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及讨论 时事体育争论 音乐及影视 焦点新闻转载 新朋友社区 器材车辆及生活讨论 网友作品专栏及留言板 回到首页

搜索精品

相关内容
  • 日本霸占台湾50年干了些什么2005/10/25
  • 马英九:《反分裂国家法》有点好笑2005/10/15
  • 一个大陆旅游者的台湾印象2005/10/13
  • 李登辉加入又脱离中共真实内幕2005/10/10
  • 2008国民党不可能赢:路透社专访陈水...2005/10/08
  • 小瓜呆:为台湾守金门的倭寇根本博2005/10/07
  • 台湾50万经济精英纷纷出逃2005/10/01
  • 中国10月隆重纪念台湾光复60周年2005/09/23
  •  
    马英九:再造台湾精神
    时间:2005/10/26 出处:
    纪念台湾光复一甲子―重温先贤典范 再造台湾精神

    (一)

     


    为了纪念台湾光复60周年,从九月起,我们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左右外墙上挂上台湾抗日先贤的巨像,并将以连续更替的方式延续下去,他们是蒋渭水、李友邦、罗福星、莫那鲁道、林献堂、连雅堂、赖和、张我军、杨逵…等等前辈。

    他们代表了日据时代台湾精神的开创者,为我们所景仰,由我们所继承。英挺的形象辉映著凯达格兰大道,犹如台湾历史的左右门神,保护著过去的血汗事迹免受扭曲和污□,也激发著我们在各种混乱的价值中坚持史实与正义,并且以无比的信心带领台湾航向正确的方向。回首百年,无论是沪尾的炮声、八卦山的搏斗、 吧□的哭嚎、雾社的出草,都已进入我们的血液,形塑我们的历史人格。因此,在光复节的这一天,我们有必要重温典范,再造时代精神。


    乙未战争的史诗

    一八九四年的台湾,尽管刘铭传的近代化事业成绩斐然,但清朝统治者仍沉溺於深宫锁事,不知东邻的日本已成气候。甲午一战,海陆两军皆溃,朝廷手足失措。问题并非出在武器的性能,也无关官兵的斗志,而是在统治者的自大、愚昧和盲目。隔年下关春帆楼的谈判中,日本提出强割辽东与台湾,同时派出军舰占领澎湖,造成既定事实。割台议起,无论是京城和台湾都出现激烈的反对声浪,在京为官的台湾人联名疾呼不可,康有为更联合台湾举人紧急上书皇帝,他在那篇著名的声明中严正指出:「何以为弃台民即散天下也?天下以为吾戴朝廷,而朝廷可弃民,即可弃我,一旦有事,次第割弃,终难保为大清国之也。民心也离,将有土崩瓦解之患。」

    康有为的警告未为朝廷昏庸之辈所识,16年後预言成真,曾经威震一时的大清王朝瞬间土崩瓦解,可见人心向背决定天下大势,割台即亡国之说乃真知灼见。此後,当中国大陆走向救亡图存的艰辛道路的时候,台湾人民也步入漫长的抗争岁月。乙未战争,近卫师团大举南下,台湾与大陆的情况如出一辙;在上者一心只想保命,闻风而逃,在下者却修墙筑堡,揭竿抵抗。台北城轻易陷落加深了日军对台湾人的轻蔑之心,然而当他们向南推进时,也见识到真正的台湾人。从桃竹苗的客家村庄,到八卦山和彰化的激战,日军才发现低估了对手,需要停止脚步,全盘检讨作战计画,并且由日本大举增兵,最後再分三路围攻台南,由嘉义至台南的交战乡镇尽成焦土,台南最後城陷,不过日军也吃足了苦头。其伤亡远超过在辽东的战场。在这一仗中,苗栗铜锣湾的吴汤兴、头份的徐□、新竹北埔的姜绍祖、鹿港的许肇清、云林的简精华等抗日军领袖以及更多无名的英雄气壮山河,流芳千古。

