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及讨论 时事体育争论 音乐及影视 焦点新闻转载 新朋友社区 器材车辆及生活讨论 网友作品专栏及留言板 回到首页

搜索精品

相关内容
  • 日韩牌子汽车是怎么做出来的2005/11/29
  • 原一拍网总经理跳槽Google2005/11/29
  •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宗教信仰2005/11/28
  • 黄河万里----一个人与一条河的悲剧2005/11/27
  • 铁血论坛个人签名大全2005/11/27
  • 和菜头:给牧沐的公开信2005/11/26
  • 中国为什么造不出高精度机床2005/11/26
  • 港资已成中关村海外投资主要来源 2005/11/26
  •  
    电子书出版:在冰冻中回暖?
    时间:2005/12/01 出处:新京报
    Google、亚马逊推动图书上网再次引发全球出版业“电子化”争论

      ■沙龙人物

      吴兴文(台湾远流出版社副总编辑)  

      俞晓群(原辽宁教育出版社社长)

      周劲(北大方正电子副总裁)

      边城(网站技术人员)

      陈若航(广西师大出版社电子音像部主管)

      马培均(广西师大出版社电子书制作主管)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网络经济掀起高潮,电子书出版随之成为热点,风险投资、传统出版社及一部分IT企业纷纷试水。随着互联网泡沫的破灭,面临技术、版权、支付及阅读习惯等难题的这个新兴行业,瞬间轰然倒塌。然而近几年来,随着这些问题的逐步解决,电子书行业增长迅速。

      2002年,美国电子书年销量超过22万本,2004年超过42万本。2004年秋季,Google宣布推出要将全球的图书资源数码化的宏大计划———“Google出版商”项目和“Google图书馆”项目,今年11月3日宣布正式推出全球第一家网上图书馆,引发了全球出版行业的关注和争论。

      与此同时,亚马逊公司也展开了自己的图书上网计划。11月3日,亚马逊公司宣布将在明年推出两项网络版图书业务。

      “亚马逊页面(Ama鄄zonPages)”服务颠覆了人们以往购书必须买整本的方式,“化整为零”,使消费者能够购买自己选择的页面或章节的网络版图书。例如,学生只需买自己所需要阅读的章节,工具类图书的使用者也可以只购买书中与解决问题有关的部分。而“亚马逊升级(AmazonUp鄄grade)”服务则可以让消费者将所购的实体书“升级”为实体书加网络版的套餐,例如一本定价约20美元的书,只需再加1.99美元,消费者就能获得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在网上阅读的网络版。

      在国内,电子书领域的冰面下依然是暗潮涌动。中国内地去年一年出书12万种,电子书发行近15万种。

      电子书出版集中在教育和数字图书馆等领域,四大电子图书出版商方正、超星、书生、中文在线,占据了全国90%以上的电子书出版份额,而传统出版商大多只是电子书的内容提供者。

      近日,台湾城邦出版集团与永丰纸业宣布构建“数字版权管理与交易平台”,协助台湾的出版社将纸本书转型为电子书,明年初正式成立,推广初期将会提供大量免费试阅版本。

      本报记者针对技术、加密、版权,及对传统出版业影响等问题,采访了电子书出版领域的相关人士。

      ■最新电子书阅读器展示

      2004年SONY推出的LIBRIe电子书阅读器,读者可以用它租赁“TimebookTown”服务,以月租的方式从网上下载阅读内容,它标志着多年来的电子书阅读器及其下游产品已经进入了真正的实用阶段。

      philips在2005年展出的Readius电子书阅读器,可伸缩,可卷曲,便于携带和阅读。

      日立公司在2005年展示的世界上最大的电子纸。这张6毫米厚的电子纸长27厘米,宽20厘米,是一种超薄超轻的显示屏。

      回顾第一次热潮

      吴兴文:2000年时,电子书的第一次热潮降临,远流投资几千万台币建立数字平台,但是现在来看,我们做了一回烈士!

      俞晓群:1999年初,台湾远流出版公司的同行向我介绍了电子书的概念。第二年,辽宁出版集团决定开发“掌上书房”,还有美国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给我们投资。

      我们起先有非常完整的构思,想形成数据库并建立网站。开发过程比较顺利,国家非常支持,但是就在“阅读器”研制结束之际,美国发生了9·11事件,网络经济随之进入萧条期,来自合资伙伴的资金断流了。后来,辽宁出版集团单方投资生产阅读器,但没有形成大批量的生产,也没有资金去铺市场。

      四大因素阻碍市场扩大

      ●加密技术:尚未完全解决

      吴兴文:远流出版社的电子书项目主要还是与图书馆合作,目前还没有卖给普通读者的项目,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加密技术没有解决,虽然不断有人说他们已经解决了加密技术的问题,但就像DVD一样,总是有人能够给你破解。

      边城:目前的所谓“不能复制”和“不能打印”的电子书其实都不是很可靠,有很多种方法可以破解。比如目前流行的PDF格式就有软件可以直接破解。一般说来只要破解了某种电子书的格式,那么所有采用该格式的图书都能被破解了。而当破解实在不行的时候,还可以通过特殊手段进行屏幕文字识别,因为电子书毕竟要给人家看嘛。不过目前电子书市场还没有达到一定规模,作品的内容远没有达到“丰富”的程度,读者量也不大,所以那些非赢利的破解组织不一定要花力气去破解那些电子书。

      周劲:电子书的加密强度和网络安全领域是完全一样的,没有技术是没法破解的,但是基本防护得住,“文字识别”不可能原原本本地实现转换。对于出版社来说,它会很认真地看数字化提供商的加密制度是否可信。

