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军工走具中国特色的大型机发展之路
|
时间:2005/10/12 出处:中华网 |
在网上参观俄罗斯航展和北京航展有感:
俄罗斯航展,前苏联计划经济的产物。气势磅礴,博大精深。用俗话说:老 虎不发威,别拿他当病猫。北京航展,改革开放后的产物居多,八仙过海,小巧 玲珑,在同一技术层面上百花齐放,多有重复。
沈飞的歼十一与成飞的歼十是中国战机的精华,可惜没有露面,甚是遗憾。 “枭龙”战斗机的设计越来越先进,可增大鸡头和换涡扇十发动机会更好,那就 要和歼十抢饭碗了。
下面谈一下关于大飞机的感想:运十下马了,正是中国的决策层、民航、军 方及各航空制造企业意见不能统一在一起,才使运十下马了,我们中国的大飞机 工业何时起飞。有人说运十下马了,中国航空制造业界的心散了,散了就散了, 你还能怎么样?这并非你想统一就统一了的,大家都有自己的小九九。
伯杨在《丑陋的中国人》里说:三个中国人是一条虫,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 。这句话用大陆的解释就是:一个和尚担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 吃。这就是现状,不是哪个人能解决了的。
既然三个人是一条虫,索性一个人是一条龙,一个人是一条龙,大家各自为 战,这就是中国的特色。
法国与中国:法国是航空强国,法国倾全国之力,浓啊浓,终于用几十年的 时间搞出了一架阵风战斗机。 中国是航空大国,中国有许多航空制造企业,他们各自为战,制造出各种战 机,一个人是一条龙,许多人就是许多龙,你不能说中国不行吧,这就是中国的 特色。批判国人的伯杨先生看了一定会花眼吧。中国的各航空制造企业除上飞以 外都有自己的精品,如果说中国的飞机没有法国先进,也只是国家总体研发实力 不行,而非是哪个企业不行。
成飞与欧盟四国:
欧盟四国:英、德、意、西,四国联合在一起,搞啊搞啊,经过几十年的努 力,终于搞出了一架欧洲2000战斗机。欧洲2000战斗机是四国各自不同需求折中 在一起的混合体,是一个四不象,美其名曰综合性能强大。
中国的一个成飞在几十年内开发出:歼十、枭龙(fc-1)、歼七MF、歼七各系 列的高、中、低档的适合不同市场的先进战机。用一句粗俗的话说:欧盟四国四 个人在搞一只鸡,而成飞一个人在搞四只鸡,因此除了成飞的设计师叫杨伟外, 成飞是绝对不要吃伟哥的。
我敢说中国的歼十、歼十一与法国的阵风战斗机、欧洲EP2000是没有明显代 差的。如果说航电与发动机与人家有差距,那也是中国的总体科技实力落后,并 非是把各企业联合在一起就能搞出来的。
运十,计划经济的产物,当我们以市场经济为导向时那就各自寻找自己的市 场。
空客体系是以欧盟经济为基础的联合体,把英法德等国的技术汇总在一起, 研制出大飞机,中国现在不行,各自有自己的小九九,这是中国的特色。
默默无闻的陕飞不停的改进运八,在技术积累的基础上还在研发出运九,就 陕飞的这些事情可以看出中国不必象欧盟那样捡鸡毛凑掸子,搞分工协作,只需 一个企业就能制造出中型飞机。就陕飞这样基础雄厚的企业,给他提供资金,增 加技术支持,相信独自制造出大飞机也不是太困难。
各自为战就是中国的特色,现在看来没什么不好。各飞机制造企业不是独立 开发出自己的战斗机了吗?民航大飞机工业可否也如此借鉴一下哪?
