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解码老道红学精华】一,红学的终结
|
时间:2006/01/19 出处:泡网俱乐部 |
【解码老道红学精华】一,红学的终结
提交者 : 城里好好 于 PAOWANG.COM 北京时间 2006-01-17 12:20:15
老道红学的贡献是巨大的,结论是惊人的。
他指出,《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老爸曹頫(fǔ)的原创,而不是一般认为的曹雪芹所写;脂砚斋就是曹頫,而不是一般乱猜的其他什么鸟人;还有,后 40回是曹頫所写120回《红楼梦》完整作品的一部分,而不是一般认为的某鸟人的狗尾续貂。关键在于,老道重点给出了整个《红楼梦》所叙述的准确年代—— 从1706年到1724年,并一一给出了书中几乎所有重要人物的生年死年,甚至月日时辰,更给出了曹家所有重要人物的生年死年,甚至月日时辰。
这样,老道就一举侦破了红学研究200多年来长期没有解决的最重要的三大难题(或“三大死结”)——“芹系谁子?脂砚何人?续书者谁?”。
到此为止,我们完全有理由说:老道红学,那就是红学的终结!终结者——老道。
但是,俺不得不实事求是地说,认为《红楼梦》是曹頫的作品,以前有人也这样说过,“曹頫说”并非老道首创。
那么,为什么以前那些人都没有引起主流红学的颠覆,没有能够动摇曹雪芹的大文豪地位,没有能终结红学呢?在本人看来,说《红楼梦》是曹頫的原创,确有为人诟病的弱点。
曹頫是什么人啊?他就是康熙的江南宠信、江宁织造曹寅的侄子。曹寅死后,曹寅的儿子曹顒(yóng)继承了织造职务,可曹寅的这个儿子短命,曹顒当了两年织造就病死了。这下麻烦了,曹寅家再没儿子了。于是,康熙老皇上为了照顾曹寅家的香火和织造的位子,就把曹頫过继给了曹寅的夫人,让他伺候这老太太,并继任了江宁织造,据说是官居6品,估计相当于副部级。他从康熙54年开始,当了12年织造,一直到了雍正6年,曹頫终于不行了,被雍正抄了家,免了职,不仅下了岗,还蹲了班房。曹家从此完蛋,作鸟兽散了。本段所述都是历史资料中有案可查滴。
这样一个为官12年而败了家的官僚曹頫,有可能写出《红楼梦》这样作品吗?有可能在儿童与少年时,就是那个“情种”贾宝玉吗?很多人对此是不怎么相信的,“曹頫说”在大伙看来颇有问题。
宝玉这种人,在文学上有个类别总称,叫做“多余的人”。“多余的人”一词源自19世纪的俄罗斯文坛,是对当时一种文学典型的命名。
“多余的人”属于迷茫而彷徨的贵族知识分子,素有文化教养,却生活空虚,性格软弱,既不满于自己的上流社会,不为传统“济世”观念和官职所动,又不能跳出贵族生活,只是用忧郁、彷徨的态度对待世界,在社会上无所作为,这与宝玉多有吻合。所以论者一般认为贾宝玉的形象,堪称中国第一个“多余的人”的文学形象典型。
但曹頫可是个官僚呀,他绝对不是“多余的人”!因此一般认为,曹頫不太可能是《红楼梦》这本以“多余的人”宝玉为主角,显然带有自传性质小说的作者。
再说了,如果曹頫自己就是宝玉的原型,那么曹寅自然就会是贾政的原型。可曹寅这个人文武兼备,多才多艺,不仅涉足诗歌戏剧,有文学著作传世,还曾广交江南名士,曾以大演《长生殿》等戏剧招待众多江南知识分子,此盛举曾传为佳话。可以看出,曹寅虽然为官,却绝对是个生动活泛而富有情趣的人。可贾政呢?完全一毫无生气的假正经,纯粹一枯燥乏味的官僚,与曹寅完全不合啊。
更进一步说,从《红楼梦》小说前80回看,贾家最后应该完全破败,“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那么,贾家就应该是完全败在了贾政手里,贾政就是贾家破败的“末代皇帝”。可曹寅时代呢,那可是曹家炙手可热的盛世,得到康熙皇上百般关照,四次接驾,享尽荣耀,曹寅到死也没给曹家丢过任何脸面。那么,曹頫这家伙写小说,怎么可以把自己破败曹家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自比宝玉,却把曹寅糟改成败家的贾政捏?这也太坏鸟!说不通啊!
从这个角度看,大伙当然也就难以认可曹頫就是《红楼梦》的作者啦。
那么,老道红学的“曹頫说”比以往并不怎么成功的“曹頫说”多增加了些什么呢?他凭什么可以“颠覆主流”而“划时代”呢?这正是问题的症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