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简化字的背后:一个巨大的陷阱
|
时间:2005/10/01 出处: |
作者:郑建 (香港大学管理学院)
…… 大力提倡简化字的呼声最早起于五四新文化运动……要彻底与传统文化决裂,这里面就包括了文言文和繁体字。当时的口号不是要简化汉字,而是要废除汉字,全部改学洋人的拼音文字。(现在人们认识到,汉字的符号特性使其成为最先进的文字,是最适合电脑处理的。而且学习汉字能提高智商,增进联想和创新思维的发育。幸亏这场「废字革命」没能成功,否则我们不是丢了西瓜去拣芝麻,得不偿失吗?这是题外话。)简化字来源于草书,早在南北朝隋唐时期民间就开始流传,为有别于正体字而被称为「俗体字」,只是为了书写方便而已,在正规场合人们还是用正规字,所以当时的人们能同时认识一个字的两种或多种写法。这就好比我们在家干活时,为了方便,喜欢穿随便的粗布衣物,可外出会客时依然会换成正规得体的真丝衣服一个道理。这样的情形持续了几千年,可到了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就只许人们永远穿粗布衣服而要烧掉真丝衣服了。 1956年1月底,中国大陆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1964年5月出版了《简化字总表》,如果再用繁体字就算错字别字了。简化字总表共有三表:第一表是352个不作偏旁用的简化字,第二表是132个可作偏旁用的简化字和14个简化偏旁,第三表是经过偏旁类推而成的1754个简化字;也就是说,完全新造出了2238个新字。 那麽这个造字比例有多大呢?目前大陆规定常用字为2500字,次常用字是1000字,合为3500字,加上各行各业使用的专业词汇,《通用字表》中共有7000字,也就是说掌握了7000字就能阅读所有专业的普通书籍。七千的两千,当然有些字不在这七千以内,但我们可以大致描述性地说明这个造字比例是很大的,难怪没学过简化字的人很难认识现在大陆的汉字。 为什麽把简化字比做粗布衣服而把繁体字比做精美的真丝朝服呢?因为汉字在简化了笔画的同时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由于简化了笔画,使很多字外形相近,识别率大为降低,于是阅读速度反而变慢。由于人一生中看字的时间是写字时间的无数倍,哪怕作家也一样,所以整体来说却是适得其反。同时,由于简化字增加了很多偏旁部首,从而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这些新造的部首和字,在书法家的眼里就比繁体字粗俗难看得多。另外,由于把很多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的字合并成一个简化字,经常导致语意的混乱,并使汉字本身内在的词源关系丧失,使整个汉字系统出现结构紊乱。用过电脑的都知道,繁体字和简化字的输入速度差不多少,但由于新加一套简化字体系,人为地增加了一套检索系统,从而使麻烦多了一倍。如果不搞简化字,沿用历史上几千年的惯例,手写时可用俗体,印刷还是用正体,那不挺好吗?何必没事找事多此一举呢?用老百姓的话说,真是豆腐变成了肉价钱。 简化字的理论根据是,综观汉字演变过程,从甲骨文,金文到篆书,隶书、楷书以及行书,草书,其总趋势就是从繁到简。但认真研究汉字的演变,我们不难发现,汉字的发展同时遵循著从简趋繁和从繁趋简的双项规律。由于人们生活和思维的日趋复杂,要表达的内容增多,于是需要创造新字,汉字也就从简趋繁,增加笔划后才能造大量新生字;反之,听任笔划过多,不予简化,就会日益繁复累赘,于是人们便寻求简捷的书写方式。但研究表明,整体看来,从甲骨文到现代的文字,从简趋繁的字多于从繁改简的字。 推行简化字的另一理由是为了消除文盲,让劳苦大众也能识文认字。事实上大陆简化字推行了四十多年,可至今文盲仍一亿多,半文盲更不计其数,相反,在台湾,依然是繁杂的正体字,可由于政府注重教育,扶助平民子弟入学,到七十年代就扫除了文盲。