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美味佳肴,还是凭“人民的智慧”生产出的粮食代用品?
据新华社报道,世界粮食计划署当天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发布的一份新闻公告说,朝鲜饥荒依然严重,并有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加剧。该署由于粮食储备出现短缺,已不得不于几个月前开始削减对朝鲜饥民的粮食供给。目前,朝鲜已有100万人得不到世界粮食计划署的救济。
莫里斯说:“我的感觉告诉我,危机已经出现在我们面前。”他还表示,由于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朝鲜的政治状况及南非、苏丹等地区的人道主义危机上,因此忽略了对朝鲜的粮食危机的关心。
莫里斯指出,如果朝鲜仍得不到新的粮援,到9月份将有130万人没有口粮,到11月份无粮人口将达到320万,其中包括老人、儿童和孕(产)妇。
目前,朝鲜2300万人口中的650万依靠世界粮食计划署提供的援助度日,而目前世界粮食计划署正面临14万吨的粮食缺口。 妇女儿童三成营养不良
联合国的新闻公告还说,朝鲜儿童每年只能获得价值24美元的粮食。据新华社报道,莫里斯呼吁捐助国立即向朝鲜提供至少14万吨新的粮食援助。此外,莫里斯在赞扬韩国向朝鲜直接提供50万吨粮食的同时,也敦促韩国能改变它对朝鲜提供粮食援助的方式。他还说,通过世界粮食计划署向朝鲜饥民提供援助是最好的方法,该署已与朝鲜政府合作,对粮食分发以及饥民获得援助情况进行监督和跟踪。
莫里斯说,去年朝鲜有7%的儿童患上急性营养不良症,更有多达37%的儿童受到慢性营养不良症的折磨,这一数字和2004年的42%和1998年的62%相比,已是“惊人进步”。另外,朝鲜妇女中贫血症患者高达35%,还有32%的妇女营养不良。由于今年朝鲜无法完成农业生产增长3%的目标,因此在即将到来的寒冬里,朝鲜国民将面临更加严重的粮食短缺问题。
国际粮援继续缩减
世界粮食计划署朝鲜事务发言人杰拉德·布尔克说,尽管这几年(朝鲜)的情况有所改善,但它的粮食状况已经再次陷入绝境。他说:“人们正在找寻野生食物、草根、蕨类植物和野果充饥。我看见人们拿着袋子进山,带回一袋袋草根,要不就是采摘海藻。”
自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仅有18%的土地适合种植粮食的朝鲜由于连续遭受自然灾害等原因,粮食严重短缺,国际社会已向朝鲜提供了800万吨以上的食物援助。
近些年来,尽管世界粮食计划署力争援助朝鲜,但每年得到的食物不足计划的60%。布尔克说,整个2005年,该署需要50.4万吨食物,但目前可到手的只有约27万吨,只占需要量的一半多一点。为此,他们已经大规模地缩减了计划,可以说下半年前景很黯淡。除非得到一些新的实质保证,不然他们还要继续缩减更多的援助计划。
长期存在粮食短缺
在谈到朝鲜为何再次陷入粮食危机时,布尔克表示,除了朝鲜核问题导致一些国家不愿对朝鲜提供更多粮食援助外,从去年开始的朝鲜市场改革也将粮食如大米和玉米的价格向上推动了4倍多。而城市工人的年平均工资只有2000至2500朝元(20朝元约合人民币1元),用这些钱他们只能在市场里买到5.5磅(2.49公斤)的粮食(大米),或不足8磅(3.63公斤)的玉米。
尽管朝鲜政府向大多数城市居民提供粮食补助,但从今年开始,一些城市政府每天发放给每人的粮食已从过去的250克下降至200克。
布尔克说,要解决朝鲜长期存在的粮食短缺问题将是一个艰苦卓绝的工作。
朝鲜下达农业总动员令 金正日亲自种庄稼
城市支援农村是朝鲜多年来加强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而2005年显得特别热闹,朝鲜全国上下,都沸腾着下乡援农的热潮。《环球》杂志记者也亲身感受到朝鲜农业总动员的力度和热度。 将军下达总动员令
