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及讨论 时事体育争论 音乐及影视 焦点新闻转载 新朋友社区 器材车辆及生活讨论 网友作品专栏及留言板 回到首页

搜索精品

相关内容
  • 拉美兴起反美声浪2006/02/24
  • 北大反美MM生了个美国儿子2006/02/23
  • 伊朗流亡人士如何看美国对伊朗政策2006/02/23
  • 冬云:雄踞历史之巅的美国国父们2006/02/22
  • 在美国当兵的中国人2006/02/21
  • 美国将向日本大量出口F-22A隐形战机2006/02/21
  • 毛时代是怎样对付美国航母2006/02/19
  • 美国的“文化大革命”—麦卡锡时代2006/02/19
  •  
    被CIA作掉的智利总统阿连德
    时间:2006/02/24 出处:时代
    萨尔瓦多·阿连德 Salvador Allende)(1908年7月26日-1973年9月11日),社会主义者,智利总统(1970年-1973年)。
    早年
    1908年,阿连德生于智利的港口城市瓦尔帕莱索(Valparaíso)。在当地高中毕业后他进入智利大学医学院学习,1933年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与妻子育有三女,其中伊莎贝尔·阿连德(Isabel Allende)曾任智利众议院议长。

    年轻时阿连德就加入了智利社会党并成为其无可争辩的领导人。他先后担任过内阁大臣、众议员、参议员的职务,直至智利参议院议长。1952年、1958年、1964年,他三次竞选总统失利。他曾自嘲说自己的墓碑上应该刻上“下一任智利总统长眠在此”。

    阿连德热衷于马克思主义,公开批评资本主义,致力于社会主义改革。因此他在从约翰·肯尼迪到尼克松的历届美国政府中都不受欢迎。美国担心智利会成为共产主义国家,并加入苏联的社会主义阵营。

    美国在智利拥有实质性的经济利益。一旦社会主义者执政,一些大公司的投资就有可能被国有化或者没收。尼克松政府对阿连德的仇视最深,尼克松本人也公开承认这一点。在尼克松任内,美国资助支持保守派候选人若热·亚历山德里(Jorge Alessandri)的政党。阿连德也从国外的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组织那里获得财政支持。

    大选
    阿连德作为人民团结联盟的领导人,在1970年的智利总统大选中获胜。在投票中他获得了36.2%的微弱多数,前总统亚历山德里获得34.9%,排名第三的基督教民主党候选人拉多米尔·托米克(Radomiro Tomic)的得票为27.8%。按照智利宪法规定,如果没有总统候选人获得超过半数的选票,则将由国会从得票最高的两名候选人中选出总统。通常的做法是选择得票最高的候选人,然而也有例外。1958年,国会就选择了在大选中获得31.6%选票的亚历山德里,而不是得票更多的阿连德。

    大选后,美国中央情报局联系即将卸任的智利总统埃杜阿多·弗雷(Eduardo Frei),希望他能说服他所在的智利基督教民主党在国会投票中支持保守自由党候选人若热·亚历山德里。按这一计划,亚历山德里在就任总统后将会立即辞职,并举行新一届总统选举。弗雷就能够合法的再次竞选总统(智利宪法不允许同一人“连续”担任两届总统,但对非连续的当选没有限制),按照当时形势,他应该能够轻松击败阿连德。

    然而,智利国会最终还是选择了阿连德,条件是他要签署一个“宪法承诺条款”,保证尊重并遵守智利宪法,所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不能破坏宪法的任何条文。

    任期就职后,阿连德开始推行被称为“智利社会主义之路”的规划,包括进行大型工业(铜矿、银行等)的国有化,彻底改造医疗卫生系统,改革教育系统,给儿童提供免费牛奶,深化前任总统弗雷的土地改革。

    智利总统任期六年,这可以解释阿连德为什么迫切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要想使他的事业得到继承,他不仅仅要很好的组织起这次改革,更重要的是必须获得成功。

    阿连德的具体措施包括:开征“溢利税”,延期偿付外债、对国际贷款人和外国政府的债务不予偿还,提高工资、同时冻结物价。这些措施招致了地主、一部分中产阶级、右翼的国家党、罗马天主教会(教会对教育改革的方向不满)的反对。

