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英九旋风”席卷民进党执政版图
|
时间:2005/09/12 出处:亚洲周刊 |
李华球 人民选择马英九,是因为厌恶台湾政治恶斗,并认真思考二次政党轮替。马英九提出「先连结台湾才有中国」,动摇民进党垄断本土化论述的版图,引起陈水扁畏惧和敌视。
李华球﹕现职台湾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国安组特约研究员、中华港澳之友协会副秘书长。台湾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法学硕士。
马英九在八月十九日正式接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而中央委员与中常委也于二十日选出,国民党十七全会已经闭幕,新的领导班子宣告就位,开启了国民党的马英九时代。
各界对马英九时代来临都有一些期待,希望台湾能够走出衰退胡同,找到新的出路。民调显示,有六成九的人期待二次政党轮替,而民众对国民党正面评价达四成九,负面评价两成六,由此可知台湾人民对于现状的厌恶与不满,已经到了临界点。而马英九会给执政的民进党带来什么样的压力,值得进一步探讨。
台湾人民对政治的恶斗已经产生了「排斥效应」,从马英九和王金平的党主席选举,其实已经透露了些许端倪。马英九以七成的大幅度得票率赢得选举,虽然这是国民党的家务事,不能完全显示全民的意向,不过,也让我们从中嗅出国民党党员对于「清明政治」的期待,也可以预先看出国民党党员所显现出隐性的民意态度。
笔者相信他们选择马英九的理由不外是﹕一、厌恶政治恶斗所造成的「政治倦怠症」,人民已经被这股歪风与恶风搞怕了,弄累了,想要好好的休养生息﹔二、人民已经认真在思考二次政党轮替的必要性。从二零零零年到二零零五年来,人民安居乐业的感觉愈来愈薄弱,他们的荷包愈更空荡,便会思考是否该调整自己的选择,为未来重新架构一个可以遮风避雨的安稳处所,而这些基本需求,正是台湾人民目前最关心、最想要的。
马英九的胜选正是国民党党员给他的机会,这也是党员给自己一个期待与希望。同样,诸多台湾人民也在观望马英九究竟能否给他们带来希望和期待。
因此,笔者认为,马英九所要承担的责任是如何改革国民党,使国民党成为党员与人民的希望所在,而人民所要的不过是一个新的机会与新的希望。而这个愿望能否达成,就在于马英九如何以清新的形象,改造台湾的政治恶风,塑造「道德台湾」与「良知台湾」,由道德的复苏推动清明政治,使台湾的政治改造带动经济、社会、文化的提升,让台湾重新出发,重新开拓﹗而这个道德超越政治现象,正是人民托付给马英九所产生的「马英九现象」,而此「现象」正是民进党必须面对的一股庞大压力,亦是考验民进党能否继续执政的重中之重。
马英九八月二十四日提出「先连结台湾才有中国」的台湾论述,此话一出,立即引来总统府秘书长游锡严辞批评。游锡认为﹕从马英九这句话,可以归纳出「三个没有」,就是﹕「没有台湾优先、没有台湾认同、没有台湾主体性。」
从游锡坤的质疑可以看出,民进党垄断、独占「台湾意识」的孔急与焦虑,原因在于﹕长期以来,民进党就是靠着主导「本土化」、「爱台湾」、「主体性」等意识形态来建立执政版图,历次的选举活动都是端出这块神主牌胜选,两次总统大选更是运用此一论述取得大位,此一专利岂可拱手让人。
而民进党更看出,马英九已经警觉到国民党不能自外于台湾主体性的核心价值,抢食「台湾意识」大饼的企图,不言而喻。因此,陈水扁在马英九之后,又提出,国民党是一个百年以上历史政党,有许多历史包袱及意识形态的纠葛,必须克服,如果主其事者没有大破大立决心,积极推动党务改革及转型,真心诚意认同台湾,并选择与大多数台湾人民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所谓的论述,只会沦为清谈或口号而已。陈水扁的话锋虽不犀利,但却暗藏反讽马英九「台湾皮,中国骨」的大中国情怀,更凸显其独占「台湾市场」的不容分割心态。因此,从游、陈两人的硬软攻势,不难看出民进党对马英九的畏惧与敌视,未来国、民两党的交锋,将有增无减,台湾论述的重要性与爆炸性,将扮演着既关键又坏事的「立」与「破」的角色,殊值深入观察。
「马英九现象」与「台湾论述」给民进党带来压力,却也给民进党带来调整机会,同时也可以看出马英九的责任与重担。因此,无论是民进党或是马英九,都应该站在历史的制高点来看待台湾的现状,忘掉沉痾的历史悲痛,真情走入台湾的深层情感,用理解来看待过去的历史悲剧,以对话来化解无谓的争执,重新定义台湾的价值与未来方向。而现阶段台湾最重要的是﹕如何超脱政治的藩篱﹔去除意识形态的桎梏﹔建立珍爱台湾的共识﹔积极开展两岸关系,才能突破当前困境,为台湾新生命的再出发,注入活水泉源。
最后,还要指出﹕台湾无论如何发展,人民的意志与心愿都是主政者不可忽略的,唯有以民意为依归,视人民之幸福为宗旨的一方,才能可长可久拥有人民所付托的责任与使命,否则,终将为人民所洞见、所淘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