任何一种想通过合资来提高本国高科技技术产业的想法有时只能成为一种一 相情愿的自我陶醉。诸如航空、航天工业、汽车工业,其实人家根本不会给你提 供核心技术,所谓合资合作不外是让你生产一些简易部件的边角料。中国的长征 火箭、神州飞船、遥感卫星世人皆知,正所谓一般一般,天下第三。中国的航天 工业之所以比中国的航空工业、汽车工业发展的好,完全是欧美对中国进行高科 技封锁的缘故。拜欧美高科技封锁所赐,中国的航天工业自立更生走自己的道路 ,所以在国际航天领域占一席之地(日本在这方面不如中国的原因不是他的科技 不发达,而是和美国合作的太多,没有独立的性格)。相比之下,中国的民航工 业、汽车工业的发展却不尽人意,多少有太喜欢和别人合作的成分。
上飞的性格:水性扬花,朝三暮四,并非贞洁烈女,从一而终。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org"
上飞的立场是养家糊口,而非倾其全力发展大民航飞机工业,他的立场导致 了他的意志行为极不坚定,没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只要挣点钱就行,得过且过。 一说老外要和他合作,便把一切抛在脑后,啥也不想,只要老外给点残羹冷炙, 填饱肚子就行。洋人给块糖吃,欢喜的要命,洋人撤资,打一耳光,就哇哇大哭 ,大呼发展大民航工业,计划还没启动、洋人害怕了,又来搞合资,上飞幸福的 不得了,欣然接受之,上飞这样的性格,国家把大项目给他又怎能放心。
上飞要学沈飞那样有尊严,沈飞和美国公司的关于歼八 Ⅱ的“和平珍珠”计划因洋人出尔反尔、反复无常而失败了,后来美国公司又来 谈判,沈飞让其滚蛋,不理他了,沈飞作为伟大的中国人是好样的。大快人心。 上飞的麦道90与沈飞的歼十一:当上飞的麦道90的国产组装率达到70%和沈飞的歼 十一国产率达到70%时,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当上飞的麦道90的国产组装率达到70%时由于麦道被波音兼并,美国撤资并销 毁了图纸,上飞变的一无所有,一事无成。按理说上飞的麦道90的国产组装率达 到70%,即便美国不和中国合资,上飞也完全有可能盗版麦道90出来。有人抱怨为 什么销毁了图纸,为什么不倍份一份,可即便销毁了图纸又有什么了不起,中国 的逆推技术世界一流,当时运十就是拆卸波音707盗版仿制出来的,那时波音可给 过中国什么图纸的。既然上飞制造过运十,又有十几年的组装麦道90的经验,加 上几十年的技术储备,盗版仿制个麦道90应该不成问题。运十下马可以推托为上 级决策误失,可不去盗版麦道,只能说明上飞不行。
任何一种想通过合资来提高本国高科技技术产业的想法有时只能成为一种一 相情愿的自我陶醉。诸如航空、航天工业、汽车工业,其实人家根本不会给你提 供核心技术,所谓合资合作不外是让你生产一些简易部件的边角料。 ...华岳论坛 - "http://huazhen.net"
今儿上飞又合资个ARJ-21,飞机变小了,还的从头再来,而且不掌握核心技术 。又一洋打工计划。
凭心而论,不谈技术层面的问题,也不论技术先进与否。就运十、麦道90和 ARJ-21的飞机个头而言,那真是黄鼠狼下耗子,一窝不如一窝,越来越小。
上飞与其抱怨运十下马和合资生产ARJ-21支线客机或者重新上马运十,不如 盗版麦道90,毕竟麦道90与上飞相处了十几年,比ARJ-21更加亲近熟悉。上飞毕 竟对美国的产品、体系和思维方式比较熟悉,今儿又换个加拿大的,必须重头再 来,重新适合他的品味习性。
如果上飞再这样合资、合资、再合资,继续合资下去,对于上飞的长期发展 并没有太多的好处,其永远只能成为一个飞机装配车间。其员工会说:我们未来 可是为波音生产最先进的飞机的部件啊!对,那是洋飞机装配车间。