    阿连德政策的中心是土地改革。这一改革在弗雷执政时就已经进行了。弗雷政府没收了全国约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易于接管的财产。而阿连德政府的目标是没收所有超过80公顷有基本灌溉的土地。另外,阿连德希望通过提供(在实行了国有化的企业中或者公共工程项目中的)工作机会,改善最贫穷国民的经济社会福利。

    在阿连德任期的第一年,在经济部长奉行的扩张货币政策下,短期的经济状况十分喜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6%,工业增长12%。同时,通货膨胀率从34.9%降至22.1%,失业率也明显回落至3.8%。然而在1972年,这一成果未能得到保持,出现了无法控制的140%的通货膨胀。而政府采取的冻结物价政策使得黑市上的大米、大豆、糖、面粉的价格飞涨,超市货架上也看不到这些基本货物了。

    1971年,不顾美洲国家组织条约的规定,智利与古巴恢复了外交关系。古巴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对智利进行了一个月的访问。在访问中,卡斯特罗积极参与了智利的内政,组织了大规模的集会,对阿连德提出公开的建议。这使得右翼人士认为“智利社会主义之路”就是要将智利送上与古巴一样的轨道。

    1972年10月,智利爆发了第一波大规模的罢工浪潮。这次罢工由没落小康阶层发起,卡车司机、小商人、一部分职业团体和学生组织参与其中。持续24天的罢工给智利经济以沉重打击。智利陆军总司令卡洛斯·普拉茨(Carlos Prats)将军出任内政部长。

    除了早先讨论的提供工作机会以外,阿连德在1970年和1971年数次提高工人工资,但都被食品价格的持续上涨所蚕食。在弗雷政府时期物价就持续走高(1967年至1970年期间平均每年上涨27%),而仅在1972年8月这一个月中,一揽子基本消费品的价格就从190埃斯库多上涨到421埃斯库多,涨幅为120%。在阿连德执政的1970-1972年,出口下降24%,进口上升26%,其中据估计进口食品上升149%。智利人民生活水平并没有得到与工资上涨相匹配的改善。

    出口的下降主要是由于铜价下跌。像半数的发展中国家一样,智利的超过一半的出口都依赖于单一商品。1971-1972年,国际铜价从1970年高峰时的66美元每吨下降至48-49美元每吨。国际铜价的波动对智利经济造成了负面影响。

    执政期间,阿连德与基督教民主党主导的国会摩擦不断。基督教民主党作为左翼政党参加了1970年大选,然而在阿连德的任期内,该党不断右倾,最终与右翼的国家党结成联盟。他们指责阿连德将智利引向古巴式的独裁政治,试图推翻阿连德的一些激进的改革措施。阿连德与他的反对者在国会互相指责对方违背宪法,践踏民主。

    阿连德愈加坚定的社会主义政策(部分是应同盟中激进成员的要求)和与古巴的亲密联系使美国政府忧心忡忡。尼克松政府通过多边组织向智利施加经济压力,继续支持阿连德在国会中的反对派。阿连德当选后,尼克松旋即指示中央情报局和国务院对阿连德政府“施加压力”。这些政策对阿连德政府的垮台造成了多大影响还不得而知。

    政变
    对政变的担心持续了很久,最迟在1972年就有流言传出。1973年,由于智利的贸易伙伴对阿连德心怀不满,而铜价又快速下跌,智利经济坠入低谷。到9月,恶性通货膨胀和商品短缺导致整个国家陷入一片混乱。

    虽然经济指标下滑,但是阿连德所在的人民团结联盟在1973年早先举行的议会选举中所获席位仍然些微上升至43%。然而此时与基督教民主党结成的非正式联盟已经解体,基督教民主党与右翼的国家党结盟(“民主同盟”)反对阿连德政府。行政机构与立法机构的之间的矛盾陷入僵局。

    1973年6月29日,罗伯托·索帕(Roberto Souper)上校指挥的坦克团包围了总统府(拉莫内达宫),但政变未遂。8月9日,普拉茨将军出任国防部长,但这一决定招致军队普遍不满,导致了8月22日他不仅辞去这一职务,同时也辞去了陆军总司令一职。皮诺切特取而代之。

