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日本文化看汉民族的文化选择
|
时间:2005/08/30 出处:百灵社区 |
◇ 旺才 首发于 http://www.beelinkclub.com
本来想写一个关于汉族,汉奸,汉文化的题目,现在这个标题大概不合适,不过就算在瞎谈一番,这是因为到后面发现说偏了,所以把题目改掉,不过没有前面的思路就继续不到后面的思考,反正算个杂七杂八的议题吧,谈得宽泛驾驭不好,想说的话就写出来,就算给大家提供个引子,也算篇文章吧。
我还是更愿意从文化上来看“汉奸”这个词,作为我们在网络上看到在一阵相互谩骂中使用最频繁带有“贬义”的词语,我突然感到疑惑,“汉奸”---这个词究竟带有什么含义?是的,如果从字面意义上理解,“汉奸”,大概可以直观的理解成“背叛和出卖汉民族利益的人”,事实是,这个词语现在被有针对性的用在与日本这个奇怪国家有着各种关系的中国人头上,当然,更直接的说,现今的语境下,“汉奸”一词大都用在对日本有亲近感、认同感和带有好感的人头上。在中国年轻一代“热血”青年中,但凡有认同日本或正面解释日本社会的人或事的情况下,“汉奸”被推而广之成为中国民族主义第一针对要进行打击的目标。
网上愤青群体善于发明新名词,不仅有针对日本的“汉奸”,现在又发明了“美奸”、“网特”,无非都是在低级的辩论中,给对方扣上倾向性色彩化的帽子,这符合中国人单纯的判断,因为道理说深后普通人理解不了,不明白,所以把市井俗语充分的加以精炼,然后就有了“汉奸”,能证明的只能是宣泄和无知在而今流行且颇为时髦。
这不是偶然现象,某种程度上,我认为中国的民族主义兴起是一种好事,从1949年-90年代初,高压政治下民族主义作为文化的一种体现可说是荡然无存。改革开放后,特别是1989年以后,民族主义在中国的逐步兴起,这可以看成中国传统道德和文化的一种回归。然而,这是让普通中国人无法直接感受的,口号式的爱国主义悄悄把文化特性隐藏了起来。
二战进行中,美国政府委派著名的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撰写一份研究日本人的秘密研究报告,该报告为美国成功的制定战后治理日本的政策奠定了基础,这就是著名的《菊花与刀--日本文化的诸模式》一书,作者在著述之前从未踏足日本,写下这部巨著在今天看来已成传奇。关于这本书,因其早以名震天下,具体就不用赘述,而其核心就是提出日本人的“耻感文化”一说,成功的解开了西方人眼中矛盾的东方日本人的文化和习惯之迷。
西方人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西方文化的相通性在于宗教(基督教或其他信奉上帝的教派)构筑了欧美国家“罪恶感文化”,由此而来,民族或国家间不同的文化影响其日常生活中的琐碎行为,“当这些最不引人注目的东西投射到全民族的屏幕时,它们对一个民族未来的影响远比外交家们签署的条约要大得多”。因而文化的不同,带有文化偏见性而去观察另一个民族的所作所为势必影响自己真实的判断。
比较不同的文化模式,西方人是“罪恶感文化”,日本人是“耻辱感文化”,那么中国人毫不犹豫甚至在无意识状态下,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琐碎行为就是“儒家文化”(或者说是“顺民文化”,这样可以宽泛的解释)的映射。中国人被压抑了太久,当高高在上共产主义信仰几乎全面溃败不可避免的发生后,我们民族血液中流淌出来潜伏多年的封建谦卑而俗物化的文化基因(沉淀)终于不可制止的彻底爆发,如同锈迹斑驳的水龙头被拧开时的冲涌而出,中国人终于开始了怪异的文化释放和狂欢。
