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及讨论 时事体育争论 音乐及影视 焦点新闻转载 新朋友社区 器材车辆及生活讨论 网友作品专栏及留言板 回到首页

搜索精品

相关内容
  • 令人感动的马英九悼亡父全文2005/11/05
  • 一个台湾人眼中的钓鱼岛归属争端2005/11/05
  • 馬英九父親病逝2005/11/02
  • 台湾人是如何看待毛泽东的 2005/11/01
  • 一张韩国赌场照片击跨民进党2005/11/01
  • 台湾《中時晚報》今日停刊2005/11/01
  • 《毛泽东语录》热销台湾2005/10/29
  • 薛岳一句口頭交代 部屬守護文物至今2005/10/27
  •  
    看台湾如何解决‘人口问题’
    时间:2005/11/10 出处:
      问题:
      
       在本世纪初的台湾人口数约有300多万人,到1945年时的45年期间增加一倍,越达600万之多,到1963年时有遽增到1200多万人,不到二十年又增加一倍。目前台湾人口为2200万人。台湾总面积为三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之大,排在世界前列,更为中国之冠。
      
      台湾从没有‘计生委’,更没有所谓的‘计划生育’。然而目前台湾的人均收入是中国其余地区的十倍以上。社会‘和谐’程度更不低于其他地方。这一切如何可能?
      
      答案:
      
      
      
      (1) 全力推行教育
      
      台湾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延伸,理念与习俗皆以儒家精神为宗。社会经济结构,除具移民特之外,与华南各省完全相同。1895年日本占据台湾后,立刻切断与中国大陆人口往来的关系。为补充发展台湾农业的劳动力,日本对台的人口政策采取降低死亡率,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的手段,推动公共卫生,防止瘟疫流行,禁止鸦片及妇女缠足陋俗都曾在本世纪初发挥大幅度降低死亡率的效果。但是,最有效且为治本的措施确实普遍推定现代触及国民教育。日本自1868年明治维新起就认清推广蕴含儒家思想精华的欧美教育制度为国家富强之道,在本土则全力由初级至全科大学及研究所的完整教育体制, 对殖民地台湾及朝鲜则只允许初级国民教育及简易师范。国民小学推行之初,就学人数在1898年仅有男生7000余人,女生290人,平均每日上课率不及学生至半数。此后就学率逐渐上升,上课率亦达100%,1930年 6~11岁儿童,男生就学率达49%,女生达17%,到1944年则分别升高到81%和61%。从发展观点看,教育普及的影响是透过全民对现代科学和企业经营观念的认识及接受,来改善生活品质。在医药卫生方面,现代化保健,预防措施可顺利执行,使台湾男子的出生时平均寿命从1906年的28岁增高到1942年的42岁。女子则从1906年的30 岁增高为1942年的52岁,添寿高达20岁之多。在经济方面,农民对现代农学技术有认识,有信心,并能正确应用,由日本传入的现代化科技如新品种,化学肥料,灌溉制度及农民组织方式都能有效地推广。以 1910年为基础农业劳动的生产力,到1942年提高到156。土地生产力也提高到149。
      
      这种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虽仅及于最基本的初级国民教育,对提高台湾人民的生活品质和生产力,已经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但是在日本殖民政策的统治下,台湾人无权在台湾享受高等教育,职业的选择亦限制在农业及传统工商业范围之内。更坏的是,经济上获得的利益多被日本所掠夺,再加上人权上的种种限制,台湾民众的发展能力不能充分发挥。
      
      1945年光复以后,日本殖民政策的枷锁完全解除。教育上,人人机会平等。 1968年国民政府将国民义务教育延长到9年,目前更是12年。基础教育以上的就学率亦大幅度增加。 科技方面,政府亦大力推展。 1979年每万人口中科技研究人员有4.8人,1987年增加为17人。同期研究发展经费从站gdp总额的0.66%增加为2%。全体教育水准的提高是台湾地区在光复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基本动力。
      
      1945年以后,台湾人的工作权益恢复,个人才德为社会经济地位生前的主要依据。 由于工商业发达,就业机会增多,社会地位亦随之提高,促使以工商为主的中产阶层加速成长。 在台湾自然资源不丰的限制下,工商业发展势必延伸到海外,成为最具国际化的一员。
      
      
      
      (2) ‘家庭计划’
      
      政府在1969年公布‘人口政策纲领’,政府为妇女及家庭提供与生育相关的信息和服务。及至80年代中期,正在使用政府提供避孕方法的育龄,有偶妇女已达到60%以上。加上由非政府渠道取得家庭计划知识和方法而实行避孕这已高达80%以上。到70年年代中期,城乡及教育程度上的正向差别已逐渐消失,进而步入全面避孕的社会。
      
      推行家庭计划的基本原则:
      