由台湾与大陆这组比较实验我们可以看出,普及教育的关键不在文字笔画的多少,而在政府用心的多少。 赞成简化字的人认为,汉字不就是个代号吗?代号不是越简单越好吗?与其花那麽多时间来学认字,不如多花时间来学习真正的文化。其实这是种误解。汉字每个字本身就是一部浓缩了的文化,一个固化的资讯模块,在学认字写字的同时就是在学习中国的文化。比如奋的简化字把中间的'隹'字简化掉了,隹是什麽?它是种候鸟,下面的田代表鸟的栖息地,这个字说明候鸟只有奋力展翅,才能完成南北迁徙,去掉隹就丢掉了奋的最本质的资讯。六十年代的简化方案使汉字由平均16笔画降到了10.3画,到1977年共产党又想推行第二套简化方案,欲将笔画降到十以下,后因民众反对强烈而停止。这让我想起一个笑话,英文中有很多字也很长很难记,我们能不能把它也简化了呢?难道文字最重要的就是它书写的繁简程度吗?为了简单,废除文字,不写字不更好吗?这当然是笑话,但也说明一个问题,在全球能对祖先的文字大动干戈,横砍竖切的,恐怕只有中国共产党人了。 谈到这大家都明白了,繁体字简化字各有优缺点,文字的繁简难易都不是主要问题,那我们不禁要问:为什麽非要搞简化字呢?简化字的背后是什麽呢? 我们发现这里面有个巨大的阴谋,有个很深的陷阱。 中国老百姓有句俗话:三代出一个贵族。意思是说,一个人文化气质的培养是个漫长而艰巨的任务,要经历三代人的努力才能培养出一个气质高贵的人,事实果真如此。无论一个人还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承沈积都要求有个继承过程,只有继承了前人的,站在了前面巨人的肩上,我们才能看得更远,才能有所发展。所以我们说,简化字最大的弊端就是割裂了文化,使延续了几千年的文化命脉被简化字割断了。由于那麽多新字出现,废除了那麽多正体字,六十年代后出生的人,哪怕是大学生,也很难阅读40年前的报刊,更别说在那以前的古籍了,中华文化被拦腰砍断了。一个最生动的例子就是全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在百年校庆时发行了一百张限额的「百年书签」,印刷精美,成为海内外校友争购的珍藏品。谁知里面错字连篇。如「桃李芬芳」错成「桃李纷芳」;「直挂云帆济沧海」错成「直挂云帆济苍海」;「坐拥书城,富甲一方」错成「座拥书城,富甲一方」。北大文人都闹这样的笑话,可见中华文化后继无人也。在中华历史上,出了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断送了先秦以前的先皇教导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外,对文化的巨大损伤就数这次的简化字了。活生生地把后来的炎黄子孙隔在了祖先文化长河的外面,让新中国出生的人成了「文化无根人」,成了文化荒漠里的人。有人说新文化运动不是倡导学习西方文化,搞拿来主义吗?可学来学去,事实又如何呢?很多时候都是邯郸学步,没学到别人的,反而把自己以前的好东西也丢了。为什麽说这是个阴谋呢?因为传统的中国文化教育人要做到「仁义礼智信」,要「知天命,敬鬼神」,这与共产党「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暴力革命基本理论是相反的,这和共产党的「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斗争哲学相冲突的。共产党为了使中国人跟随他听命于他,于是利用简化字来砍断其他文化养料的来源,让其一言堂的文化封锁和精神洗脑得以顺利实现,从而巩固其政治统治。这就是简化字背后的阴谋。可惜的是,有著同样聪明想法并拥有同样暴力的秦始皇,刚传三代就垮台了,成了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我们知道,历史是从来不宽恕那些破坏文化的人,因为他们的罪过远远超过杀人放火。