这是可笑的俗文化狂欢,愤青现象在中国的喷发,毫无例外的显示了一种无秩序的粗俗民族特质在进行着歇斯底里而不知所云的孤芳自赏,从另一方面讲,自打压一切的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一场文化加道德的冲突持续了多年。至今很多学者仍旧强调“儒家文化”的正面意义,而传统文化在遭受涂炭破坏后,人们象裸体一样敞开面对大同世界的潮流时,尚存心底的羞耻之念在看到发达文明的人类成果又在打击着自身的信心,人们的自卑羞耻在于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面前几近破灭,马列信仰在权威主义(集权)统治下影响了不仅数代人,而且将儒家文化摧残蹂躏得不再自信,中国人仍旧留在自己的土地上,却成为了支离破碎的无神主义,共产主义,传统文化,现代文明四者冲突之中怅然失措,成了不断鞭挞自身灵魂被遗弃的可怜群体,如此境地,甚至比百年前被迫向西方门户开放的时代更为复杂。
在中国,稍有文化的人活得更累,因为这个文化来源没有归宿感,一方面,中国人不再羁信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二方面却不甘于被外来强势文化全面占领。因而民族主义的兴起其主要原因无外乎企图用传统文化和道德来一统天下。但是这过程也逐渐走得极端,甚至无法遏制了。中国必须坚持的“改革开放”或是学习“先进文化”,迫不得已在世界一体化的大同文化潮流中遭遇最直接的血拼。这是中国人终于在万般无奈之下看清楚世界的模样后,无法寻找自身真实位置而引发恐惧。世界发展太快,大多数人都面临淘汰,生存恐惧在现实危机中唯一可以掩饰的就是不切实际的寻求老祖宗陈旧文化对的快速弥补(这里要指出,这里谈的‘文化’是影响人现实习性的文化模式和文化习惯,而非‘知识’),就像当年念念有词的义和团拳民举着刀枪迎着枪炮而上的愚昧,在权威面前如丧考妣,阿Q精神却需要刺激神经来找回自信,效果最明显的莫过于突出民族主义那么来得快了,因此打着旗号歇斯底里式的盲目“爱国”主义兴起也就不难理解了。
中国人需要的是对文化的认同,对于一个文化沉沦的国家而言,重拾传统文化有助于重建民族自信,这是个“度”和选择性的问题,不幸的是,但这个过程对于中国人来说来得太迟。我们可以来看看我们不屑一顾的邻邦在重拾文化上的历程。还是日本,这个如今让我们诅咒谩骂不休的国家,历史上自1636年,江户幕府为了彻底禁止基督教传入日本而断绝几乎所有对外往来的锁国令起,日本经历了200多年的闭关锁国时代,而1854年在美国的强大攻势面前土崩瓦解,被迫签订了《日美亲和条约》开埠通商,进入了明治维新时代。跨越历史回头来看,如今发达的日本还是日本,日本人的文化和习性仍旧证明了日本传统的存在,皇室的菊花,武士的刀,文化依然继承和发展,矛盾的日本人构筑了这个奇怪的现代文明国家,就在日本人坚称自己已经是西方国家的同时,我们仍旧能从日本人日常生活的琐碎表现看出这个民族的文化特质。
这个过程如今在中国重演,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在近代倍受列强欺凌的历史事实,但事隔了60年。已经充分融入世界的日本和全世界的文明国家正在用奇怪的眼光打量着正在中国发生的事情,一个民族能够得到世界的认同和普遍尊重在于他不断的奋斗。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武士文化在日本的破灭然后在军国主义煽动下又“崛起”,继而经过二战再破灭,日本人已从中获得了涅磐般的新生,这并非赞美日本。而是日本人认为日本的现代化进程从未因为战争而中断,他们认为即便发动战争也是其中努力的过程,这大概就是日本人对自身矛盾行为的解释吧。
国人终于明白了民族主义的妙用,不过如今世界格局大不相同,孙文先生领导的革命也是“驱逐鞑虏,光复中华”的口号式民族主义,大概是知道广告效果般容易明白的口号最能激发民众不满现实的暴动。因而民族主义的勃发是可控制的,这控制的背景就是用流淌在每个人血液中的传统文化来催化民族主义。这样,很明白了---我们可以选择传统文化来证明汉民族的优越性。
