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报道“假记者”事件《河南商报》被停刊
|
时间:2005/09/14 出处: |
由于报道领工资事件”,商报惹恼了河南省委,被停刊。商报的停刊日期是从2005年9月17日星期六至2005年10月16日,停刊时间为一个月,文件2005年9月14日下发。
附:祸根新闻原文
有多少真假记者发矿难财 [ 2005-08-19 ]
(记者 范友峰/文图)
8月15日,知情者向本报反映,本报一“杨姓记者”在采访汝州一起煤矿事故中,收取出事煤矿的“封口费”500元。为查明真相,本报记者先后两次赶到汝州市进行采访,结果却令人大吃一惊……
“奔走相告委员会”:去汝州领工资去
知情者向本报透露,引发包括自称本报记者在内的众多“媒体记者”前往汝州“领工资”源于一场矿难。
7月31日,汝州市寄料镇一煤矿突发透水事故,正在井下作业的多名工人得以逃生,但还是有人员伤亡。
事故发生后,矿主不见了踪影,此事被当地隐瞒。8月13日,汝州市寄料镇发生矿难的消息被知情人透露给省内多家媒体,而后这一信息又通过手机短信广泛传播开来。此间接到手机信息的媒体记者称传告消息者为“奔走相告委员会”。
知情者称,接到这一矿难信息者多达500多人。
8月14日下午,得知这一信息的“记者”陆续来到汝州市。汝州市各大宾馆、饭店、小旅社都住满了闻讯而来的“领工资”人群。当地一家宾馆的工作人员事后对来此采访的记者称,宾馆就盼着市里的煤矿出点事,问及原因,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笑称,煤矿一出事故,大批的“记者”就要来,来了就要登记住宿,这对平时客源少、生意不好的宾馆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
与发“工资”者接触
8月15日,本报记者来到当地新闻主管部门,接着在汝州大厦宾馆208房间,记者正好遇上三位自称省内“三农杂志”的记者同行,他们在这里正与汝州市寄料镇政府企业委的杨主任和镇工业办的一位工作人员进行着讨价还价。杨主任让刚来的记者先等一下,接着他们继续开始讨价还价。下面是他们之间的一段对话:
杨主任:你们既然来了,我们也不好说啥,但是钱真的让先来的人领走了。
媒体:你们看着办,反正我们来一次也不容易,又开着车,就车这一项花费就不少。
杨主任:来的都是朋友,我们也不能说不欢迎,但要按规矩办事。
媒体:这我们都知道,也不是第一次来,你们也不是第一次出事。
杨主任:既然知道就好,你们既然是“三农”的人,今天就来了十几个,你们自己说咋办?我刚才说了,既然来了也不能让你们空着手走,这样吧,每人100元。
媒体:你们是不是看不起我们,我们都这么大的年龄了,还有这么高的个子,朝这儿一站也不能只给100元。
杨主任:要不照顾你们一下,每人300元咋样?
媒体:不行。
当着本报记者的面这样搞价杨主任似乎有点不好意思,他停下对话,转而对本报记者说,你们先去201房间吧,在那里稍等一会儿,我们这边谈好之后,咱们接着来。
8月14日发“工资”现场
10分钟后,寄料镇工业办的工作人员让记者到208房去。杨主任说(以下内容根据录音整理),你们也来晚了,但是同上一拨人一样,也不会让你们白跑一次。记者签名后,领到了1000元钱(记者回到单位后将此款上缴)。杨主任称,来的人太多了,昨天我分次拿来了20万元,今天给你们发的是余下的钱。记者表示不相信一个上午会发去20万元,杨主任向记者详细地叙述了发生于8月14日集体发“工资”的现常
杨主任称,发放“工资”时由于人太多,很多人站在汝州大厦的院子里,停车场停着60多辆挂着“新闻采访”的车辆,在二楼客房的走廊里也挤满了人。在此情况之下,只好临时租用了大厦二楼一个最大的会议室。杨主任称,一个大会议室被挤得满满的,为维护秩序,寄料镇企业办、工业办的工作人员每个人手拿小棍,对那些不排队往前挤的人进行敲打。
据杨主任称,各个媒体分级别发钱:1.凡是自称来自中央级大媒体的每人500~1000元,2.凡是自称来自省内各大媒体的标准是200~500元;3.其他市级媒体200元;跨行业、跨地区媒体每人100元。
在此次的发放中,共有100多家媒体、480人领走了20万元,杨称,汝州市太穷,在煤矿事故中这是最少的,与登封、新密二市的煤矿事故发红包相比,是小儿科。
当记者提出看一看本报“杨姓记者”的领钱登记时,被对方拒绝,经过记者的再三恳求,杨主任同意了。记者与工业办的工作人员来到大厦一楼,工作人员从一辆面包车里拿出一沓稿纸,此时这个神秘的工资表终于浮出了水面。白色稿纸写满了20张,除没有新华社记者之外,签名人员涉及到很多自称来自驻豫中央级媒体,加上省级、市级、医疗报纸杂志等,多达100多家省内外媒体。
杨主任称,20万现金是乡政府从农村信用社贷款,至于为何要贷款给“记者”发“工资”的原因,是因为市里有位领导对口管理这家煤矿……
8月18日 “媒体”记者再集汝州
昨天,知情者又向本报透露,本报“杨姓记者”再次到汝州领“工资”,这一次领工资的原因是什么呢?