春末夏初,正是朝鲜繁忙的春耕春种季节。平壤郊区,大片大片的稻田或已新绿成行,或已灌水待栽,畦畦相连的水稻秧苗长势喜人。田间地头,行不太久就可以看到拖拉机和插秧机在忙碌。广播车里传来女青年热烈激动的播报声,清风掠过色彩鲜艳的宣传画、标语牌,一面面红旗猎猎作响。 由平壤通往妙香山的高速公路边,天蒙蒙亮,喧闹声打破了田园的宁静。薄雾晨曦之中,各路人马从四面八方陆续来到,三三五五徐步走来的是周边农村的农民,列队整齐健步跑来的是邻近地区的驻军官兵,乘车赶来的是厂矿企业的工人和平壤城的机关办事员们……
暮春时节,鸢飞草长。《环球》杂志记者在朝中社外事处官员的陪同下,来到平壤市郊的七谷合作农场进行采访。农场委员长赵日顺在场部热情地接待了我们。
他介绍说,今年是朝鲜半岛从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光复重生和朝鲜劳动党创建60周年,金正日将军把农业生产确定为今年的主攻战线,年初就向全国军民下达了支援农村的总动员令。
朝鲜《劳动新闻》、《朝鲜人民军》、《青年前卫》三家报纸于1月1日共同发表题为《全党、全军、全民一心团结,高度发扬先军威力》的社论,明确要在建设强盛国家事业中取得伟大的转变。社论第一次提出解决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问题的根本在于提高农业产量,并把农业生产确定为今年经济工作的主攻战线。
2005年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原定于3月9日召开,但就在3月4日,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突然宣布推迟举行。这一举措在朝鲜建国57年来极为罕见,引起外部世界议论纷纷。由于核问题久拖不决,猜测也多与核问题和朝美争端有关。
会议最终于4月11日举行,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亲自出席。然而,会上并没有提到核问题。令人关注的是,主管朝鲜经济全局的内阁总理朴凤柱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地提出,朝鲜今年度经济工作的重点是农业战线,具体目标是要决定性地解决吃饭问题即粮食问题。
粮食是强盛大国之大本
解决粮食问题,是2000多万朝鲜人民在两代领导人指引下几十年来一直为之不懈奋斗的重大任务,也是近十年来一直困扰朝鲜的一道难题。
朝鲜劳动党一直把增进人民福利作为党的最高原则。对于衣食住这三项最基本的生活要求,金日成主席早年就明确地提出,要让全体人民“住瓦房、穿绸缎、有汤有肉吃米饭”。金日成后来又形象地说,大米就是社会主义。
90年代中期起,随着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朝鲜在失去了原有战略物资来源和产品出口市场的同时,遭到了来自美国等国更加严酷的封锁、孤立与扼杀,再加上连年遭受洪水、旱灾、冷害、暴风雨、冰雹、海啸等自然灾害,农业生产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朝鲜面临严重的粮食短缺。
面对外患内忧,朝鲜进入了“苦难的行军”时期,而后转入“强行军”时期。朝鲜人民一边缩衣节食,朝鲜政府也向国际社会伸出了请求粮食援助之手。其后,世界粮食计划署(WFP)等国际组织和众多国际人道主义机构纷纷进入朝鲜,向国际社会呼吁粮援,在朝鲜贫困山区开展救济。
受美朝关系紧张和核问题的影响,国际社会对朝鲜的粮食援助呈现减势。据WFP估计,朝鲜今年的粮食需求仍留有巨大缺口。WFP于2005年6月1日敦促国际社会立即提供粮食援助,称“如果国际社会不马上向朝鲜提供新的粮食援助,从本月中旬起,只好中断针对老年人、小学生、城市贫困家庭的粮食援助”,“如果直至7月底仍不能提供粮食援助,对孕妇、产妇、托儿所、幼儿园儿童的粮食配给也将不得不中断。” 无粮不稳。粮食问题久拖不决,这不但伤害了朝鲜政府的信誉,也影响到社会的稳定。金正日说,农业生产是朝鲜强盛大国建设的天下之大本。他表示,“只有发展农业生产、解决粮食问题即吃饭问题,才能体现朝鲜式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有力地推动革命与建设的所有事业”。
