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京的朝鲜驻华大使馆外部印象
|
时间:2006/03/07 出处:凯迪网络 |
每天上班,有时会路过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DPRK,一般称为朝鲜,民间俗称北朝鲜)驻华大使馆门口。尤其是它的宣传栏,更是醒目而有特色。如果是从日坛公园北门出来,往东走几十米也能看到。尤其是晚上,使馆外的宣传栏更是灯火通明。因为这个缘故,今天特意驻足看了看其内的照片。 朝鲜使馆的宣传栏确实是用心思来做和布置的:宣传栏构建得堂堂皇皇,十分正式,面积有十平方米左右。比之越南、阿尔巴尼亚或其他一些喜欢来点“外宣”的外国驻华使馆的宣传栏,朝鲜的确实显得大方厚重,同朝鲜民族的性格相一致。 照片的内容、风格和布置等,同我们国家的某个时代的风格,比如说,从1959-1978之间讲求个人崇拜----先是毛泽东发动的自我崇拜,后是华国锋不太成功的个人崇拜尝试---十分十分相似:一切以领袖为中心展开,一切都在歌颂领袖的英明和伟大。宣传栏的中心上方,是两位领袖:伟大的领袖金日成和亲爱的指导者金正日的领袖照(父与子)。父前面的冠号,一定要用“伟大的领袖”。“亲爱的指导者”,则专用于子。如果到朝鲜旅游,知道爷俩谁该用什么称号,一定会让对方喜欢。在宣传栏的照片中,金正日先生有时也被冠上他目前担任的一个职务:国防委员会委员长。还有其他几幅也让人印象深刻: 1、注解:金正日同志视察盘松哨松。从视察盘松哨松开始,金正日同志发起了“先军政治”,开始了社会主义的急行军。为什么金正日职务很多,非要冠“国防委员会委员长”,应同现在的“先军政治”有关。 2、注解:在朝鲜,为建设祖国无私奉献的人,被称做“默默无闻的英雄”。图为在平壤举行的“先军时代默默无的英雄表彰大会”的英模们。可能是朝鲜使馆搞外宣的人粗心或者中文还不够过硬,竟然把“默默无闻掉”的“闻”掉了。 3、注解:金正日同志视察白头山抗日战士营地。照片右边是一名可能担任讲解的年轻的人民军女战士,左边和后边是几个有些惶恐、手中拿着小本做随时记录状的便服中年男子。朝鲜方面为突出朝鲜革命和建设的“主体”精神,不愿多讲当年金日成先生在中国从事抗日的往事,而是突出朝鲜抗日者的重要基地(朝鲜一侧的)白头山。在当代朝鲜的政治叙事中,白头山的地位比我们的延安还要神圣。因为我们除延安之外,还有“红都”瑞金,“进京赶考的最后一个车马店”西柏坡。但只怕“红色旅游”搞多了,“旅游”压过了“红色”,再神圣的地方也难免染上孔方兄气息。 4、一幅朝鲜人民军在建设工地的照片。注解: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光荣任务都由我们来承担。还是那么豪气冲天! 胡锦涛主席2004年4月访问平壤时和金正日的合影,被放在右上角。另外一张和中国有关的照片是:中朝两国人员在中国援建朝鲜的大安玻璃厂工地的情景。
这几年由于时有朝鲜非法入境者闯入外国驻华机构的事发生。为安全起见,北京的公安部门或者将外国驻华使馆进出道路封闭,禁止非使馆人员通行,或者在使馆外面增加一圏铁丝防护网,以防有人爬墙。这样做效果还不错。根据最近的报道,朝鲜非法入境者“闯”的对象,现在主要集中在外国人在京的学校等防护薄弱的机构。但不知主事者是怎么考虑的,朝鲜使馆的外面也被加上高高的铁丝防护,让人感觉似乎有许多人准备“硬闯”朝鲜驻华使馆。朝鲜使馆的占地面积远大于一般的驻华使馆,光安放和维护这些谁也不会去闯(朝鲜的非法入境者不会硬闯,因为那不是自投罗网吗?中国人不会闯,因为现在在朝鲜去很方便)的铁丝网,又要花多少冤枉钱呢!
当然,如果我们的这位善邻,经过“社会主义的急行军”,摆脱了目前的困难,实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向人民许下的四宏愿(吃米饭,喝肉汤,穿绸缎,住瓦房),那么这些铁丝网真的就显得多余了!
其实朝鲜大使馆里我们家挺近的,以前我上学天天从哪过,我们班里还有一个朝鲜外交官的子女,天天骑自行车上学,我好几次还看见他骑着车从大使馆正门出来。 朝鲜大使馆建得挺大的,比起跟他隔不了几条街的日本大使馆简直就是别墅对茅草房。朝鲜大使馆北墙外以前是个沿街的自由市场(摆摊的就在人家大使馆墙外,可能是人家看着不顺眼吧,就铺了一片草皮,后来又拉起铁丝网了),这几年大概因为整治环境吧,就给取消了,现在路对面开了一溜儿的中朝商店(中朝双语的店名,都是朝鲜族开的)大使馆正门(西面)对面是日坛公园,那里每天早上都有个沿街的早市,卖些菜呀、生活用品什么的,我早上跑步时那里特热闹。最近一阵儿好像规模降低了,以前大使馆周围都是平房,现在也全拆了,说是要建步行商业街(这里离朝外商业区、秀水河服装市场都不远)。 以前使馆区里的路都可以走的,可自从1998年起,好多路就给封了(英美大使馆附近尤其如此),而且铁丝网也多起来了,看着真难受。但朝鲜大使馆的铁丝网只建在北墙外,其它三面都没有。有些大使馆可是远远的就不让你走过去了(除非去办签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