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莫让女教师卖身的悲剧变成社会悲剧
|
时间:2006/02/24 出处:东方网 |
作者:郭小华
“平时是天使,周末是魔鬼”,从2002年春节开始,乡村女教师徐萍为了筹 集弟弟们的学费和偿还家庭的债务而瞒着家人出去卖身。此后,每周一到周五在 乡村教书,周六和周日到城市卖身,直至两年后道德的自责与身体的病疼行将压 垮她时才停止了卖身生涯。(2月23日《南方周末》)
这是一个伟大的教师,学生喜欢她,家庭感激她,就是证明;这又是一个充 满着悲剧色彩的教师,为了生存而卖身,这世上没有什么比这更可悲之事了。在 人们的习惯理解中,老师是伟大的,而卖身的女子则是可耻的,两者的身份有如 天壤之别,可徐萍却一直游走在这两个身份中。笔者不敢想像,当她周六周日在 城里卖身时,那时面对的无疑是昏浊的世界、色迷迷的双眼,她会有一种什么样 的心情?当她周一到周日回乡村教书时,面对学生们清澈的眼睛,她又会有一种 什么样的心情?哀莫大于心死,那样的哀让一个年轻的女孩来承受,是个人的悲 剧还是社会的悲剧?
可以说徐萍彻底颠覆了“卖身”在我心目中的印象。面对那群被传统眼光所 不耻的“小姐”们,我们有必要问问,是谁让他们走上这条卖身路?也许这其中 ,有一部分人道德观有问题,但其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被社会逼上这条路的 。面对她们,作为个人,应该同情,但上升到社会层面,应该反思,我们不能让 徐萍的悲剧演变成社会的悲剧。
反思之一,徐萍为什么去卖身?徐萍是为了弟弟们的学费和偿还家庭的债务 而去卖身的。徐萍家庭贫穷一来自于看病,二来自于教育。医疗、教育、住房, 是当今社会的新三座大山,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徐萍一个弱女子,该如何去面 对生活?除了卖身,她还能如何选择?道德家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饿死自 己事小,可饿死全家人事还小不小?断失三个弟弟的前途事还小不小?
反思之二,徐萍是教师,教师的收入能不能撑起一个家庭?教师是光荣的, 可光荣的背后,她也要吃饭,也要维持生活,也要养家糊口。据说在城里教师一 个月的补课费也能嫌到几千,可乡村教师呢?徐萍三个弟弟一学期学费就要2万元 ,而她那时一年的教师工资不吃不喝也不足4000元。后来她参加公办教师招考后 ,工资涨了,可却在莫名的理由下,三个月没有拿到工资。由此,我们看到了当 前教育形势的严峻。在财政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凭什么留住教师(乡村教师)的 人?凭什么留住教师(乡村教师)的心?
徐萍的道路是她自己选择的,可除了选择这条路,她还能如何选择?这里的 悲剧看似是个人造成的,其实背后有一双手,慢慢地推着她往那条卖身路走去。 她身不由已。如果她不顾家庭,如果她不顾弟弟,也许她可以不走这条路。若如 此,她一个人的悲剧,就会变成一个家庭的悲剧,弟弟们也将无钱可上学,那就 是三个弟弟一生的悲剧。
笔者相信,在媒体的关注下,随着徐萍的三个弟弟逐渐长大并走上工作岗位 ,徐萍的悲剧应该快到头了。可是徐萍的悲剧落幕了,还会不会有其它人的悲剧 ?这样的悲剧,会不会演变成整个社会的悲剧?毕竟,在当前医疗、教育、住房 三座大山的压迫下,在财政对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是有这种可能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