沈飞的歼十一国产率达到70%时,发生了异想不到的事情,沈飞终止了与俄 罗斯合作的装配生产的su-27,而后独立生产出歼十一b,这是值得赞叹和可喜可贺 的。本来合同是俄罗斯帮助沈飞组装生产二百架su-27(歼十一)的,可沈飞在生 产了八九十架su-27(歼十一)以后就停止生产了,其并非是沈飞生产的su-27( 歼十一)不合格,而是沈飞独立生产出歼十一b所至。按理说沈飞有二百架su-27( 歼十一)的组装生产合同,其完全可以闭着眼睛美美的吃大锅饭,让人牵着鼻子 走,至少生产完二百架su-27(歼十一)以后再谈别的事情,可沈飞不,他有忧患 意识,问题是沈飞生产完二百架su-27(歼十一)还能干什么?人家是在为未来着 想。中国军方需要的是大量的攻击机,而su-27(歼十一)属于截击机,没有对地 攻击能力,在中国未来的军方市场上越来越没有竞争力,沈飞天天为此烦恼,而 且未来还面临成飞歼十的激烈竞争,所以沈飞选择的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而 是超前意识,积极进取。沈飞成功了,独立生产出歼十一b,炒了俄罗斯su-27的 鱿鱼,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外汇。歼十一b是新生事物固然不完善但前途远大。
当上飞的麦道90的国产组装率达到70%和沈飞的歼十一国产率达到70%时,为 什么会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哪,是上海人没有东北人聪明吗?上海人不是 一向很精明吗?至少国人是这么看的。上飞麦道90的失败和沈飞的歼十一b的成功 和单个人的聪明毫无关系,是集体智慧和长期技术储备的结果。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从歼八 Ⅱ诞生的那天起,国人就对他不看好,陆航不要,好在海航买了许多,在“和平 珍珠”计划失败后,国家也不给与资金继续研发,沈飞自筹资金,开发歼八ACT等 航电技术以及各种技术储备。在网友的臭骂声中锲而不舍、不遗余力的改进研发 歼八 Ⅱ,今天的歼八 Ⅱ也不能算太好,但通过对歼八 Ⅱ的不停改进,为沈飞提供了大量的研制经验。没有沈飞对歼八 Ⅱ长期研发的经验,没有606所对于涡扇几十年如一日的研制,以及西飞长期的对 地攻击的技术储备以及雷达等等,再加上沈飞的歼十一国产率达到70%的技术储 备,沈飞就不可能独立制造出歼十一b,歼十一b的成功绝非是哪个领导或设计师 突发奇想的小聪明,那是几十年努力付出,技术储备的结果。歼十一b和su-27看 似一样却大不一样,并非只是光和人家合资就能完成的。
本人以为即便运十下马,上飞也应学习沈飞对待歼八那样自筹资金,继续研 发,增加技术储备,也不至于国产组装率达到70%的麦道90在洋人撤资后快速瓦解 吧。而今又合资生产ARJ-21了,但如果有可能也应该继续研发麦道90和运十,做 好技术储备,为ARJ-21的洋人撤资做好准备。
研制飞机不光要有决心、恒心和耐心,还要有野心。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 一个好士兵,总是想当雇员的人永远也当不上老板。
上飞的行为就象一个体弱而意志不坚定的人在跑马拉松,每一次只跑了一半 便坚持不住了,中途退场,下次重头再来,如果每一次都中途退场半途而废,将 永远也到不了终点。
一切事与非本人说了不算,本人在这里狂言乱语,不算数,??计划,也是一 件商品。
上海是工商业基地,国民生产总值解放前占中国的90%,今天国民生产总值也 处在全国第一位,到处支援边区建设。上海挣钱,北京花钱,上海是北京的财神 爷,岂有无钱的道理。因此上飞启动运十,资金筹集毫无问题,上飞为什么自己 不启动运十上马而非要国家下计划哪?那是为了规避风险,因为上飞对运十没有 十足的把握。当国家启动了运十计划,国家拨出第一笔经费时,上飞便把国家套 牢,把运十的风险推给国家。因为国家拨出第一笔经费后,风险就归国家分摊了 ,从此以后,运十的发展无论出现任何问题,国家都的摊着,研制经费不够了, 国家必须再拨款,因为国家不拨款运十就是必会下马,上飞将无太多责任。运十 研制成功了,不论是好是坏,是否省油省钱,国家就必须买,不买就收不回投资 。因此国家即便不是航空行家,也不愿作大头,风险太高。