据知情者讲,8月3日,汝州市小屯镇五.二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据称一人在此次矿难中死亡。矿难发生后,当地政府再次采取瞒报手段。但是,与7月31日寄料矿难一样,矿难还是被新闻线人获知并通知了媒体。媒体又通过手机信息传播开来。
知情者说,8月17日下午,大批的“媒体记者”再次云集汝州。
8月18日14时,记者再次来到汝州,知情者此间透露,此次“工资”发放地安排在汝州市的天鹅宾馆。
天鹅宾饭大门的停车场上,停满了挂着各式“新闻采访”的车辆,数十人停留在宾馆的大门口,进入大厅后,一楼的沙发上坐满了等待领钱的人。一位刚从6楼领了“工资”的女“记者”对刚进来的人大声说,“快上去领吧,不然的话就接不上趟了。”
乘电梯来到宾馆6楼,走廊里站满了等候的人群,在排队等候期间,不时地从南边的一个会议室里走出一些刚领过工资的人。一个人从里面挤出来,边走边说,“还是老样子,200元,别急,都有份”。
与记者相挨着的是自称今日信息报的一个记者,这位长相清秀的小女孩说,“我是跨行业领钱,可能只有100块钱。”
20分钟后,前面出现了松动,会议室的大门开了,一位工作人员站在门口大喊,“都进来,别挤。”记者随着人群走进了会议室。
遭遇官员“训话”
这是一个大的会议室,会议室南门入口处是一个主席台子,台子上并排摆着两张桌子,在台上就坐的据说是汝州市委的一位官员。经该官员介绍得知,与之同在台上的是小屯镇企业办白主任。
这位工作人员让大家静下来,然后说,“刚才今日信息报的某某人,排了两次队,领了两次钱,刚才被我发现后把她的证件给扣了下来,你们中间若有已领过钱的,请走开。”
“有些人你们也别粘乎,还有一些人想整我,你们想想,我会在乎吗?再说了,我是为你们办好事,你们来了,到处窜,影响到各个部门的工作。(煤)矿上给我们打招呼,考虑到与(煤)矿上的关系不错,我给他们协调了一下才拿来了这些钱。”他说,“有些人昨天来了之后,就给我打电话,说我不给弟兄们照个面,我怎么能跟你们照面?照面的目的就是让我给你们安排吃住,我为啥要给你们安排食宿,你们是自己来而且是来曝光事情的,又不是我请你们来的,再说了,在座的有几个是真正的新闻记者?中宣部、省委宣传部都有明文规定,不准你们这样搞。”他说,“刚才已经发了100多个人了,今天发了钱你们以后就不要向(煤)矿打电话了,此事到此为止。”
政府官员说:明知假记者也不敢惹
训话结束后,开始了有秩序的发放“工资”,每次3个人走向主席台,开始登记,然后再由一位工作人员负责发放钱,跨行业采访者每人100元,综合性媒体每人200元,领到钱后,人都向外走去。
那位与记者同坐一排的长相清秀的女记者拿出一个空白介绍信,填写后走向主席台,记者看到她领到了200元钱。
一位男“记者”的证件遭受质疑,工作人员大声说,洛阳的媒体怎么也来了,然后让这个洛阳某媒体的记者先坐到一边去。
15时,一位男“记者”走到主席台,登记人员向这位“记者”要证件,这位记者笑着说,“我就不用出示证件了,我这张脸就是证件。”在官员的协调下,给了他100元,这人还是不走,看到没有几个人了,负责发钱的人又补给了100元钱后,此人才离去。
所有的人都离去后,汝州市委的这位官员对记者称,从上午到现在,共有300多人领走了近10多万元。他称,这其中的真记者不到三分之一,尽管这样,这些被人们称为假记者的人当地也得罪不起。为什么呢?他说,假记者与真记者相互有牵连,他可能发不了稿子,但他可以找到真记者发稿件,这是最让人头痛的一件事。
至于矿难,这位官员称,他也说不清楚。记者问,如此发钱你们不怕出事吗?这位官员称,“我们对这些假记者也是恨之入骨,谁能治治这些假记者呢?”
经本报核实,那个打着河南商报旗号来领了两次钱的杨勇并不是本报记者或工作人员。(记者 范友峰/文图)
(来源:河南商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