從幾個正體漢字和簡化字看對比 作者﹕山河
在中國大陸的教育,只教識字,並不講解字的本意和構造來源。特別是現在大陸使用的簡化變異字,和漢字都不能說是一回事了,這使得廣大的國人更是無法知曉真正的民族文化。嚴格的說,這些所謂的簡化字,是不能叫漢字的。然而漢字的創造是有其內在的系統內涵的,這種內涵貫穿在中國人的一切之中。今天,在這裏揀取幾個,以做示意。 一,仁、仁 仁字並沒有簡化,只是一般不知道他到底是什麼意思。仁是會意字,從人,從二。《說文解字》說人是“天地之生,最貴者也。”還說,凡是屬於人的都從人。二,是會意字,古文作“丄”,就是上字。二、上都是高的意思。《說文解字》說,二是地之數。那麼,結合起來看,仁就是專屬於世上的人的高尚情懷。儒家講“仁義禮智信”,仁是僅次於德的,人類所特有的一種美好的情操。《說文解字》說,“仁,親也。”人與人相互親切關愛。《禮記》說,“上下相親謂之仁。”“溫良者,仁之本也。”“仁者可以觀其愛焉。”。《春初元命苞》說,“仁者,情志好生愛人,故立字二人為仁。” 仁者是對有仁德者之稱。有時候,用仁來指有恩於萬物生育的事物。古代歷來推崇仁政,認為尊德行仁的才可以叫做王。現在果實的核部份也叫“仁”,古代這個其實叫“人”,果人、核桃人。明代後才改作“仁”。
二,義、义 義字被簡化得面目全非了。正體的“”是會意字,從我,從羊。“我”是兵器,甲骨文字形象兵器形;又表儀仗。我也是會意字,從戈,從戈。象形字羊表祭牲。這兩個金屬的戈使得義字充滿了鏗鏘的陽剛氣氛,因為要承擔風險和責任;而獻祭的羊又表明了義是富含自我犧牲敬神的。古人講:義不殺生,義不殺少。義的本意是,合于道德的行為或道理。捨生取義是因為古人篤信義不容辭。在港臺,人工肢體稱作義肢,因為它是在為人作貢獻呢。 而簡化字“”就亂七八糟了。從丶從乂。而丶啥也不是,就是個逗點兒。乂是會意字,從丿從乂相交,又作“刈”,除草的意思,引申是治理的意思。和道德已經徹底脫鉤。講政治當然不會講道德啦。現在搞什麼主,其實是要治理你、收拾你的意思;丿就是撇,還有拋棄、丟開的意思,現在共黨政府拋棄國家拋棄廣大老百姓是其必然的選擇。 三,禮、礼 禮字也是給簡化到變異了。《說文》講,“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最初始的意思是舉行儀禮,祭神求福。儒家歷來重禮,這個禮字可是有的說的。禮是會意字,從示,從豊。豊字從豆象形,古代祭祀用的器,如果用於事神就叫禮。示是會意字,小篆字形,示字上面的“二”是古文“上”字,下麵的“小”字本是三豎,三豎代表日月星,《周易》講“天垂象,見吉凶。”只有觀察上天的天文,才能洞察世間的變化,這是因為天象是神用來垂示人類的手段。示作為一個漢字部首,其字多與祭祀神明有關,比如:祝,跪在神前口中祈叮桓#焐竦v護才叫福;禪,帝王請示神靈;社,是土地之神。那麼結合起來看,禮意思就明白了,過去講的禮,主要是對神靈的祭祀、表達敬意和尊重,這就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引申到日常生活,那就是對別人的尊重。《左傳》說,“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我們再看看這個簡化字“”。從示從乚。現在的人不信神,那麼這個示頂多就是上級的指示;這個“乚”,在古文中同“乙”、同“毫”,而毫為豪的俗字。毫是長尖的毛,豪是豪豬、豬毛。乚是散亂的絲,蜷曲、纏繞的意思。象形字乙是植物屈曲生長的樣子,引申為碾壓、壓抑。結合起來看,已經完全沒有了敬神敬人的內涵。在現在,也果然被今天的人看作是對“人性”的壓抑,結果現在不信神的人,心裏都亂七八糟的,就像扭曲散亂的雜草一樣。 四,智、智 智,會意兼形聲, “知”的後起字。從日,從知,知亦聲。知,會意字,從矢從口。矢是象形字,象鏑括羽之形,本意是箭,引申為正直、端正,再引申為出口無悔的發誓。知是智的古字,通曉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的才能叫智,也就是知。