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解码老道红学精华】六,三试牛刀(上)
|
时间:2006/01/20 出处:泡网俱乐部 |
【解码老道红学精华】六,三试牛刀(上)
提交者 : 城里好好 于 PAOWANG.COM 北京时间 2006-01-19 16:14:46
昨日傍晚,广州青年才俊老道不顾近日情绪之波动与不适,再次莅临俺的学习汇报现场,发表重要讲话,对这次群众性学习活动提出指导性意见,尤其非常谦虚地建议:是否不要再这样“试牛刀”鸟!如此绵绵不绝地夸奖老道,就是旷世天才也受不了啊,会如坐针毡,浑身冒汗滴。建议不如弃老道如蔽履而不顾,去论证一哈“红楼梦是曹雪芹写的”以及“后40回是续写的”,这样老道本人可能会轻松一些。
这一指导性意见,再次雄辩地证明鸟:凡成大事业者,都是那么地谦虚!本人立马感动得热泪盈眶,夜不能寐。不过,俺们当然是绝对不会这么干滴!可能老道对本人还是不够了解,本人早就说了,对红楼兴趣有限,对红学一窍不通,更不知道老道所提及的什么“冯其庸蔡义江之流”究竟是何方神圣,俺只是喜好旁观红楼掐架,尤喜逻辑推理与要案侦破,唯对老道眼花缭乱的刀法如醉如痴,愿倾力分析学习之。老道就不要过谦了。
至于那些大堆大堆的狗屁八卦命理垃圾嘛,俺觉得还是不要再让大伙学习了,留给自己玩比较好。上回已经分析了,那本来就是后40回作者所描写的一江湖骗子的胡诌,老道红学居然拿来当宝贝供着,这儿也用,那儿也使,弄得乌烟瘴气,尘土飞扬。剔除了这些垃圾,老道红学的体系结构尽管已失之于残缺不全,鸡零狗碎,却毕竟清爽多了,反更便于发掘老道红学的其它众多精华。呵呵,本人对此的感觉就一个字——“爽!”
经过小试、再试牛刀,可以看出,论证“元春的真实的生死时间”所用的两个论点:“元春存年31岁”与“元春不可能生于甲申”,都纯属凭空而来,完全没根据!前者是根本没论证,又难以论证;后者则是拿着八字命理这堆垃圾粪便硬当金刚钻使,推理根本不能成立。那么,俺们还要继续吗?当然!当然要继续!一定要把老道红学的精华全部学到手!绝对不可半途而废!
那咱们就继续研究老道是怎么论证“元春不可能死于十二月十九日,只能死于十二月二十九或之后”的吧,看看老道的这“三试牛刀”之精彩!
因为文字可能有点长,我们必须有耐心,为了使大伙抓住学习要领,本人以【提示或者批注内容】方式随时加批,这样就不至于枯燥无味了,好,下面就是老道的论述:
————————————————————————————————
第九十五回不仅在元春的年龄问题上犯了常识性的错误,而且连她的去世日期也写错了【当然一定是得写错,否则老道红学就说不圆了】。第九十五回写道:“元妃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但是从上下文的叙述来看,元春不可能是死于十二月十九日,而更像是死于十二月二十九日或第二年正月初某日【这个结论完全毫无根据,“从上下文的叙述”中根本看不出。】。从笔者所见的公开资料来看,此前没有任何一位专家学者指出这个时间叙述上的错误【废话,本来人家时间叙述本身没错误,又如何去“指出”?“专家学者”也不能没事找事啊!】。
第九十四回和第九十五回写到,某年十一月中下旬某日【这里老道打了马虎眼,实际只可能是“十一月中上旬某日”,道理以后说。】,贾母来到怡红院观赏盛开的海棠花。当天,贾宝玉发现自己的通灵宝玉不见了,袭人、探春和李纨等人到处寻找,仍是没有踪影。“次日,王夫人等早派人到铺里去查问,凤姐暗中设法找寻。一连闹了几天,总无下落。”(第1342页)
从这两回的描写来看,不知过了多久【哪有“不知过了多久”啊?!小说中可没这意思!这是紧要处,突显老道的厉害!】,某一天【哪有“某一天”啊!真佩服老道的本事!大伙注意看,原文是这样上下连接的:“....一连闹了几天,总无下落。还喜贾母贾政未知。袭人等每日提心吊胆。宝玉也好几天不上学,只是怔怔的不言不语,没心没绪的。王夫人只知她因失玉而起,也不太在意。那日正在纳闷,忽见贾琏进来请安,....”,看明白了吧?“闹了几天”,“好几天不上学”,“王夫人只知她因失玉而起,也不太在意。”紧接着就是“那日正在纳闷”(主语都没再用一下),贾琏就进来请安了!】,王夫人正在纳闷,“忽见贾琏进来请安,嘻嘻的笑道:‘今日听得军机贾雨村打发人来告诉二老爷说,舅太爷(王子腾)升了内阁大学士,奉旨来京,已定明年正月二十日宣麻。有三百里的文书去了【大家可以估算一下这“三百里的文书去了”究竟是什么时候,可能是后面老道所说的“在正月初一的几天前送出的”吗?从11月中,顶多是11月16 日,算起(道理以后说),“闹了几天”也就是宝玉“好几天不上学”,顶多是到了11月26日,就“那日”了,应该就“有三百里的文书去了”!】,想舅太爷昼夜趱行,半个多月就要到了【贾琏这话倒没什么根据,就算“三百里的文书”20天到“舅太爷”那,也才12月中旬,离“正月二十日宣麻”还有30多天,用不着“舅太爷昼夜趱行”!】。侄儿特来回太太知道。’王夫人听说,便欢喜非常。正想娘家人少,薛姨妈家又衰败了,兄弟又在外任,照应不着。今日忽听兄弟拜相回家,王家荣耀,将来宝玉都有依靠,便把失玉的心又略放开些了。天天专望兄弟来京”【从这时候起就“天天专望兄弟来京”了!】(第1342~1343 页)。