      陈若航:我们不会把每一本书都做成电子书,那些我们投入很大、而且主要针对图书馆进行销售的图书就不适于做成电子书,因为业余爱好者要破解加密技术会远远比我们投入的成本低,这会对我们造成很大的冲击。

      ●版权:与加密技术紧密相连

      俞晓群:辽宁出版集团在建立数字平台之初,除了将本集团的书籍实现电子化之外,还曾经花20万买过商务印书馆的《新华字典》,并且从作家版权保护协会那里得到许多版权书,这些跟版权问题有关的基础工作,无论是电子公司还是各个出版社都可以完成。

      吴兴文:假如加密技术不得以解决,没有多少作者愿意授权给你。

      周劲:对于方正来说,不存在版权问题,方正在与出版社合作之初就解决了版权问题。目前国内电子图书出版公司里,只有方正真正完全地解决了版权的问题。出版商指责Google是因为Google没有限制地让读者访问,而我们则是有偿阅读。

      陈若航:现在大家在版权问题的理念上还有些差异,我们认为版权保护的对象除了作者还应该包括出版商。但我们如果等到版权法规完善了再作尝试,那就晚了。

      ●支付:仍有待改进

      马培均:目前我们大多数的电子图书还是向图书馆销售,针对普通读者的电子书销售规模比较小,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网络支付上的局限性。

      周劲:目前电子图书的网上支付问题的确不太理想,这是制约电子书爆炸性增长的重要原因。游戏领域的网上支付问题已经做得很好,而电子书领域仍有待改进。譬如当当网以前只有10%是网上支付的方式,这两年增长到了40%,由此可见它接下来会有很大的增长。也有读者是通过邮局邮寄的,有相当一部分来自购书不方便的边缘地区。但是因为目前方正对大众的电子书销量很小,所以支付问题将会是未来两三年面临的问题。

      ●阅读习惯:将会有很大改变

      俞晓群:伴随着网络出书的完善,读者的阅读习惯将产生很大变化。未来纸张阅读将变成奢侈消费。

      吴兴文: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电子书和纸质书的编辑方式不一样,只是将传统的印刷内容照搬到网上是极不利于阅读的,这方面也需要研究改进。而且,现在的阅读器相对较贵,有好奇者买回来玩一玩就束之高阁,但大部分人不会为了看电子书花费那么多钱买一个阅读器。最重要的是,人们的阅读习惯没有养成,没有多少人愿意购买电子书。我们只能与图书馆合作,做得最大的项目是《大百科全书》繁体版的电子化等等,很少有卖给普通读者的。

      周劲:读者的阅读习惯是一个问题,但不是致命的问题。在电子屏幕上阅读图书不是享受,但它会通过电子书的其他优势来弥补。亚马逊推出的打包购买图书章节策略,是一种新的尝试,但我怀疑这是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可能适用于期刊,但不适用于有连贯内容的书籍。现在电子图书的优势还没有完全发挥。优势究竟有多大,过一两年会看得清楚,现在还需要时间和实践检验。

      对传统出版业的影响

      周劲:台湾城邦出版集团和永丰纸业合作开发电子书,证明传统出版业实行网络出版是大势所趋,意味着产业正走向成熟。很多出版社并没有很深地认识到这点。电子书的出现,对于出版社来讲应该是机遇。出版社不应该只把定位局限在纸质书,而应该是图书这个大的概念。现在,国内有几个出版社很积极地投入电子书领域。将来,在电子书爆炸时代到来时,那些早先一步建立电子书运作流程机制和进行人才培养的出版社会拥有更多的机遇。

      马培均:各个出版社研发电子书都不是问题了,因为现在都是电脑操作,顺道就可以将纸书做成电子书。

      吴兴文:假如因为电子书的出现,而认为传统出版业“狼来了”的话,那是不对的。

      至少现在还没有看到方便的阅读器。现在网络上的电子书看起来仍然是纸本书的延伸,不会对传统出版业造成多大的威胁。传统出版社也没有必要一定要建立一个数字平台,除非它有十分雄厚的资本。将来的电子出版领域应该是出现类似于影片制作人那样的角色,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要能够整合很多优势。只有等年轻人的阅读习惯真正改变之后,电子书才会对纸本书有很大影响,这大概得再过10年、20年,但是也说不准,可能这种改变也是跳跃式的。但是,中国一定是与全球同步实现电子阅读,因为生产商不会放过中国这个大市场。

      未来规划

      周劲:方正已经与国内400家出版社合作,生产了16万种电子书。方正给自己的定位主要是做技术提供者,我们并不想开全中国最大的网上书店,也不会做内容生产,不会和作者签约。我认为当初那些失败的先驱者主要是没有找好自己的定位,如果市场成熟,无论谁都可以做,但是在新兴产业领域,更需要找对自己的优势。方正坚信电子书市场会成熟起来。

      马培均:现在广西师大出版社前期主要还是做内容提供者,采取和方正合作的方式,因为电子书领域目前还处于投入大、产出小的阶段,一年只有10多万的收益。假如市场慢慢地成熟,普通读者的需求扩大,我们也有可能会制作自己的数字平台。但现阶段,我们没有那么大的精力和财力来培养市场。

      吴兴文:电子书技术开发到一定程度上是内容为王,在将来,教育和游戏应该是电子书领域较大的产业内容。对于中国来说,电子书的出现是好事,有利于环保。因为中国出书的量很大,对于纸张的消耗太大了。台湾的老牌纸张制造公司“永丰纸业”也进军“电子书”领域,因为它若不转型的话,就可能被时代淘汰。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刘晋锋




    Copyright 1998-2005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