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综述:博客广告赚钱该给谁
|
时间:2006/03/09 出处:北京晨报 |
中国博客用户已超4000万
目前,全球博客总数已超过1.4亿,平均每5.8秒钟诞生一个博客。而调查机构易观国际的数字显示,去年中国的博客注册用户数已超过4000万(也有统计认为是1600万)。一直观望的广告商再也按捺不住撒钱的冲动。对中国互联网而言,一扇新的财富之门已经打开。中国4000万热衷写博客的人蓦然发现,原来“写日记”也能挣钱!然而,大家争论的焦点是——广告钱到底该归谁!
●博客广告·尴尬——
广告商掏钱竟没地儿送
网站与名人之间,一个免费提供平台,一个免费提供博客文字。而看准“钱景”的广告商手捧银子送不出去,被像皮球一样踢来踢去。
如果几年后撰写中国博客发展史的话,北京某广告公司负责人唐先生原本是可以露上一脸儿的,可惜,他功败垂成。
事件因一位气质型美女而起。2005年10月25日,明星徐静蕾正式在新浪网上“开博”,笔名“老徐”。很能写的徐静蕾没浪费自己的明星效应,不到4个月,“老徐”博客的点击量已经突破千万。实际上,直到昨天为止,点击量仍在以每天数十万的惊人数字攀升;徐静蕾每天书写的那点儿小感想,后面都有好几千条的点评。
徐静蕾由此成为一个标志,它引起了国内对博客价值的真正意义上的讨论。有杂志抒情地描写道——古有徐霞客,一生行万里路;今有徐博客,112天赢得千万次点击。
唐先生的出现自此顺理成章。明星效应、上千万的浏览量、里程碑式的博客,这是一个多么好的广告平台!
可问题在于,红火的博客仍旧是新生事物,广告商动手早了点儿。根据徐静蕾等明星与新浪当初的口头约定,新浪为明星的博客免费提供网络服务,徐静蕾为新浪免费提供博客文字,可博客究竟属于谁,双方并没有约定,所以广告费如何分成甚至分不分成都没定论。最后的尴尬结局是,唐先生诚心诚意地捧着银子,无奈没人愿收,居然被当成皮球在网站和名人之间踢来踢去。
●博客广告·数据——
首张广告小单价钱过万
一个名为“对牛弹琴”的个人博客签出国内首张针对个人博客投放的广告单。而这一举动创造了一个小小的历史。
面对钞票,徐静蕾与新浪保持着矜持。徐静蕾自谦只有“有限的经济头脑”,“只管写”,复杂问题应该交给“同事”与“IT精英们”。新浪掌门汪延则对记者声称博客的商业模式还处于探索期,现阶段不考虑把博客当成广告平台。
记者注意到,新浪博客频道尽管人气火爆,却至今没有任何广告身影,而搜狐网同样如此。门户们的态度其实已很明确:暂不欢迎广告主,即便“老徐”们想拉广告,也请先忍忍,等事态明朗了再谈钱。
明星博客与新浪等门户处于蜜月期,又享受着新浪提供的免费博客服务,当然不好意思为点小钱跟网站较真。新浪需要明星博客带来的旺盛人气,也不敢真摆出商人面孔,以免明星们心烦甚至反水。事情就这么拖着。
有人磨蹭,也有人雷厉风行。当唐先生散财无门的时候,国内知名IT写手洪波正在为千把块钱的入账收获小小的成就感。在他名为“对牛弹琴”的个人博客上,出现了和讯网的广告。
真的只是一个广告小单,据说广告价格刚过4位数,签约期暂时为3个月。但该广告意义非凡,这是国内首个针对个人博客投放的广告,洪波与财经类网站和讯网创造了一个小小的历史。
●博客广告·说法——
个人无权在新浪自挂广告
法律专家提醒,博客个人实际上只对自己创作的内容与图片享有知识产权,但没权在平台上挂出一个网络广告来。
里程碑有了,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仍没解决:在个人博客上挂出的广告,广告钱该归谁?争执声不绝于耳。
“无论是租房的人还是提供带宽的人,它最多拿一点租金。绝对没有一个人会说因为我不收租金,所以你赚的钱全都是我的了。”针对博客广告的利润分配,洪波在自己主页上发表了这番“宏论”。另一位名人董路的态度是:博客们为写作这上面的内容,付出了劳动,因此这钱应该是博客们的。
BSP们(博客托管商)可不这么看。新浪高管陈彤的看法是,当初开名人博客,并没有考虑到以盈利为目的,只是增加网站的人气和点击率,最终目的是吸引尽可能多的网民,借机获取附带的商业价值。“博客上的广告属于网站,因为网站为博客提供了服务,并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陈彤的观点在BSP那边有不少支持者。