      家庭价值是社会的基石,神圣不可侵犯。生育与否决不能用强制的力量去执行,一个家庭要养几个孩子是要由夫妇自行决定的,民主法治下的政府不可能去限定每个家庭养多少孩子。暴力从来不是选择。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用提供信息的方法来使要成家或已结婚的成年人了解避孕知识,衡量其负担能力,考虑其适宜的生活方式。让人民根据中国传统的伦理习惯,自愿选择是否生育及家庭的大小。每对夫妇理想的子女数由于时代,境况及社会经济条件不同而各有不同,政府或任何他者绝无无替他们作出合适计划的可能。在政府以辅导及鼓励方法下推广的自愿家庭计划,固然获得普遍的接受,剩余子女的数目仍然是由夫妻自行决定。 家庭计划的功能仅局限于帮助接受的家庭保持他们理想的子女数。
      
      
      
      (3) 台湾的‘经济奇迹’不是靠杀人来实现的。
      
      自1953年,台湾和平土地改革完成后,耕者有其田的理想业已实现。 在此之前,农户取得土地耕作权利的基本条件是要有充沛的家庭劳动力。 家庭劳动力唯一来源是生育。因此,广大的佃农户们为谋生存,未考虑以控制生育的手段来改善生活。
      
      土地改革成功以后,佃农拥有土地,然其面积法定最多不能超出相当于水田2公顷。实际上每户平均不足2公顷。在如此狭小的面积上勤劳工作,维持一家温饱尚略由于。但有两位以上男孩的农户,男孩成年以后,依诸子平均继承传统,每人分得农地势难养家糊口。加之,获得土地农户对土地的热爱,不轻易让售。在土地难求的情形下,已有多数子女者,多由一子继续使用全户土地务农。 其他子女则多予培育,转向农业以外的工作谋生。未有过多子女的农户则多采用家庭计划,防范未然。
      
      劳动力充分而有效的运用是提高全面生产力的必要条件。要充分运用劳动力就要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有效运用则需增加每一劳动者资本及人力投资。政府优先选择劳动力密集的轻工业予以发展,就是着眼于大量吸收当时以国小毕业程度,低技术水准为主干的农村青年男女。这项策略使1952年高达%15以上的不充分就业率锐减到1968年的3%左右,此后一直稳定在3%,4%的充分就业水准上。 更使农业就业劳动力占总就业的百分比从1952年的 56%降为 1968年的 41%,及至目前则低于 10%。劳动力结构快速变化的结果,将近三分之一的25-54岁的妇女从家庭吸引到家庭外非农业劳动市场上。育龄妇女家庭角色的变化使其家庭,经济地位及自我决定权大幅提高,其生育行为因之趋向选取子女不多的小家庭组织。
      
      1945年以后,大陆迁台的行政及科技人员替补了部分日人遗留的职缺。 大部分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都有政府积极加强全面教育所培养出的各类专才所充任。教育水准提高,促进产业升级。 发展初期以农村国小程度青年为主干的低技术劳力,已逐渐为国中及职业教育程度为主的劳力所取代。科学技术人员日益茁壮,逐步发展及引进较高层次的科技,使工业朝向资本及技术密集产业前进。
      
      
      (4) 人口老龄化,政府鼓励生育
      
      台湾在1950年以来,在产业转变进行之际,人口转变在交互下同步进行。在生育理想及行为方面,教育投则的影响极为显著。 1965至1985年之间进行的7次调查显示,在短短20年内,台湾20至49岁已婚妇女的平均子女数已从4个锐减到2个。原因是,多子多福的农业社会经济环境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轻质重量的现代人力投资条件。更重要的是由于教育普遍提高,未受正式教育的妇女随之逐年老化减少。1985年延长到12年义务教育后,国中程度的妇女亦将消失。 由此可见教育投资对生育水准之影响重大。
      
      目前台湾社会和经济所面临的最重要问题是人口老龄化,按照目前的趋势,台湾人口的自然增加率在20年以内就会变为负数。欧洲工业化国家早已感受人口减少的恐惧,其为缓解老龄化压力而引入的外国移民所产生的社会问题更层出不穷。政府目前正在考虑通过奖励的方法来促进生育,提高生育率。须知,只有受过教育的,有创造力的人才是一切资源的创造者。
      
      
      
      
      结语
      
      某极权社会不仅计划经济,更计划思想,还要计划生育,人民生活的一切方面都被各级无知而狂妄的官僚所‘计划’。这种社会结构从一开始就是注定要失败的。
      
      
      与此相对照, 台湾的人口政策是在尊重国民自由意愿原则下,以社会福祉为目标而制定实施的。这种人口政策只有在一个实行自由市场经济和民主宪政的社会中才有可能。




    Copyright 1998-2005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