迫下令将南联盟军队撤出科索沃。科索沃战争的失败和此后西方国家对塞尔维亚人实施的制裁,使得米洛舍维奇的民众支持率下降。
经济不景陨落政坛
1999年5月,联合国前南战犯法庭认为米洛舍维奇是科索沃战争的发动者,并且在克罗地亚等地的战争中犯有“战争罪”,米洛舍维奇及其4名亲密的战友被起诉。而与此同时,北约的狂轰烂炸及多年的战乱使得南联盟原本脆弱的经济更加破败不堪,国内反对米洛舍维奇政府的力量抬头。
2000年6月,米洛舍维奇修改联邦宪法,使自己有权再连任4年南联盟总统。呼吁提前举行总统大选。但最终,米洛舍维奇还是未能如愿以偿。2000年10月6日,米氏下台,科什图尼察当选为南联盟新总统。
2001年3月26日,贝尔格莱德地方法院以“刑事罪”为名拘捕了包括南联盟前外长约万诺维奇在内的7名米洛舍维奇的“亲信”,指控他们利用职权,与米洛舍维奇一起弄虚作假、以低价购买的方式侵吞别墅。这可以说是逮捕米洛舍维奇的前兆。3月30日晚,大批塞尔维亚警察突然包围了米洛舍维奇在贝尔格莱德的住宅。4月1日,米洛舍维奇被捕。
南斯拉夫之所以出现动荡并走向解体,既有外部力量的干涉,也有政府内部政策的失误,同时与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也息息相关。因此,要全面认识米洛舍维奇,有必要了解南斯拉夫的历史以及错综复杂的民族关系。
米洛舍维奇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在南斯拉夫人民心中,他曾领导斯拉夫人英勇反击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集团——北约的轰炸,并与西方抗衡叫板,米洛舍维奇是一个“民族英雄”;但在西方国家眼中,他是巴尔干一系列麻烦的制造者,是一个“战争犯”。但是,不论是褒是贬,人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在政治上,米洛舍维奇是一个不可低估的强者。
前南斯拉夫米洛舍维奇政权被搞垮的历史内幕曝光
2003-12-4 千龙网
上世纪90年代,南斯拉夫一词频见于世界各主要媒体,在冷战结束后,它成为欧洲的一个“热战”之源而令世人瞩目。在短短的十年多一点的时间里,经历过内战、波黑战争及科索沃战争的南斯拉夫,从联邦到联盟,最终于2003年由“塞尔维亚和黑山”取而代之,有着74年历史的南斯拉夫最终从世界政治版图上消失了。
许多中国人依然对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记忆犹新,这是因为那年5月8日发生的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事件让人刻骨铭心。时间在流逝,历史留给我们的疑点却并不能悉数厘清,但人们总是希望能够近距离地接触“历史真相”。也许这正是前不久由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的《阴影里的逐杀》一书的意义所在。该书作者韩显阳,系《光明日报》原驻贝尔格莱德记者,在中国驻南使馆被炸事件中牺牲的许杏虎为其前任。2000年赴任后,韩显阳经历了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被赶下台、米氏被捕并被引渡到海牙前南国际战犯法庭接受审判、“塞尔维亚和黑山”取代南联盟等一系列重大事件。《阴影里的逐杀》一书正是作者的呕心之作,它以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潜心收集、研究的资料,让我们对前南发生过的事情做一更接近真实的接触———
前南内战的幕后推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诞生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又称“第二南斯拉夫”),有长达45年的和平发展,为什么会在1991年发生解体,并爆发惨烈的内战呢?传统的说法是:南斯拉夫人总是互相倾轧或闹独立,在强人铁托1980年去世后,没有一个领导人有他那样的威望,加上冷战结束,南联邦内部所固有的民族矛盾导致经济利益的冲突,进而产生政治危机,最终将南联邦推向分裂。