盛邦(中国)法律顾问有限公司首席律师于国富有自己的专业见解。“博客空间可简单分为内容与框架两部分,以新浪名人博客为例,博客个人实际上只对自己创作的内容与图片享有知识产权”,于国富表示,“而新浪对‘框架’同样享有知识产权,也就是博客页面、各种服务功能以及相关技术”。
按照知识产权的归属思路,于国富提醒个人博客,“你可以在写BLOG时大夸某种产品好,甚至发一篇广告软文,但你没权在平台上挂出一个网络广告来,因为新浪对那些固定页面是拥有知识产权的”。
●博客广告·调查——
多数博客讨厌“插播”广告
一种反对博客广告的观点认为,博客是个人的精神家园,不允许被随意侵犯。
实际上,即便徐静蕾现在想挂广告也挂不了。网络资深从业者童铭告诉记者:“在博客网页上做广告的权利,包括新浪在内的多数BSP根本就没对个人开放。”
僵局导致妥协,从而有新的思路产生。
著名博客洪波昨天对记者表示,个人或网络公司依靠博客挣钱的时机并未完全成熟,但“分账”的方向是可行的,分成比例可以商量。“还有其他灵活方式,比如博客个人拉来的广告,权益归博客个人,而新浪等BSP也可以把自己拉来的网络广告直接挂到博客页面上,权益归新浪所有”,洪波补充道,“BSP在博客空间上直接插入广告早有先例,MSN空间上就有微软拉来的广告,只是特小且不太骚扰人罢了”。插广告的建议并不被所有人认同。一种代表性看法是,“即便是租的房子,也不会允许房东天天进家在墙上贴小广告吧,博客是个人的精神家园,不允许被随意侵犯”。甚至徐静蕾也觉得,在自己的博客上是否刊登广告乃至刊登什么广告,应该由她自己决定。
对此,于国富律师的看法是,只要BSP在注册服务条款上明确好各方的权利义务,问题就好解决,“用户有选择权,而BSP也有权停止服务”。
●博客广告·探路——
广告联盟瞄准“打包”推销
据和讯网透露,打算在本月成立一个博客广告联盟,把大小博客流量打包起来,批发卖给广告主,再把广告收入按流量或广告投放效果分成。
博客因草根精神诞生,像徐美女这样的明星博客,只是中国4000万博客中的另类。网络传播学泰斗闵大洪就表示,“毕竟个人博客作为一种个媒体或者私媒体而存在,其影响力有限,只能在小圈子里产生影响,因此过度商业化和功利化的可能性不大”。
草根日记不值钱,但团结起来就是力量,为千万草根博客谋财路的方式由此应运而生。据和讯网透露,打算在本月成立一个博客广告联盟,联盟的工作就是把大大小小的博客流量打包起来,批发卖给广告主,再把广告所得收入按流量或广告投放效果进行分成。和讯有关负责人声称,计划在国内挑选1000名博客,任何网站的博客都可报名参加,联盟将先投放以和讯网形象广告为主的博客广告,观察效果,为博客广告的投放采集实用数据。业内有人质疑和讯网此举只是一次新闻炒作,以显示自身在博客领域的资源。另一种声音则在质疑广告联盟的可行性,“众所周知,在流量上作弊并不困难,面对千万博客,联盟如何保证分成的公平”?
无论如何,中国博客商业链条初步显山露水。西方在7年前就正式提出了“博客”概念,但在赚钱上,还是没中国博客脑筋灵活勇于创新。
博客广告·监管
博客玩广告暗藏政策风险
博客广告市场在法律上完全属于灰色地带,由此衍生的问题还有很多。
联盟有了,个人博客是否就从此就能专心利用“眼球理论”挣钱了?答案是未必。
于国富告诉记者,广告刊登无非三大主体,即广告平台、广告商(如广告公司)、广告主(掏钱的),掏钱的当然无所谓身份,但在个人博客模式中,广告平台与广告商身份是否合法存在疑问。“传统媒体与传统网站进行广告经营,都需要办理广告经营许可证,并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备案”,于国富表示,“个人在理论上是不能承接经营广告业务的,到目前为止,博客广告市场在法律法规上完全属于灰色地带,由此衍生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如何确保个人博客依法纳税、如何建立针对个人发布平台的广告监管机制?”
