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鄢烈山的批判手法背后
|
时间:2006/01/07 出处: |
关于鄢烈山对何祚庥的“讨伐”, Alan的《伪善的鄢烈山及南方报系》一章分析的比较到位。 Alan指出了鄢烈山文章中的诸多逻辑问题, 而最关键的其实在于偷换了何祚庥的争议性言辞的语境。 作为一个时评人士,最重要的品质在于客观和独立性, 而鄢烈山此次的表现恰恰丧失了这样的品质。
如果要客观地看待何祚庥的发言,首先必须认定其言论是否真实表达。 事实上,何祚庥被发表的谈话内容遭到了其本人的质疑和抗议。 从口语化的发言落实到书面化的观点,居然不需要发言者本人的核实, 而只由采访者捉刀代笔,那么,这样出来的观点算是记者的还是何祚庥的? 何祚庥表态了,算记者的。理论上,确实如此。 现场和随机的口头表达,不可能像做文章那样斟酌和修改, 也不可能每说一句话都把背景和条件列得很周延。 这些语言由采访者变化成文字,合成文章, 如果不让发言者经过润色和补充后确认符合其观点原意, 当然不能算作何祚庥的文章。 公正地讲,何祚庥只是接受了采访,并发表了言论, 即使是对现场录音,《南方人物周刊》也应该原生态地呈现给读者, 除非得到了何祚庥的认可,方能摘编。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的做法,是真想反映何祚庥的观点, 还是只想借助他的名字挑动一场吸引眼球的讨论呢? 据Alan先生文章的透露,整个采访专题已经预设了立场和倾向性, 连评论者都准备好了。
鄢烈山接受采访,会不会有何祚庥那样态度和要求呢? 我相信,即使是你自己提交的稿件,除非改错别字, 编辑要动句子,也会征求你的意见吧? 鄢烈山能不懂这些基本的概念和通常的情理吗? 可是他忽略了这些,一味地挑剔已经被何祚庥否定的文章的观点, 是否有为做文章强出头、霸王硬上弓的嫌疑呢? 一个不在意批评对象的真实性的时评人所做的时评, 能够客观吗?
时评人必须讲究独立性,否则很容易蜕化为“枪手”。 何祚庥与南方报系下属的《南方人物周刊》之间的纠纷, 本来只是一个简单的媒体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的问题。 这个问题不厘清,就谈不上对所谓“何祚庥观点”的批判。 而南方报系媒体的态度十分鲜明,拒绝承认存在大的瑕疵。 鄢烈山在当事媒体的兄弟报纸上大肆挞伐对立一方的当事人, 至少起了转移公众视线和矛盾焦点的作用, 时评人的独立性何在?
整个事件中,何祚庥一直是弱势的一方,其权益受到了损害。 真正有社会良知的时评人,即使要批评他的观点, 也不能忽视其权益受损害的地方。 可惜,我们在鄢烈山的文章里, 看到的却是对何祚庥否定的内容的言之凿凿的推定。 据说大家都很追求言论自由,而这更是中国时评人的固定主题。 什么是言论自由?就是表达真实思想的权利。 在这个纠纷中,何祚庥的言论自由得到保证了吗? 呈现出来的文章被发言者断然否定,却依旧要当作他的观点进行批判, 这是对言论自由的尊重吗?
说一套,做一套,责人严,待己宽,大概是世人的通病。 而趋炎附势、惟利是图,则是现实功利社会的状态。 鄢烈山跳出这个窠臼了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