此说有一定的道理,但事实是,南斯拉夫各民族在一个国家里共同生活了将近一个世纪,相互之间建立了全面联系,经济关系密切,混合家庭比比皆是。因此,上世纪90年代出现的极端仇视情绪大部分是战争和机会主义政治做法的产物,而不是原来就存在的。
那么,斯洛文尼亚为什么要闹独立呢?答案具有讽刺意味:使南联邦解体的是欧洲一体化和自由贸易。这使得西欧成为一个对小国来说更安全、更有经济吸引力的地方。一战后,斯洛文尼亚通过与其他南部斯拉夫人联合而免于被意大利、德国和奥地利瓜分。但是,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经济相对富裕的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同落后的其他伙伴分家、同西欧靠近的观点越来越有市场。
斯、克与米洛舍维奇领导的塞尔维亚举行了多轮谈判都没有谈成。而当时,国际上除德国外,欧洲大国和美国出于保持巴尔干稳定的目的都明确反对南联邦分裂。“但令人费解的是,几乎与此同时,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一份公开报告却使人似乎看到了美国对南政策的矛盾。一些历史学家现在分析,恰恰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报告使本来可以避免的解体变得无法挽回。”
1990年底,美国中央情报局将一份南斯拉夫局势的预测报告呈给正陷入海湾战争僵局的布什总统。报告中说:“南斯拉夫将在今后18个月内解体。”这一预测在世界范围内掀起轩然大波,南斯拉夫当局当即发表声明,提出强烈抗议和谴责,国际舆论也大多认为这纯属无稽之谈。美国在南斯拉夫局势处于微妙之际公布这份报告决非善意,也并不是偶然。起初,国际社会普遍对其预测表示怀疑,然而不到一年的时间,局势的发展却应验了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说法。也有人说,正是这份报告使得前南地区民族分裂主义分子感到鼓舞,加快了他们分裂南联邦的行动。
塞族落下不好的名声
前南内战中,“种族清洗”事件屡有发生,各方都有责任。但为何最后惟独塞尔维亚人落得个“干着党卫军勾当”的恶名?连后来的塞尔维亚总理金吉奇(已遇刺身亡)本人也承认,“我们塞尔维亚人的名声实在是太差了”。
整个前南内战期间,交战各方都将国际援助,包括国际舆论的支持作为争取目标。甚至不惜花巨资请美国、加拿大的公关公司为自己制造“良好的国际形象”,丑化对手。法国电视二台主编莫利诺曾采访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全球大众事务社路得芬公关公司社长哈尔夫,将舆论“制造流程”和盘托出。莫利诺在其所著《南斯拉夫的实况不好说》一书中是这样记述哈尔夫的回答的:
“我们成功地让犹太人站在我们这边……因为克罗地亚总统图季曼在他的《历史实事的歧途》一书中措辞很不小心,谁看了他写的这本书都会指责他是个反犹太主义者……此外,过去在克罗地亚和波斯尼亚的确曾经发生过残酷迫害犹太人事件。结果,我们的工作出类拔萃。就在1992年8月2日和5日,恰好纽约的《新闻日报》把塞尔维亚人设立集中营的消息给抖了出来,所用的标题是‘死亡之营’和‘塞族的死亡之营’。我们趁机将犹太人的3个庞大组织争取到我们这边……
“你知道,南斯拉夫问题极为复杂,谁都不知道那儿到底出了什么事。其实,绝大多数的美国人会问‘波斯尼亚究竟位于非洲哪一带’?而一瞬间,我们就编出了一个好人、坏人的简单故事。
“我们的任务不在于审查消息的内容真实与否……人家付钱给我们,不是要我们宣传道德学说,即便是负有责任,我们也十分坦然。如果你想证明塞尔维亚人是受害者,你就不妨试试,你的处境肯定非常孤立。”
其实,没有霸权力量的支撑,公关公司本事再大也无法一手遮天。1995年8月28日,一发迫击炮弹在波黑首都萨拉热窝中心爆炸,炸死一百余无辜平民。维和部队当天进行调查后未作结论,但第二天却宣布,惨案乃塞族所为。时至今日,有关这发炮弹究竟是谁发的仍是个谜。弹道专家认为,位于萨市高山上的塞族武装根本就不可能有那样的弹迹。南联盟的报纸更认为这是穆族在美国情报机构指使下上演的一出“苦肉计”。
