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及讨论 时事体育争论 音乐及影视 焦点新闻转载 新朋友社区 器材车辆及生活讨论 网友作品专栏及留言板 回到首页

搜索精品

相关内容
  • 日本AV女优的个人博客2006/02/15
  • 杨不及:闻陆川指陈凯歌缺乏娱乐精神2006/02/15
  • 陈凯歌:恶搞者丧失最基本道德底线2006/02/14
  • 《无极》:一个价值4亿元的馒头2006/02/13
  • 中国电影审查机构对「断背山」不予放...2006/01/30
  • 李安:下部电影拍赌徒2006/01/27
  • 如何观看《小强历险记》2006/01/23
  • 《猫和老鼠》方言版遭国内禁播2006/01/09
  •  
    微风依旧:谁杀害了金刚
    时间:2006/02/15 出处:
    谁杀害了金刚(未完成之部分稿)

    提交者 : 微风依旧 于 PAOWANG.COM 北京时间 2006-02-15 20:25:16

    (本想写个3000字试试,结果写了5000字还不到一半,只好暂时搁置,等有时间和能力再续,大家课桌底下偷偷看看,表笑话哦)


    谁杀害了金刚?
    ——兼论好莱坞叙事的消费性


    “不,不是飞机,是美女杀害了他。”

    在特技、音画、节奏、情感等等一切电影元素都被誉为无可挑剔的2005版《金刚》结尾,当冒险家导演卡尔望着金刚的庞大尸体,毫发不爽地背诵出1933年版本电影中的片尾语时,一部隐藏了多种内在矛盾和道德追问的潜质的电影,至此绕过了它可能遇到的各种险峰和涡流,按质按量完成飞行里程,稳妥地降落在好莱坞商业叙事规范的停机坪上,为又一次后现代文化消费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汉语配音版的《金刚》把最后一句话里的Beauty翻译成“美女”,进一步为这一消费过程抹上了轻松的色彩。对于广大无意追究原文“美好”等其他译法的中国观众来说,“美女(直接/间接、有意/无意、不愿/无奈)杀害野兽”这一一锤定音的说法直接简单地唤起了中国观众们信手拈来的“红颜祸水”等成见,从而化解了电影中包含多个层次社会和人性矛盾的挑战性命题,让观众在体验了一番“大萧条”惨象、“探险家”故事、“才子佳人”爱情、“人兽情”奇迹之后,在叹息和同情声中如梦初醒,充满安全和幸福感地回到现实中。

    《金刚》这部2.07亿美元投资的影片,作为Peter Jackson向1933年版本致敬的改编之作,同时也是其继《指环王》之后的又一部票房大片,从一开始就对商业成功志在必得。正如影片开头所反映出来的导演Carl与投资人的紧张关系以及女主角Ann作为杂耍演员的职业宣言和生存技巧所暗指的那样,本片作为好莱坞电影商业创作的命题作文,不可避免要用符合美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方式,遵从好莱坞多年培养和娱乐观众的原则,积极迎合市场期待并且进一步强化它。它给观众带来批量生产的恐惧、激情、幻想、感动,同时又通过其明确的虚构性,成功地消解观众可能提出的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质疑、对个人心灵的拷问以及对充斥影片的暴力与死亡的罪恶感,从而确保其不失去在任何一个观众群体中的商业成功。

    一、 不在场的叙述

    从叙事元素上说,《金刚》的故事有好几条线索和潜在情节,但它并未一一展开,而是删繁就简,直接将叙事逻辑导向“宿命”与“传奇”,以尊重原著为武器,以明星崇拜为圭臬,回避了好事的批评者可能提出的诸多隐含问题,从而保证了观众在简单的故事里做梦的完整快感。这些问题至少包括:
    1、 金刚的存在与骷髅岛的生态环境是否符合科学逻辑?
    2、 骷髅岛的土著族群是些什么人?他们有什么样的生活和诉求?
    3、 为什么金刚必须要死?为什么没有人对他进行更合理的安排?
    4、 如果女主角对金刚有好感,为什么她没有采取理性的方式保护他?他们之间的情感是对等的吗?
    5、 为什么冒险家导演对整个电影的行动和情节拥有无可改变的支配地位?为什么他对金刚的死不负有任何责任?