    台湾前辈领导国民革命

    前人血洒家园,令作为子孙的我们感念不已,然而那只是漫长抗争历史的序幕。表面上,台湾被迫与大陆分离,实际上两者的生命之旅从未切割,两岸志士仁人始终相互支援,并肩作战。日本据台的第二年,兴中会即在台湾成立分会,台湾前辈不仅反抗日本统治,同时直接参与国民革命,因为在打倒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目标上,台湾和大陆并不存在界线。从这里,我们又看见了前辈们英勇无惧的身影:林薇阁、杨心如、陈愁菊、罗福星、翁俊明、周斥牛、蒋渭水、赖和、杜聪明…等人。台湾的抗争已脱离「台湾民主国」的「永清」的旗号,而是与孙中山、黄兴等人合为一体,台湾前辈不仅是国民革命的参与者,更是国民革命的第一代领导者,即使以民间宗教凝聚人心的台南人余清芳也是受了辛亥革命的鼓舞,在其19年的起义声明中说:「倭贼猖狂、造罪弥天、侵犯台疆,苦害生灵,刻剥膏脂…今我中国南陵、天生明圣之君,英贤之臣,文有经天济世之才、武有安邦定国之志。」余清芳继承的是朱一贵、林爽文等反清者的复明思想,类似的精神号召孙中山也曾在革命初期提出过,可见两者的精神脉络何其一致,等到中华民国走向稳定的发展之路,台湾前辈更是齐头并进。一九二七年蒋渭水等成立台湾民众党,刻意将党旗设计得与中华民国国旗十分相似,如此当民众党旗帜在全岛飘扬时,精神上彷佛日本殖民当局已经「莎哟娜啦」了。三年七个月後,老羞成怒的总督府下令查封了民众党,并宣布其理由为:「(民众党)最近的行动,如鸦片问题的谗诬,雾社事件的揭发、仿效青天白日旗制作党旗、对中华民国的追慕、渐渐露骨地表现出民族反抗的民族运动;而始政纪念日的反对,称赞中华民国急速整顿之甚於日本维新,所使用的不逊而骄傲的言论,益暴露出民族自决主义者的企图。」看完总督府严厉的批判文词,我们对於身为台湾人真感无比的骄傲。在精明的「总督大人」的眼中,台湾本土政治运动的本质,正是不折不扣的中华民国建国运动。那些称中华民国为「外来政权」的人似乎并不熟悉这一段台湾历史,不了解台湾前辈本来就中华民国的缔造者、推动者和捍卫者。

    反殖漫长的心灵战争

    尽管如此,肉体的反抗易,心灵的自主难,後者需要好几代人的建设成绩始能达致。这里需要深入探讨:人类历史上,殖民主义在一个时期里占有优势,有其必然的原因,殖民者不仅船坚炮利,也发展出较高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近代殖民主义覆盖过的区域同时也会出现崭新的城市容貌、进步的运输通信系统以及完善的教育制度;然而殖民主义最终仍被历史无情地唾弃与淘汰,其因何在?因为殖民建设外表的亮丽是建立在残酷剥削和压制的基础上,殖民者告诉被殖民人民,只有心甘情愿地接受殖民统治,他们才能进入现代化之林,才能享有高人一等的生活。这是一场出卖灵魂的交易,如果後殖民者拥抱了这种思想,不但不会以被宰制为耻,甚至以扮演附庸为荣,回头过来瞧不起自己的同胞。此外,殖民主义也否定了被殖民人民以自己的双手完成现代化建设的可能,所以殖民政策必然伴随著民族歧视政策,形之於外的就是肆无忌惮的资源剥夺,明目张胆的种族压迫以及残酷无情的血腥杀戮。这就清楚地解释了为何当日本殖民当局带来种种近代化物质文明的同时,也以超乎想像的野蛮手段在台南县和中部原住民山乡大肆烧杀。

    不过,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只要被殖民者未能以具体的建设证明自己的能力时,殖民者对自己所作所为,将永远振振有词,将永远不怕找不到怯懦的附和者。可以说,二战前後的历史就是人类反抗殖民主义的历史,这是一代接著一代的长期奋斗。在亚洲,韩国的李承晚在海外延续「三、一革命」、菲律宾的荷西黎杀以诗歌唤醒民族灵魂、印度的甘地脱下了英国绅士的西装展开非暴力反抗,越南的胡志明拿起武器走入丛林,印尼的苏卡诺同时与英、荷军作战;马来西亚的东姑阿都拉曼在伦敦谈判桌上据理力争,新加坡的李光耀则在列强夹击中脱颖而出。而我们的台湾,反殖民主义的首席战将无疑是手创文化协会和民众党的蒋渭水。尽管这些英雄豪杰抗争手段殊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即绝不接受「没有殖民者就没有建设」的谎言;相反地;他们以及他们的继承者都在精神教育和具体建设成绩上反击这种殖民者灌注的卑微的虚荣感。在这点上,我们应该学习韩国人的精神。客观上,他们持续了日本殖民建设的基础,并且努力追赶,今天仅以日本人口及土地面积三分之一的幅员在电子工业、体育、流行文化等领域上与日本并驾齐驱,甚至部份超前。韩国年轻人说:「没有日本殖民,我们会建设地更好!」我们的年轻人有同样的自信和抱负吗?如果我们没有,凭什麽可以创造耀眼的建设成绩?因此,如何看待殖民历史实际上是被殖民者及其後代主观精神力量的自我检验,一旦失败,将永远沉沦至自卑、盲目、投机不定以及永远落後於人的悲哀。