金正日亲自种庄稼
金正日说过:“最令我感到心痛的是不能让我的人民吃饱。”
金正日最早于1998年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强盛大国”的战略目标。朝鲜要建设的强盛大国,是以先军政治为基础,坚定思想,外交自主、经济自立、军事自卫,不依附大国、不看人眼色、不仰人鼻息。而经济实力是国家强盛复兴的基础,军事和政治思想威力必须依靠强大的经济实力。
赵日顺讲述了金正日亲自种田种地种庄稼的故事:金正日在他住处的院子里,开辟耕地,亲手种植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作物,还有大豆、白菜、萝卜、茼蒿等蔬菜,细致观察,亲自把握水土、气候、肥料等对庄稼的影响,以便英明地指导全国农业。就是在这里,金正日有了发展两茬作物的设想。“将军的院子就像是农科院的试验田,令来访的外国领导人大吃一惊”。
朝鲜回顾金正日时代先军政治十年所取得的辉煌成绩,整理总结出了“先军八景”,其中农业战线的三项成果就赫然在榜,它们分别是:描绘北部山区广种土豆、缓解粮食紧张的“红丹薯海”;感慨昔日依靠斗浇瓢灌的旱地如今成为千里沃野的“瓢野地平”;赞叹朴素的山村变成瓦房成群、果树成林、既种田又养鱼的社会主义仙境的“泛雁仙境”。
2002年7月,朝鲜出台旨在改善经济管理的一系列政策调整。国家全面提高了所有农产品的价格,其中粮食的价格从昔日每吨600朝元一跃提升至2.9万朝元,大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根据金日成主席亲自制定的《农村提纲》,朝鲜农村最小的生产单位是由10至25人组成的“分组”。实行经济改善措施后,“分组”的规模已缩小到七、八人左右。
来自朝鲜北部地区的消息说,那里的部分地区已经实行了“家庭承包责任制”。由于究竟有多大效果尚未得到证明,朝鲜国内的媒体没有予以宣传。为调动农户的生产积极性,政府扩大了他们的自耕地,允许他们自由处置多余的农产品,农民自由市场开始活跃,农民手中有了更多的现金。
从朝鲜媒体的宣传来看,朝鲜实行的种子革命、两茬作物制、土豆革命和推广大豆种植以及土地平整和水渠工程等已经为朝鲜的农业革命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一系列改革措施已初见成效,据估计,2004年朝鲜粮食生产量达到430万吨,创造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朝鲜的粮食不足已有所缓解。
赵日顺告诉《环球》杂志记者,七谷农场有水田旱地果园350公顷,2004年瓜果豆米各种粮食总产量达32000吨。水稻田每公顷产量高达7吨以上,总产量达1300吨。去年秋天分配,他和老伴以及两个孩子分得1200公斤粮食。朝中社的外事官员告诉记者,只要他每天正常出勤上班,每天600克的粮食定量是得到保障的。
爱国就要去支农
2005年,朝鲜党和政府提出,鉴于粮食生产的重要性,朝鲜人民要抱着在农业生产中来个根本性转变的决心,使一切服从于农业生产,为最优先保障农业部门所需劳力和设备、肥料与农药等物资而一致奋发起来。
朝鲜在宣传工作中说,粮食固然可以通过出售工业品交换,但是外国有时有粮食,有时也没有。有时有得买,有时没人卖。目前全球范围粮食形势紧张,况且美国把粮食当作实现霸权主义的有力工具。只有粮食实现自给自足,才能守护主权和尊严,毫不低头。
既然粮食多少关系到国家兴衰,仓廪盈虚关系到制度存亡,自然没有主客之分,人人都要以主人翁的态度,踊跃投身支农事业。朝鲜政府年初起设立了中央指挥部,负责支农援农各项工作的具体运作,安排城市与农村的单位进行对口。
