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袁伟时: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启示
|
时间:2006/03/01 出处:新浪博客 |
[按]本文选载新浪博客今日首页推荐的袁伟时博客,系公开发表文章,本站转载此文只代表传播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站观点 我相信科学家的结论:21世纪开始于2001年。不过,这年头商风凌厉无比,加 上世纪云云本来是人为的,不必过于认真。都说新世纪始于2000,编者要我说几句 话,盛情难却。历史无法割断,欲知未来,不妨看看过去。 20世纪中国最大成就和最大的遗留问题之一,似乎首推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 有个有趣的现象:这世纪上半叶中国出了很多“卖国贼”,政治家也以此互相攻讦, 其中虽然有真有假,必须认真分辨;下半叶却难得一见。中国人的道德水准不可能 一夜飙升,决定性因素之一是经济。1912~1926 年间,中央政府每年财政收支各在 4~5 亿之间,赤字通常是一亿多乃至两亿左右。为填补这个大缺口,15年举内债近 8亿,外债约10 亿。那时,几乎没有那一派政治力量不靠外国资助。军阀自不待言, 孙文及其追随者亦不例外。吃了人家的嘴软。从清末至民国,他们答应给外国的利 权,不知凡几。共产主义运动升起,亦用过俄国人的钱,这是众所周知的。到了本 世纪下半叶,海峡两岸的经济日趋强大,情况就大为改观。不能轻视个体道德素养 在历史关头的重要作用;但就整体状况而言,决定性的是经济。 1928年,北伐结束,东北易帜,号称全国统一;其实那是很不巩固的政治、军 事结合。兵戎相见,屡见不鲜。循序渐进的“联省自治”运动,被苏俄支持的“北 伐”打断。其实,它倒比较符合当时政治、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全国规模的市场经 济体系,多民族的大国不可能牢固统一。1949年以前,有过扭曲的局部的繁荣,远 未达到构筑全国市场体系所需的广度和高度。1949年以后,直到近20年才一波三折 地朝这个方向前进。正如海耶克所说:形成这样的“自发拓展秩序”的必要条件是 自由、一般性规则(法治)、竞争。不幸,朝野上下迟迟才有所认识,而是否充分 仍有疑问。 参加WTO 所以值得称许,在于它标志着中国终于朝接受现代社会运行机制的基 本框架前进了一大步。不管姓社姓资,离开这个制度框架,现代化和国家的完全统 一,就缺少牢固的基础。中国的现代化为什么一再受阻?一个重要原因是抗拒现代 西方主流文化,不愿老老实实致力于建立现代社会共同的基本制度框架。藉口是多 方面的。 一是走捷径。从孙中山的“毕其功于一役”,到后来的“不断革命”,还有形 形色色的“第三条道路”,总是想一举超越欧美。 二是老想独辟蹊径。“国情特别”、“中国人不比别人笨”,这些不无一些道 理的前提,往往成了出怪招、走歧路的根据。 为此人们通常从两处寻找智慧:首先是中国传统文化。它似乎成了专医古今中 外奇难杂症的百宝箱,惟独不审视它与近代中国步履维艰有什么关系。另外是西方 各种非主流文化。在彼邦,那是有益的探索和批判力量。橘逾淮成枳;到了中国, 往往丢掉批判的灵魂,也不考虑它在西方文化中的语境,摇身一变成为来势汹汹的 偏激。于是,美国三流学者的著作搬过来成了民生主义的理论支柱。风行的是:不 认真研究现代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理论的全面状况,或是一股脑视之为资产阶 级的骗人鬼话,彻底反其道行之而后快;或是专走偏锋,以坚决否定现代主流文化 为己任。 这种奇特的文化景观与传统思维方法结合,演出连台好戏。“不为圣贤,便为 禽兽”,非此即彼。你主张吸收西方主流文化吗?准要骂你是买办、全盘西化、复 辟资本主义,追究你姓社还是性资!说不定再加上一顶卖国帽子。认识的分歧,提 升为政治对立。虽已是昨日的故事,其流风余韵不可低估。 这些现象后面是一个古老大国的沉重包袱。乾隆爷时代,占世界人口六分之一 的中国人,国内生产总值是世界的三分之一。今天则分别是22% 和10%.说起来令人 心酸,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相应的数字是25% 和5%. 落后了,怎么办?要是说19 世纪的中国人还为学西方是不是富强的唯一道路,争论得不可开交的话,时至20世 纪,完全拒绝学习西方的,几近绝迹。问题是学什么和如何学。有的人忧心忡忡, 生怕他心目中的中国人的特性化解,卫道心切。有的则热衷追赶时髦。他们染上现 代主流文化恐惧症,病源是古怪的古老大国心态。不过,现实是这样无情,不建立 完整的现代社会运行机制,就无法告别落后,摆脱困境。 什么是现代主流文化的基本内容?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法治、自由,缺一不 可。这些制度和观念的确立,标志着人们结合方式和社会管理制度的根本变革。这 是现代与前现代的分水岭,而与实行什么主义无关。 中国人渴望统一。其实,随着大陆推行市场经济,两岸经济交往日益频繁,统 一进程早已开始。形势比人强,政治家的作秀,挡不住这个进程。