    「二、二八」不是台独运动

    事实上,台湾光复以後,我们就是以这种认知来建设台湾,发展中华民国。一九四七年初爆发的「二、二八事件」是重大的悲剧,问题出在政府施政的失败,导致台湾和大陆失业严重,社会不平,官逼民反的事件不断发生,不断升高,最後演变成遍地烽火的革命。紧接著中华民国政府迁台,世界陷入东西两阵营热战和冷战的局面,战争爆发在朝鲜半岛、越南、柬埔寨等地,为了确保政治和军事的安全,台湾出现了「白色恐怖」时代,政府严厉镇压共产党地下组织、左翼人士以至於一般的异议人士。「二、二八事件」源於当局施政失败,「白色恐怖」则是错误地将国际局势延伸至国内,都是人权的严重污点。今天我们不但要以具体行动反省,也要教育下一代要永远记取教训。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无论是「二、二八事件」或「白色恐怖」性质都不是台独运动,也不是「反抗外来政权」和「族群冲突」。「二、二八事件」中,具有普遍代表性的处理委员会发表的《告全国同胞书》中即指出:「…我们同是黄帝的子孙、汉民族,国家政治的好坏,每个国民都有责任…,大家拿出爱国的热忱,我们很诚意的欢迎各省同胞的帮忙…。」而「二、二八」最後一役「乌牛栏战役」的领导人谢雪红一年多後在北京出席了中共的建政大典,这算是「族群冲突」吗?至於「白色恐怖」的许多幸存者今天更转化为左翼的社会主义组织,其反台独的鲜明立场更是无人可及,所谓「反抗外来政权」的说法更是对那一个时代抗争者的非常不公平的。

    今天我们面对历史事实,必须勇敢地指出,台独思想真正起源於对土地改革的不满。为了避免台湾爆发共产革命,一九五○年起政府强力实施土地改革政策,将农民由几百年桎梏中解放出来,许多地主接受了这个苦涩的义务,但也有不少地主心怀不满,而他们正是日据殖民统治的最大受益者。台大政治系许介麟教授对此有深入的研究,他指出早期台独的倡导者多是被分掉田地的地主。公平地说,拥有土地并非罪恶,许多地主也是辛苦数代才有日後的成果,一些知名地主也参与了抗日运动,我们对地主的损失感到歉意,但是,为了建立公义的社会,为了避免中国大陆地主被杀戮或扫地出门的悲剧在台湾重演,温和分田政策实际上是保护了地主,让台湾社会维持了最大程度的团结。事实证明,它创造了一个人人拥有平等发展机会的希望年代,为了日後的经济繁荣和政治民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阿扁总统经常以自己由三级贫户的儿子当上总统的故事勉励年轻人,其实这正是百年台湾历史的缩影。阿扁的祖先於清朝康熙年间由福建诏安来台,身份是贫农,阿扁之前已有六代,始终都是贫农,可见剥削的社会阶级结构会造成贫困的遗传。如果日据殖民建设是如同一些人形容的那麽美好,为何阿扁的祖父辈无法分享?为何始终是目无识丁、三餐不继的佃农?日本在台湾的殖民建设重点即在农业,为了提供帝国粮食所需,在嘉南平原建立了完善的水利灌溉系统,然而像阿扁的父祖辈那样的嘉南平原的贫农又得到了什麽?他们的悲怜处境可曾有丝毫改变?毫无疑问,阿扁这一代人的机会来自於光复後的土地改革,家庭的收入快速增加,阿扁也可以利用国民党系统的农会提供的奖学金在学业上努力上进,成就日後事业。问题是,今天阿扁总统能否提供今天台湾年轻一代他所曾享有的公平机会,还是把他们推回日据时代父祖辈的悲苦境遇?


