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拜会Google铁三角
|
时间:2006/02/20 出处: |
你可能一下子想不起来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和拉里·佩奇(Larry Page)这两个人是谁,从照片上看过去,他们打扮太普通,长得也不帅。
但一提到Google这个互联网热门大公司,你应该猜到了。
没错,他们就是Google的两位创始人,照片中间的那位中年人则是其后加盟的公司CEO艾瑞克·施密特(Eric Schmidt),他们三人一起组成了Google铁三角。
八年中,Google在华尔街的价值已经超过了一千亿美元,而谢尔盖·布林和拉里·佩奇却才刚刚三十出头。
富有之后,他们改变了吗?
20分钟,八百万。
这一天是个好日子。四个Google的工程师每人手拿一台IBM笔记本电脑,连贯进入高层会议室。等着他们的,是硅谷最有权力的一对年轻老板谢尔盖·布林和拉里·佩奇。工程师们只有20分钟的时间来说服布林和佩奇去接受刚刚出炉的新产品方案。
“就像之前Google在文字搜索界面里贴广告一样,”工程师建议道,“Google可以通过将赞助商的网址链接到图片搜索网页上来获得额外广告费。
墙上的一个数码时钟已经开始滴滴答答地计时,20分钟的时间非常宝贵。
“难道我们还没有赚够钱吗?”老板之一佩奇反问道。这个奇怪的家伙,引得在场的所有人都笑了起来。要知道,Google的股票价格已经涨到了475美元,如果按照资本市值来看,它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媒体公司。
但工程师们并没有就此放弃。每一年Google都会花上大价钱疯狂搜罗这群高智商的工程师,而现在,他们知道是时候来回报当初的那些投资了。“这项新业务将会给公司带来每年8000万美元的额外收入。”他们竭力补充。
然而,仿佛事先早已商量好了一般,Google的另一个老板布林也不为所动。“我看不出来这个东西能给我们的终端客户带来什么好处。”他说,“我们可不能那么做。”
就这样,8000万美元的高额回报就在工程师们失望的眼神中,被永远地搁在了那张会议桌上。
没念过商学院的商人
事实上,Google的最早的两个工程师就是现在的老板,谢尔盖·布林和拉里·佩奇两人。1998年9月,24岁的布林和25岁的佩奇决定合伙开个公司,公司提供的唯一服务就是搜索引擎。在对商业计划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布林从一位斯坦福校友那里顺利地拿到了第一笔投资:10万美元。
依靠这10万美元,在朋友的一个车库里,布林和佩奇开始了Google的征程。创立之初,公司除了布林和佩奇之外,就只有一个雇员——克雷格·希尔维斯通——Google后来的技术总监。他们的努力工作不久就得到了回报:那时的Google每天已经有了1万次搜索,开始被媒体关注。1999年年中,又有两名风险投资商向Google注入了2500万美元的资金,帮助Google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可以说,布林和佩奇是两位没有念过商学院的商人。他们学技术出身,并且坚信这样的背景可以提供更多的创造空间。平日里,两人典型的打扮都是黑色T恤衫、牛仔裤及脚蹬一双旅游鞋。只有在少数情况下,他们才会穿上纯白色的实验室大衣进入研究场合。布林和佩奇都一度贪玩,以前经常在公司的停车场里参加曲棍球比赛。
有意思的是,Google最初并不叫Google,而是Googol。当时布林和佩奇借用数学意义来描述这个巨大无比的数字:Googol即象征数字“1”的后面跟着100个“0”。只可惜有人在使用的时候将单词拼错,于是便造就了现在的Google。也许,布林和佩奇最大的成功便是很早地将自己的技术和别人的服务引擎挂钩,在当时没人知道这个动作的价格是多少,来定价的人恰恰是他们自己。
关于Google的未来发展方向,他们一直严加保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家公司正在研究更新的方式来整合并搜索相关信息。他们将继续通过广告赚钱,继续扩张海外市场,继续寻找更多的全球内容合作伙伴。而可以猜到的新举措将包括:搜索音乐的新方法(可能需要购买)、在线支付服务、网上电话以及可以将人类送到月球的一架太空电梯。
为了实现上述计划,Google在去年通过股市筹集了第二轮资金,高达42亿美元。
有人曾批评,Google的高层太自以为是,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他们何尝没在努力坚守自己的东西呢?
