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个广东乡巴佬眼中的上海磁浮车
|
时间:2005/12/06 出处: |
(随想,随打,一定是有错别字和病句的,也不想改)
按照计划,明天就要飞往上海公干几天了。已经好多年没有去过上海 了,上海的印象早已模糊不清,除了那裸体练瑜珈的上海少女。 收拾好行礼,重新坐在电脑前上网,正玩的不亦乐乎的时候,突然间 电脑椅折断了一条腿,我重重摔到在地上,正在呼痛时,一个念 头在心中一闪而过“不祥之兆”啊。。
要知道从化都已经够远的了,从化的后面想必更加可怕。
你说,当年猪国光是怎么光着身子走过去的。。。
一夜睡不好。。。
第二天一早就到了机场,进了舱,找到了坐位,安顿好,静静的等待 飞机起飞。。。
空中小姐以甜美的声音通知:空中流量管制,不知何时才能起飞,
好嘛,我干坐在飞机中二个多小时才离开机场。。。
早想好了,到上海,第一件事就要去坐坐磁浮车,实地体验一哈。 磁浮车已经完工好多年了,网上的争议也很多,坏消息不断, 主要争议有:
一、成本高,车票贵 二、设计不合理,客户要走十分钟到车站; 。。。。。。。
下了飞机,四周一看,十一月的上海秋高气爽。
走进候机大厅,正寻找磁浮车的车站的时候,
突然听到一群少女的声音:“欢迎乘坐上海磁浮车,啦啦啦~~~~~~~~~~~~~
睁眼一看,五个穿着绿色套装的少女正在向我鞠躬和微笑, 俺不由自主对象其中一位咧嘴一笑,露出我那不太白的大黄牙。 那美少女轻轻的再对我一笑‘先生,请跟我来’ 我就象被招了魂似的跟着她向走了十五米,来到一个电梯, 下降了一层,电梯门洞开,美少女告诉我顺着那一条长廊,就可以直到售票处了, 我意识到那条长廊就是浦东机场大楼的左翼了,
确实有点长,如果拖着行礼走的话, 但有两点请注意:
长廊里是有两条辅助的自动人行道,人站在上面基本不用走就可以通那条长廊。 此外如果是刚下飞机,在飞机上坐了几个小时,走走对人身体有好处啊。 很快就到了售票处, 好家伙,售票大厅里就只有两个人:我,售票员。
网上的传言似乎有所应验了:没人坐。。。。 看了一下时间,星期六下午1:26分。 多少钱一张票? 单程50元? 多少?我有点惊呀,印象中好象是200的啊 50,如果你有飞机票的话,我们给你打折,每张40元。 有点惊呀的掏钱,接票,然后按指示通过检票处, 下到下一层乘车站,我再次吃了一惊,
黑黑压压一片在等车, 仔细观察了一哈,都是带着行礼刚下飞机不久的嘛, 有小日,啊三,还有欧美的白种猪,也有一些是国内一家老小来看新鲜的。 几分钟后,一辆绿白相间的子弹头平静进入车站。。。。 仔细观察了一哈,车头有一点点灰尘, 再看看向左这个高科技的现代化的磁浮车全身和车下的轨道, 一种敬畏的感觉从心底升起。。 进了车舱,感觉宽大,舒适和自在,每一节车舱都有一位英俊的帅哥在服务。 随便选了个靠窗的位的坐下, 忽然感到本舱日本人多,很不舒服,于是走到下一舱, 一连三舱都差不多,只好在第四舱找个和美国人在一起位子坐下。 几个客舱大约坐满了7、8成的坐位叭
车开前,每一舱都会关闭,成为一封闭空间 车开动了!!! 才几秒,车速就到五十了,
看了几眼窗外上海效外景色:蓝天,白云,纤陌和上海农民的小房子, 再回看在车舱门上的车速表已经100公里了
磁浮车的轨道右下方是8车道的浦东机场高速, 当磁车速度超过100的时候,精采的一幕出现了, 你坐在磁车往下看,感受加速超越一辆辆汽车感觉,真他妈的爽啊!!!
大约超越250公里时候,我的心跳了一哈,说明还是有点不适的, 但很快过去了,
300公里的时候再向下看,觉的高速公路汔车象是蜗牛在爬行。
6分钟后,磁车达到最高速 435公里,然后开始减速稳定 到250公里,我明白终点就要到了。
大约八分钟后,磁车到达上海地铁龙阳站。 下车后,走向地铁站,和身边的老美交谈了一哈,他是从北京飞上海的。 他是磁浮车的常客 他认为磁浮车便宜快速方便对于商务客户 如从浦东机场车打的到徐家汇一般都要过100,时间也很长,遇到塞车那就 难以设想何进可到达了,而通过磁浮车再接地铁不超过30分钟就到了, 车费不超过50元。 确是这样的,从机场出发,我不到半个小时就到达一号线的终点了, 同事已经在等我了,费用47元。
对了,在磁浮的终点站有一个磁浮展览厅,我去参观了一哈, 看到一个啊三两眼发直的念念有词, 和他交谈了几句, 为了打开话匣,先捧了印度几句,你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如何如何好, 这啊三到是明白人,说惭愧啊 我们只为美国人服务,极少的人能接触信息技术在印度,你们中国人不但为 美国人服务,更重要的是为中国人服务,中国人在中小城市拥有手机,电脑,宽带已经很普及了,我们印度的整个产业配套和聚集能力还远不能和中国相比。
靠,这啊三到中国多少年了?三年七个月,笔记本还是联想的呢。
总结一下吧。 一个八十九亿的大玩具,值不值。 值,太值了。 从与其配套交通设施虽然不是完美,但完全可以接受,完全可以!这长郎有传送带,又遮风又挡雨的,挺好 速度一流,节省时间,乘坐舒适
更关健的是中国技术人员人借这个机会从德国人身上学到什么?? 要是花上十年能消化,就值了,怕怕就我们的技术人员不争气。
完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