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及讨论 时事体育争论 音乐及影视 焦点新闻转载 新朋友社区 器材车辆及生活讨论 网友作品专栏及留言板 回到首页

搜索精品

相关内容
  • 毛泽东、赫鲁晓夫与中苏分裂2005/10/26
  • 列宁时期苏联令人惊异的腐败现象2005/10/26
  • 前苏联军舰曾运送枪支援助孙中山 2005/10/25
  • 罗曼罗兰《莫斯科日记》:封闭的历史2005/10/25
  • “苏修逼债”真相小考 2005/10/16
  • 中苏联盟与中国出兵朝鲜的决策2005/10/14
  • 苏联做出沙皇在中国不敢做的事情2005/10/14
  • 前苏联的“民主化”改革剖析2005/10/14
  •  
    苏联“改革设计师”去世了!(图)
    时间:2005/10/27 出处:环球时报
    苏联“公开性”之父去世
    ---反对者斥其为“苏联掘墓人”,自由派对他大加赞誉



    本报驻俄罗斯特约记者 常喆

    10月18日,曾经鼎力协助戈尔巴乔夫的“苏联改革设计师”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雅科夫列夫在饱受病痛折磨后,于莫斯科去世,终年81岁。在十几年前那场震动全世界的剧变中,是他,配合着戈氏一步步瓦解苏共,最终改变了俄罗斯和整个世界。

    从崛起到滑坡的轨迹

    1923年12月2日,雅科夫列夫出生在苏联雅罗斯拉夫州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18岁时,他参加了伟大的苏联卫国战争。在战争中,他不幸受伤,腿部落下终身残疾,并因此退役。雅科夫列夫30岁就进入苏共中央,并被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后来还被派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修。
      
    1973年,已经是苏共中央委员、中央代理宣传部长的雅科夫列夫遭遇了他人生中的政治寒流。因为在《文学报》上发表了一篇批判大国沙文主义、地方民族主义和反犹太主义的文章,他被解除党内职务,派往加拿大任大使。一待就是10年。

    回国后,雅科夫列夫出任苏联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研究所所长,并当选公开性委员会主席。后来,他成了苏联“公开性运动”的指挥者与急先锋,被称为“公开性”之父。

     戈尔巴乔夫的“影子”
      
    让雅科夫列夫重新走红的“伯乐”是戈尔巴乔夫。1983年,他利用与加拿大总理的私人关系,在戈氏访加期间为提升其党内威望前后奔走,得到了戈氏的极大赏识。1985年戈氏上台后,雅科夫列夫迅速连升几级,当上了苏共中央宣传部部长、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一跃成为党内主管意识形态的主要人物。
      
    从此,雅科夫列夫便成了“戈尔巴乔夫的影子和替身”,说戈氏想说而不便说的话,做戈氏想做而不便做的事,而戈氏则总是表现得“不偏不倚”。戈氏在1995年接受俄《图书评论报》采访时也坦承两人的“紧密合作”。《莫斯科新闻》这样形容两人的合作方式:雅科夫列夫“先在理论上提出某种思想,随后,这些思想便会成为戈尔巴乔夫言论中的日常口号”。

      难以捉摸的人
     
    早在1985年,雅科夫列夫就利用宣传部长的身份上书戈尔巴乔夫,提出了“民主性、公开化、多党制、总统制等一系列全面的政治改革建议”。这些建议奠定了他在戈尔巴乔夫智囊团中的首要地位。
      
    在掌握了苏共意识形态大权后,雅科夫列夫开始四处作报告、发表讲话或撰写文章,鼓吹所谓“民主化”和“公开性”。他还安排所谓的自由派人士出任一些报刊杂志的主编。
      
    雅科夫列夫就这样一步步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做着精心的谋划,并因此被称为“苏联改革的设计师”。雅科夫列夫的种种作为,搞乱了人们的思想。1991年8月15日,苏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以分裂苏共的理由建议将其开除出党。次日,雅科夫列夫宣布退出共产党。
      
    一位在改革时期主管过苏共中央意识形态领域的前高官,曾在接受《真理报》采访时表示,雅科夫列夫变化无常,不可捉摸,当过正统的共产党人,也当过党内自由派;当过马列主义者,也当过反共分子和社会民主主义的拥护者;当过社会主义理想的宣传者,最后当了社会主义的掘墓人。

     晚年生活不寂寞
      
    苏联解体后,雅科夫列夫并没有在新的俄罗斯权力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不过,他依然活跃。起初,他担任戈尔巴乔夫基金会副主席。1992年底,他又被任命为政治迫害受害者平反委员会主席。此外,他还当过俄公共电视台(国家电视一台)董事会主席。
      
    作为历史学博士、科学院院士,雅科夫列夫更多的时间是用来著书立说。他一共写了25本书,“反斯大林主义”始终是贯穿其思想的主线。
      
    对雅科夫列夫,俄各界评价不一。反对者将其斥为“苏联掘墓人”,“苏共政治局中的反共产主义者”。自由派却对他大加赞誉,并在其80岁生日时为他献书《雅科夫列夫:自由———我的宗教》。在他去世后,戈尔巴乔夫称,这是所有为了自由和民主斗争的人们的损失,丘拜斯等亲西方民主派则慨叹“一个时代终结了”。




    Copyright 1998-2005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