    在提出和回答以上设身处地的常识性问题的过程中,人们不难发现,在《金刚》这部精心编织的探险和爱情故事框架下,隐藏着一系列不能自圆其说或者被刻意弱化的矛盾。首先,骷髅岛从一开始在影片中就是作为传说出现的,其存在缺少任何逻辑上的依托和可持续性。影片中的骷髅岛上,既有原始野蛮的土著部落,也有恐龙、毒虫、水怪等种种恶兽,可谓集各种凶猛奇观之大成的恐怖物种百科全书。如按科学常识,岛屿上的物种之间隔,跨越数亿年之久,其饮食习性也必然互相冲突,如要形成某种平衡的生态链,必然需要有相当复杂的内部结构,在这样的背景下,金刚作为一个单独的物种和个体的存在是完全站不住脚的。同时,岛上的土著族群虽然一方面拥有建筑工事、祭祀结社的智慧,一方面却卑贱底下,过着牲畜不如的生活,显然缺乏在自然环境中生存的意志和能力,妄论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这一点对于任何一个原始社会研究者来说都是不可理解的。这种明显的架空历史型的虚构,使得《金刚》比起《指环王》、《星球大战》、《侏罗纪公园》、《科学怪人》、《异形》等等关注背景交代的科幻神怪片来说更加缺乏可信性。——但或许正是这种荒诞性,有效地避免了观众过多的情感代入和想象,成功地将观众将自己所处的逻辑世界与骷髅岛区分开来,使之相信这不过是一段缺乏现实指向性的传奇故事,从而避免了更深层次思考的动机。

    其次,就金刚的命运这条线索来说,如果金刚是作为一种探险的战利品被捕捉带回美国社会,他所面临的最可能和合理的结果其实应该是被科学机构获得并且进行研究,不大可能由早已受到警方通缉的导演一人控制,在未做足够安全防护的情况下公开演出,并在逃逸后由军方断然射死(而不是麻醉),但此种可能性在影片中不见任何痕迹。同时,从女主角离开骷髅岛的一段起,唯一能够左右金刚命运的她,似乎早已放弃了一切可能保护和营救金刚的努力,例如主动向大家解释金刚的善意,智慧地说服大家将其放归原地等等。当金刚为了在想象中保护她而从帝国大厦顶层坠落之后,她所做的,也不过是痛定思痛,和舍命救自己的剧作家情人拥抱在一起而已,从而暗示她与金刚的情感从本质上说是不对等的。而自始至终左右影片情节进展的冒险家导演最后所说的那句关于金刚死因的评论,更是轻描淡写、置身事外,显示了其作为控制影片的强势话语对金刚本身命运的粗暴安排和诠释。即:金刚因为具有了一定的人性(懂得了爱和美)而值得同情,但归根到底他不过是个低人一等的、对社会具有巨大危害的、甚至不具备保存和研究价值的野蛮动物,他的死是因为追求美所致,非但谁都不应负任何责任,而且作为某种精神升华的象征,几乎完全值得大力褒扬和庆贺。而与之相对真正将金刚从家乡掠走并推向死路的导演Carl,作为美国资产阶级探险和个人奋斗精神的最佳代表,在片中不但可以享受捕杀金刚罪的豁免权,而且还拥有最终的解释权。

    正是在这样拒绝了其他可能性和叙事线索的的单一线性逻辑之中,代表美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白人男性中心主义价值观,裹上了一层煽情与奇观的糖衣,通过五光十色的表演,以悲剧的假相包装出售给了全球的消费者。




    Copyright 1998-2005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