而且,真正的知、智,一定是真理,一定是真象,也一定不會偏離道德仁義。 日字象形,從○一,為太陽之精。〇象太陽之形,一表天陽之一。原來的知是沒有下麵的日字的。口為土,矢為金,土生金。可能是後人的口上損德過多,所以加上一個日字,日為火,火生土。另一方面,舌為火,也可能後來的人越來越變得巧舌如簧了吧。 五,信、信 信 是 會 意 字,從 人,從 言。信 的 本 意 是 真 心 诚 意、專 一 不 移。人 的言 論 應 當 是 诚 實 的、,真 實 的,不 虛 偽 的,否 則 就 不 能 叫 人 了,說的 什 麼 也 不 能 叫 人 話 了。言是指事字,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橫表示言從舌出,是張口伸舌講話的象形。以“言”作偏旁部首的字,都與說話或道德有關。《說文解字》說,“直言曰言,論難曰語。”就是說,心裏有什麼直接表白才叫言,而推理辯論詰問的話應該叫語了。因此《法言義疏 問神》曰,“言,心聲也。” 如果一個人言不由衷、說假話,肯定是不會有信譽。《詩 衛風氓》曰:信誓旦旦。古代的人一旦信誓,就決沒有不兌現的時候,而現在的人,都把信誓旦旦當作作秀和騙人的花架子了。就像現在的中共,張口就是瞎話,而且滿嘴瞎話,並且還要掩蓋自己說瞎話,所以,它已經在任何人的眼裏都失去了信譽。 其實,正統漢字的每一個字,都是根據中國傳統的道德觀念、天地人觀念構造出來的,其本身就貫穿著中國傳統的一切內涵,乃至修煉的道理。真正中國傳統文明的每一個側面都是互相連貫在一起的,也都是融會貫通在一起的。
台北市马市长推行正体字演讲记录 也是正名运动——为「繁体字」正名为「正体字」请命
前言:为何到微软来大谈文字问题?各位都是从事高技术的专业人士,应该可以了解到,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不但不冲突,而且可以相互结合。例如本市兴雅国小有位书法老师,将传统书法教学的方法,以现代科技拍摄下来,放在站点上,使学生学习兴趣及成效大增,获得家长和学生好评。可见现代科技是可以与传统文化结合的。我今天会来微软公司,是有一个很小,但是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将「繁体字」正名为「正体字」,我们每次打开计算机,就看到「繁体字」,深深觉得要正视此一问题,我在各地演说也都谈这个问题:「我们所使用的文字叫作正体字,不叫繁体字」。希望各位能重视此一问题,支持台北市政府将「繁体字」正名为「正体字」的政策。 语言文字是重要的文化资产,值得我们正视和珍惜,法国有一个法兰西学院(Academie Fransaise),专门负责法国语文纯净的维护。虽然强势外来文化及现代新兴科技难免影响传统语文的使用,但是,保持语文之纯净仍是值得吾人追求的目标。而今,全世界已有十三亿人使用中文、有二千五百万人学习中文,未来中文影响力必将大增,我们可以拭目以待。「繁体字」正名为「正体字」的时机,也已经成熟,故特别在此,请各位高档科技专业人士能重视这个问题。 一、 何谓「正体字」?「简体字」?「简化字」? 我们现在使用的中文字,正确的名称是「正体字」。常有人误称正体字为「繁体字」,是不正确的。因为我们的正体字是沿用数千年来正统的文字,并没有增加笔划,怎么能称为「繁体字」呢?「简体字」是指比通行文字的笔画较简单的字,大多为宋、元以来的俗体字,是自古以来用户书写自然形成的。教育部曾于民国二十四年公布了三二四字简体字,一般所说简体字就是指这些字。 「简体字」和「简化字」都是指笔画较减省的字;而大陆现在使用的文字,正确的名称应该是「简化字」。也有人常称「简化字」为「简体字」,事实上两者并不完全相同。因为大陆是在一九五六年推行「汉字简化方案」时简化了汉字,简化的字约二千三百余字,所以该称「简化字」,而不该称「简体字」。 二、 为何要将「繁体字」正名为「正体字」?正体字有四个意义:第一是代表祖先传下的正统文字,其次是代表与「简体字」相对。