国家启动了运十的项目,上飞就会成为运十研发的指挥者,应有指挥各航空 企业共同协作的能力。用武侠小说写的那样应有了天下英雄令:宝刀屠龙、武林 至尊、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当上飞有此尚房天子剑时,就可以指挥各航空制造 企业协同作战。如此说来上飞不是十分喜爱当官,管理别人,官瘾十足,不是的 ,上飞想获得指挥权就是弥补他的技术储备不足。使他成为处于中心的管理者而 不是员工。通过指挥分配,把整个运十项目分解,把大量的疑难课题、技术难点 分配给各相关企业研发攻关,最后由上飞对运十进行总装配,完成这一伟大工程 。在计划经济时代,这将是伟大的计划,为中国的民航工业带来巨大的进步。历 史课本可以这样歌颂:在上飞的带领下,中国各航空制造企业共同努力,使运十 研制成功,创造了航空史上的奇迹。如此以来,上飞岂不成了航空制造界的老大 哥,其他企业岂不成了跟在上飞后面的小混混。各企业累死累活,拼命项目攻关 努力研发,最后反成就了上飞的美名。可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了,各企业都有自 己的小九九,人家又都有自己独立的拳头产品,靠市场挣饭吃,自己干的越好, 挣的越多,技术储备和研发实力就越雄厚,未来的发展前景就会越好。因此上飞 的设想就越来越渺茫。上飞如果感觉运十下马惋惜,不妨独立研发运十。
有人说民航是箍杀运十的罪魁祸首,本人不同意。民航不是财神爷,他天天 在亏损,还要为乘客的安全负责,又要为中国的外交和贸易平衡服务,天天花大 量的美刀买波音和空客的飞机。因此民航没有为运十承担风险的义务和能力。
运十有市场吗?说这句话的人毫无道理。上飞的所在地是上海,那是中国共 产党的诞生地,中国共产党刚一成立,谁会想到他能建立一个新中国。中国共产 党建立新中国并非是靠什么投降洋人或者乞求民国政府和国民党人就能建立的, 即便是服从苏联,屈服其压力也不能建立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去拼去闯、 义无返顾,出生入死,前仆后继、努力奋斗才建立了新中国。老是害怕风险、害 怕困难是不行的。运十有市场吗?毫不客气的说空客波音的市场就是运十的市场 ,这需要你努力奋斗。把运十的图纸锁在保险柜里,不去努力研发是永远没有市 场的。
市场化道路:
沈飞的歼八 Ⅱ和成飞的fc-1的市场化道路走的并不成功,特别是成飞的fc-1并不在国家的计 划之中,是自筹资金独立研发的,说是要依靠市场的,除和巴基斯坦合作以外并 没有向国外卖出几架飞机,可飞机造出来以后照样拿国家和军方的大头。
昆山模式:昆山模式号称先生孩子再登记结婚,最后见公婆。什么是昆山模 式,在国家没有允许的情况下私自廉价出让土地以获的大量的外商投资,这显然 是违法,可昆山赢利了,并把这一模式推向全国,国家也没把昆山的领导怎么样 。
运十是一个计划,也是一件商品。既然是商品,他就有市场,如果上飞感觉 运十下马可惜,那你就自己贷款,独立研发,当运十计划成功了,民航肯定去买 ,军方也会要。问题是你有没有能力自主研发。
运十上马的最佳时间:1995年。
运十下马的时间是1985年,那时中国周边的国际形式趋于缓和,中美蜜月期 ,中国刚刚改革开放,百废待兴,到处搞建设,到处需要资金,况且中国的轻工 业产品出口美国,有求于他,因此运十下马有理。
那运十何时应该上马哪?本人以为不是在今天的2005年,而是十年前的1995年 。理由:
1989年发生暴乱,在此之后,中美蜜月宣告结束。因此从那时起中国就应该 在心里提个醒,而不是咪咪忽忽,应为一切禁运做准备。
