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军为啥打不到咱陕西
|
时间:2005/09/20 出处:陕西日报 |
1937年7月以后,日军占领了我华北大、中、小城市和交通沿线 的土地,又向南方大举进攻。入秋后,又派出兵力,直扑陕西。他们 认为打下陕西,就可进军西北和西南,配合其南下大军,速战速胜灭 亡中国。 他们更认为,陕西是抗日中坚中共中央所在地,而西安是张、杨 逼蒋促成全国抗战的基地,打下陕西是对中国抗战精神的致命一击, 先灭为快。 还有,抗战开始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主力已开到晋西北前线, 在关中的杨虎城部队主力也开到了山西河北交界的前线。陕北留守的 部队只有1万多人,要防守300多公里的黄河西岸;关中留守的6000多 人,要防守100多公里的关中东部。日军先后投入进攻的部队有5个师 团,3个旅团,四五万人,三倍于我军;又有空军、炮兵配合,日军 以为可以轻取而胜。 趾高气扬,气势汹汹的日军迅速推进到陕西东界的黄河东岸,但 一看黄河,为之失色;世界上竟有这样雄伟的河流,太可怕了,太可 怕了。不得不停止了前进的步伐。 日本是一个狭长的岛国,长不过1800多公里,最宽处只有200多 公里,最长的河也只有300多公里。日军在黄河天险面前无能为力。 经过一冬的谋划,敌人采取的战法是:先用空军对我守军狂轰滥炸, 使我无力还击,然后用武装的船只强渡占领渡口,后续部队迅速登陆, 汽车、装甲兵马上开来。 而我军早已作了准备,在山区中修了坚固的工事,配备了强大的 火力,在敌人船只开到河中时,打个人仰马翻,并向对岸敌军发射迫 击炮,坚决顶住,迂回渡过黄河,从背后打击敌人,使他顾不得渡河。 从1938年到1939年底,日军从府谷渡口到潼关渡口,发动了大小 20多次的渡河战斗。特别是1939年,国民党第二号人物汪精卫投降了 日本,汪精卫建议要快占陕西,要狂轰滥炸西安和黄河各渡口,就可 战胜共产党和杨虎城所部。日本人更忘乎所以,他们对陕北宋家川( 即吴堡)这个大渡口,一连进行4次攻击,最少时用兵500人,多时15 00人,飞机大炮开路,战船跟进。但我军在敌人滥炸时,集中向敌船 发射火力,打得敌人仰船翻,落荒而回。但回到东岸时,准备渡河的 后续日军又遭到突如其来的袭击,阵营大乱,赶快向太原方向退去。 日军先后在府谷、神木、佳县、吴堡(宋家川)、枣林坪、马头关、 大庆关、潼关发动的进攻,也是每次出动5000到10000人的兵力,都 遭到同样的战法而被击退,这都是因为有黄河作屏障。正如诗人李白 所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值得再提的是,杨虎城所部在朝邑 (今大荔)邓宝珊所部在榆林向企图从东、从北(包头)强渡黄河的 日军,都给了迎头痛击。府谷和大庆关(朝邑)都被日军一度占领, 很快就被他们反击收复。1939年后八路军在华北建立了根据地,日寇 再无力西顾了。 正因为有上述胜利,日军未能占领陕西一寸土地。使陕西得以成 为抗战的大后方,特别是成为中共中央指挥抗战的大本营,又成为解 放战争胜利的领导中心。 陕西能够不被日军占领,抗战军队里有大功,但伟大的母亲—— 黄河的作用不可轻视。 黄河从府谷向南到韩城禹门口,是奔腾在陕西、山西间的峡谷中, 一泻千里,从天而降,吼声震动,力冲万钧。壶口之险飞鸟罕至。黄 河在禹门口,猛出峡谷,一展数十里之宽,如海如潮,泥潭、沼泽四 布,流向深浅莫测,从古至今为军渡之大忌。 我上小学时观看过黄河,解放战争中我6次来往渡黄河,直接受 到了惊涛骇浪体验。如同进入了熔炉,锻炼一颗坚强的红心。但对敌 人来说,那是难以逾越的天险。1939年被我俘虏曾在宋家川渡河的日 军一司号兵山田说:“船到河心,每一个浪就是一座大山,船过了一 个浪头,我们都吓一脸煞白,全身发软。哪还能打仗。大大的可怕。” 在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队多次追击我撤退到山西的机关,但一到黄河, 则溘然而至,扫兴而归。 伟大的黄河,是我们崇敬的母亲,她孕育了中华民族。在抗战中, 她保卫了大西北,保卫了大后方,保卫了党中央,保卫了志愿抗战以 及支援解放战争的陕西人民。你是那么爱护你的子子孙孙,让他们永 远享用着你的恩惠。 不可讳言,现在黄河的水越来越小了,甚至断流;我们今天唱《 黄河大合唱》,孝顺她,使她在新世纪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光彩万丈。 (张 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