参加WTO 是市场 经济的强大助推器,长远看无疑将造福所有中国人,促进两岸融合。不可能万事大 吉。但竞争如此激烈,任何国家和地区要发展,非完善制度环境不可。其中最重要 的是法治、澄清吏治、扩大个人自由;而这些又要民主政治为之保障。 不管姓社性资,要富强、统一,就要在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建立这样的架构。这 是百年中国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经验。如果光从经济发展速度看,南京国民政府时 期(1927~1937 )年均8~9%,可谓不俗。考虑到中间适逢世界经济大危机,更为难 得。可是,导致国民党统治坍塌的种子也已埋下。原因是在制度选择上犯了几个致 命的错误: (1 )经济上向德国、苏联学习,重蹈清帝国19世纪的覆辙,政府及官员热衷 于直接或间接控制工矿企业和银行,形成庞大的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的官僚经济体系。 (2 )政治上抛弃民主,以国情特殊、国民素质低下为藉口,实行“一个主义、 一个党、一个领袖的法西斯主义”(毛泽东语),剥夺公民的各项自由,建立了一 个专制统治的全能政权。 (3 )执政党以先知先觉自居,实行“训政”,教化民众,抹煞政府与私人空 间的界线;千方百计削弱公民社会,控制本世纪初逐步发展起来的各种社团,使之 成为毫无独立性的工具;剥夺公民的结社自由,从而使公民的真正意愿无由表达, 执政党失去牵制力量,走向毁灭之路。 (4 )建立史无前例的书报检查制度,取消言论、出版自由,舆论监督化为乌 有,自由探讨成了厉禁,以言定罪,噤若寒蝉。 国民党政府贿赂公行,彻底腐败,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全面破产,都 可从制度缺陷中找到根源。今非昔比,但今日中国面临的许多问题,仍可以史为鉴。 一些善良的朋友开出种种药方,希望对救治时弊有所裨益。这些都言之成理,持之 有故。应该考虑的是根本问题在哪里? 有的着眼于思想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后现代理论、道德规范,如此等等。应 该提醒这些朋友不要忘记三个情况:1 ,20世纪上半叶的统治者无不口口声声子曰、 诗云;中华道德文章,世界第一。2 ,我国有56个民族,各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道 德观念。任何族群都无法割断传统;加上现代公民意识觉醒,价值取向成了不容干 涉的私人空间;靠思想文化如何凝聚统一?3 ,思想文化是多元的,没有健全的现 代文化教育制度,各种思想观念无所附丽,亦无从传播、讨论、发展。 “知识经济”大约是目前使用最频繁的词语之一。这当然是好东西。睿智如吴 敬琏等经济学家一再撰文指出:不是资金、科技,而是制度才是决定因素。不管政 府的意愿如何,资金和人才总是在国家和地区间流动。流向自由,流向法治,流向 美好的环境,流向廉洁、高效的管理。 “环境保护”,人们关注的又一热点。科技和观念的转变都很重要,资金也不 可缺少。但关键仍在制度。中国的环境为什么破坏得如此悲惨? 首先,没有确立言论自由和民主制度。一个代表(马寅初)在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上发言,讲人口问题,居然成了弥天大罪!有民主政治常识的人都知道,议员( 代表)在议会(人民代表大会)的发言,是不受追究的。我国的政治家反其道而行 之,不但留下一个很不光彩的记录,而且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在“人多,热气高” 的吆喝声中,多生了几亿中国人。要活下去怎么办?造田!湖泊,山林,草原,江 河,一一遭灾。 其次,建立了一个命令经济体系。领袖和领导的指示就是真理。于是,大跃进、 大干快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世界史上罕见的资源、环境稀奇古怪的大破坏, 一一见诸神州大地。时至今日,不少地方,仍是权比法大,领导拍板,环保部门不 敢说话;加上黑箱作业,公民和传媒即使有勇气也无从监督。 再次,全面确立无人负责的公有制。资源、财富,样样公有,不拿白不拿,不 用白不用,不花白不花!到处都是掠夺式经营,各显神通化公为私,哪里顾得上环 境? 第四,关起门来我最大。老子的制度无比优越,环境破坏是资本主义的弊端, 与我无关。翻一翻60~70 年代的报刊,领略当日嘲笑别人的豪情,真是别有一番滋 味。闭关锁国,文化教育不发达,必然导致群体愚昧,特别是当官的知识水平低下, 眼光短浅。 如不从制度的高度去反思,我们学不到足够的东西。统一、富强、民主、自由、 现代化,多少年了,中国人翘首以望。百年梦寻应成真。 深化制度改革,扩大开放,勇敢地“与国际接轨”,这些流行语汇蕴藏着20世 纪的历史经验。眼睛紧紧盯住制度环境,老老实实学习别国成功的经验,这是对21 世纪中国最好的祝愿。作为史学工作者,继续在20世纪中耕耘,寻找有益的启示, 是我的心愿。 1999.11.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