1996年中国大陆进行军事演习,向台湾上空试射了导弹。台海关系本来是趋 于缓和的,可蒋经国小老头子死后,李登辉实行渐进式台独,渐渐使台湾脱离中 国。中国感觉和平统一台湾无望,所以才有武统台湾的打算。武统台湾就需要战 略运输、空中加油、大量空降武力,因此军方那时就应想到启动运十计划。
1998年当中国军方的波音运输机因为对方安装了窃听器而屡屡使自己暴露的 时候,就应该想到战略运输不能受制于人。而军方人士只是耍了个小聪明,把军 用波音和民用波音互换,而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整个九十年代,中国经济在发展,广大官僚们都是在吃喝打炮中度过,因此 研发资金不成问题。中国花大量资金买入俄罗斯武器时并没有感觉国力亏空,因 为国家的财力已经十分雄厚了。
2005年,中国军方花了几十亿去购买俄罗斯的运输机,丝毫感觉不到心痛, 因为战略运输是急需的。
运十即便民航不要,中国军方有先见之明,投入些资金去研发,经过十年努 力,运十也成功了吧,不用花大量的钱去买俄罗斯的运输机。
独联体的民航业受美国波音、欧盟空客的打压,奄奄一熄,由于本国的经济 不佳,也没有太多的定单,一句话,他快要饿死了。中国军方的几十亿美圆的定 单就可以使他们起死回生,逐渐壮大。作为纯正的中国人,我只得哀叹,箍杀扼 杀中国民航工业又多了一双强有力的手。
美国有一种叫“院外游说团”的组织,用中国的话说就是为大企业走国家的 后门。他们拯救了“原子弹”、波音、f-14、f-18、f-22等一大批事物。中国军 方的陆航就只认歼七,歼八二、歼轰七不成熟就不买,差一点就把歼八二、歼轰 七饿死,还是海航拯救了他们。军方这种不好就不买的习惯应该改一下,以后克 格勃在伊尔76上放点啥东西看你怎么办。由此看出军方是战术家,而非战略家, 当然军方是为了保卫国家,而非是建设国家的,但战略运输老是受制于人却是不 应该。
不要相信洋人:
歼八 Ⅱ的“和平珍珠”计划、麦道90的失败、以色列的费尔康雷达、无人机以及俄罗 斯关于fc-1的发动机的限制等等,总之在本人看来一切和洋人相关的事物都有其 不确定性,既洋人的事物总是那么不可靠,中国人不相信自己,总相信洋人、依 靠洋人、把保票压在洋人那里,多少有些洋奴变态。
哈飞的ERJ、上飞的ARJ,当洋买办们举行新闻发布会,预测未来ARJ飞机可以 完全国产化时,本人及不信任。对于一切:“未来、也许、大概、有可能”等一 切不确定语素、充满着极大的变数。未来就是十几年以后,相关人士早已退休, 把一切的未知数留给了后来人。几十年后,当洋人赚够了钱,一走了之,又给哈 飞、上飞流下俩“半熟”。
人(在此指广义的人、世界的人而并非仅是中国的人)总是有依赖心理的, 只要有所依靠,就会麻痹懈怠,丧失独立自主的主观能动性,变的逆来顺受、得 过且过。
本人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几十年了,上汽、一汽、二汽在洋人的指挥棒下过 着舒适的生活,大家没有看见吗?况且洋人从内心深处就没想让你独立生产飞机 ,你学会了他吃啥?况且各自的股份、谁生产什么飞机部件,合同上都写着一清 二楚,又岂能反悔。
如果ARJ21支线客机的研制也不是很成功的话,建议用轰六改装支线客机
西飞的轰六的市场越来越小,轰炸机低端有歼轰七、su-30mkk,高端会引进 tu-22逆火。而加油机、预警机的机体将会给伊尔-76运输机,所以轰六的市场越 来越小,但他的生产线不要浪费了,可以用轰六改装支线客机。
轰六的机体飞了几十年了,安全系数是有保障的,只须机身的直径再扩大一 点,发动机安装在机翼下方,这是当时改装轰八的气动布局,不需要重新设计, 发动机可用涡扇六或涡扇十。
轰六是轰炸机,机体的牢靠度,抗冲击力,机动性比民航客机强多了,安全 性更高。西安的航空研究所多如牛毛,美国专家戏称为中国的西雅图,我想以西 安的研究实力,用轰六改装支线客机,在技术上没问题吧?
