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解码老道红学精华】二,老道的难题
|
时间:2006/01/19 出处:泡网俱乐部 |
【解码老道红学精华】二,老道的难题
提交者 : 城里好好 于 PAOWANG.COM 北京时间 2006-01-17 12:32:40
上回说到,“曹頫说”本身就比较困难,很难得到普遍认可。那么,老道红学是怎么赋予“曹頫说”新的生命力的呢?
简言之:老道玩的是“时间”。他的著作叫什么?叫《破译红楼时间密码》。不过,如果单纯从结论来看,简直太遗憾了!老道红学所提供的“时间结论”,不仅不能使“曹頫说”增加任何可信度,使其生存环境得到丝毫改善,反而使“曹頫说”变得更加困难了,也就是说,其生存环境反变得更加凶险!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老道所破译的“时间密码”告诉我们,曹頫过继给曹寅的夫人,并得到“江宁织造”这一职务的时候他有多大呢?只有9岁!再加上,那曹寅活着的时候,还曾经写诗夸过他这侄子曹頫,说他“程朱理必探”!这时候曹頫多大呢?如果按照老道所破译的“时间密码”计算,这时候曹頫只有5岁!这个5岁的曹頫,对于程朱理学,居然总是要研究一番!
上述时间结论简直让所有人瞠目结舌,继而不住地摇头。于是老道不得不多费口舌,专门拨出一章来为这个“9岁织造”曹頫进行一系列辩解,说明曹頫9岁做织造有案可查,是完全合理的。
其中主要根据是,曹頫在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初七日“曹頫奏谢继任江宁织造折”奏折中,面对康熙皇帝,称自己“黄口无知”;康熙五十七年六月初二,康熙对曹頫的请安折朱批中,又说曹頫为“无知小孩”。因而,老道红学得出结论——曹頫“在1715年当织造时肯定是一个10岁左右的儿童”!
这个考证显然比较有力!“黄口无知”和“无知小孩”显然说的都是小孩子。
不过,在本人看来,还是有点问题。
曹顒(就是曹寅那短命的儿子,曹頫的的前任,事实上是曹頫的堂兄)在康熙五十二年“江宁织造曹顒奏谢继承父职摺”奏折中,面对康熙皇帝,也称自己 “年幼无知”;康熙五十二年四月初五日“内务府总管赫奕奏请补放杭州织造处物林达缺摺”中,专门引述了曹顒的话:“我年轻,是小孩子”。那么这时候“年幼无知”的“小孩子”曹顒有多大了呢?24岁!你看,24岁了,也说自己“年幼无知”,“是小孩子”!
为什么一24岁的家伙还要称自己“年幼无知”“是小孩子”呢?想想并不奇怪。曹顒的老爸曹寅据说是做过康熙皇帝的“伴读”,年纪又比康熙小,那么,无论如何,与康熙皇帝顶多顶多只可以算是同辈。老爸死了,儿子曹顒继任,不管你年纪多大,面对康熙皇上你终是晚辈,在这个还活着的老皇上面前,即使你 20多岁了,也只能称自己“年幼无知”“是小孩子”吧?所以24岁的曹顒称自己“年幼无知”“是小孩子”。
那么曹頫与曹顒是同辈,又晚两年继曹顒之后再任织造,曹顒都说自己“年幼无知”“是小孩子”,那曹頫不管多大,我想都得认自己“黄口无知”吧?被老皇帝说是“无知小孩”也一点不奇怪吧?所以,并不能以曹頫说的自己“黄口无知”和老皇上说他“无知小孩”,就认定他一定只是个“10岁左右的儿童”。曹頫如果是18、9岁,20多岁,应该都有可能吧?
更严重的是,如果曹頫是9岁做的织造,那么他从9岁到21岁整个做织造的官宦生活时间段,就大部分落在了《红楼梦》所生动描写的宝玉活跃于脂粉之间,与黛玉等诸多佳丽撕混,“弄花儿,弄粉儿,偷着吃人嘴上擦的胭脂”的时间段!那么,一个9岁做织造的曹頫,还有可能就是到10岁了还说是“在孩提之间”“一片愚拙偏僻”始终是个“白丁”的宝玉吗?这样一来,“曹頫说”是不是变得更加无稽了?“曹頫说”的生存环境,是不是反而让老道红学的“时间结论” 弄得更加凶险了?
嘿嘿,俺想告诉各位的是: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正是老道红学的过人之处!
俺脚得吧,对老道红学的时间结论有诸多疑问是完全正常的,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不要一叶障目,要相信科学,要相信,这世界上确有天才存在!而常识有时是不可靠的。一开始,爱因斯坦也并不为人所理解,梵高呢?一生都没有得到过承认。天才是不同于常人滴。
老道毕竟码了N…N多万字,出了本划时代的学术著作,毕竟受到了资深红学家的赞扬和肯定。而老道红学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偏要论证曹頫是9岁做的织造,就是《红楼梦》原创者,这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治学精神,正是吾辈庸人所缺乏的。这也恰恰是吾辈一般人不可能成功的深层原因。俺们还是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比较更好一些。
本人这篇《解码老道红学精华》,也是为了终结芸芸众生在表层常识性问题上的上述无理纠缠,深入发掘老道红学的学术精华,以抛玉引砖,有一说二的大胆方式,拨乱反正!
让俺们看看,老道红学是如何发挥自己的学识与辩才,面对自己出给自己出的难题,挥刀上阵,一举获得成功的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