如:「单」为正体字,「单」为简体字;第三个意义是代表与「俗体字」相对。如:「却」为正体字,「却」为俗体字;最后是代表与「异体字」相对。如:「够」、「够」互为异体,选「够」为正体字,则「够」为异体字。从广义来说,简体字、俗体字都可视为正体字的「异体字」。正体字不仅保存了文字的优美、字体具有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六书意义,易于学习,还可以保存、发扬传统优良文化。是以,我们现有的文字正确名称应该是「正体字」,而「繁体字」是大陆简化汉字时,对原有文字的称呼,暗喻「繁」为「烦」等负面的意涵,不宜再沿用。相反的,正名为「正体字」,与「简化字」或「简体字」并行,也并无贬损之意,应是较佳的安排。近年来台湾教育普及,台湾已然成为全球中文程度极高的地区,我们使用普通话及中文的程度,并不比大陆低。然而我们所使用的文字,却习焉不察误称为「繁体字」,其实我们的文字并未增加笔划,实不应继续误称。应予正名,并重视、珍惜我们现正使用的「正体字」。 三、 是否反对使用简体字或简化字?反对印刷用还是书写用? 中国大陆当年简化汉字,最重要的理由是认为正体字读写困难,大陆文盲多,教育普及不易,造成国势积弱与落后,因此必须简化汉字,以利普及教育。这种论点,其实似是而非,试看台湾与香港迄今都使用正体字,其教育普及程度、国民经济生活水准都比使用简化字的大陆高。而大陆近二十年经济发展迅速,是因为「改革开放」,扬弃共产主义的结果,并不是推行简化字的结果。所以没理由因此而采用「简化字」。 先学「正体字」再学「简化字」容易,先学「简化字」再学「正体字」则相当困难。海外华人居住小区也有两岸移民在推动中文教学,是同时并存。「简化字」虽然易学,但也易忘,「正体字」不易学,但也不易忘,因为每一个正体字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孩子们容易记住。汉字正名为「正体字」,只是一件很小的事,不会妨碍任何人,但是却可以还原正体字的历史地位,是对汉字应有的尊重。但个人如为了快速记事而书写简化字,其实并无妨碍,我个人书写也常使用简体字或简化字,但是在出版业、教科书、印刷品、站点上仍宜采用正体字,以示对汉字的尊重,并维护汉字发明以来的一贯性。其实中国大陆近年与外界接触大增后,对正体字也有了不一样的态度。举几个例子供大家参考,例如中共前总书记江泽民喜欢吟诗,而签名时一定用「正体字」,他的理由是「正体字」比较好看。可见「正体字」仍为不少大陆人士所喜爱。而我们台湾使用「简体字」或「简化字」也很多。可见「正体字」和「简化字」可以并存,改称「正体字」并无矮化「简化字」之意,但是使用的场合一定要有所区隔。此外,很高兴刚才有听众反映外交部站点原用「繁体字」,现已改称「正体字」,本人表示敬佩。另有一些中央机关的官方文书部分已改称正体字,这是值得大大推崇赞扬的。 四、 大陆推行简化字有无理由?是否符合事实及时代潮流?简化字的优点是笔画数较「正体字」减少一些(据统计平均每字减少二笔左右),虽书写较易,但是现代文书常以计算机代笔,事实上差别不大。简化字反而缺点不少,它破坏了正体字的结构,丧失了正体字的优点。「简化字」简化的情形,使六书造字的特性不再存在,增多了相似的字体,如「ㄦ」与「几」、「天」与「无」、「农」与「衣」、「历」与「厉」等等,凭添了辨识的困难。想阅读古书,需要另学正体字,使历史、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发扬,陷于一种断层的危机。 五、 何以反对印刷用简化字却接受汉语拼音系统?也许有人质疑,我们一方面主张将「繁体字」正名为「正体字」,一方面又采用大陆推动的「汉语拼音」,有无双重标准?其实这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汉语拼音」系统是将国字以罗马字母表示,以方便外国人辨认,主要是以外国人为服务对象的,不是针对本国人。