“显然,我们已经非常成功了。”布林说,“但也不否认这其中有很大的运气在里面。”以前当Google取得里程碑式的成就时,他们都会到汉堡店里去庆祝一下。
成功让他们两人得以继续保持孩童般的行事风格,尽管他们都有女朋友了,但在外界看来,两人跟单身汉没什么区别。
对话>>>>>>>
在旧金山的一次销售会议间隙,美国《时代》杂志的记者逮住了Google的铁三角,并让他们三人边玩积木边聊天。其中,佩奇兴致盎然地搭起了楼梯,而布林开始制造他的机器人。倒是作为首席执行官的施密特,他似乎已经过了积木男孩的年龄了,坐在一边。
记者:能告诉我你们在做什么吗?
布林:我本来想用积木搭建出一个核反应器。不过现在看来,它倒更像一个机器人。
佩奇:嘿,那我们用积木做一个施密特吧。
记者:Google从创建至今已经走过了一段很长的路程,现在你们开会的时候都是和几千个员工们一起,这是个什么感觉?
布林:我得承认一点,我以前从没有预料到这样的场面。特别是在旧金山莫斯克尼中心(Moscone Center)这么大的地方开会,真让人觉得有点紧张。
记者:你们之前曾提到过关于商业透明度方面的需求,到底指的是哪方面的问题呢?
施密特:对于我们的“大手笔”,我们不希望给任何人带来意外的感觉,甚至是误解,我们不希望合作方看到后觉得我们在和他们作对。
布林:(拿起一块透明的塑料积木)看,我只用透明的。
记者:Google的员工数目在过去的一年翻了整整一倍,那么请问你们做的事情是否也达到了过去的两倍之多呢?
佩奇:可以这么说,我们做的比这还多。
记者:“比这还多”?就这么简单?我以为你们几个人会把每样东西都算到精准呢。
佩奇:是呀,但是你知道,有些时候是很难事事精确的。
记者:你们的工作是否和当初一样,依然充满了乐趣?
布林:我们之间无法像以前那么亲密了,因为员工太多了。当你的公司从10个人增长到100个时,你就没办法说出每个人的名字。但走到了那一步,你只能继续保持增长,继续扩大公司的规模。
记者:对于Google的未来,你们有大的战略方向吗?现在看上去,感觉你们什么都想做,什么都想尝试。
施密特:我们每天都在拼命工作,尽力尝试,这导致外界看上去我们好像失控了一样。但实际上却相反,公司每走一步都在严密的控制之下,而细节部分则是我们的秘密。
佩奇:我并不喜欢泛泛地谈论公司的发展战略……因为这个做法也是策略性的。我宁愿让别人以为Google已经迷惑了,也总好过让竞争对手清楚地看到我们下一步要做些什么。
记者:作为一家公司,你们一直在走自己的道路,似乎连华尔街的脸色也不看。
布林:实际上我们跟华尔街的相处过程非常融洽。很多分析师都表示欣赏我们,当然,也有感到不舒服的人。
施密特:(需要说明的是)这家公司并不是为了股东们的长远利益而运转,它的意义在于为我们的终端客户带来长远的价值。
记者:一夜暴富是个什么感觉?
布林:需要很长的时间来适应。你也应该经常听到类似这样的说法——“钱并不能买来快乐”。我虽然经常努力地去设想相反的结果,例如财富也可以带来那么一丁点的快乐,但结果并非如此。我有钱了,但我只是花钱换了一辆新车。真的没什么特别的事情。
佩奇:如果我们当初创业的动机是为了钱的话,早在很久以前就把公司给卖了,然后躺在微风艳阳的沙滩上养老。
记者:这几年来你们个人有什么改变?
布林:佩奇变得更轻松了。
佩奇:布林现在更加自信了。
记者:当艾瑞克加入你们的团队并成为CEO之后,你们俩做出过大的调整吗?
佩奇:我们经历了一个学习的过程,这中间有些波折。
施密特:我花了六个月的时间才理解了Google究竟是如何运作的,更准确来讲是一年。现在我都明白了,我预计布林和佩奇将会在未来改变公司的管理方针。
记者:看起来还有人怀疑施密特的作用。
施密特:一直有人存在异议,我的回答很简单,那就用公司业绩来说话吧。
佩奇:说得好!
作者:星期日新闻晨报记者 苏丹 编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