搞垮米洛舍维奇政权
科索沃战争结束后,美国中央情报局、英国军情六处等情报机构重新进入南斯拉夫。这时,它们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颠覆米洛舍维奇政权。
美国还通过“国家民主基金会”,资助了塞尔维亚反对派大量资金,1999年全年有1000万美元,2000年增至3100万美元。许多参与反米运动的美国人透露,在这一活动中起领导作用的其实是美国国务院、美国“国际发展协会”(AID),而资金方面的调配则是由“政府对外资助机构”(GFAA)通过商业合同交给“全国民主主义促进财团”,再由“国家民主研究所”、“国际共和政体研究所”等非赢利机构负责具体操作。
美国大型专业选举公司“佩恩、肖恩和伯尔蓝德民调公司”的民意测验专家道格·肖恩还对塞选民的民意测验结果进行深度分析,以帮助塞反对党联盟寻找推翻米洛舍维奇这位欧洲政坛“不死鸟”的办法。经过分析和研究后,肖恩对一直处于分崩离析状态的塞反对党提出忠告:米氏这位经历过4次战争失败、两次大规模示威游行、78天北约轰炸、近10年国际制裁的“幸存者”,如果再面临一场组织严密的竞选挑战的话,他将“绝对不堪一击”。后来,美国国务院和中央情报局下决心采用肖恩的建议,将一盘散沙的南联盟反对党联合在一起。
此后,西方情报部门开始向南联盟投入了大量金钱,扶植反政府势力。同样,大量的广播器材、计算机,甚至小型印刷设备也不断流入塞尔维亚。到大选开始时,美国还为塞尔维亚学生运动组织支付了5000罐油漆的费用,使他们能随心所欲的在塞全境涂写反米标语和口号。在2000年7月至10月间,美国资助写有“Gotovje”(塞尔维亚语“他完蛋了”的意思,这个标语后来成了整个“倒米运动”的口号)的不干贴250万张,重达80吨。这期间,这些不干贴在塞全境张贴,甚至用它们覆盖了米氏的竞选广告。同样,用美国资金印刷的“OTPOR”(抵抗)运动组织标志———紧握的拳头也随处可见。
到2000年选举结束,美国、英国和德国共向南反对派提供了超过6000万美元的活动经费。
科索沃战争后不久,塞尔维亚政府的一位官员说,美国人一直在跟南联盟军队的人接触,并威胁他们说:“(我们)将把战犯名单上的人数增至600人,因此你要么告诉我什么时候背叛你的上司,要么你就去海牙(接受审判)。”美国一位情报官员证实,美国情报人员一直在寻找能够把米洛舍维奇搞垮的变节者。
在进行政治战的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还强化对南联盟的经济制裁。在1999年7月通过的《东南欧稳定公约》中,南联盟一个美元的援助也未能得到。此外,还以是否支持米氏政权为标准,将南企业分别列入黑名单和白名单,上了黑名单的南企业将无法与欧盟国家企业进行业务往来。
由于对这些发生的事情作出错误的判断,米洛舍维奇在2000年7月作出决定:于当年9月24日提前进行南联盟总统大选。9月28日,南联盟选举委员会公布总统选举结果:反对党候选人科什图尼察获得48.96%的选票,米洛舍维奇获得38.62%的选票,因此,两周后,将举行第二轮选举。但反对派认为这是米氏“政治舞弊”的结果,实际上,科什图尼察首轮即以超过52%的选票赢得了大选。于是,反对党号召进行全民抵抗运动。10月5日,反对党组织的大规模冲击议会行动,最终以南特种部队“红色贝雷帽”的倒戈、南军方“不干涉民主化进程”而告结束。米洛舍维奇失去了总统的宝座。
据后来美国《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报道,美国国会一共拨款7700万美元直接用于干预南联盟国内政治;南联盟选举投票后的第二天,美国众议院再次通过一个法案,批准拨款1.05亿美元来帮助南国内的反米洛舍维奇派别。
2001年4月1日,米洛舍维奇被逮捕,后被送往海牙前南战犯法庭受审。而在米氏被送往海牙之前,美国驻南大使蒙哥马利曾正式向南联盟科什图尼察总统通报说,如果南政府不跟海牙法庭合作,美国将取消本财政年度承诺的向南援助一亿美元的计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