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及讨论 时事体育争论 音乐及影视 焦点新闻转载 新朋友社区 器材车辆及生活讨论 网友作品专栏及留言板 回到首页

搜索精品

相关内容
  • 胡耀邦:柴米油盐事,高天明月心2005/11/20
  • 江西举行座谈会纪念胡耀邦诞辰90周年2005/11/20
  • 湖南省委书记忆胡耀邦2005/11/20
  • 曹治雄:我给胡耀邦当秘书2005/11/19
  • 解放日报:李昭披露胡耀邦逝世真相2005/11/19
  • 湖南舉行紀念胡耀邦誕辰座談會2005/11/19
  • 联合早报:中共纪念胡耀邦的深意2005/11/19
  • 联合早报:中共呼吁学习胡耀邦2005/11/19
  •  
    耀邦同志去职前的几件事
    时间:2005/11/20 出处:凯迪网络
    范似栋专稿

      一.胡耀邦没有向陆铿泄露邓十三大的退休计划

      如迟延昆先生说:「为了眼前的斗争需要,邓选择了胡,一个并不具有领袖气质、修养、才干的人(他居然把老邓十三大的退休计划泄露出去,可真“风彩”呀),而胡们又选择了方、严、陈、温等等作为自己的先锋队。胡等被当作开明派,但是在改革战略政策上也几乎是一言堂,至少是不鼓励争论」。

      有人说,马悲鸣先生也曾说86年胡把老邓十三大的退休计划泄露名记者陆铿。所以使胡失意于老邓。我查了我所保留的马文,未曾发现原文出处。此文仅针对这个说法,至于谁说并不重要。

      昨天,我在多维网上迟文后面加了几句评语,说:「胡把十三大的消息诉陆铿,为什么?是胡失口?你把胡当小孩了。是邓同意胡这样做。消息来源现在还要保密。但其实内行都知道。」事后我发现自己行文过于急遽,回忆有误,特此再加说明。

      我查了陆铿先生的回忆录。该文第437页称:一九八七年三月十六日中共中央第八号红头文件,对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的下台,作出了说明,其中一条罪状是破坏集体领导原则,不和政治局其他同志商量,就接受包藏祸心的陆铿的访问,泄露了国家机密。并听任陆铿肆意攻击我党政治局委员(胡乔木)、 书记处书记(邓力群)。」

      至于国家机密一项,据陆铿自己猜测,可能是胡在谈台湾问题时,承认中共如对台用武,当时还没有实力。

      这样看来,在陆对胡采访时,可能没有谈到邓小平在十三大准备全退的事。马和迟可能是误信。

      据我了解,邓有意在十三大全退,即从军委主席位上退下,当时知道这事的人已不少,邓有意安排收集各方面的反映,(参考以下所引阮铭文)。如胡真向陆透风,也□能是中共故意放风。胡这样资格的人不可能在这种事上糊涂。因此有上述网上评语。


      二.胡是怎样一个人?

      诚如迟先生所说,胡是「一个并不具有领袖气质、修养、才干的人」。前中共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主任吴江在他所著的<<十年的路--和胡耀邦相处的日子>>说:胡是一个富有革命热情和正义感的人,一个有赤子之心的人,但同时又是一个天真的人,一个好像没有多少政治机心的人,因此信任他的人都为他登上这个位而担心。同时,他本身又的确有一些弱点为人所议论,或为人所乘。

      因说话随便而招惹党内非议的莫过于接见陆铿的那次。

      因做事随便引起全国非议的而莫过于他同意日本三千人免费访华。

      至于陆铿的评语是:率真口无遮拦。陆的胡耀邦访问记举过一个例子,还是那次采访。

      陆:王震先生三月到美国走了趟,他是你的浏阳老乡吧?胡:是的,不过他是北乡的,我是南乡的。陆:呵!那是南北呼应。胡:也可能是南辕北辙。

      陆按记者的习惯全文发表,于是胡亲口所说的与王震南辕北辙的真实故事就传开了。王震不骂娘就不是王震了。


      三.胡下台的原因。

      陆铿的那次采访,是胡下台的重要诱因,但不是根本原因。陆说,「明眼人一看就知,仍不脱『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窠臼」。陆铿与胡见面才一次就看出了胡的优点和缺点,吴江这样的中层官员也在为胡的这个位子担心,连卢笛看电视都说胡象个牵线木偶,说明胡根本不适合这个位子。中共的几位元老心中有数。胡的下台是早晚的事。