    几个月中,政府由于担心国家警察的忠诚度,始终不敢动用。1973年8月,宪政危机已经浮出水面,最高法院公开抱怨政府执行土地法不力,而众议院(此时基督教民主党已与国家党结成紧密同盟)指责阿连德政府违背宪法,号召军队维持宪法秩序。

    1973年9月上旬,阿连德构想通过公民投票的方法解决危机。演讲提纲显示他将于12日提出方案,但是他未能在生前发表演讲。

    1973年9月11日,皮诺切特将军领导智利军队发动了针对阿连德的军事政变。阿连德在总统府前中弹身亡。按照军政府的官方版本,阿连德是用机关枪自杀的。枪托上嵌有黄金,上刻“致好友萨尔瓦多·阿连德,菲德尔·卡斯特罗赠”。多年以来,阿连德的支持者几乎一致认为他是被政变军人杀害的。近些年来,自杀的这一版本开始被接受。另一个版本称,阿连德是在总统府外台阶上的交火中被杀的。

    美国在政变前插手了智利政治,介入的程度仍众说纷纭。中央情报局在政变前两天得到了消息,但中情局称其“没有直接参与”政变。

    皮诺切特掌权后,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向总统尼克松汇报说,美国“没有发动政变”,但是“尽力创造政变的条件”,包括领导经济制裁。近期解密的文件显示,美国政府和中央情报局曾试图在1970年阿连德就职之前推翻智利政府,计划代号“福贝尔特”(Project FUBELT),导致当时智利陆军总司令瑞恩·施奈德(René Schneider)被暗杀。许多相关文件至今仍未解密,因此中央情报局是否直接参与了1973年的政变还没有公开的档案证据。

    导致阿连德下台的这场政变是美国冷战时期对外行动的热点话题。虽然同一时期拉丁美洲也发生了多起政变,这场政变仍然是最具争议性的。

    身后阿连德身亡30多年来,他依然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他未能完成自己的总统任期,因此有很多关于如果他当时能够继续执政,智利今天将是什么样的揣测。

    阿连德的生平在讨论共产主义政府是否赢得过民主选举的胜利是常被提及。阿连德合法地赢得了民主选举,但是在投票中他获得的是相对多数而不是绝对多数,人们为此争论不休。他的支持者认为,因为基督教民主党候选人托米克的左倾竞选立场与阿连德相仿,分流了左翼的选票,而他们两人获得总共64%的选票。而反对者认为,阿连德比选民预计的更为左倾,而基督教民主党后来又与右翼势力联盟,并获得军队的支持最终导致阿连德政府下台。

    在左翼政治家的眼里,阿连德是一位英雄。有些人认为他是为社会主义献身的烈士。他的形象如同切·格瓦拉一样,成为了马克思主义的标志。有些人认为,美国政府,尤其是亨利·基辛格和中央情报局,应当对阿连德之死负责。他们把阿连德视作美帝国主义的牺牲品。

    另一些人眼中的阿连德迥然相异。他们批评他的政府对私有工业进行大规模国有化,与一些激进组织如左翼革命运动关系亲密,以及执政后期出现的物资供应短缺和恶性通货膨胀。这些都导致了阿连德支持率的明显下滑和与基督教民主党的分道扬镳。他们还指责他试图绕过国会,实行独裁,对媒体批评怀有敌意。一种普遍的批评源于他与卡斯特罗和中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紧密联系。批评者认为他试图将智利转变为古巴式的独裁国家。这些评论争议颇大。后来的军政府曾称,阿连德政府密谋先发制人,自行发动流血政变以建立阿连德的个人独裁。这一所谓阿连德政府的“Z计划”被证明是军政府的虚假宣传。

    近来的辩论围绕阿连德1933年的医学博士论文《精神卫生学与犯罪行为》而展开。有人认为,阿连德具有种族主义和反犹太主义倾向。阿连德基金会对此反驳说,阿连德只是在论文中引用了一位意大利科学家的话,而阿连德本人对那些理论是持批评态度的。




    Copyright 1998-2005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