好处:轰六军转民,不用重造生产线,绝对便宜,为西飞增加收入。
1955年6月17日,前苏联的图-104客机进行首次试飞。这种飞机是在图-16轰 炸机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载客50人。它是世界上第二架喷气式运输机。
以上资料说明本人的创意比苏联晚了整整五十年,但也说明其是可行的。
用轰六改装支线客机与一集团和二集团的两种ARJ支线客机有何区别吗?
完全国产,把利润留给中国。不用受治于人、洋打工,光出力,不挣钱。
ARJ支线客机再合资也得不到关键技术。 让西飞用轰六改装支线客机,就是 要对支线客机的难点进行攻关,而不是象ARJ支线客机那样避开困难,让给洋人。 在困难面前退缩将永远解决不了困难。
不要把希望寄托在支线客机上:
因为支线客机有利可图,大家都喜欢和洋人和资开发,但我权各企业别把心 都用在此上。不要总是整天幻想在西北天空飞的港台老板身上,那是及少数,中 国的经济在发展,广大群众需要大容量的大飞机,那才是正道。难道你害怕美国 波音、欧盟空客吗?研制支线客机只是为未来的大飞机进行技术积累,如果大家 都在走这座独木桥,未免太挤了。
陕飞:
据说陕飞的内部管理不太好,员工与领导之间有些矛盾,即便是陕飞内部有 着国有企业通有的各种矛盾,管理混乱,可人家在天天制造运八。把他运用到民 航、军工运输、预警机、电子战机等各领域,为国家做出贡献。在技术积累的基 础上还在研发出运九。
把运八的体积整体扩大一倍,就是大飞机。
动力系统,用现有发动机由四架增加到六架,浆扇动力发动机较涡扇发动机 省油,可用六架浆扇动力发动机。二战后美国的大型轰炸机就是六部发动机的。 在中国的涡扇发动机还不成熟时也是无奈只举。
结构承重的问题,本人解决不了,自行研发或找乌克兰指教。
航电与操作系统,用运八的改造。
本人的“超级运八”设想就是要使其载重量超过运十,使上飞不在感觉自己 是权威,继续搞他的ARJ,为大飞机工业扫清前进的障碍。初级解决军方的空运瓶 径。
想法有些搞笑,请网友讨论,陕飞思考。
如果哪个航空企业感觉和成飞一样精力旺盛,那就盗版伊尔76,伊尔76再不 好,但我们可以用他的机体。航电不好可改进,发动机费油可换别的......
大飞机的呼声越来越高,但也不排除某些相关企业故意制造舆论,以提高和 洋人谈判的砝码,希望能多吃些残羹冷炙。
一切事与非本人说了不算,本人在这里狂言乱语,不算数,一切事物的对错 必须要未来的历史证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