已有舆论呼吁政府关注博客市场的制度建设,但搜狐公司掌门张朝阳建议,对新技术应用而言,法律肯定永远是滞后的,互联网发展10年来已充分印证了这一点,应该给博客这类新兴事物以更多发展时间,政府过早介入可能会制约博客模式的市场想象空间。童铭则认为,博客其实在中国只是刚刚起步。至于挣钱,童铭觉得博客暂时也别抱着过高期望,“国外一位著名博客,去年辞职专门写博客,声称要拿博客当职业,但不久前宣告失败了。”
博客广告·思考
纯粹博客网怎熬“免费冬天”
据预计,未来三年,博客创新的商业模式将会出现。但目前,纯粹的BSP怎样应对免费的日子?
洪波觉得,博客今后将像电子邮件一样,成为所有商业网站必须提供的“基础服务”。如果真是互联网“基础服务”,那恐怕难逃“免费”命运。但除了新浪、搜狐这样财大气粗的传统门户,纯粹的BSP每月成本少则几万,多则上百万,该如何生存?
博客中国创始人方兴东认为,BSP可以通过给用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来收费,此外,手机在两年内会成为比电脑更重要的博客终端,通过移动博客、多媒体博客等新形式,BSP将进入电信增值业务的价值链,就像现在的彩信网站一样。他同时相信,广告业务仍会是BSP未来的收入支柱,比如将汽车广告贴在汽车博客中,然后网站与博客分成;BSP还可以鼓励每个博客开展个性化的经营,博客未来将广泛涉及生活产业的各类交易,而网站可以通过支付平台取得收入。
易观国际则预计,未来三年,博客创新的商业模式将会出现,支持移动与互联网双重平台、互通互动的博客应用将成为大规模盈利的起始点,“但短期内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会受限,市场竞争激烈,单纯的博客服务用户黏性将会下降。”
腾讯网老板马化腾表示,“只要有人气,肯定能创造收入,博客同样如此。”前景是光明的,关键是大批小BSP能否饿着肚子支撑到那美好的明天。
背景链接
中国博客
发展大事记
●1997年
weblog诞生,当年12月,美国人Jorn Barger第一次使用“weblog”这个术语来描述那些有评论、有链接、而且持续更新的个人网站。
●1999年
Peter Merholz首次使用缩略词“blog”命名博客,成为今天最常用的术语。
●2001年初
国内学者开始初步关注博客现象。
●2001年9月11日
美国世贸大楼遭遇恐怖袭击,博客成为重要信息和灾难亲身体验的重要来源。从此,“blog”正式进入美国主流社会的视野。
●2002年7月
blog的中文“博客”由方兴东、王俊秀正式命名,他们率先搭建了博客中国网站,撰写了《中国博客宣言》。8月,“博客中国”(blogchina)开通,开始了博客在中国的全面启蒙和推动。
●2002年11月
浙江杭州“中国博客网”开通,提供博客托管服务(BSP),这是国内最早的博客托管服务商。
●2003年
“中国博客网”上由“木子美”发表的网络性爱日记,引发网民狂热点击,“博客”一词成为中国网络搜索上的热门关键词。
●2004年5月
由博客引申出“个人门户”概念开始出现。
●2004年11月
中国博客网刊发《博客道德规范倡议书》,明确指出:博客必须对读者和社会承担责任和义务,必须遵循应有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
●2005年1月5日
“博客中国”合并“博客动力”,商业化大门开启。
●2005年7月7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的相关调查声称,中国1/3的网民已成为博客,并仍然在快速扩散之中。
●2005年9月25日、26日
搜狐和新浪分别推出博客大赛,其“名人博客”把商业大亨到演艺明星均包罗其中,人气旺盛。但反对者认为这是博客平民化精神的反动。
●2005年10月
因为被博客在网上辱骂,南京大学一名副教授一纸诉状将中国博客网告上法院,该案件成为国内“第一起个人告博客托管商”案。
●2005年11月底
又有统计说我国博客实际人数为1600万,平均每天有30.5万篇博客文章被上传到网上。2005年被认为是真正的“中国博客元年”,如同超女一样,博客成为一种时尚。
●2006年2月13日11时20分
徐静蕾博客在开通112天后点击量冲破千万大关。博客影响力开始受到全社会关注。
●2006年3月
互联网知名人士沈阳状告博客张某,成为“第一起告个人博客”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