事实上,汉语拼音是针对中文注音符号一对一发展出来的罗马字,其实就是罗马化的注音符号。「汉语拼音」的优点为:以有限的二十六个英文字母要来代表三十七个注音符号,尽量精减使用字母的个数,也减少书写处理时间;而且以汉语拼音系统创建数据,制作检索码时,因各罗马字母项目都有字属之,不会像有的拼音系统偏重于某些字母,有些字母则闲置未善用,是较科学的一种系统。所以,汉语拼音自一九五八年问世以来,已使用四十六年,是一个成熟、全球广泛使用的系统。当前美国以及世界其他许多地区的图书馆、博物馆,包含美国国会图书馆、哈佛燕京图书馆皆使用汉语拼音,联合国也在一九八六年予以认证。当前全球约有十四亿汉语拼音的使用人口,并且每天都在增加,因此,使用汉语拼音可以促进国际间信息的沟通与交流,更可便利外籍人士来台投资、求学与旅游以及国人出国旅行、经商,这对于海岛型经济的台湾而言,益显重要。采用汉语拼音也不影响台湾的本土化,故不宜采用汉语以外的其他中文译音版本,否则将使台湾与国际社会接轨更为困难。 我虽主张采用汉语拼音来罗马化汉字,不过,学习国字我们仍主张采用注音符号,不用汉语拼音,因为注音符号有符合中文字体、亲切自然、标注简洁、单一发音等优点。此外,由口语到汉字之学习时,注音符号也是极佳的过渡学习工具。而且注音符号出版物普及率高,有助于提升学童国文水准。至于其他的乡土语言也可以注音符号增补式来表示,闽南语、客家语也只要加上若干符号和声调,即可清楚表示其发音。以罗马字母来表示客家、闽南语拼音,并不是唯一的方式。但是现在有的各种拼音法有其历史渊源,我们均予尊重,但是否一定要小孩子学这些字标,就见仁见智了。因此,当前在台北市小学的乡土语言教学,原则都不教罗马字拼音,以免与英语音标混淆。 六、 新加坡、马来西亚的经验 台湾的普通话文教育成果,在华人世界居领导地位,和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都有密切的交流,占有独特的地位。像新加坡采用简化字,西化很深,无庸多说。而很特殊的是马来西亚,马来西亚的华文报纸,虽采简化字,广告却常使用正体字。他们沿袭古人传统,从事一些风雅的文学活动,像有位年轻的华人国会议员翁诗杰就会作中文七言诗,还有一些民间雅士搜集世界各地人士的墨宝,这些事情都饶有古人之风。马来西亚的文学在华人文学界有特殊的地位,和台北文学界往来也很密切,许多华人作家的书都来台湾出版。还有华人出版界排行榜,因为台湾还是举世华文出版业重镇,本人也期许台北市成为世界华文出版中心和世界影音出版中心。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高行健的得奖作品灵山,还是要来台湾出版,而不去其他的华文城市。香港和台湾都是华文正体字的中心,二地的民间交流很密切,本地的香港观光客也逐渐增多,港人有多次交流,也主张使用正体字,未来的发展我们很乐观。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成立迄今不到一百年,我国文字已有五千年历史,未来文字发展还不只五千年。推行正体字是本于对优良文化的热爱与执着。大陆自一九七八年改革开放以来,意识型态逐渐松绑,大陆政府若号称是世界中华文化的代表,首先就应该恢复正体字的使用。,我们可以大胆预言,未来「正体字」将较「简化字」更占优势。 结语:推行现代化,采用高技术,不但不必牺牲传统文化,还可以运用高技术,保存传统文化 期许新技术产业同仁,能保存并发扬传统语言文化,其实与高技术、现代化发展并没有对立,甚至还有相辅相成的效果,例如古迹活化已有不少成功的例子。推行现代化,结合高技术,不但不必牺牲传统文化,还可以保存传统文化。未来「正体字」也可以融入文化创意产业,做为台湾的领导产业,成为台湾的宝贵资产。 演讲时间:九十三年十月十三日(周三)下午三时四十分 演讲地点:国泰金融大楼七楼演讲厅 主持人:微软公司邱总经理丽孟 记录:范贤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