     
     纪念台湾光复一甲子―重温先贤典范 再造台湾精神(二)



    机会平等与自立自强「机会平等」是国民党政府留给台湾最大的社会资产,在两岸风雨飘摇的时代,台湾经济稳定地发展,不是依赖少数的大型企业,而是让成千上万没有任何家世背景的年轻人,凭著认真打拚的精神,以及追求个人幸福的渴望,成为专业人士、经理人以及中小型工商业者,他们共同创造了台湾的经济奇迹,也分享了成长的甜美果实。我们的政策是务实进取的,光复初期,台湾的经济延续过去日据时代殖民地经济的结构,将农产品销往日本赚取外汇,这是过度时期的作法,不过短短十馀年间,我们就摆脱了这结构;日据时代,我们从来没有能力输往日本任何工业制品,民国七十年代,我们的轻工业产品不仅输出日本,更销往全世界;日据时代,殖民当局最多只让我们学习装配飞机的技术以支援日本帝国的战争,现在我们不仅能装配飞机,还能制造汽车、轮船、电脑,并在一些高科技产品的世界排行榜上把日本挤下;日据时代,我们派出的嘉农棒球队在日本甲子园得到亚军,使日本棒坛引为奇耻大辱。光复後我们的三级棒球曾在二十年间轻易地击败日本的全国联队,以致日本球界也「习惯」了这样的结果;在震天价响的加油声中,年轻一代的台湾人的民族自豪感达到了颠峰,日据时代被殖民当局强加的自卑感的枷锁,终於被我们用具体的工作成果解放了。到了民国八十年代,我们以电子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终於直接与世界顶尖的科技力量挂勾,彻底摆脱对日本的依赖。

    无庸置疑,蒋经国总统主政时期是台湾历史上的黄金时期,我们在经济成长中发展出自己的技术能力,同时在「亚洲四小龙」中贫富差距最小。此外,我们的影、视、歌流行文化独步华人社会,欣欣向荣,当我们仰望青天白日国旗、高唱著国歌的时候,内心充满著毫不造做的荣誉与骄傲。这些傲人的成就同时也开拓了社会视野,启迪了民智,最後冲击了我们的政治参与和决策体系。


    中华民国的民主实践

    中华民国成立的目的就在於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政府。孙中山的民权主义追求的是建立现代民主政治,而真正的民主政治包含了政党轮替,不可能有永远的执政党。这意味著,虽然国民党是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不过逻辑上,中华民国民主政治的成功必然体现在国民党在某一个时间点因和平选举而下野,又在另一个时间点因和平选举而重新执政。我们必须认清当前问题的性质,并且以成熟的态度来实践这个历史过程。民国八十年代末期,国民党面对严厉的挑战,半世纪的执政创造许多奇迹,也累积了不少问题,民众要的是不断的进步,而不是只对既有成绩发出赞叹。过去,社会大众由贫穷脱身即可满足,如今我们却面对了大批的分众,不同的利益需求、不同的生命记忆、不同的权力生态等等。我们的民主政治体系必须能够关照到各个分众的利益,协调彼此纷争矛盾,在均势中建立最大的共识,以追求持续的进步。这绝非单一权力就能驾御的局面,而是需要细致的政治和社会工程,包括充分的新闻与言论自由,独立性强的社会团体、决策体系的透明化以及政党本身的民主化,我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制定各种法律和规定,不过却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培养法治文化。

    确立真实的台湾历史

    民国八十九年,国民党在总统选举中下野了,失败的原因是长年的执政造成了腐化的弊端,党内机制未能跟上民主化的脚步,使得党对外部的应变能力减弱,未能满足人民的期待,终至在选举中失败。二○○四年国民党卷土重来,虽然在两颗子弹的效应下,国民党该赢未赢。不过,民进党得票数的增加,也显示了国民党虽然做了大幅的改革,但改革的广度与深度还可加强,我们还需要展现更大的魄力的意志。现在可以肯定地说,国民党正迅速重整,确立我们的历史角色和任务,全力实现重新执政,以实践台湾的历史正义,建立正常成熟的民主社会。在此,我们要向执政者提出以下很基本的问题和挑战:

    一、有些人要以「台湾正名」来推动「去中国化」,问题是,一六八四年清廷改「东宁」为「台湾」,设台湾府,大量引入闽粤移民,这是「台湾」作为岛屿名称的来源,也才有「台湾人」的称谓;换言之,无论就历史根源和文化意涵,「台湾」都是十足中国化的名称,如何以「台湾正名」达到去中国化的目的?

