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九江地震,曾被准确预测
|
时间:2005/11/28 出处: |
昨日,江西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召开地震发生以后的第二次新闻发布会。发布会透露,昨日发生的5.7级地震,整个江西省因地震原因造成死亡的人数为9人,震后因脑出血和突发性心脏病死亡各1人,震中受伤送院抢救无效而死亡的1人,另加上湖北死亡1人,统计下来,截至目前为止,江西湖北两地与地震有关的死亡人数为13人。
40万人“流离失所”
地震对房屋的损害尤为严重,发布会公布数据称,目前江西省因地震导致坍塌或受损的房屋共有14万间。灾后不断因受灾而离开住所的灾民数量据不完全统计为40万人。也就是说,灾情发生后,有至少40万人处于无家可归或危屋难居的“流离失所”之境地。 目前,民政部调集了6300顶帐篷运抵灾区,并于27日将下拨一笔紧急救援资金。
发生余震313次
地震灾情发生后,江西省余震不断,截至昨日下午5时30分,共发生了313次余震,其中4级余震两次。目前,江西附近7个省的地震专家正火速赶往灾区驰援。因近期余震不断,瑞昌约十万居民今晚将继续露宿街头,并将持续一段时间。为安全起见,官方建议民众暂时不要回家。 据国家地震局专家组的意见,九江再发生余震的危险性已经不大。因此,在距离震中20公里以外的地区,除房屋明显损坏的以外,南昌和九江的群众已没有必要露天过夜。
湖北测到异常信息
昨日,湖北省地震局首席预报员李胜乐研究员透露:九江地震发生前两天,即11月24日,黄梅前兆地震台曾观测到明显异常地震信息。 可惜的是,当时地震台正在改造,施工人员进出较频繁,工作人员误认为异常信息是人为干扰所致,从而错失预报良机。据介绍,黄梅前兆地震台以前运用老式测震仪器,无法准确捕捉到地震前兆信息。为了提高观测水平,该站目前正在进行数字化改造。24日,已改造好的部分数字地震仪器,观测到了异常信息。
灾区见闻 谣传7级地震市民不敢回家
因为传言有7点几级地震会在昨晚发生,昨日,江西九江市和瑞昌市数十万人昨夜远离自己的住所,到宽阔的户外避险。目前,两座城市没有发生骚乱情况。 九江:酒店底楼统统客满 昨日傍晚,记者到达九江,入住九江远洲酒店,酒店服务员告诉记者,为了防止危险,所有住在高楼层上的客人已经被要求搬到了低楼层,服务员同时提醒到,如果一旦发生地震,请客人尽快撤离房屋。而当地很多酒店的标准间均已客满,服务员介绍,住店者中绝大多数是所住楼层较高或是楼房较旧的居民。 九江市区内的部分居民楼,多数楼房只有稀稀拉拉的灯光。许多市民离开自己住所,聚集在市内各个空旷地,或席地而卧,或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谈天说地、有的市民甚至搬来座椅玩起了扑克和麻将。本地电台中,也时刻不停地发布地震的相关报道和让民众不要慌乱的提醒。虽然有巡警劝市民回家休息,不过绝大部分市民仍然留在户外。 瑞昌:空地半夜麻将声声 记者连夜赶到重灾区瑞昌。在这里记者看到,很多市民有了露天睡觉被冻的经历后,开始用塑料布和凉席等为自己和家人搭建“避风港”。据市民反应,前天夜里,十余万瑞昌市民几乎都在户外度过,因为担心余震和传闻中的7级地震会来袭,昨晚,依然有众多市民不敢回家,选择在户外避险。 截至记者发稿时止,瑞昌已经入夜,十余万人聚集在市区各个空旷地段,在每个人多的聚集点,都有几顶救灾帐篷,供没有自己临时小屋的市民使用。 在瑞昌最繁华的商业街东街,街道两侧虽店铺林立,但如今许多已关门歇业,只有三三两两的居民大着胆子回去拿些值钱的东西。 虽然很多商店关门了,但是也有照常营业的,只是老板不敢坐店经营了。学校旁边一家商店的老板叶红告诉记者,平常一天只能买一箱饮料,周末放假了卖不到十瓶,今天只过了半天,四箱饮料都卖光了。 在瑞昌五里桥转盘旁的空地上,挤满了一百多名男女老少。“平常谁会到这个地方来?地震了,空地安全点。”二十五岁的李传猛嘴一努,“你看,麻将都开了七、八桌。” 据新华社、楚天都市报、广州日报
地震奇观 600平方地陷坑将成景点
震中附近的瑞昌赛湖农场是昨天最热闹的地方,此地一个大达600余平方米的地陷坑,招揽着包括老外在内的大量游客。该地陷坑身处一棉花朵朵的棉田内,由3个连环下陷的圆坑组成,最深的地方约4米。待从远方望去时,但见原本一望无际且平坦的棉田凹出了一大遍,那些雪白的花朵也随之矮了下去,仿佛是传说中的外星人留下的神秘杰作。 待走近地陷坑一看,始知巨大的地震作用力不光造就了轮廓分明的圆坑,还将几个圆坑用若干条新裂的深沟纵横连接在了一起。有的深沟宽近0.5米,足足可以容纳一个成人。在这些深沟边上,有灾民未来得及收回家的南瓜躺在那里,与深沟构成了别样的景致。为欣赏这一独特的风景,灾民或骑自行车或步行地赶来,尽情地按照各自的逻辑推理地震的威力。 “若机会恰当,我们可能会开发地陷坑做旅游项目,保存它的原貌供科学研究。”就近的灾民说,棉田内是江水冲击而来的沃土,于上世纪50年代被平整成了庄稼地。沃土的厚度至少为7米,所以此地的庄稼长势特别好。为何惟独在部分沃土上大范围地陷,应是值得科学探究的问题。因此,他们不会轻易改变地陷坑的现状,把它当作一种值得呵护的地震标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