      再看看另一个中共前官员阮铭的看法,他说:「八六年的学生民主运动和所谓纵容了资产阶级自由,那只是逼胡下台的藉口,致命伤是胡赞成邓退休。十二届六中全会邓向胡说过:我全下,你半下。胡当即表示赞成。胡把这一谈话告诉了赵和几个省委第一书记,赵本人就不想退居二线,而且势将导致一大批人包括姚依林,宋平等都要退下,这一来,胡就成了众矢之的。」

      胡把这一消息告诉赵和几个重臣,正是按邓的旨意,分别听取意见。如果向陆说了,那唯一的解释就是中共借陆铿的嘴把那消息故意向国际社会散布,断无胡说漏嘴的道理,中共这点规矩成法还是有的。

      胡赞成邓全退他半退(总书记换军委主席)的意见,实在没有理由对邓说NO,恭敬不如从命。按邓的脾气习惯,邓不会生气甚至记恨。问题在于胡这下惹恼了不想退的众官员,按中国人的官场经验,要是不想退,不能说自己不想退,而要让上面的官退不成,那么小官才有可能不退。按大家的心意,你胡耀邦得扛著,千万不能同意邓小平退,邓退了等于砸了大家的饭碗。比如王震,他是傍著邓这个大树的,邓要退了,他就没戏了。所以王带头反对邓这个设想,也就是反对邓设计的政治改革头一炮。反对政治体制改革最厉害的正是邓自己的亲信-所谓的改革派。因为触动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他们就六亲不认。他们当然不敢骂邓小平,却敢骂胡耀邦,来个众口铄金,众志成城。邓小平心里清楚。正好来了个陆铿采访记,于是王震带头,胡乔木,邓力群跟上,这么多人说胡的不是,众怒难犯,邓犯不著为了胡一人得罪这么多人。平时胡言乱语,树敌过多,胡的水平邓比谁都清楚,因此就把胡的总书记给撸了,还给留个政治局委员。邓小平真是毛泽东所说的棉里藏针,该果断也果断,说厉害也厉害,但不象毛一样绝情绝义,往死里整。要不是邓还顾了交情,胡的位子全撸了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八十年代,中共声称实行集体领导下的邓小平体制,邓好象是董事会的董事长,重大决策和人事问题要与叶剑英、陈云、彭真、李先念,以及薄一波等人通气。但一直存在著一个问题,说是集体领导,但邓集团包了中共主要位子,实际上就成了邓家一统天下,邓成了新皇上。这样,当然就有人看了不舒服,一有机会其他元老代表的非主流派就要争取实行集体领导,权力再分配,力图削弱邓家势力,改变邓家独大局面。从经济和政治策略来说,非主流集团与邓集团也有明显分歧,非主流派比较稳健、内向,主流派比较激进、外向。因此,有人称主流派为改革派,其他派为保守派。改革派和保守派哪一派的意见和策略比较好,比较正确,不是这篇小文可以放屁。但从民主的意义来说,多种意见和方法应该并存竞争,比较好。多维网上思想新颖的诸位都是主张改良,或渐进改革的,与另一些主张革命的同胞比较,就成了保守派。所以保守派并不可怕,改革派反而可能心浮气躁,不足成事。在中共的改革派与保守派之间,没有正义和非正义的区别。对两派的策略主张应该具体分析,不应预设立场,一概而论。改革取向无疑是正确的,但怎样改?由谁领导改革?除了勇气以及投靠邓小平之外,红小鬼出身的胡没有什么?!{代化改革的本钱和资格。

      据说,八六年学潮时,最早的行动开始于清华大学,那是上面来人策划的,学生不得不上街。这个来人是反对邓小平退休的改革派,还是反对改革步伐太快的保守派,就不得而知。八六年底,中共改革派和保守派联手批胡。彭真发了言,先念表了态,最后邓和陈同意总书记换人,顺理成章让不是邓集团的李鹏做总理。有人告诉我,这个安排至少在李当上副总理前就策划好的,并说中央里很多老人看不惯胡的张扬,不买他的账。这个经验教训老邓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他不想成为第二个例子,所以有六四事件初起时的反应过敏。按邓的个性,在其他元老的合理要求下,邓是会让步的,倒不是对胡无情无意,集体领导的大道理毕竟不错。邓不想做毛那样的独裁者。
     
      陆的采访是个诱因,邓的退休问题是关键,中共内部的权力分配则是根子,这就是胡耀邦下台的外因。

      胡耀邦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是个好人,我们交朋友最好找胡耀邦这样的人。但他的性格和学识都不适于做政治家,尤其不适合做一把手。胡耀邦对下台想不通,他感到委屈,一气之下,撒手人间。他老婆当时说胡是给气死的。气得死的政治家不能算好的政治家。这是下台的内因。




    Copyright 1998-2005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