    二、每一个时代人民的奋斗过程都会产生一些领导人物,作为其意见和意志的代表,国民党已清楚地陈列出自己继承了哪些台湾前辈,并充分解释从过去到今天一贯的奋斗脉络。既然民进党宣称他们代表台湾人四百年的梦想,那麽也请民进党清楚说明台湾光复以前哪些前辈为他们所崇拜,以及他们言行如何传承到民进党当前的政治主张。「人民」不是空泛抽象的名词,而是一个又一个奋斗的具体事迹。民进党不能一方面称自己代表了四百年的历史,另一方面又说不出自己究竟继承哪些具体的人物。这种史观只是虚拟出来,或只是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幻觉,禁不起事实的考验。

    三、「 吧□事件」是日据时代最大规模的抗暴事件,也是日本司法史上最大的丑闻(一次判决八百多个死刑,後在日本国内舆论压力下减少至一百多),这是台南县贫农阶级反抗殖民剥削壮烈的事迹,然而今天玉井的 吧□纪念公园却残破不堪,淹没於荒烟蔓草之中,民进党对此表现出近乎冷酷的沉默,同理,在日本投降六十周年的今天,为何民进党抛头颅、洒热血、争取自由的台湾先人没有只字片语的感谢?这是什麽样的「本土意识」和「台湾主体性」?

    回到郭雨新的胸怀视野

    公平的说,民进党早期的奋斗对台湾的民主有重大的贡献,他们有著民主的理想,朴素的乡土感情,以及要求台湾自救自保的主张,使得民进党成为一股清新的改革力量;然而同时应该强调的是,民进党所尊崇的前辈如郭雨新、郭国基、余登发、黄信介等先生都不是台独主张者;遗憾的是,民进党并没有继承其宽广的视野和胸怀,反而一步步走向否定真实的台湾历史,趋向虚无空想的错误。既然民进党能否定了真实的台湾历史,当然更可以假装中国大陆不存在,其结果就是民进党执政後向人民承诺的内政外交的美景样样落空,执政者又没有勇气把真相告诉支持者,结果权力的存在只为了权力本身,其性质迅速恶化堕落,展现於外的就是令人瞠目结舌的贪渎、扩权、滥权、恐吓媒体等等。许多蔑视法律、罔顾程序的政治行为都美其名为「改革」,过去被民进党批判的腐败事物如今成了爱不释手的珍宝。甚至,在台湾贫穷人口急速增加的此时,民进党竟说出世界上没有一个民主政党敢说的「永续执政」。近来出现了「新民进党运动」,站在全民的利益角度,我们乐观其成,不过我们怀疑这项运动是否能触及当前执政弊端的根源,及建立在虚构历史的权力无法应付台湾真实的生存挑战。我们相信,民进党终将回到郭雨新、余登发、黄信介等诸位前辈的胸怀视野,然而这主要不是依靠民进党本身的自省,而是依赖民主政治的正常运作――政党轮替。

    创造理性和法治的文明

    民主政治权力相互制衡的设计,其哲学上的认识与实践即是,权力是无法自我约束的,因为权力的自我约束往往需要更大的权力,结果必然造成更严重的腐化,共产党就是显著的例子。权力的自省与自新只能在另一权力的制衡和替代之下完成。这正是国民党当前所肩负的重大使命,我们期待二○○八年重新执政,并非为了权力本身,而是实践台湾民主建设的必然过程,我们会以审慎谦逊的态度确保每一个作法符合我们的价值主张。首先,我们要肯定台湾的历史,确认台湾前辈领导国民革命,捍卫中华民国的史实,并在这个历史脉络中持续百年的民主奋斗。今天中国大陆和世界局势较之冷战时期已有重大的改变,我们的作法会跟著调整,但中心思想不会动摇。即使日据时代,两岸人民即已相互支援,因此,今天在平等的基础上,我们从大陆赚取资源壮大台湾,也是理直气壮的,而我们也将主动提供大陆宝贵的民主发展经验,事实上,今天我们所进行的一切都是在展现民主经验的得与失,都在不断地总结、修正以及再总结。我们将尊重法律,理性问政,重视专业调查研究,凡事提证据讲道理,以争取民众的信赖,并迫使执政者遵循民主的行为准则。在理性和法治的文明中,台湾将重现活跃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取得内部的和谐和国际竞争力,同时也使大陆人民更加认识和珍惜宝岛的一切。

    在纪念台湾光复60周年的今天,我们感念先人无私的奉献,对台湾未来怀抱著无比的信心,相信就如百年来我们同舟共济,克服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台湾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作者为中国国民党党主席)




    Copyright 1998-2005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