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萨苏:闲话坐火车
|
时间:2006/03/01 出处:新浪博客 |
有个朋友十一从深圳坐火车出去玩,在车门的铁梯子上被人挤倒,腿上落了一伤疤,愤愤不已之余问我:“是不是哪儿的火车都有这样该死的鬼梯子?”我忽然想起来自己也有类似的经历,却没有注意过这个话题。关于火车梯子这个话题,我注意不多,只有两次相关的体验让人觉得有趣,现在还有一点印象。
一次是1994年在海南工作期间,到田独矿区一个朋友处去玩,忽然发现海南岛上还有火车!细看之下,只见一个玩具一样的火车头拉着三四节玩具一样的车厢,从海南疯长的茂盛植物中钻出来,在隧道桥上晃晃悠悠的开过去,车厢也不是普通那种大窗户的式样,而是小小的方形舷窗。因为从没想过海南岛上有铁路,那种诧异的感觉就象是在戈壁滩上看见一个游泳池。田独的朋友说这不稀奇,四十年代,日本占海南的时候,为了开铁矿修建过一条窄轨铁路,使用至今,连火车头和车厢,都是那个时候的东西。现在只是矿区使用,一般不对外,而且主要运输矿石,刚才看到的是矿区的行政车。后来就看见一个火车站。出于好奇,我们决定开过去看看。岔道上停着一节行政车,这就是所谓的窄轨列车了。窄轨列车这种东西现在大陆已经极为罕见,车身下半截是铁皮,上半截是木头的,因为铁道窄,车厢高,看起来好像车厢是“蹲”在轨道上,估摸着《林海雪原》里面夹皮沟的小火车,就是这个模样吧。车站的站长是河南人,有点寂寞的样子,挺客气,说你们有兴趣就上去看看吧。车厢的门儿很小,开在后面而不是侧面,那儿有个小平台,一个拐弯的铁梯子连到站台上。兄弟走在前面,上去就绊了个马趴。第二个朋友笑话我:里面就有好吃的我们也不和你抢。话音刚落,自己也来了一跤。低头细看,这才发现问题。原来它的铁梯子一蹬一蹬比一般楼梯陡得多。我们不习惯,还照着上楼梯迈步,所以吃了苦头。那站长对我们说,那时候日本的窄轨铁路都是这个样儿,因为这样的铁梯子省料。他还补充一句,鬼子个儿小,可是喜欢挎长刀,梯子一蹬这么老高,有心理问题吧。我们就都乐了 -- 那年头还没有“变态”的说法。我们给他递烟,他说在海南干铁路没前途,其实海南山里都是好东西。荔枝,菠萝蜜,烂在树上路边上,就是运不出来,可惜了。
第二个就是坐美国的火车了。
这个经历相信即便在美国生活多年的朋友也不多。因为美国是个“汽车轮子上的国家”,简直是没有汽车哪儿也别想去,好多美国人对铁路已经相当陌生。兄弟刚到的时候,住在圣何塞,第一个周末想去旧金山逛逛,可是我既没有车本,也不认识路啊。萨还有点儿不愿意求人的倔劲儿,就和酒店服务的老黑商量,除了开车,有什么别的走法。还是萨先提出来的 -- 铁路。那黑兄弟抓了半天头皮 -- 美国人的国民性是对任何富有“创新挑战”精神的招法都全力支持,他们喜欢热闹 -- 终于发现在附近的桑得威治真有一班火车到旧金山,这黑人阶级兄弟帮我计算了车次,然后热心的开车一直送到车站,看着我的车开走了,还直招手呢。美国火车已经有了一点儿旅游车的性质,涂着华丽的广告。车厢与站台齐平,很方便,就是觉得车厢高的厉害。仔细一看,才明白老美的火车是双层的。坐车的不很少,并非凤毛麟角,看来美国人对自己同胞的生活方式也不十分了解。我图新鲜,就到上层去,结果发现“上楼”是真正的爬房梯子,而没有我们常见的踏脚板,要是老弱病残还上不去呢。兄弟小心翼翼的爬上去一看,上面靠窗两排座位,坐了还要系安全带,因为左右座位之间根本没有地板,“二楼”好像戏院的包厢,不由得想起侯宝林先生形容早年的剧场:“您掉个戏单掉个手绢不要紧,您掉个茶壶,把那位开了。”车开行,一个英俊的小伙子就开始检票,他在楼下,并不上来,到老萨下边,就拿个小榔头在萨的椅子腿儿上一敲,“当”的一声,那是提醒你拿票呢。敢情,中间没有地板,是为了这个方便。
其它地方,虽然也坐火车,对于阶梯,注意的就不多了。
也有根本坐不上的。
比如出差到芬兰,出去玩还想坐坐火车,芬兰兄弟就没有美国人那么配合,北欧人多少有点死性,我问到的哥们儿眼睛瞪老大,摇着大脑袋说:“我们都用那个东西运木头的。”后来路上看到芬兰的火车,果然都是货运,才知道今天的电信巨头诺基亚,就是靠这一车一车木头起家的,他们把北欧森林的木材,变成芬芳的纸张,靠这个成了芬兰的第一大公司 -- 还好没有把千湖之国变成荒凉的和尚原。
回到亚洲,印度和我们传统的铁路系统有点儿一样,都是物尽其力,服务,就马马虎虎了,上下车如同肉搏战,只见人头滚滚 -- 还好和真正肉搏战相比,这些脑袋都长在自己的脖子上。阶梯如何未及留意,能够上车,就是胜利。车里气味熏人,而且晚点是铁定的。当然,大家都不下车,因为下去了就没有可能再回到座位上。如此可怕,印度人多是一个方面,上车的时候大包小包是另一个方面,我曾看到一个印度人头顶一台二十九寸电视在人从中行若无事,我想,如果有电源,只怕他还要放节目来看看吧。他们的负重能力令人吃惊,奇怪的是印度人的举重队在奥运会上并不出众。有趣的是同行女同事轻而易举的买到了卧铺。原因是印度人有“女性专用车厢”,而印度女人都穿纱丽,裹着这玩意儿爬上爬下不可思议,因此女车卧铺车厢的上层一般都是放行李,轻装的中国女性占了便宜。
日本和新加坡,我国香港的铁路有着相同的特点,它们和地铁是相通的,共同构成交通骨干网,因此服务上也是同样的水准。比如日本的列车 -- 他们称为“电车”,都不需要爬梯子了,但也不是和站台齐平,大约高出十公分左右,这是因为日本多雨,担心站台上的雨水流进车里,因为这十厘米,有时候车里看书,跟着人流往外走,便不免一脚踏空的感觉。久而久之,也就习惯。(新干线是航空公司的服务水准,这方面就更细腻,连这十公分也没有。)今天国内这样的铁路也已经有了,虽然我们大部分的线路还是老样子。前几天回北京,看到亚运村以北的轻轨,和日本相比毫不逊色,其实,中国最近的铁路建设,和国外也不是差别的特别大。日本人对于列车有特殊的僻好,书店里列车模型的图书比比皆是,而京都,还有一个巨大的列车博物馆,收存着各个时代的火车头。
前几天听说海南岛的粤海铁路已经通车,想来海南岛的日本小火车,也该进博物馆了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