惟有汉族和汉文化的重新兴起才能点燃普通中国人的自信。这里我们不用去看文化人“文人”们皓首穷经费尽心力而吃力不讨好的文化揭露,鲁迅就是这样一个,和他一样的文人其实把汉民族的特质和劣根性研究得差不多了,悲剧化的揭露和刺激对于知识苍白的普通人是毫无意义的,所以至今我一直认为中国的文人们一直在边缘化自己,他们在把中国人研究透后仍旧没有认识到能够给他们带来些现实可行的东西。所以政治家和文人是截然不同的,政治家提出一个看来苍白空洞口号最能膨胀起这个苍白空洞民族的“信心”。因而我们也可以认为,没有民族主义来建立自信,是没有抓住人们需要什么。
那我们还是来看看现在的现实吧,宪政论者和自由派们能给中国人带来什么?企图通过改良来实现宪政几乎在目前陷入不可能的境地,原因是中国的文化中根本没有传统来可以理解自由主义主张,习惯当奴才的人们在追求功利的博弈中不惜买卖任何人格上妥协。中国人想法很简单,他们有这样的基因,当这种基因以现实需要无限满足贪婪的声色利碌投射到全民族的映像上,这就是这个民族可见的文化特质。
在精英化极度失衡的社会下,这些特性都可以完全的加以利用。其实,儒家文化、佛教文化并没有什么不好,中国人趋于文化寻根式的保守,倒是件好事。网络上,关于复兴儒家文化的争吵愈发激烈,好好想想,这些低层次的思考和冲突实在是毫无意义,无非在于执政者们有选择的要“弘扬儒家文化”,并立志成为统治者传授驭民之道,然而如此不思进去式的寻求文化根源,正如我的朋友赵先生说的:“说明这是执政思想体系的大溃败”(大意)罢了。这就是有选择性的施以可控制的手段,因而这种在文化上的寻根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这是万般无奈下的选择,而非对大众生存现实的改良。
我的认为是有所不同的,我更愿意用看得到的东西来解释,就像我一再提到的日本,我们同这个东方邻国的关系非比寻常,除了现在刻意高举民族主义的大旗妖魔化对方,双方的哪怕是一丁点敏感都有相互牵扯,这更说明了两个民族不同和共同之处,以及在文化上渊源。日本的儒家文化、佛教文化、礼仪文化。。。无不和中国大有关系,相同就不说了,不同在于日本人对自我训练(修养)和整体文化学习上的精神,以及这些精神带来投射在整个民族上的巨大影响,这就是道德观念的差异。但可以肯定的是,日本的发展历程清楚的告诉了我们,传统文化作为纯文化在礼仪和风俗习惯上的存在,文化并非制约发展的最必要因素,因而文化被别有用心的冠以政治色彩成为鼓吹民族主义和控制手段才是阴谋,军国主义夸大武士道精神,培养民族的盲目膨胀和极端民族主义,才是祸害东亚,破坏世界和平,破坏日本人现代化进程的罪魁祸首。现而我们今天看到了,现代化的日本已经成为一个文明发达的民主国家,然而传统犹存,古风犹存。尊重文化差别,并不悖逆于发展之道。文化,是一个民族固有的特性,所以中国人重拾传统文化在于中国人都需要寻求其文化归宿感,我们需要在生活琐碎一言一行中得到最好的文化诠释,增加自信。文化的作用,仅仅于此。
汉民族本身是一种驳杂的民族,从其杂和的历史和文化的发展本身就不那么纯净来说,用汉民族主义来抬高自己,本身是无知而无耻的,从儒家思想发展成利益纠葛不伦不类、半神半鬼的儒教来看,宣言大汉族主义的人或许并不知晓自己的祖宗有没留下究竟有没杂交的基因。而今流行的“汉服”,在我看来也是莫名其妙,既不如岛国日本民族的“和服”纯正,比起56个国内的少数民族也不那么象个纯种。玩来玩去,确实有的人还是在民族主义的叫唤中捞到好处的,不过一般的人迟早都会有所醒悟,原来冲在最前面的永远是那些无知的炮灰。
市场中贩卖得最响的,不一定是什么好东西,警惕文化投机分子,他们都有控制和驾驭他人的企图,冠冕堂皇的幌子“爱国主义”背后有着其不可告人的秘密。文化不是统治之术,文化决定不了什么。 |
|