【紧接着上面文字的就是:“忽一天,贾正政进来,满脸泪痕,喘吁吁的说道:‘你快去禀知老太太,即刻进宫!不用多人的,是你伏侍进去。因娘娘忽得暴病,现在太监在外立等。他说太医院已经奏明痰厥,不能医治。’”,也就是说,是这时候写的“元春之死”,按书上说是“元妃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
到了第九十六回,作者又写道:
到了正月十七日,王夫人正盼王子腾来京,只见凤姐进来回说“今日二爷在外听得有人传说,我们家大老爷赶着进京,离城只二百多里地,在路上没了。太太听见了没有?”王夫人吃惊道:“我没有听见,老爷昨晚也没有说起,到底在哪里听见的?”凤姐道:“说是在枢密张老爷家听见的。”……又加贾琏打听明白了来说道:“舅太爷是赶路劳乏,偶然感冒风寒,到了十里屯地方,延医调治。无奈这个地方没有名医,误用了药,一剂就死了。但不知家眷可到了那里没有?”(第1352页)
从第九十六回的叙述来看,王子腾的死讯在离他暴毙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传到了王夫人那里【这是怎么看出来的啊?书上根本就没任何内容显示王子腾的死讯“在离他暴毙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传到了王夫人那里!】。从贾琏的描述来看【贾琏可没“描述”啊,只是他那么估计。】,王子腾必定是【他干吗要“必定是”啊?】如第九十五回所写的那样“昼夜趱行”【干吗要按照贾琏的主观愿望“昼夜趱行”啊?时间有的是啊!】。从王子腾“误用了药,一剂就死了”,以及 “到了正月十七日,王夫人正盼王子腾来京”的描写来看,如果王子腾不死,按照“昼夜趱行”的速度,他抵达京城的预定日期必定是在“正月十七日”前后一两天【真能瞎编!还“必定是”!书上根本也没任何内容显示他抵达京城的“预定日期”必定是在“正月十七日前后一两天”呀!人家“已定”“正月二十日宣麻”!你可倒好,按照“昼夜趱行”的速度,预定“正月十七日”还“前后一两天”到达!找死啊?!万一路上有个耽搁,还要不要当官了?拿皇上开涮啊?!】。
对于“舅太爷昼夜趱行,半个多月就要到了”这一句话,可以做两种合理的理解。
第一种理解是,从“三百里的文书”送出之日起,至王子腾“昼夜趱行”赶到京城,一共只需要“半个多月”【问题是“昼夜趱行”、“半个多月”都只是贾琏的一种估计,舅太爷王子腾怎么走,是王子腾自己根据时间决定的,不会听贾琏的!再加上赶路不比航班、列车,路上什么事都可能发生,老以贾琏说话为依据干嘛啊?】。如果是这样,那么“三百里的文书”一定是在正月初一的几天前送出的【真能胡说!又在这儿找死!人家“已定”“正月二十日宣麻”!送文书和王子腾都得“昼夜趱行”紧赶慢赶,这样“半个多月”才能到京,你可倒好,“正月初一的几天前”才出发给人送文书!有这么办事儿的吗?万一耽误了日子到底算谁的啊?!前面分析了,“三百里的文书”人家11月下旬就送出去了!老道怎么净喜欢玩悬的呀!】。由于元春死于“三百里的文书”送出京城几天之后的某日【这次对于那“贾正政进来,满脸泪痕”中的时间提示“忽一天”,就不说与前文之间“不知过了多久”了,就一定认定是“几天之后的某日”了!怎么见得是“几天之后的某日”?】,因此元春的去世日期一定不是“十二月十九日”,而更像是“十二月二十九日”或第二年正月初某日【老道死活得要这个结果!你没办法!这个以后再说为什么。】。
第二种理解是,王子腾接到“三百里的文书”之后,起程赶到京城,只需要“半个多月”的时间。如果是这样,那么他动身的日期必定是在正月初一前后一两天【什么时候动身是王子腾自己决定,因为时间还长,干吗老给人家规定时间啊?】。
综合第九十五回和第九十六回的叙述来看,“三百里的文书”是在“十二月十八日”几天前的某日送出的【又来了!“正月二十日宣麻”,又让人赶命!“三百里的文书”应该是11月下旬就送出了!还“十二月十八日几天前的某日”!没人这么干事的!】,它必定按照贾琏对行程的准确估算【还“必定按照”!人家“三百里的文书”也听贾琏指挥!贾琏如何就能“准确估算”呢?】,于正月初一前后按时送到了王子腾手中【这只能说是老道的“准确估算”】。王子腾接到任命书之后也没有耽搁【废话,时间这么紧,还能耽搁吗?敢耽搁吗?】,很快就起程赴京【是得很快,要晚了皇上还饶得了你!】,他的行程速度跟贾琏和王夫人的估算几乎是一致的,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就赶到了离京“二百多里”的地方。这样算来,王子腾的赶路速度竟然也接近了每天300里!这个速度是完全不合情理的【废话啊,能合情理吗?不是人家不合情理,是你非让人家“三百里的文书”在“十二月十八日几天前的某日”才刚刚“送出”!是这个不合情理!明白吗?在这儿好好批判自己吧!】。
————————————————————————————————————
以上就是老道红学是如何证明“元春不可能死于十二月十九日,只能死于十二月二十九或之后”的!
说句心里的,要不是俺真的是对老道红学佩服得五体投地,是绝对不会愿意花这许多功夫倾情解码其精华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