动员一切力量参加支农战斗是金正日将军的命令,朝鲜人民执行将军的命令是从来不打折扣的。俗话说:春季一天,左右一年。农不违时,转眼即逝。工人、售货员、机关干部、艺术团体、青年学生、街道办事人员,只要能放下手中活计的人,都要下乡援农。
国家计委党领导干部率数百名工作人员,前往温泉郡;国家体委奔赴殷栗郡;青年团中央书记率580多人下乡,运送数万吨支援物资支援平原郡……
《环球》杂志记者走访的七谷合作农场,对口协助单位就是鼎鼎有名的万景台学生少年宫。据农场委员长介绍,最多的一天,共来了支援劳力3000人。
据统计,朝鲜2005年插秧季节的半个月期间,支援人力是2004年的2.7倍。为了运送城市居民下乡援农,很多地方还开出了专门的临时列车。平壤市内,工厂只留下少数员工维持机器转动,机关只留下处理紧急业务的人员,许多餐馆、商店多日歇业,包括著名的统一大街市场,许多集贸市场和餐馆都在傍晚6点后开始营业。
朝中社外事处官员说,朝中社工作较忙,人员轮流下乡。工作忙的人,白天下乡帮忙,晚上或周末加班。朝中社一位司机说,今年下乡8天,其中4天是连轴下乡的,脸都黑了一圈。他指着头上的帽子说,这就是下乡劳动时的装备。
城里人下乡,当然不可能尽谙农事。农民就要负责教授他们如何种田,从手法到步法,从密度到深度,一一传授。实在一时学不会的,就搬搬器械、喊喊口号。朝中社的记者,有些人是下乡帮着写黑板报,参加流动播音鼓劲加油,为农民朋友拍照留念。
统一大街集贸市场可以说是目前朝鲜最热闹的商业网点,开业近两年来人气不断飙升。最近为了援农,这里也要到傍晚6点以后才营业。一位面熟的摊主说,虽说这阵子插秧忙了一点,但插秧仅仅是支农的第一步,接下来还有拔草、收割等。每个单位和个人都是跟具体田地挂钩的,得一直关心庄稼的长势,保证粮食产量。到了秋天收割完毕,产量达了标,才能算是完成了党和政府交给的任务。
《劳动新闻》在朝鲜的地位,相当于中国的《人民日报》或者更高,包括农民在内,朝鲜人民每天都要学习阅读。春耕春种期间,报纸上每天都在宣传介绍各地群众支援农村、春耕春种迅速推进的消息,内容多达几个版面。2005年春天来得晚,《劳动新闻》针对性地介绍了晚春条件下的庄稼生育期等农科知识。
百万大军下农田
在朝鲜,军人是最光荣的人,军队处处发挥着主力军和榜样作用。“扛枪卫国、下田种粮”。在保家卫国的本职之外,朝鲜党和政府往往把最重要的建设任务交给他们完成。
拥军援军,是朝鲜开始先军革命以来最响亮的口号之一。近来,朝鲜又提出了爱民援民的口号。随着朝鲜把农业确定为经济建设的主攻战线,军人们也转而投入到昂扬的农业战线。
从年初开始,他们就到对口联系的村子去了解农业实态,进行备课。农忙开始前,他们堆积了大量的土肥援助农村,为农村的扬水机配备零部件。他们总是挑最累的活儿,挖掘渠道,整理田埂。
2005年春种,据说金正日下了指示,所有的部队都要就近帮助农村搞建设。不一定连日住在村里连续作战,但是都要去。不能下田耕种的,可以挖水渠,干别的农活。于是,上穿白色衬衣、下穿草绿军裤的军人成为农田里一道惹眼的风景线。
朝中社外事处官员说,朝鲜共有百万大军下乡种田。5月下旬以来,金正日将军连续在部队进行视察,大大地鼓舞了人民军官兵的士气。美国说我们扩军搞威胁,我们的战士却在农村种田。炮兵手握的是锄头把,坦克兵开上了插秧机。
粮荒加剧成千上万人民吃草
(联合早报网讯)综合△△社法新社报道,为化解朝鲜核危机的六方会谈正北京召开之际,联合国粮食组织周二说,朝鲜的粮食短缺危机恶化,平壤政府和国际人道救援组织的存粮均见短缺,成千上万人民被迫捡橡实、食野草充饥。
世界粮食计划处(WFP)驻北京办事处发言人伯克说,美国承诺送出的5万吨谷物,预计需时3个月才能抵达朝鲜﹔但WFP的存粮已经「很少」。WFP3月起已停止为120万名朝鲜妇孺配发菜油,之後连青豆和五谷都要停止供应。在朝鲜逗留了3周的伯克说﹕「人们要摘取野生食物、青草、蕨类和橡实。」
朝鲜自90年代中起便出现粮食短缺,一直依靠外国援助。伯克表示,WFP今年只筹措到大约一半所需粮食,他说﹕「我们预见到一个惨淡凄凉的下半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